周日早晨在刷牙的时候听到新闻里说“欧盟追随美国的脚步对俄罗斯……”我就想到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有个人说,在很多国际政治爱好者眼里,世界上只有俩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其他通通都是小国,小国唯一的选择就是当大国的狗,不是中国的狗必然就是美国的狗,如果不想当狗,那就是自不量力。。。简言之就是一种。。。看谁都是狗的世界观
啊!这句话真是过目难忘啊,我觉得太对了,真的,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大到世界观小到对个人的看法,你和宣传的想法不一样就是你被带了节奏,你不想在本国做狗你就是想去外国做外国人的狗,你不想自己做狗你就是想让人家做你的狗
真是。。。狗眼看人低啊只能说

周末读了一本勒卡雷的《战场特工》,还挺喜欢的,周末下午配着茶和小葡萄,真开心啊!
勒卡雷确实是我的菜,日常生活里的间谍工作,是很有实感的谍报世界,比如去见一个人和工作有点关系但又有点私人原因的人,他最开始琢磨的是,要不要约在局里可报销名单上的餐厅?
我小时候有一个固定的幻想,就是城市里的某一个建筑/门/树丛/后面是一片森林或者是一个神秘王国,很多作者也有这样的幻想,比如绘本里的《森林里的躲猫猫大王》和《隧道》,我以前看过比目鱼的微型小说《渡口书店》也是这样的路数,甚至纳尼亚传奇里的衣柜,哈利波特里的国王十字车站,我不喜欢完全架空的平行世界,还是喜欢这种和日常生活交错的神秘王国

没有天赋的爱好

我以前一直觉得完全没有任何一点点天赋的东西不会成为爱好,比如一个小朋友喜欢数学,多半是她数学一开始就比较好,或者学的比较容易,学得好了之后还会获得各种表扬各种机会各种仰慕,然后稍微花一点功夫就学得更好了,如此这般正向反馈,就变成了一个喜欢数学的小朋友,但这种喜欢简单的说就是有点天赋+正向反馈
就算没有外在的表扬之类的反馈,但学得好本身也会带来成就感,也是一种正向反馈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人不会喜欢一种自己毫无天赋毫不擅长的东西

直到我昨天骑车在路上想到,可是我喜欢大提琴诶,虽然可以说是一种逃避,因为拉琴的时候有一种虚伪的peace,但确实也是喜欢的,因为我自从学琴以来,没有一天不练琴,平均下来每天练琴时间应该有1.5H,而且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在坚持练琴,谈不上坚持,就好像我肯定不会说我自己坚持每天刷手机/刷豆瓣一样
但是,与此同时,我非常客观的知道,在音乐上我的禀赋绝对低于平均值,肯定是中等偏下的那一组,说不定偏下很多还。。。深深的叹口气
昨天散步的时候问shu,你说我们人类会不会喜欢一种自己完全不擅长的东西?shu说会啊,比如有些人下棋一直下的很臭,但是拦不住人家爱下啊
好像也是哦,有道理!
这么说来,喜欢一件事,是因为喜欢自己学得又快又好,反而显得不太纯粹了诶!

但,如果真心喜欢一件事,又很擅长一件事,大概就是传说中的calling了,而我们这些喜欢一件事,又非常不擅长这件事的人,就只能是臭棋篓子啦!

还和shu讨论,说可是有些calling真的是要有不断尝试的条件的,比如说某个南方山村小女孩,其实也非常喜欢以及非常有滑雪天赋,但是她甚至没有见过雪,就根本不可能发展出滑雪的本领,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有calling,只要他有足够的尝试和接触?似乎也不是?或者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社会,感受到calling的人会远远更多,但,一定仍有很多人没有calling的吧?那就当个快乐的臭棋篓子吧~

《俗女养成记》读了个开头,出乎意料的好看诶,好像看人家古早的博客。《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也读了个开头,也好看诶,开心!

喷火小恐龙

最近买了一个心心念念很久的喷枪,啊!!好用!!今天shu用来喷了一下煎的猪颈肉,它就好像一个喷火的小恐龙诶,火力威猛,说起来煎肉啊、牛排啊,三文鱼啊被明火猛喷过之后,立刻变得十分十分十分十分美味,啊!
还可以做烧椒皮蛋啊,喷有糖壳的焦糖布丁啊,烤虾虾啊林林总总,咩哈哈哈,开心!

话说铃木上的曲子都还挺好听的,巴赫的《缪塞特风笛舞曲》也好听的,但是要拉得美也还挺难的。我算是知道了,需要干脆利落的《猎人的合唱》我做不出音头,太肉,而需要连贯柔软《风笛舞曲》我又拉得太硬,四舍五入就是拉得曲子我只有一种音符衔接方式和一种弓子控制诶,就是一个很粗糙的中间值,我要继续找感觉

看小女巫的blog,跑去听了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还挺好听诶,有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或者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感觉?

和前同事聊天,我说疫情期间我天天不事生产不焦虑快乐无边,连白头发都少了,她说她也是,身体状态好了很多,生理期都准时了,外加脖子从来不疼了,哎

今天晚上和shu散步,有一个当事人正好发微信来,回了两句之后和shu感叹,这位姑娘做了一个最差的选项,然后一步错步步错,她并非经济不能独立,而是精神不能独立,就是需要有一个依靠或者自己以为的依靠,没有这样一个人就会觉得不踏实。以前总觉得经济独立必然能带来精神独立,或者说至少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是现在觉得并不是,这俩其实也没有很大关系
其实我还挺理解这姑娘的,我觉得我也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我运气好
精神上的不能独立自主是一种非常说不清楚的心理状态,甚至都不知道到底在害怕什么,可能主要就是不自信,以及对做决定的恐惧,总觉得自己做的决定要出问题,然后做事做判断总是忍不住要去得到别人的“许可”。。。我觉得自己这几年在shu的鼓励下,是进步了不少的,但真的,勇敢对我来说还是实在太难了,所以我才挂了一根格兰芬多的带子在包上,啊!

英雄得胜归来

这是亨德尔的清唱剧里的一段,铃木上这段曲子不难,但是依然很壮阔,非常好听,喜欢!
说起来,贝多芬大概也觉得这段旋律挺好听,所以用这段旋律给钢琴和大提琴写了12段变奏呢
这两天晚上开着窗户练琴,凉凉的风吹进来,非常非常舒服,而且我还挺喜欢练习曲或者音阶之类的东西,有一种规则的稳定的无穷无尽的安定感
女贞树的花又开起来了,真是我超级喜欢的味道

终于前天剪了头发,然后从理发店出来,就是一个全新的我了,回家洗头,效果非常直接,洗发水之前要按三下的,直接改为浅浅按一下,而且二十分钟头发就完全干

前天枕头在群里发了数学高考题目的图片,说,难以想象我们居然会过这个,可不嘛,现在我连题目都看不懂。。。但现在回想起来,读书考试真的是非常轻松的事情,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标准明确而且付出和回报大致成比例的事情,“兄弟会背叛你,女人会抛弃你,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不用说服谁。。。多好啊!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常态化核酸和疫情管控对人们的影响,简单说就是即使深圳这样一般认为是做得最好的地方,也比之前的烟火气(娱乐餐饮指数)下降了18%,恢复不到从前了,可能真的从此就一切都不一样了呢,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开端,被一把抓起来丢进时代的洪流

前天下午做了核酸续命,昨天路过一家队伍很长的核酸亭,心里涌上一阵骄傲,我可是刚刚续过命,还有2天保质期的新鲜人类呢,一阵骄傲之后我觉得自己大概坏掉了

小鸟啾啾啾

4月1日凌晨开始浦西封闭,在阳台看下去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一辆车都没有,有一种非常诡异的感觉,好像外星人把所有的人都吸走了,只留下一座阳光明媚的空城
家里边上的轻轨也停了,地铁/轻轨可是自从开始运营就二十多年没有停过一天的存在啊,非常非常安静,每天就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以及小鸟各种变着花样的啾啾啾

依然没办法上课,上周和老师商量了在线上课,结果本周他们宿舍楼出现确诊,以至于只能在宿舍不能去琴房,在线上课也不存在了,叹口气
马上就一个月没有上课了,但那又能怎么办呢是吧

读完了《毒枪手》,还算好看,但也没有特别惊艳,看到英格对俄罗斯最大的印象就是厕所脏的一塌糊涂,简直太可怕了,果然是我们妇女同志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妇女同志最怕的就是洗手间脏兮兮了,我一直和shu说,如果能在家隔离我就不怕新冠了,我主要是怕隔离啊,万一去方舱,洗手间脏兮兮,我估计最后就憋S在方舱了。。。
另外一个心得体会就是,CIA手艺不行,以及叛逃的间谍都没什么好待遇,或者说获得好待遇太难了,《间谍与叛徒》里面,奥列格之所以待遇好,可能是因为这是英国人自己发展的间谍吧,两情相悦,这么说起来老邓对ss算是不错了,从始至终都这么信任他,性命相托且不去说,托付霍格沃兹真的已经是信任的巅峰了大概

又跑去看了一些熟悉的东西,温宇航的《望乡》还是怎么听都觉得好,说起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他的现场
这两天看了一点周传瑛的视频,还是要感叹,怎么这么美啊?!那个弓架节奏,身上那个干净,而且随随便便一抖水袖就人物啊,潘必正的水袖、吕布的水袖、蔡伯喈的水袖、吕蒙正的水袖统统不一样
看到这样的表演的时候就觉得我们的艺术真的和世界最顶尖的艺术相比也是毫不逊色,但。。。看到那些国风咯戏腔咯新编戏咯,就觉得。。。十分丢人!

最近在读一篇不认识的单词有点多的同人,但还挺好看的,希望可以读完之后词汇量会不会又再涨一涨

2020 too

上周四开庭,同事签笔录的时候居然一没留神写了的是2020.3.10,结果周末各种严峻,中小学居然停课了,果然是2020 too
而且停课不停工,大家都很心烦暴躁,有些地方莫名其妙就被封了,莫名其妙被关在哪里,也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很动荡的感觉
我甚至想干脆小区出问题,大家隔离在家14天算了,好歹心定一点

在家里看书,《Big Little Lies》看了五分之一不到一点,很容易懂,但是不太喜欢,怎么说呢,就是上班看人家长里短的吵,下班继续看人家长里短的吵就没什么意思,而且女性之间微妙的小情绪也不是我现在想读的,看的我很疲惫,就弃掉了
又跑去翻《second life》,从中间开始慢慢往下读,读到“For all your wisdom, Dumbledore, there is one thing you have never understood. Humans are not chess pieces, no matter how well you think you understand them. They will never do exactly what you think they should.”的时候,想到两年前第一次读这一段,也差不多是这个天气,从二中院开好庭出来,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抓紧时间读几页,读的如痴如醉,这就两年过去了,还是这样的文能让人沉浸其中逃避现实啊!

开始读《do no harm》,仿佛还挺好看的,目前看到的一段是,一位年轻的女士被发现脑子里有动脉瘤,如果是切除呢,有5%的可能性死亡或者瘫痪,如果不去切呢,随时可能会破裂,然后就挂了,但是也存在可能性一直不破裂,女士决定手术,我还没往下看到手术结果,我就在想啊,如果是我会怎么办呢?我觉得可能我就这么呆着了,随便吧。。。这位医生说每个外科医生心中都有一座墓园。。。我觉得真的,可能大部分人活到现在就只是因为运气好吧

大提琴课又暂停了,我又变成失学儿童了,虽然每天在家里还是练琴的,上周某一天落枕了之后做了一次天鹅臂以期能好点,然后做完之后去拉琴,手臂酸痛根本使不上劲儿,然后我觉得觉得似乎我突然学会放松了。。。但是也没法去上课,不知道右手到底有没有点进步
在B站上看到一个中提琴和小提琴合奏的巴赫大无+奇异恩典,这俩居然能合一块还挺神奇的,而且真是好听好看啊,不仅曲调真挚感人,而且两个女生都好好看,循环了很多很多遍
说起来在B站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拉琴视频,即使大家都是拉一些小曲子,对于小曲子来说,可能大家的技术没有那么大差别,但有人就是有感染力有人就是没有感染力,就还挺神奇的

礼物及其他

很快就要生日了,想要一个生日礼物,入手了心心念念的碳纤维大提琴盒,在入手之前已经足足花了几个月考虑颜色,但是又觉得这么巨大又非常实用的东西,虽然贵,但并不像礼物的样子,我心目中的礼物就应该是小而贵,在同类产品中是很高端的,虽然有用但又不是生活必须,所以!我决定买一块昂贵的松香
跑去和shu说,让他去做功课然后帮我挑一个,因为是他买的礼物呢!然后我就在淘宝待发货里看到了某款日本松香,居然正是心动过的牌子,非常非常美貌小巧,很像个礼物的样子

松香有人说是一种最便宜的提升音色的东西了,因为就算世界最贵松香的牌子也还是买得起的,也有人说基本这就是玄学其实各个品牌的松香之间没大差别,也有人说就好像口红/橡皮/笔,用么也是有一点,看到好看或者据说很厉害的也是忍不住买的,但是关键还是要长/字写得得好,总之,待我收到以后试一试!但是这个期待收货一天刷20遍淘宝的心情也是久违了呢

之前和shu聊天,说我觉得我很向往那种看起来灰头土脸穿着普普通通的卫衣,但是拉起琴特别好听,而不是向往那种打扮得就很精致穿着也很讲究,拉起琴还特别好听,所以灰头土脸和普普通通的卫衣我都已经有了,就剩下拉起琴特别好听了!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侵略者说的话都一模一样,从日本到俄罗斯,听听现在他们说的这些话,我觉得松冈洋右多半觉得这发言好耳熟啊!
虽然并没有在常用的社交平台上说过什么,但最近的新闻还是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世界上有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就没有说理的地方,可怕的是所有人都是帮凶,可怕的是无路可逃而且逃的路上的每一个人想把你踢回深渊

哄自己开心

前两天看了篇文章,我觉得还挺有道理,拉琴这种事情,就是自己哄自己开心,这和看电影听音乐会不一样,这是别人哄你开心,当然也能非常开心,但这种开心和自己哄自己开心还不太一样,就好像去外面吃很好吃的饭,再好吃再方便也一定会有人愿意自己做一顿饭,自己舒舒服服的吃下去,即使科技再发达,即使人类都可能会不太需要演奏家了,但是人类还是需要演奏的
昨天去上课,学到莫扎特的《春之歌》了,我觉得这好像是第一个听起来有点像曲子的曲子,不那么傻乎乎,说起来升G用到扩张把位还是有点难的类,握拳!

元旦在家里看了《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好看啊,还是好看的,虽然都是熟悉的片段虽然采访里也没有什么新东西,但是编排得还是挺感人的,有的地方颇为巧妙

《Project Hail Mary》终于读不下去,跑去读中文版了,一边读中文版一遍很吃惊,这么难的东西我居然也曾经读了25%么?!!

某个同学他们被隔离了,上海又有一些小区被居家/集中隔离了,只要不是周六上午出了门,我都不敢肯定这次的大提琴课能上的成,疫情居然已经让生活变得如此没有稳定感了
某个同事和我说,她7月份立的执行转破产的案子,今天都没立进去,正在排队,我说有个管理人的群里,法官说他一个月收了300多个案子,结了300多个案子,啊,有这么多公司要破产要强制清算的嘛?!!
前两天又看到有人贴了普鲁斯特问卷,我就想了一下,2017年1月的时候写过,5年过去了,居然很多东西的答案我还是一样的,比如说最后悔的事情依然是学文科,比如最喜欢的职业依然是工程师。。。但是有一些回答已经变了,比如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伟大的成就,而5年前的答案是开始学做一个真正的大人,追求自己真的想要追求的东西,可能我已经做了5年大人了吧,并不觉得这有多伟大了吧,摊手。。。而在“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我5年前的答案是“一场有共鸣有启发有会心的聊天儿,聊好之后碰碰杯喝一口小酒,略微晕头晕脑的散很久步,风清如水”,而 今天的答案是“精彩的演出之后和喜欢的人一起散步,而且第二天不用上班”,除了能看出来的除了我还真是爱散步之外,大概就是我是稳定了长成了乏味的不爱上班的大人,继续摊手

跳操和练琴

跳操是一种跳之前十分不想开始,跳的时候十分不愉快,跳完之后浑身十分舒畅的活动,所以跳操完全是为了结果而存在的一种事务。
但是练琴就不同了,虽然也有想要拉下来的曲子,但是练琴本身就很舒服,练的时候并不觉得这是为了通向某一种光明的手段,是某一种不得不经历的过程,而是就这样,练练琴就蛮开心的,周末两天练了差不多5个小时琴,觉得似乎是很多很多很多了,但是后来手机跳出提示,说我每天用手机平均5个半小时+
这么一想,两天才练5个小时琴,也没有多到什么了不起的地步么?

昨天在地铁里听了一遍福雷的《Après un rêve》,一般被翻译成《梦后》,听的时候忽然就想到牡丹亭惊梦里的那一支《绵搭絮》,就,有一种古今中外的梦醒时分都有一种缱绻和惆怅诶!

在断断续续读《Where the Crawdads Sing》,还挺好看的,读的时候想起来《边城》,我从小读《边城》就有个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山水间养大的“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的翠翠会如此的。。。害羞?那种害羞的感觉颇为孔孟之道?好奇这本书里的kya到了青春时期作者会如何描摹她

早晨看了有个姑娘在lofter上翻译一篇我看过已经有人翻译过的同人,那篇文章曾经翻译的姑娘的译笔真是非常非常漂亮,而且原文也好,总之,居然我又去看了半天同人。。。啊!!好想看到令人心旌神摇的新文啊~~

语文课

前两天杨小恒在读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读好之后,我听得浑身不舒服,十分搓火,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课文的问题,我就和几个年龄不等的女性小伙伴分享了一下,从同龄人到娃都已经大学了的女同事,大家纷纷表示,恶心!
就,怎么说呢,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是一个男人写的,然后搜了一下果然就是!

来来来,大家(虽然我的blog也没几个人读大概)一起看,一个字没改的课文原文:《妈妈睡了》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妈妈全听不到。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这!都!是!什!么!鬼!
我看了一下百度百科,说是2017年新入选的课文,(难怪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请问,谁家的孩子这口吻啊?!
我同事说“一点也不像孩子看妈妈,像男人看出轨对象”
就。。。哪有个孩子看妈妈重点看的是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充满了男人那种不健康的凝视。。。
那种不健康的凝视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凝视的对象不是人类,而是为我所用的物件,然后下一句就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点“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啊!!!为什么睡个午觉做个梦都要为你服务啊?!你啊是周扒皮转世啊?!而且还是狠斗私心一闪念的周扒皮

总之,这句话让我认定了作者是个男的,如果说前面弯弯的眉毛什么的还只是套路的俗话罢了,这一句就充分暴露了这种世界啊都是围着我转的感觉,自我为中心到这种地步也是很可以了。我表姐说,“就是典型的男人理解的女人,不仅女的要伺候他,还要以伺候他为至高享受”,是啊!连梦里都要伺候也就算了,还要为了这能更好的伺候他笑出声,我真是。。。隔夜饭也要吐出来啊!

简直要发出天问,到底什么样的人才会那么自然的觉得妈妈梦里笑出来,不是因为吃蛋糕不是因为玩游戏,而是因为想出了更好的为他服务/干活儿方案啊?!!

本来我还有很多别的想写类,但是,写完这篇先让我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