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如泉

今天上午老清老早爬起来去昆山干活,吃早餐的时候天还整个是黑的,快吃完天也没大亮,这时候的窗外阴沉沉的,有一些云,云的裂隙里是不甚耀眼的光,非常像电影里食死徒快要出来前的伦敦,然后我就这么胡思乱想的出门了,吭哧吭哧花了3个多小时去昆山,办好事情又吭哧吭哧花了3个多小时回办公室。在地铁上读了一些书,听了彭广林讲古典音乐,心得体会就是肖邦似乎不是我的菜。

前阵子读了一些书,略记一笔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
总体来说,可读性没有那么强,更多的是用田野的方式证实/讨论了一下其实也并不很难想象到的主旨吧,还可以,但也不算很惊喜。
读着读着就想到《坎特伯雷故事集》也不知道是《尼罗河上的惨案》里说“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她”,如果再多补充一句的话,就是女人啊,不仅需要他爱她且她也需要他也热烈的需要她爱他!言情小说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俩人互相很深的看见彼此。
这本书里面有个点蛮有意思的,就是浪漫小说会合理化男权社会,比如说,男主人公的冷漠粗暴是因为女主人公没有正确识别他的信号,或者是为了掩盖爱意,比如说男主人公的精虫上脑(原文肯定不是这个),是因为无法抗拒女主人公的美貌什么的,也许很多妇女读了之后,就觉得日子更过得下去一点?但与此同时,也会给女性一些对抗的力量,总之就是一个生活的balance吧~~~
书里还说“阅读浪漫小说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体验本身不同于日常生活。它不仅能让人从日常问题及责任所制造的紧张中脱身而出,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女性可完全独自享有并专注于其个人需求、渴望和愉悦的时间或空间。这同时也是一种通往或逃到异域,或者说不同时空的方式。”,又说“阅读意味着一个自由的空间”太对了,世界上的中年妇女都一样呀都一样!读言情小说就是这种感觉!有一种被包裹起来进入一个新时空的快乐。说起来,而且确实我和书里的妇女们一样,会重读一些喜欢的作品,有一些同人也会让我读不止一篇,倦的时候,累的时候,觉得没有生趣的时候,看人家谈朋友也是好的,也会觉得春风拂面。而且读熟悉的happy ending的同人的时候还会有一种稳妥的知道美好必然会出现的安慰感。

《英汉名译赏析》
意外的好看!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异化和归化的讨论,换句话说就是要翻译得好像中国人写的,还是要保留这种“异域感”?虽然这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不过不同的译者确实是有不同的偏好。总体来说,我还是更偏异化一点,太过于本土化,会很奇怪,总让我疑心到底原作者是不是这个意思啊?又,以作者举的例子而言,我觉得董乐山的译笔真好啊!有一种端正的美感。
里面最后一章讨论的是《哈利波特》的翻译,这是我拿到书看的第一章,怎么说呢,我觉得啊,罗琳阿姨啊,真的热爱头韵和各种文字小游戏啊。又说起来,我觉得人文版的哈利波特里的咒语翻译实在太美妙了,“摄神取念”以及“神锋无影”多么多么多么的帅气啊!
又又,我找到了《天真的人类学家》的英文版,蛮难懂的,完全没有中文版这么有意思,只能说有隐隐的喜感,但是中文版真是读到笑得完全停不下来,看来绝大部分是翻译的功劳,翻译极大的放大了喜感。想起来之前读同人《Beyond 84 Charing Cross Road》,我其实也觉得翻译很多地方颇为放大了原文的嘲叽叽的喜感以及间杂的苦涩,还挺喜欢的。相对来说《second life》的译笔有的地方就不太行,太铺陈煽情了。总之啊,总之啊,翻译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也~~

《阿兰的初恋》
非常非常喜欢,shu还帮我把《阿兰的战争》给收了,很多年前在季风书店站着读完《阿兰的战争》,里面提到的红杉树,我现在都还记得。吃完饭就读完了《阿兰的初恋》,用一句大俗套的话说,就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真的很美,文字和画都非常质朴而美,最后一张海上生明月的图,简直有一种古今中外人类共通的感人。

亦舒
晚上和陆正聊了几句亦舒,她说亦舒的女主人公有一种疲惫感,我觉得实在太对了!!小时候我很向往这种疲惫感,觉得有一种很成熟很大人很都市(话说,这个词好土)的感觉,而且还以为女主角的迷倒众生部分是来源于这种疲惫感,直到有一天才豁然开朗,女主角的迷倒众生就是因为长得好看嘛,和疲不疲惫半点关系也没有,啊!

没有声音

昨天看了篇文章,蛮有意思,不如记一笔。电影界有Bechdel Test一说,测试的来源是一幅漫画里,两个人物的对话,其中一个人说,不去看不符合这三个规则的电影,规则是1)电影中必须出现至少2名女演员,而且她们必须有名字。2)这些女演员之间必须有对话。3)对话主题不能涉及男性。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要通过很难。然后立刻想到哈利波特,我多爱HP啊,多爱赫敏啊,搜了一下评论但是HP电影里至少两部不符合这个规则。一般认为是火焰杯和某一部死亡圣器。
第一部魔法石,符合的对话主要发生在赫敏和麦格教授之间,有人说,可是她俩谈论时巨怪,这里面的巨怪是男的吧?还蛮好笑的,但是,是不是也有一点惨呢?

有的电影里,女性角色太少,但是角色本身是饱满的,于是测试有一个变种,森真子测试。意思是作品至少有1个女性角色,且有自己的故事情节线索且可以脱离其他男性角色故事线存在,并不是为了支持男性角色的故事性而设立。
即使是这样,HP也并不符合。或者卢娜算是一个?但是卢娜有什么故事线啦?卢娜向往友情的故事线?

符合这个测试的电影/文艺作品当然不见得就是好作品,但是测试的意义在于,符合测试的作品远比想象中少得多,以及如果把这个测试翻转一下,一部片子比如有2个有名字的男性角色,他们之间必须发生对话且不涉及女性,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电影都是符合的。
延伸来说,在电影中男性的角色往往远多于女性,而且男性话还多!!我看到统计,全球2000部电影,男性台词占多数(超过60%)的超过1500部,其中颇有一些电影男性角色讲的话,超过90%呢。即使在分阶段统计中,在2001年-2010年的640部电影中,男性台词占多数 (超过60%) 的也有474部。
测试就真的就再一次说明,再一次显示了,男性的故事是被广泛讲述的,而女性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女性的意见不被表达,女性之间的联结也更单一。

在查资料中,看到有人说,大难不死的男孩,一部讲男巫师成长的故事,全世界风靡,但是,如果是一本讲女巫师成长的故事,估计就只有女孩会看。我觉得说的一点没错!女性会去看男性的故事,但基本男性不会看女性的故事。因为男性的故事丰富啊,男性的故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广泛啊,男性是标准的“人”啊。女性故事的类型文学也好,互动范式也好并没有形成。

接着翻到“smurfette principle”,意思是有一些作品里的女性觉得就类似蓝精灵里唯一的蓝妹妹,按照wiki的说法,“include only one woman in an otherwise entirely male ensemble. It establishes a male-dominated narrative, where the woman is the exception and exists only in reference to the men”,符合蓝妹妹的角色非常多,星球大战里的莱娅公主,生活大爆炸1-3季里的penny等等。
如果以这样的想法来看动画片,大家一起组团打怪兽或者解决困难的动画片,比如说《汪汪队立大功》,队长是人类男性,率领了一群狗狗去排忧解难,但队员里只有一只小狗是女性,《超级飞侠》里,一群飞机去排忧解难,不仅只有一只飞机是女飞机,名字是小爱(那首主题曲中“无限爱心小爱”),而且吧,女性角色还承担的是救助小动物之类的护理工作。。。怎么说呢,小朋友们看着的动画片,传递的信息,按照提出蓝妹妹原则的人说就是“The message is clear. Boys are the norm, girls the variation; boys are central, girls peripheral; boys are individuals, girls types. Boys define the group, its story and its code of values. Girls exist only in relation to boys.”

想想也蛮没劲的,世界上一半的人口的故事不被认真讲述一半人口的意见没有真正说出口,有一半的小孩没怎么见过什么和自己性别一样的榜样,甚至,有一半的小孩可以被表扬为好棒,真是个男子汉的时候,另一半的小孩都没有一个带有成年以后带有褒义的统称。

沙姜拌猪肚

元旦假期在B站看了一些京剧,有些人说的根本就是错的,不是观点不同,而是完完全全是错的,居然还能好像很懂的样子发弹幕,真是很可以。说起来,听谭富英的唱,嗓子实在太舒服了,外在的松弛和内在的筋骨之平衡,啊,好听!
在读HP,发现中译本有一个很傻的错误,居然一次次再版修订都没有更正,英文版里说巨怪“Twelve feet tall, its skin was a dull, granite gray, its great lumpy body like a boulder with its small bald head perched on top like a coconut. ”
“它有十二英尺高,皮肤暗淡无光,像花岗岩一般灰乎乎的,庞大而蠢笨的身体像一堆巨大的泥砾,上面顶着一个可可豆一般的小脑袋。”
首先“boulder”应该是巨石,就是一整块的那种,如果翻译成泥砾,就感觉巨怪是一个半流动的松散的的奇怪物体,但更奇怪的是巨怪的头,居然翻译成可可豆一般,明明是椰子啊!身为一个巨怪,头如果只有可可豆大,像什么样子!如果可可豆大的话,站在地上的哈利抬头应该就基本看不见巨怪的头了,就要变成无头怪了。。。

元旦在家做了微博上农师傅的沙姜拌猪肚,好吃的!农师傅的菜颇合口味,之前做过的咸鱼茄子煲和酸菜炒牛肉也很好吃。这一次的沙姜拌猪肚的料汁味道非常正,很喜欢。沙姜的味道真是迷人啊,和猪肚以及鸡肉都那么那么搭。椰子鸡也可以等下一波降温搞起来了!
今天中午和同事说起这个,同事很捧场的说,一直觉得能在家做猪肚就是很厉害的标志,我很激动的说,对对,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特地要说一下元旦我做了猪肚呢~~

元旦陪娃看了《心灵奇旅》,不喜欢。故事本身不吸引人,略生硬,而且那个心理投胎前的世界也有点太简陋了。故事里的意思当然是个好的意思,试图把道理讲得很具象,大致就是每一个人都得找到自己的火花,而火花并非一定是人生理想或者使命,并不是非得有梦想需要实现人生才值得一过,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附加街角的披萨店,生命里每一刻的体验都是独特而足以成为自己活下去的火花的。但是,太轻巧了太中产阶级了。生活中的困难,哪怕仅仅是精神上的困难也都并不是专心走路专心吃饭专心体会生命里的每一刻就能解决的。
我心目中的好动画片不是这样的,然后和娃一起,一气儿重看了全部的《Wallace & Gromit》,补一补,Gromit最好了~~

巧克力蛙

最近实在是胖太多了,准备要开始跳绳了。希望可以在半年以后的,夏天的时候美美的穿我前几天新买的短袖T恤,HP的官方联名款呢,巧克力蛙
最近几天都在搞一个搞也搞不清楚的案子,每次都觉得好像搞清楚了,然后一个浪拍过来,又昏过去,昏一会再颤颤巍巍的站起来接着搞

业余时间认真读了一点点《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啊,发现一个以前读就发现了的问题:一个单词不认识,查了一下,得出一个意思,然后隔了一会又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查了一下,好像和之前那个单词的意思也差不多,然后就开始恍惚,难道之前看到的单词就是这个单词?然后实体书的好处就出现了,可以倒回去随意翻。于是现在才发现,确实有很多同义词,以及这些同义词长得吧,还有一些看起来差不多,比如bustle和hustle。。。所以我现在一边读一边拿一张A4纸在旁边,随手归类着记一些同义词,似乎有点事半功倍

听说勒卡雷的英文很美妙,所以我下了一本英文版的《柏林谍影》,读了一点点,似乎蛮特别的,特别之处在于好像句式都很简单,没有特别复杂的长句或者从句嵌套从句,准备继续读读看~

我觉得似乎目前看英文读物,还是以内容进行区分。希望可以慢慢体会到英文作者的文笔这样神奇的东西。但是我又在想,真的有文笔这种东西存在么?现在问我崔娃和罗琳的文笔有什么巨大的不同,我也说不出个一二三,问我那些同人作品的文笔有什么不同,我好想也讲不大出。我总觉得同人作品的高下还是在于故事情节本身以及对于人物感情体察是否足够细致且可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准确性和具体的思想本身?
语言表达只是工具,传递的是思想,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到汪曾祺说鲁迅(我还特别找到汪曾祺的那本书,确实是有的这么一段),他说“《药》里写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从来没有人想过用铜丝来形容稀疏瘦硬的枯草。”
那我觉得这就是思想啊,你得有枯草→铜丝这样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或者思想之后,落笔写下的是“有如铜丝”,和“仿佛铜丝一般”、“就像铜丝”,其中的差别当然不能说没有,但是这个差别相对来说是比较弱。

当然我也同意,语言确实是有自己的节奏和美感这种东西在的,比如说“迎来春色换人间”,和“迎来春天换人间”相比,肯定是前者好,而且几乎是一种一读即知的好,但是这种好,文体本身篇幅越长,相对来说重要性我觉得越会降低一些。
我想一本书虽然有多个译本,只要这本书本身是好的,译本这种东西只是锦上添花或者有所折损,也就是说是在原著上下波动的,吧?而之所以很多人要读原文,虽然说是说原文的氛围什么的,但更主要的是信息传递更准确,只经过了自己大脑的一次转化,而读译本则是两次转化解码。

罗琳阿姨讲故事

罗琳阿姨是会讲故事啊!真的是会讲故事啊!前阵子读完了《Lethal White》,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几乎没有勇气开始搞《Troubled Blood》。微博上有个姑娘居然翻译出来了,虽然一直心向往之,但是一直以为没有机会读到,但是!居然姑娘组了一个微信群,然后,我就读到了!!
度过了非常开心的两周,晚上临睡前读读侦探小说,读到半夜不睡觉,沉浸在斯特莱克和罗宾的伦敦,实在是愉快得不行,有什么比冷飕飕的晚上,钻进开好电热毯的被子里读喜欢的故事更令人开心的事情了呢?!
一般的侦探小说关键在情节,主要是解谜本身,但是罗琳的这几本,还有人物关系的一条线,就好像《The Good Wife》,除了做案子,还有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会让人很关心人物的命运和互动。而且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支线,这些支线对于主线案件来讲,是不重要,但是对于塑造一个平行世界,一个侦探事务所来说,就很重要,毕竟哪有什么机构一次只搞一个案子而且从来不考虑经费的啦?!
罗宾这个角色真是令人喜欢啊,简直就是完美女主角么!而且还有一种真实感。这本书讲了关于刻板印象,讲了很多很多女人,被伤害的,有力量的,善良的,邪恶的,林林总总十分好看。其中一个女性角色引了一句波伏娃,说“把男人定义为人,把女人定义为女性——每当她的举止像一个人时,她就被说成是在模仿男人。”,我读到的时候简直就脑子嗡的一声,哎哟,这不就是我前阵子想过的问题么,原来前人何止想过更是精辟的总结过了耶
又,斯特莱克和琼在一起,和他说她遗愿那一段真是感人啊
又又,罗宾和马修分开的那一段我印象还蛮深的,毕竟这俩人还是有过好时候的,毕竟她对他还是有过感激的,然后他很快的抱了一下她。怎么说呢,这种不截然分明的感情,最好看了!
又又又,斯特莱克去见克里德那一章也好看的~

读完这本之后,我居然准备去精读《HP》了,尤其是因为手里有实体书,可以精读里面涉及到SS的段落,啊哈哈哈哈!

最近买了个很红的bra牌子,内外,一个没有钢圈的走舒服路线的bra,之前虽然已经穿了很多年没有钢圈的bra了,但是那个底边还是有点硬,现在这个倒是确实舒服的,不过不知道持久度如何,会不会很快就松懈掉。还记得有一天老清老早出差,谈事情谈到半夜一天bra穿下来,到最后已经快不行了,偷偷解开扣子,这个似乎是可以穿整整一天不吐血的bra~~

又,昨天娃有个字不会输入,让我去帮忙,我就又瞄了一眼喵喵军团,蜜小桃同学发了暗号诶!想到之前我还想可以建议她们搞暗号,哈,看来搞小团体的路数大家都差不多嘛,而且她们的暗号还定期更换,反正我看到这一期是:柠檬最萌,喵呜喵呜!

奥利奥变小了

风衣的扣子扣不上,shu说是奥利奥变小了,我很实诚的说,不,是我长大啦,唉,毕竟裤子、衬衫、毛衣、风衣应该不可能同时变小吧,对不对。。。叹口气

前两天看了一个讲恐怖片的帖子,然后我在想一个问题,拍一个有力量的、善于决断的,简单说就是刻板印象上通常会认为是男性具有优秀品质的女性角色(以下简称为“好品质”),应该是怎么样?她应该是相对中性化,比如说平胸、短发、穿裤子(以下简称为“平胸”),还是应该是女性特征明显的大胸、有曲线、长头发(以下简称为“大胸”)?如果说是平胸,那么是不是强化了男性才有好品质,女性只有在抛弃女性特征的时候才更接近好品质?如果说是大胸,那么是不是变为,有好品质又怎样,依然得符合男性社会的审美,那么到底怎样才是恰当的?
想来想去之后,我觉得可能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自己问题提的不对,好品质的女性角色应该是什么样,不取决于女性形象本身是大胸还是平胸,而是取决于具体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包括人物的互动关系。最近沉迷的《传奇办公室》,玛丽和席琳角色够重要,也没有那种男性打量或者凝视式的拍摄手法,所以也就长成什么样并不重要,玛丽是平胸那一路的,但是如果她变成大胸那一路的,虽然是有点奇怪,但也没有违和到没法看的地步,可能外在形象本身和突出去表现外在形象,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然后,最近在读《The Gender Knot》,才刚刚开了个小头,但是确实还蛮有意思的,就是因为一个标准的人,通常是男的,所以女的怎么搞好像都有点不顺,这个不顺就是因为源头有问题。
因为很多时候事情是搅在一起的,没办法区分。比如说我们认为果断的人容易成功,男的果断的人多,所以男的容易成功。这里的果断是一个一般认为成功必备的品质的统称和泛指,并不是仅仅指果断本身。这样的判断肯定是简单粗暴不准确的,但是这里面可能有好几个问题。
首先假设上述果断的人容易成功,这是目前的客观现象,也就是是实然,那么:
男性是否比女性果断?可以有如下推演:
1、否,男性不比女性果断,这时候需要达到的目标是改变社会认知,宣传女性也同样果断,正确测量果断,推广果断的正确衡量的尺子。
2、是,那么社会以世俗意义的成功来奖赏果断主要原因是否是因为社会由男性掌控?男性奖赏自身所容易具有特质?
2.1 是。那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果断不被继续奖赏,或与果断相对立的迟疑由于也同样被奖赏。
2.2 否。果断就是容易成功,而男性就是果断的人比较多。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男性比女性果断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教化的?
2.2.1 天生的。那么其实某种程度就和2.1相一致了。
2.2.2 后天教化的。那么我们的路径其实是加强女性教育,然后可能就和1相一致了。

我梳理自己的思路,其实我经常在想的是2.2.2,然后会进化到1,我觉得一旦承认2.1就会好像天然比男性差了,就不容易成功了,虽然即使是现在我依然觉得,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天生的即使存在的差异也被后天的规训给放大了很多很多,社会评价和天性之间是交织在一起,并不能截然分开。以前总是觉得,这个社会就是为一个有老婆的男性设置的世界,无论从社会的软件和硬件都是这样。但是并没有很认真的想过,社会奖赏/认可的品质是否也是为男性设置的问题。但是书里提到了2.1,但又从根基上来动摇了天生一说,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以及换句话说,我在吭哧坑次费劲的增强女性/我自己的果断值的同时,也不妨去设想一个评价标准更多元的社会,可能。。。对大家都好吧?!多元化当然是一个好词,人人都知道好,我为什么要想这么老半天才能理顺自己的思路呢?想来想去,可能只有自己比较傻这一个答案了,继续叹气~~~

客官,买个矛还是买个盾?

昨天看到一篇微博,讲蛋壳公寓的,我就想了一下这个问题,上午没事,就随手查了一些判决书,觉得蛮有意思的,记一笔
先搭一个简单的模型,房东把房子给长租公寓公司(简称“公寓”),公寓把房子租给客户(简称“房客”),假设房客已经向公寓支付了一年的租金,公寓按月向房东付钱,付了几个月之后,公寓跑路,不知所踪。同时,按照房东与公寓之间的约定,公寓3个月不付钱,房东可以解除与公寓之间的合同。3个月到了,房东现在正式通知公寓解除合同。在这样的情形下,那么问题就来了,房东有没有权利收回房子,换句话说也就是房客有没有权利继续占有房子?
顺便插个话,据我说知,有的公寓向房东一个月付6K,向房客一个月收3K,虽然是向房客一次收一年,可是这个差价大到如此离谱的地步,什么买卖一年能赚50%以上啊?!公寓不跑路就见鬼了。。。

继续回到房东和房客的问题。我上半年做过一个案子,是代理房东,但是因为房客因为总总原因已经实际搬离了,所以不涉及这个问题。但因为房东和公寓的合同很明确是《租赁合同》,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房东有权利收回房子的。三方是出租人——承租人——次承租人的关系,房东把房子租给公寓,公寓把房子租给房客,公寓之所以有权把房子租给房客,是因为公寓因为与房东的租赁关系取得了房子的使用权,而一旦房东与公寓之间的租赁关系解除,公寓就没有出租的权利基础了,房客也就无权继续占有该房屋,至于房客的损失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应该去找公寓要。

但是想了一下之后,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刚刚的描述里,我用的词是“给”,房东把房子给长租公寓公司,因为房东和公寓是什么关系,就已经有两种不同的可能性了。
1、租赁关系
公寓把房屋从房东处租下来实际上是自己使用(经营),只不过公寓的使用方式是装修之后再出租给房客获取利润。
2、委托代理关系
公寓是受托人,受房东之托,把房屋装修之后租给房客,并且代房东收取租金。

两种关系指向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1、委托代理关系
根据合同法,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也就是说,公寓是受托人,房东是委托人,房客是第三人,那么房客与公寓订立的合同,直接约束房东和房客,房客没有违约,因此房客和公寓订立的合同继续有效,房客继续住在里面。比如说(2020)浙0103民初110号就这样的观点。
在委托代理关系里面,房客是比较有利的,房东的损失应该向受托人也就是公寓去要。
甚至受托人不退押金,房客都还可以找房东退,比如“卢某某以自己的名义与原告马昀就系争房屋签订的《租赁合同》,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有效,该合同直接对高未名具有约束力……本案中,并无证据表明原告存在应当不退押金的违约情形,出租人基于租赁合同所收取的押金应予退还。”((2017)沪0112民初27637号)

2、租赁关系
如果次承租人也就是房客愿意直接付房租给房东,房客可以继续住,房客多付的那部分租金向公寓要回来,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只讨论房客因为已经向公寓付过钱,是不是可以继续住的问题。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房屋租赁合同无效、履行期限届满或者解除,出租人请求负有腾房义务的次承租人支付逾期腾房占有使用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只从字面来理解,“负有腾房义务”是次承租人的定语,是对次承租人的限制性描述,但能不能就得出结论次承租人就一定负有腾退义务?
于是就跑去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的《<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里面认为“租赁合同因承租人未依约给付租金而导致合同被解除的,则转租合同将因此而处于履行不能状态……除非出租人与次承租人就继续履行合同达成一致意见。否则次承租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主张人民法院不能支持。”又提到“……出租人作为所有权人,可以直接基于物权法的规定向次承租人主张返还租赁物”
然后我又去查了一下判决书,(2020)浙0110民初1286号支持了占用使用费。上海一中院的判决书基本和最高院书里的意见是一致的,“转租合同得以履行的基础,在于承租人保持其有效之租赁权,若承租人的租赁权因租赁合同的终止、解除、无效等事由而丧失,转租合同将即因权力瑕疵致履行不能。出租人并非转租合同的当事人,在出租人与次承租人不能就履约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亦不能强迫出租人继续履行转租合同。”((2018)沪01民终2868号)
此外,有一些地方有更明确的规定,比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里规定,租赁房屋被转租的,出租人有权要求次承租人返还租赁房屋并赔偿损失,承租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但是,即使是租赁关系里,也不是所有的法院都这么认为的,(2020)浙01民终5728号“本案中,张红英将其房屋出租给乐伽杭州分公司,并同意乐伽杭州分公司进行转租,乐伽公司在租赁期限内与王绍智签订了转租合同,王绍智与乐伽公司的转租合同合法有效。现转租合同尚在履行期限内,王绍智已向乐伽公司付清了全部租金,故王绍智占有案涉房屋属于有权占有。张红英以其与乐伽公司解约为由要求收回案涉房屋,于法无据。”

3、其他
在租赁关系里,房东还有一种策略是诉公寓,也就只诉承租人,要求解除租赁合同+要求承租人返还房屋,这种案子里之前“寓见”在上海有一批案子,在这些案子里,房东的诉请都得到了支持,但是之后怎么处理房客,是不是直接通过执行让房客搬离?但是因此房客诉房东要求赔偿损失的案子也是有的。

总之,今天翻了一下判决书的结论是,在长租公寓这类型的案子里,支持房东和支持房客的判决书都有不少。不过总体来说,作为房东,认定和公寓的租赁关系胜算比较大,作为房客,显然是反一反。而至于到底房东和公寓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个人觉得是要看履行的过程和合同的细节吧。
顺便,杭州的几个案子居然涉及到的公寓都是同一家公司,但是判决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这个问题还蛮有意思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无论站哪边,无论哪边的当事人来委托,似乎都可以搞一搞?

柏林谍影

这本书2015年的时候读过,当时下的版本有点问题,最后结局居然和正版完全不一样,至于内容是不是完全一模一样已经不太记得了,总之就是看了一本假的书,这大概就是下载电子书的可怕之处,有时候会下到非常奇怪的东西,以前还下过一本内容隔三差五就删掉几章的《面纱》,就这样还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看了一眼PDF扫描版,才知道错过了多少,然后重新读了真正的《面纱》

说回《柏林谍影》,不知道是过了这几年我日渐狡猾还是上次读的版本内容也非常不准确,总之之前读得云里雾里的,还十分怀疑自己智商,但这次读完觉得整个局中局真是非常清晰啊,一层层清晰又耐琢磨,确实非常精彩。书里的间谍工作并不靠什么高科技设备,简直就是笃悠悠的手艺活儿,其中的心理攻防写得真是太漂亮了!
利玛斯就是棋子,当然是技艺高超的棋子,但是依然是棋子,被非常漂亮的利用了,说起来为什么最后利玛斯还是返回来死在丽兹身边,如果用政治课本上的语言来说,就是他充分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残酷,他知道他渴望的平静的阳光下的生活终究不能到来,而如果用更探究内心的话来说,大概就是他需要有一些东西来确认自己仍然是自己,而不完全是工具,固然他被利用了,固然他是棋子了,可是棋子也有内心别人不能撼动的东西,也有一小块地方是属于真正的自己。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很重要。
未必他就对丽兹有着怎样的爱情,但丽兹就是他内心里真正属于自己的部分,连这一部分也被算计了的话,也毫无希望的话,那究竟还有什么可活的呢。

最近安利同事看《传奇办公室》,她也很喜欢,我们就一起感叹每个人都有软肋,尤其是对于间谍这种工作来说,伪装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维持生命的那一部分,实在太容易在其中迷失,而软肋,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是区别自己与他人的那一点东西吧,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用来标记自我。
为什么最近深刻能体会到这一点,显然是因为最近忙到爆炸,事情一件件喷薄而出,每天奔波,靠着公共交通,一天也能奔波个六七十公里,总之就是非常累。但是这么累的时候,也依然要读两页小说读一点和仕途经济完全没关系的东西,就是觉得,如果连这个也没有了,那我和一个法律服务机器有什么区别,AI咯?!
想到《图灵传》里的几句话“在他们的头颅中,都有那么几立方厘米,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抵御外部世界的入侵。”

周四和老板以及当事人三个人去张江的知产法院开庭,一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的案子,我们是原告,因为种种原因,总之是我和当事人开庭,老板旁听。这个案子也非常有意思,我们在网页的里增加一行经过转换的注释,如果用在线编码转换转换回来就是以上代码复制自XXX(原告名称),所以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作品里做了署名。然而显然被告在抄的时候没看出来,连这行注释也一起抄上去了,真是不由的赞叹,埋伏笔的间谍工作干得漂亮啊!当然,这些代码本身是在开源代码的基础上改的,那么就涉及到开源代码的lisence,我开始对于被告证据里开源代码有点懵,就把整个案情讲给shu听,shu就帮我普及了一下各种知识,结果开庭的时候对方真的提到lisence的问题,说到MIT许可协议什么的,那真是心下大喜啊,心想MIT许可协议,我昨晚上可是刚刚补过课呢!除了MIT协议以外,其他部分我几个点自我感觉都抓得很好,庭开得很顺利,连老板都说,我想到以及准备到了他没想到的内容。开心!
这个庭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知产法院居然有技术调查官这种很帅气的专门岗位,省的委托出去鉴定,费时费力费钱,技术调查官中午把原告代码、被告代码、开源代码三者比对一遍,下午接着开庭。于是整个中午就要在法院边上耗掉,我、我老板、当事人,跑到咖啡馆呆着,当事人是个技术小男生,我们三个人吃好午饭居然就各自没话,各自刷手机,我把这个场面偷偷微信给同事,她快笑S了,说这个场面怎么诡异的啦?三个社恐咯?
总之,我们各自刷手机,过了一会,一个人起身,在门口租了一个充电宝回来接着刷,又过了一会,另一个人起身,在门口租了另一个充电宝回来接着刷,又过了一会,我,拿出了包里的充电宝!
然后我看大家都没有没话找话的趋势,就干脆拿出kindle看《柏林谍影》了,就这也看掉了半本。。。。

十分效率高

早晨跑了两个杨浦的派出所摘抄户籍,中午迅速回律所拿卷宗,吃掉一个包里的抹茶松饼喝口水,回2封邮件,然后骑车到徐汇劳动仲裁,等了一刻钟仲裁开门,1点30分钟,拿了第一个号,立好案,骑车到地铁,准备3点到人民广场见客户,然后到早了,客户那边倒也方便,3点半居然就从客户那里出来了,然后拎着大包小裹的卷宗跑到福州路书店晃了一圈,晃到快五点,在王宝和看到有糟鸡,买了半只鸡,回家!顺便感叹自己效率真是高到不行啊~~

书店里翻了一本《中国文学课》,陈思和主编,我挑了一些看过的篇目的讲解翻了一翻,并没有很有意思,有很多都太过于浅了,有篇讲《第一炉香》的,啊,这是张爱玲23岁写出来的诶,23啊!虽然文笔十分红楼腔,也有很做作的地方,但是人物身份和关系的准确和成熟实在是很厉害!真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啊!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说,年轻人初入繁华场,多半是一个描写天真是如何丧失的主题,说花园里的花如何映衬主题,又说姑妈面纱上的绿宝石蜘蛛装饰其实也是隐喻,隐喻这种东西,确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被点出来的时候,是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想到之前读《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也是对于猜谜解谜的部分特别有兴趣,真的会发现很多新的乐趣,找到作者埋下的小松果
啊!改天准备要去继续读一读这个作者的《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最近真的好累,事情多的扑出来,做也做不完,周末下午读小说读着读着就睡过去,昏昏沉沉睡到6点钟起来,也没有多香甜,脑子里乱七八糟还是松弛不下来,而且也不妨碍晚上11点又继续困。。。说起来上周五,我下午开好庭回办公室,看到老板也在就聊了两句,然后就开始做自己手里的事情,他貌似就开始面无表情的看着手机,过了半个小时,突然和我说,我不行了,做不动了,今天状态很差,然后他就回去了。。。
大家都很辛苦啊,唯有写写blog解压

读的小说是《Lethal White》,虽然吃力也还是能往下看的,目前读到38%但还没有S一个人,真是十分不侦探小说了。记得读完上一本的时候心里就想,要是罗琳改言情路线专注于Strike和Robin互动就好了,啊!这一本就真的是了呢!Strike招了新人,在Robin工作瓶颈中没啥突破的时候,“Barclay’s doing good work, though,” said Strike, as though the thought of it cheered him up.随后的一段把Robin心里小失落+不服气写得非常传神。想起前一阵子,老板想招新人,我和shu说,啊,如果来了新人,我就不是唯一的小猫咪了!哦,所以啊,所以啊partner以下助理以上的人们都这么想的吧~~
Strike脆弱的时候跑到现女友家疗伤(肉体的伤),现女友说了I love you,明明知道应该回什么,但是Strike因为不爱,实在说不出来,And so he had said nothing after her whispered declaration, and then, when she’d asked whether he’d heard her, he’d said, “Yeah, I did.”我觉得这姑娘肯定憋着一口血没吐出来

昨天刷微博,看到央视的微博,一张图带你游世博,专业观众如何游览,普通观众如何游览,然后专业观众的画了一个西装革履的男生卡通头,普通观众画了一个长发披肩的休闲装女生卡通头,你说!这都是为什么啊,呸

怪人

某日,shu做了烤鸡,鸡皮下的脂肪都被烤出来,变得极为香脆,娃吃得很开心,然后和我说,妈妈,我觉得鸡皮真是好吃啊,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之一了,不过如果有人不喜欢吃鸡皮觉得它不好吃的话,我也不会觉得这个人是怪人的,因为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
啊!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人为啥吃个烤鸡能吃得那么形而上,但是我还是表扬她说,我觉得你这么想很对,是非常厉害的想法!

某日,听说某个作业很多的学校调查1年级是否有作业,老师对着正在填调查表的家长们说,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长情商都是很高的,然后家长们纷纷低头开始擦原来实诚填写的调查表,这个故事听得我快笑S了,讲给我同事听,她很懂行的说,果然是一年级家长,等到了二年级家长们就都很上道了!再也不用老师启发点拨了~~

某日,听说了我同学焦虑以及她同事抑郁的事,想起我和同事说,每次手机一响接起来发现是广告,就会由衷的高兴。。。然后她起先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我,然后说,想想也蛮理解你,啊,我大概也已经要神经衰弱了。。。啊!什么时候才能稍微松弛的生活,啊

某日,陪娃看《音乐之声》,多么俗套的故事,但是真是好看啊!真是喜欢上校和玛利亚在晚会外面跳奥地利传统民族舞那一段,啊,默契!其实不论是什么文艺作品,我都特别喜欢所有表现男女主人公默契的桥段。。。又话说,最后大家一起唱《雪绒花》,我就突然觉得吧,音乐啊,那种情感的力量,确实是有人会害怕有人会拿来利用的东西

买了《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漫画回来看,买的时候主要是秉着补课的想法,就,这么高级大家都说好的书,也应该是看看(哪怕是漫画版)吧?竟然还蛮好看的。喜欢他写小时候的回忆,那么细致,就是一个记性特别好的寂寞的小孩儿,有时候不免觉得太过郑重,会想“啊,哪至于呢”,但读完倒颇在脑子里萦绕了一阵,有些人的感觉啊就是比另一些人丰富吧,随着年岁渐长,很多感觉其实就钝掉了,只有孩子眼里什么事情都是天大的事情,什么都值得细细描摹都有一百种千回百转,而这位作者一把年纪还能有这么敏锐的感觉也真是蛮厉害了。
画也画得好,非常细致,还挺喜欢这种画风的呢!
中间有两部是《斯万的爱情》,倒没有特别喜欢,沙龙什么的实在是太“隔”了,既没共鸣又没兴趣,而且斯万这种万事都靠脑补的爱情,好像离爱情也太远了一点,情感本应是自然而动人的东西,但是百般回味之后,仿佛爱/怨的就是这情感本身了,那种爱上了恋爱/失恋的感觉固然也是一种常有的状态,但实在没什么大意思。

然后已经开始读《Lethal White》了,罗琳构筑人物关系还是很厉害的,非常准,所以,看来看去我还是对人物关系这种东西有兴趣,一个人闷头猛想猛拼命体会自己的感觉,这种东西不那么能够深刻的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