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豆瓣上仿佛有个争论,起因是两代人观念不同,后来就发展到你用父母的钱出来留学,学到了些新知识新视野就不尊重父母的感受了等等,我觉得这里有两个问题呀
第一、尊重和控制的界限在哪里 妈妈不喜欢看到女儿和男朋友亲密,女儿尊重妈妈的感受,因此从不当着妈妈的面和男朋友拥抱,这如果是尊重,那么妈妈不喜欢看到女儿穿短裙,女儿尊重妈妈的感受,但双方又是一起住的,因此女儿只能用不穿短裙,这是不是就是控制了呢? 这是第一个我并没有很想得清楚的问题诶
第二个问题是,作为子女的自由和有没有拿父母钱是不是有关系?成年子女是不是只有不拿父母一针一线才有资格谈自由谈不受控制?也就是所谓经济独立才有精神独立?那么未成年子女呢?毕竟父母给口饭吃和父母出钱去留学都是一种抚养,是不是后者就更应该听话?如果后者该更听话,是因为花了更多钱,那如果前者虽然只给了口饭吃,但那一口饭都是父母省下来的呢?也就是说,多大程度上听从父母究竟和父母花钱的多少有关还是和比例有关?又是怎么算的?30万或者年收入的10%=穿上父母喜欢的衣服,50万或某种比例=放弃喜欢的工作,100万或某种比例=放弃喜欢的人?
这是又一个我没有想明白的问题,我就跑去问shu怎么看,他的看法我觉得颇有启发。他认为,不是这样的,作为子女的自由和拿不拿父母的钱一点关系也没有,人拥有自由仅仅是因为作为一个人类,生而自由。至于经济独立才能精神独立这是实现自由这件事通常的技术手段或者方式,并不代表前者是后者的资格。只不过,一个不拿父母钱的人,不论是心理层面还是生活层面都更容易实现自由,仅此而已。举个不贴切的比喻,一个聪明小心的人作弊更不容易被发现,并不是就说作弊就是对的,聪明小心的人才有资格作弊。怎么样才能实现一件事,和这件事本身是对是错是天赋人权还是君主的恩赐一点关系也没有。与此同时,父母也享有自由呀,成年之前,父母对子女的基本养育是义务,但是究竟投入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成年以后继续投入还是不再投入,这都是父母的自由,如果投入了一点,觉得能带来一些东西(不论这个东西是心理满足是情感回报是听从指示还是其他),那么继续投入,如果觉得带不来任何东西,那么停止投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思路诶
在豆瓣小号上吐槽蛮开心的诶!欢迎不介意负能量的关注啊
不过很长的豆瓣日记估计我也会贴过来的,要年复一年的写下去的心居(这是心上的小房子的意思嘛?)呀!
Category Archives: 动脑舞
狡猾的人
最近颇见到一些狡猾的人,一些是我的当事人,一些是我的当事人的对家。入行没有多久,但已经看到很多人(公司)善被人欺的故事,狡猾的人才是赢家吧?
昨天和我妈争论了一个晚上,从男女到底有没有差别,女性多大程度上被歧视到我终于发现我们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差异在于,她觉得一个成年人呈现的状态,个人努力与否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我是觉得出身天赋运气占得比例更大得多,努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妈绝对是热血青年。。。但是我还是非常困惑,她明明比我偏激得多,觉得社会严重亏欠广大人民,既然如此,又哪里来的自信觉得成年人呈现的状态,个人努力是最主要的呢?
好像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其妙往下看的恐惧,没来由的很怕落到底层,看到菜场买菜的人住在脏兮兮的菜档后面就由衷的害怕,我妈觉得自己也就是个一般人的时候,还是小学生也不知道是初中生的我就孜孜不倦的教导她,你已经混的很好很好类,你有没有看到你公司的保洁阿姨啊?!你有没有看到商店里的售货员啊?!你有没有看到餐厅服务员啊?!我时常会。。。默默的为我能享有的资源和条件侥幸、窃喜和惶恐
最近发现一件事情呀,少花钱就真的会省出钱来,听上去很显而易见,但是真的发现这件事还是蛮惊奇的,奶茶、零食、外出吃饭等等看起来不多,实际省省也不少诶
杨小圆最近也很狡猾,早上和我妈说要吃桂圆干,我妈问她吃几个,她说三个,然后我妈一本正经的数出三个给她,她立刻表示,可是还要多一个桂圆宝宝。。。
她还会唱一种很好听的歌儿,前面唔哩唔哩唱一些奇怪的调子之后,一跳,手往前笔直一伸,略微蹲下,大喊一句“巧虎小飞船”,或者一切她能看到的东西“自行车”“滑板车”“头盔”“桌子”等等
又,之前买了一块天然海绵洗澡,自从我知道海绵是动物以后,总觉得怪怪的,哦,我在用小动物洗澡诶,好像那个用火烈鸟打高尔夫的红皇后哦。。。。
女性的困难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实习生被强暴的,读完格外令人感叹,因为觉得这简直就是身边很熟悉的一种女生,顺从乖巧不敢拒绝,合理化别人的无理要求,担心表达自己的意愿会被认为是“不识趣”“不合群”“反应过度”,作为一个有女儿的人,会特别警惕一定不能让小闺女变成这样顺从软弱的女生,要学会保护自己重视自己的感受,每次当她拒绝的时候,坚定的站在她这一边。如果女生们能学会巧妙的拒绝和灵巧的躲避固然最好,(在面对权威和压力时,暴力就算了)生硬的拒绝也算蛮好
说起来,大学时候寝室里8个女生,居然每一个人都碰到过咸猪手,小到公交车上意欲碰碰手袭胸,大到去同学家玩同学的父亲行为不端,这些事情最集中出现在初中,大概那时候的女生刚刚发育,防御能力又最弱吧。但毕竟我们受到了足够多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而这些事情又不很大,大家似乎都没有受到什么很大的影响,一样活泼泼的长大,身心健康,虽然回想起来不免一阵恶心
寝室里有一个女生,长得非常没有攻击性,就是很弱的小女生样子,但其实战斗力惊人。她和我们说,她初中的时候在公交车上,手扶着杆子,有个男的来碰她手,她就走开了,换了一个地方扶,结果那个男的居然跟着就来了,继续摸她手,这个女生不声不响的抓住这个男的一根手指,用力往手背方向一扳,然后若无其事的走开。男的么痛又不敢叫,寝室里简直惊呆了,觉得真是女侠
她还很绘声绘色的说,这个时候么,女孩子绝对不能出声,不能叫边上人,不然男的肯定要说,哦哟哟,谁人要碰你啦,你花痴啊,你好看S类,让一车厢乘客看白戏有什么好的,这一套用上海话说出来,非常生动,一方面觉得确实如此,另一方面好像也很想叹口气
我工作经历非常简单,现在在一家大老板是女性,女性也很多的律所,此前在一家事业单位机关办公室。一毕业就进事业单位机关办公室的女生,多半有些小背景,自然平时大家都很客气,但就算是这样,有一次商务饭局,结束之后客人们先走了,我们坐着休息会,有个下属单位的男领导,半醉半醒的跑到我面前,说,哎哟,办公室小张啊……看着情况不那么很对头,其实那时候还很难说是有什么,因为当时人不少,而他在说的也是很正常的话,只是人站得很近,但就是这样,另外一个科长大概也敏感的觉得有什么不很妥当的地方,立刻跑过来,挡在我和他中间,示意我离开,然后说X总,过来这边坐等等。。。那种气场是很微妙的,但是那一刻我总体来说是不安和好奇都有的,因为觉得那么多人的场合,确实不会真的发生什么,但是那种男性的体力优势确实第一次意识到,真的会带来很多不安
记得初三的时候,我和另外两个女生一起补课,这两个女生是一个班,比较熟,有时候我就是听着她们讲话。其中一个女生样貌挺好,又是喜欢混在男生群里的女生,有一次另一个女生对她说,我听到一些对你不太好的话,她问是什么?那个女生说,比较难听。她问到底是什么嘛?你说呀你说呀。那个女生沉默了一会,说是马字旁的一个字,你明白了?她立刻心领神会的说,懂了,然后一时间大家都有点沉默。这件事足足过去了15年,我依然记得很清晰,是因为我当时根本没有明白马字旁的是什么字,但是那种气氛我显然不能继续问,就放在心里。直到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后,大概我已经变成大学生或者社会青年了,有一次灵光乍现的想到这个字就是说她“骚”啊!!
然而与此相对,似乎并没有一个形容男生的类似的词
以上这些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大概男性是很难体会到女生在面对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的侵犯的时候,那种恶心和恐惧。。。男女平权之路漫漫自然不必说,不过还是由衷的觉得人类与人类的沟通是困难的,感同身受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人类之间有一点点小小的懂得应该格外格外视作珍宝
女人是被慢慢成就的
前天和amber讨论问题到半夜,没有达成共识,这当然很正常啦,求同存异啊求同存异。不过大概我是一个阴暗的小孩儿,只看到社会的暗面,或者amber是一个乐观境遇又好的小孩儿,但是不管了,我要把我关于女性的观点梳理一下,拿出我给客户写邮件的条理精神,吭哧吭哧。
首先,我的观点的基础是,男性与女性没有在智商和情商领域没有性别性的区别。毫无疑问,个体的人之间禀赋是不同的,但不是说男性和女性群体中不同。比如男性比女性更擅长逻辑思维,这种判断我认为是不成立的。
在此基础上,如果普遍有印象,比如成年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流露情感,那么我认为是被建立的,而不是天生的禀赋差异。比如小男孩哭的时候,大人说男子汉哭什么,小女孩的哭的时候,大人说,女孩子嘛,就是这样的。
一、高层女性比例很低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社会里的高层(泛指各行各业里比较高端的人)中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整个社会上,女性掌握了更少的社会资源,这些是性别歧视造成的。
1、初次就业。社会的高层最起码会拥有本科学历,在大学本科里,男女生比例大致为1:1,也就是说,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男女生的初次就业率也应该相当。其实不是,在使用同样简历的情况下,只是把简历中性别改变,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女性高42%(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也就是说,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有明显的性别偏好。女性在初次就业的时候就受到歧视。如果女性不能在初次就业的时候进入相对好的平台,后续的发展肯定将会受到影响。
2、职业成长。由于女性普遍承担了家庭照顾的责任和生育的责任。在生育前,晋升和重大任务的考量上,由于企业会预期女性可能离开或减少工作投入,因此优先考虑男性,因此女性的职业成长受到影响。在生育后,由于女性普遍更多照顾家庭,因此在孩子生病谁请假等问题上,通常女性做出让步,因此即使生育后女性的职业也会受到影响。之所以女性需要更多照顾家庭,是由于女性在职场的发展预期不如男性,而之所以发展预期不如男性,是因为女性被认为需要更多照顾家庭,就是一个循环。
3、对比。在男女平权做得更好的国家,高层里女性比例越高。线性相关让我觉得目前我国高层女性比例不高是歧视的结果。虽然高层人员的构成除去本人能力因素外,仍有其他因素,例如出身、例如年龄等。但是,出身和年龄对男女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因为家庭条件好的人有男有女,因为年纪大的人有男有女。因此,女性比例低这一情况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性别歧视。
4、关于禀赋。如果在读书、就业30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那么到了50岁,性别差异似乎已经降低的时候,男女取得的成就不一致,并不能认为是禀赋的作用。
二、岗位的独特性
1、我认为没有天然适合女性的岗位这件事。天然适合的岗位比如护士、幼师等等,都是男权社会的谎言。因为不存在一个普遍高薪的岗位被认为是女性天然适合的。如果说男女禀赋有异,那么应该一部分高薪职位适合男性一部分适合女性,但是并不存在。而甚至,一旦一个岗位变得不在高级之后,就会被认为是适合女性的。比如文员,很久以前,文员可高端了,打字被认为是女性完全无法胜任的工作。但是后来显然就觉得女性最合适搞这个了。
2、高薪岗位岗位需要一些女性不具有的共性,比如说竞争,比如说争取。且不说程序员这种比较高薪的岗位并不适用这种观点。即使是这样,女性是被教育成为更不敢于争取,更避免冲突,因此在资源争夺上不如男性主动。这种不主动我认为并非本性,而是教育的结果。
三、家庭贡献的被认可
家庭贡献我觉得到现在也没有充分被认可,很多看似认可,只是绑架。就好像先描述医生的重要性,再赞美医生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其实就是对医生的道德绑架。而对于家庭贡献真正的认可在于,从事家庭照顾的一方有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社会更优待他们,照顾家庭的人使得家庭有税负优惠,离婚了更有保障等等。
四、其他
性别歧视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在于女婴的死亡率不仅在于女童失学率,还有许多。比如女性被物化,女性的晋升更被怀疑与能力无关,是睡上去的,比如在一个团队中,女性总被认为或误认为是从事服务性辅助性的职位,或者理所当然应该一并承担这部分工作。比如一个小组大家都是工程师,在发放购物卡填写团队报销等事宜的时候,女工程师就很自然的被找到做这种事(实例)。虽然具体到这个人,未必有什么真正的恶意,但是这种刻板印象的背后就是性别歧视。
五、关于选择
虽然每一步放弃都是自己的选择。比如需要有人照顾家庭的时候,女性选择退回,比如理工科收入更高的时候,女性选择文科。但是这些选择里有很多不是真正的选择。比如被舆论裹挟和蒙蔽(女孩子读理科不行的呀),比如没有其他选择(你不照顾家庭,就只能离婚,或者娃就是没有人可以照顾),如果没有其余的相当的路,仅有的一条路不能叫做选择。
我觉得这个社会就是男性为男性设计的,考虑的是男性的方便和有人照顾的男性的发展,即使大家齐刷刷按照这样的规则,女性已经吃亏了,但就是这样,规则也没有被真正遵守。
六、平权会不会让生活更好
我觉得未必。自由和可选择的生活绝对不等同于轻松,更不等于有安全感,很多人其实发自内心的并没有多喜欢自由诶,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就说的是这个事儿,拥有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当然不见得快乐,或者或者生活更好,何况:
1、绝对值和相对值。生活得好坏有两种,即使日本的女性生活会比中国的女性好,也不代表日本的性别歧视就比中国更轻微。中产阶级的女性确实比贫困女性生活得好,也不代表歧视就不存在于中产阶级。只是中产阶级吃相没那么难看。反正家里有钱呀,女儿一样出国读书,还陪嫁一辆车子,可是儿子是继承整栋楼诶!我觉得我国生活愉快的顺序就是高层男性、高层女性、中层男性、中层女性、底层男性、底层女性(长得异常美貌的除外)。
2、当今社会里,有一些女性会生活得很好,占有男女两性的优势。长得美,能够利用长得美,一方面自己可以工作赚钱(与旧时妇女不同),一方面可以嫁得更好,以男性养家的传统拥有男性的钱。这当然很好,自己生活的好,又没损害别人,有啥不好的。但平权之后,未必能再拥有这样的生活质量。但是,一方面我觉得平权是对的,这是理念上的正确,另一方面,我也长得不美啊!所以。。。还是很支持平权的!
春天来了
又开始上班了,在桌上插了一小瓶绿萝,买了一本很美貌的台历,安营扎寨定定心心做一个小律师
最近读了赵元任的《阿丽思镜中漫游》和《无声告白》
《阿丽思镜中漫游》有的地方翻译得很妙,比如桃树一节,比如慢不唧国,比如著名的“本来都是梦里游,梦里开心梦里愁,梦里岁月梦里流。顺着流水跟着过,恋着斜阳看着落,人生如梦真不错。”但是我觉得儿化音用得也太多了吧,一边看一边就觉得舌头要打结了。还有里面有“我可以许你跟我搀搀手”,把握握手说做搀搀手,不知道是不是普通话,不过我是来了上海才知道这个说法的呢
《无声告白》很好看,读起来很顺。长处和短处都在于精确,在描写上令人怦然心动,在人物塑造上就显得过于合规。整个小说非常工整,这么听起来似乎乏味,但其中那些微妙的描摹以及人与人之间脆弱的连接,稍不留神就错过的关键信号都很好看。汉娜发现杰克身上水珠那段很动人。以及,汉娜真是个可怜娃娃,那么被忽略那么想要爱。又,玛丽琳婚后的窒息感我觉得能理解诶。话说啊,人们啊,往往想到的是一种,说的是一种,对方理解的又是另一种。也许很多人大概觉得要把想法讲出来太难了!此外,特别有体会的是,孩子想讨好家长,那种想讨好之殷切甚至匪夷所思。现在我也做家长了,也许也会面对讨好,要珍重不要利用。成长确实是困难的事情,“发现自己”(不敢妄言找到,也并非觉得真实的自己会多好,但如果一直忽略心里的小人,迟早要生癌的吧?!),很难,但是做自己的愉快确实也是巨大而强烈的。自由能带来的是幸福,但不是轻松,。这一点点成长,如果没有shu,完全无法想象能开始,在这一点上我实在太幸运啦
前天看《生活大爆炸》,Amy决定开始尝试约会别的男生,Sheldon倒是一直放不下,拿着戒指想要找到Amy,快要走到近处,看见Amy正在和别的男生亲吻。哎哟,看得我心里一沉。不着调的喜剧里一点实的情谊,最动人不过啦
话说我好喜欢Amy这种桥段,是的是的,很喜欢对方,一直付出很多,一直推进关系,可是她知道这段关系不适合自己,或者这个人不适合自己。她就决定要离开,自己往前走(话说move on是这个意思嘛?)。这种离开不是因为不再爱,不是要索取更多爱的姿态,更不是威胁,是真的准备开始一段没有对方的人生,因为理智尚存。我在过往的人生中肯定做过Amy,所以不免带入自己,那些勇气和力量,那些困难和留恋,顿时感同身受
然后想到《老友记》,Monica准备离开那个情投意合的大富翁Richard,因为这个男人因为有一个成年的儿子了,他不愿意再生娃,Monica非常想要孩子。除了孩子,他们一切合拍。可是这种事情,没办法解决啊,光有爱就是不行啊。然后他俩就分手了。。。,因为爱就想着先磨下去,见机行事以后再让对方妥协,然后俩人搞下去终成怨偶,这实在太常见了,相比之下,这种互相尊重的权衡,真是一种成熟的爱情观啊
我总觉得Monica和Amy有一点点共同之处
春天来啦,小区里樟树清香扑鼻,夹着尘土的味道,好喜欢。又话说,最近尽量不翘二郎腿,尽量平衡使用身体的左右两边,不长时间一边背包,双脚端正站立等等,好像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眉毛长得比以前对称了一点点也(也有可能是我把不对称的都剃掉了,囧)
晕染
前天和熊猫去喝下午茶,她看到我说眉毛颜色有点深诶,我说是的呀,等等我们去兜兜眉笔好伐?她说好,然后就跑去试眉笔,试来试去好像颜色都不对,正好试到一支,后面是一个旋转型的刷子,她帮我刷刷,结果立刻好了,很自然起来,原来我缺的是一把刷子!忽然想到这就是美妆教程上说的晕染嘛。然后,就需要去买刷子了,我说,啊,又要花钱了,熊猫立刻说,要不你试试奶瓶刷?我马上想到家里一个细细的用来刷娃吸管杯吸管的旋转型刷子,就很激动的表示,啊,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好了!回家试试,果然合适,和眉毛刷触感以及效果都一模一样,耶!
去逛街的时候,我们兜了好几家那种卖花花绿绿本子,便宜的小饰物和装饰品的店,我不由得感叹,为什么我们快30岁了还在兜这种初中女生兜的店啊?!熊猫很犀利的看了我一眼,说,因为穷啊。。。泪目
这就是一个比较穷的仲裁员和一个很穷的小律师的下午茶,我们只各点了一杯饮料,没有点心
从安徽回来,花了整整两天,大搞卫生,扔掉一部分,不断的收纳,我脚得我们家好像比我结婚前都更整齐了,因为我丢掉了很多包括但不限于2004年(我还在读高中诶)存到现在的过期食品,经过努力,还是可以住得很愉快的嘛,预备,唱: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把满满登登的架子变得有点空隙的时候,好像忽然呼吸都通畅了也
过年期间读了两本书,《收山》《法兰柴思事件》
《收山》但是我总里面的感情脉络我不是很理解,比如说他和老婆的感情线,似乎他就没喜欢过小邢?比如张晗,为什么他认张晗是他徒弟啊?!还总觉得冯的性格有点点前后不连贯。。。陈其我还以为有什么大包袱呢,结果也没有,就是生来性格别扭的一个人?!话说印象最深的是计安春一段,他可真是个好人啊,读的时候会想到张北海的《侠隐》,都是那种风物描摹的调子很好,可读性很强,但是没什么大意思的,人物并不能很立得住的小说吧
《法兰柴思事件》可读性也很强,舆论真是一种没头没脑的东西啊。。。不过这本小说作者的好恶有点明显,是个缺点,虽然有一种作者很正直的赶脚
今天下午做了披萨,从和面到炒披萨酱铺上罗勒奶酪烤开吃,才花了一个多小时,我觉得还算蛮快,味道不错,好像吃了几次自己做的这种很单纯的薄地披萨,薄底+酱+罗勒/香肠+奶酪,就不大爱吃必胜客那种了
打算明天煲个冬瓜排骨汤,然后盛出来一大碗,放些干贝再煮(shu不吃干贝,所以要分作两份),然后烫一把米线加进去,再浇上一大勺加了酱油的葱油,肯定很好吃
刚从安徽回来,家里什么新鲜蔬菜也没有,让shu剥一些松子,冷冻箱里找出速冻玉米,炒一碟松仁玉米,冷冻箱里掏出一块牛肉,炒一个不带牙签的牙签牛肉,开一包雪菜,略洗,加糖和酱油炝锅,炒一盒子雪菜,配上带回来的麻油炒腌鸡胗,也是很清爽愉快的一餐诶
这两天发现还是自己做饭吃得最舒服,所谓劳碌命啊
过年及其他
明天要带娃跟着shu去老家过年了,这一次可以住在城里姐姐家,大愉快!
这几天没有上班,因为辞了上一份工作,原来的工作打算3月1日开始继续做,所以这段时间算是在家休息。本来以为可以休养生息一下的,但是好像因为我不上班了,杨小花的战斗力也随之大增,还是每天身体都觉得累的不行,和shu俩人心理压力也很大,因为没有钱
但是焦虑也焦虑不出钱来
最近欲望淡薄,完全不爱买买买,也许是因为家里环境太糟也不可能改变,于是没有任何一种美美的东西能散发美美的光彩,也许是因为彻底买不起了。。。
入了一本厚厚的《最高院合同案件审判指导》,准备娃睡着以后抓紧读一读,另外法条也要再读几遍,闲时磨磨刀总是不错的吧?
还买了一本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因为知道这么读读必然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反而心情放松,在心里默默的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然后就觉得读读倒也蛮开心
如果有一天能自由阅读英文该多愉快,因为英语世界有意思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诶
最近读了两本书《斯通纳》和《最好的告别》
《斯通纳》读了四分之一忽然就好看起来了,比较被吸引的地方在于一种不妥协的人生,挣扎,以及在工作带来的体面、体面感和身份感,既是对外的也是对内心的,这些微妙的东西写得还蛮好看的。工作啊,实在太重要了。。。不过啊,我还是由衷的觉得一个人应该拥有一种不依附某人或某机构生存的本领,以便过上一种更愉快的生活(爱帮书中人找出路简直是一种毛病嘛),话说我认为他和凯瑟琳不能在一起,是因为做不到,而不是在一起反而会不美好。。。这两者,我从来不喜欢混为一谈。。。比如我买不起市中心的舒适公寓(多说一句,如果有大钱,我是一定会买市中心的豪华公寓而决不会买乡间奢华别墅的人类)我决不会认为它并没有那么好
又,我喜欢他不通融沃尔克那段,尤其是忽然谈起戴夫。。。但是书里的女性角色很单薄,妻子的神经兮兮没有来由嘛,女儿的疏远也很迷茫
读的时候会想到淡豹在某篇文章里说的“认为人在“没什么存在感地度过一段时间”时还能舒适愉快,这也是种幻觉。我们经常误以为自己喜欢安逸的生活,以为那种生活是简单的,实际上,能安逸而不孤独和虚无,是很艰难的,不是平常心智的人可以做到。我越来越觉得,能对抗虚无的唯一办法是把自我缩小,并付出最大努力。”(其实我想说的不是这句,类似于这个的意思的另外一种表述,8过找不着了|||)
《最好的告别》看得有点消沉,因为不知道我和我爱的人们能不能拥有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都依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事情的幸运和福气。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重新再明白了一次,自成年以后,直到衰老死亡,最好的事情就是自己说了能算,所以尽可能尊重和给予爱的人们自己想要的,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擅自做主。。。又话说,善终护理和姑息治疗可真棒啊
马上要过年了,又可以下决心类,新年里对人对己都要谦虚、耐心、认真
2015年
一年过掉了,站在年底看未来,一片模糊,大概最快也需要三个月后才能看个大概
上周老板找我谈话,问愿不愿意在所里再挂三个月,在所里领执业证,所里替我交着社保,如果觉得那边不行再回来,这当然再好没有了,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立刻很感激的点点头。看起来,张小律师还是很帅很招人喜欢的嘛
工作
这一年工作上有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立案第一次开庭第一次群体事件等等等等,跟了几个案子,从六月份起给顾问单位的咨询修改都做统计,算算也超过200次,修订的文件超过20万字,做了两个裁员的案子,主讲了一次培训,也算得上有点进步
读书
几乎没读任何书,非常空白的一年,年度最喜欢的应该是《图灵传》《密码故事》《包法利夫人》
倒是陪娃读了不少绘本,最喜欢《咕噜汪系列》,单本的话觉得《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很好
电影、电视、演出
最喜欢的电视依旧是《傲骨贤妻》,年中看的《阳关三叠》亦很受感动,在剧场看了很妙的《御碑亭》,在天蟾看了两场京剧,一般般,大概因为工作要变动,有点心不在焉
吃吃吃
吃并做了很平衡精妙的凤梨酥、做了味道很正的糖心卤蛋、做了松软而香的松饼、做了嫩且入味的干煎带子、做了香酥蓬松的炸猪排,入手了能自动做出美味面包的全自动面包机,似乎新品不多。shu手艺颇长,做的猪颈肉实在很无敌。江献珠的书很好
一年的成长
更好的自己主要体现在:1、会画很美的眉毛了(在眉卡的辅助下);2、修复了十几年的门牙破损及黄,变得和边上的牙一模一样;3、有支一笔就立添妩媚的奥黛丽口红;4、走路的时候会注意挺拔。更焦虑的自己主要体现在:1、便便困难,非常困难;2、精神不能非常长久而深入的集中,尤其是看闲书的时候;3、自卑间歇性发作,觉得自己毫无闪光之处;4、有时候会不耐烦,会忽略别人,沉浸在焦虑中。
这一年,见了朋友,走了很多路,有一些能写出来或者不能写出来的感慨,对未来虽然依旧心虚但没那么心虚
而这一年最悲伤的事:爷爷过世了
跑去翻去年底对今年做的计划,果然,一件也没完成。关于明年,我都不好意思列计划了,要尽力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要对爱的人更好,戴了一只据说可以招财的镯子,所以,明年的心愿是:记录每一笔收入,争取让所有到手的钱(包括做案子(如有)和工资等等)超过10w
超过了就如何庆祝一下呢,还没有想好,容我慢慢想想~
《御碑亭》等等
周六大雨,去话剧中心看梨园戏《御碑亭》,很好看,看的好开心~~~
似乎上一次在这个剧场看的是《伤逝》,印象很深,时隔这么多年,还是记得里面的台词和戏装,大概是原著好,改的也好,同样是新编昆曲,《班昭》就不行,一塌糊涂,大呼小叫然后看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还看过《琵琶行》,更不行,离开剧场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好像从来没看过一样,《司马相如》么,其实也不大好
还是讲回《御碑亭》,大概因为故事很成熟,所以人物的感情变化流畅,没有硬拗出来,这就比很多新编戏强多了。感情非常女性化,京剧里孟月华当然就欢欢喜喜的破镜重圆去了,但是梨园戏的改编非常女性视角,孟月华与书生的避雨在当下几乎只有惊慌,但是回家之后反反复复的镜头回放,就回味出一种欢喜,欢喜里呢,又有一些寂寞。然后丈夫回来,怀疑来怀疑去就休妻,休妻的时候孟月华忽然就意识到恩情比纸薄,非常愤怒失望。。。王友道和柳春生基本就是两个大道具,是啦是啦,柳春生很帅啊,王友道也蛮可爱,但是整出戏都是在孟月华身上,他俩就是孟月华感情的一个。。。小挂钩
开始梳妆的那一幕就好像一副风情画,然后那么多细腻的表演,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手势,每一段唱,连背影也很美,头发慢慢的划过长凳,背影婀娜里的寂寞种种。音乐也很好听,非常婉转
而且设计也有一些灵巧的地方,比如说“杯、碑、悲”一节,如果全都是自思自叹可能就太闷,偶尔有点很有趣的地方整个戏就层次就更分明
再顺便说,《董生与李氏》很好看,《断指吟》我觉得就不怎么好。。。《董生与李氏》有一种欢乐劲儿,这种欢乐劲儿和梨园戏很搭
其实我看好之后想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新编戏的。《御碑亭》几乎是现代女性的心路历程,也不违和,因为第一感情发展很有逻辑,第二舞台和表演都实在太美。但是这种美和传统戏好看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新编戏也有很好看的,但是好看的新编戏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在看一种很美很吸引人的舞台表演,和我在看一场戏,这其中是有一点微妙的差异的。从京剧来说,《大探二》多么多么水的剧情啊!唱词更是非常傻,人物情感我觉得也根本谈不上。但是就是很好看好听啊!至少我还蛮喜欢的。这种好看和李少春版的《野猪林》(我觉得那个野猪林挺新编的,很50年代的气息)显然大不同,《野猪林》我很喜欢,但是就是另一种不同的东西了
不过看新编戏的时候就会对故事的没逻辑或者编得傻很抓狂,但是旧戏就不会,比如《红鬃烈马》,虽然也不能说没逻辑吧,但是这个戏实在太YY了,可是看看也蛮喜庆
或者某种程度来说,在新编戏中唱、做都是一种手段,是表现人物的手段,但是在传统戏中,唱、做本身就是人物或者就是目的。。。以前我觉得后者比前者高明,看完《御碑亭》之后就不这么想了,前者也是有好的,也能是一件挺不错的事,只要排的好看点儿。。。但现在审美粗陋的戏实在是太太太多了也。。。
公共场合哺乳及其他
前阵子北京地铁上有人po出一位妈妈在哺乳的一张照片,然后大家就吵开了。偷拍人家,还把人家照片这么大喇喇的放到微博上又加上很多嘲讽的评论这很不对,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问题是,公共场合不加遮挡的哺乳对不对?其实是一个我没有很想好的事情。
首先这是不应该禁止的,不应该被公权力或者商场的管理权等等权力禁止,我觉得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哺乳期的小娃和妈妈也都需要有公共生活啊,又没有母婴室,你让人家怎么办啊?遮起来?增加了吃奶和喂奶的技术难度嘛!怎么没有人说吃汉堡也要遮起来呢,是吧?!
但是,不禁止是不是就代表这是一件毫无顾忌可以展示的事情呢?和很多女权主义者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不是。不是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要尊重边上的人,要让他们觉得不尴尬,因为如果不哺乳,娃会很饿,娃会哭影响更广泛的人,相对娃很饿和很吵来说,来说路人目光的不适可以转个头就解决的不应该是最先被考量的。我的原因是如果普通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没有在非哺乳期裸露上半身的权利或者风气(如同那些光着膀子的男人们,虽然一般共识也许是男人们光着膀子也是不那么雅观的,但是并非绝对禁止对吧~),那么我总觉得哺乳期的女性的允许裸露(请不要说咪咪关键部分被娃吃住了也不算裸露这种技术性的问题)是一种女性的工具化。因为我总觉得很多鼓励公共场所不遮挡哺乳的论调是:那是你想多了!是你心中色情严重色情,觉得那是咪咪,这是娃的粮食好伐好伐好伐?正因为如此,我就觉得不大舒服,如果仅仅是粮食,那女性作为一位人类和一位女性的特质就被无视了。。。而女性本身,在哺乳期的羞耻感(当然我也觉得这种羞耻感很多时候是社会的建构,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以及,真心希望什么时候社会觉得不戴bra出门也是得体的)降低也是把自己工具化的结果,觉得哺乳期的女性就是娃的移动大奶瓶,万事都要以娃为准,这样。。。不大好吧?
所以呢,我这种虚伪的人觉得,公共场合不加遮挡的哺乳是不好的,因为这是一种失去自我的表现(但是我这种虚伪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只能律己不能待人的原则),如果需要在公共场合哺乳,要稍微遮挡一下,或者稍微背个身,这样,起码营造出一种姿态。。。
另一则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我花了时间去想的,同性恋找不知情的异性恋结婚的问题,就简称为骗婚好了。有一些人认为,异性恋的婚姻也未必都是由爱情结合而成也充满了算计,也不尽然是桩桩件件美好,骗婚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是有特殊之处的。
婚姻最原始来说,或者婚姻(作为被社会认可的婚姻,而不仅是相爱的两个人)最重要的元素并不是爱情,而是俩人结合成了利益共同体,婚姻是一份契约,这份契约就好像俩人合开了一家公司。异性恋的婚姻(绝大多数)在开这家公司的时候,都是清清楚楚俩人的资源的,俩人将互换或者互相利用这些资源,在社会上谋取这个共同体的最大利益。但是骗婚就不同了呀,一方看到的资源(不管是情感还是物质)并不是会投入到家庭的资源,合作双方的一方自己在同业经营诶!!根本就没真心想要共同经营公司诶!!俩人合开的这个公司只是为了掩护自己公司,所有的利益都要落到自己的公司里,那当然很恶劣,不仅完全背弃了契约,在订立之初就压根没打算遵守啊!
同业竞争的异性恋婚姻当然也有,比如一方非要用小家庭的钱大规模补贴自己原生家庭,但是这种补贴一方面比较有限度,另一方面在成立公司之前也比较容易看到(比如一方的家境非常差,明显表达出要不断贴补的意愿),那么算是出资瑕疵,和骗婚的这种对于契约的背弃还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就算是一妻若干妾的家庭,对于妻的利益也是需要考虑的,但是骗婚么,基本上就是赤果果的老鼠仓嘛~
从细节上来说呢,骗婚还有很多更糟心的地方,比如这种同业经营是隐蔽的,是不容易被查证的,会搞得一方心力交瘁等等,异性恋婚姻当然也会有这种事,但是一种婚姻形态是30%有这种事(我瞎说的比例),但另一种婚姻形态是99%,显然后一种形态是特殊而值得批评的嘛~
这整个推理或者思路里还缺一环,就是如何证明骗婚的同业经营或者老鼠仓问题,虽然我觉得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真的要证明的话,我也不知道要怎么着手,大概要用量表吧,比如说从经济、家务劳动时间、情感支持力度等等方面做调查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