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

作为一个土人,从来没进过传说中的大型外企,上周陪老板去做培训,去了一家超大外企的上海公司,觉得很有意思。以前去培训的会议室分两种,人多就是教室式的,人少就是一个大的椭圆形的桌子式的,但是这次不同,是摆了十好几个小长方桌子,每个桌子边上做5、6个人,桌子上大家带了自己的电脑,好像小学的课外活动的样子也!这倒还没什么特别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房间的四角放了四个大的易拉宝宣传画,内容是一个卡通小人儿,举着他们家产品,上面有一句类似于客户第一,全心为客户服务之类的宣传。关键在于卡通小人儿四幅画各有不同,分别是黑人男生、黑人女生、白人男生、白人女生,隐约还能看出四个人年龄各异。第一感觉就是这家公司还真是注重政治正确啊,员工是多元化的,没有歧视的之类之类,虽然这大概是很基本而表面的政治正确,但在我看来,还是觉得很令人舒服。表面的政治正确都没有的地方,鬼才相信会有什么本质的政治正确。
说起来我上次看一个广告,某个白银交易平台,意思是我们有专业人士,画面是几个指指点点的中年男人,我们有周到客服,画面是几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就觉得。。。唉。。。搞不好了。。。我一点也不喜欢这种广告。。。而且啊,我也不喜欢招行APP升级后的进入画面,意思是我们这个APP有几个程序员GG日倾力研发多久,有几个客服MM反复内测多久之类。。。虽然人家肯定不care我喜不喜欢
不过,我朝人民什么时候能注重一点政治正确呢?

唔,我很认真的想过关于歧视的问题,比如说吧,真的研究出来,男生比女生更擅长数学,但是这个研究肯定不可能是100%,不可能是说男生中数学最差的那个人比女生中数学最好的那个人数学好,最多可以研究出来,100分的卷子,100个人,高于50分的人数里,有30个男生,20个女生,低于50分的人里反一反,如果研究出这个结论,应该就能得出男生比女生更擅长数学了?好,即使是这样,那又如何了呢?对于单一的个体,还是没有办法判断她/他是不是擅长数学对吧?既然是这样,就不应该对于擅长数学的群体倾斜资源,而且依靠这个来取舍也很蠢,因为要找的人是数学好的,只看性别来取舍,有4成可能性取到很数学很差的人,为什么不靠考试来取舍啦?!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在这件事情里,总体性的擅长没有意义啊。。。应该关注的是每个人而不是那些性别、肤色之类的标签吧?去吭哧吭哧使劲研究标签间的差异就没什么大意义也,因为更大的差异在个体间。。。反正我是这么脚着的

诗意的世界

从来都对那些丰富的人很有好感,比如说科学家同时爱吹笛子,比如说农民伯伯爱解数学题,比如说音乐家爱做饭,比如说在职场叱咤风云的专业人士在家是个超级温柔的爸爸/妈妈,一个人有个周围的人(同事/同学)的不知道的世界,那种感觉很迷人,非要说的文艺一点就是这些人我觉得符合王小波书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都是有诗意的世界的人们呐!
记得高中的时候第一次去上海昆曲社,冷嗖嗖的天,坐在很旧的排练厅里,被磨得光溜溜的木桌子上放着热水瓶和曲谱以及笛子,听大家唱曲,看水汽慢慢把窗户染白,忽然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觉得有一个俯视的视角在看着自己,咦,天天做题目背英文呆高中生也有另一个世界什么的。。。我觉得大部分精神生活的时候都会有两种美好的感觉混合在一起,精神生活本身带来的美妙和我对于有精神生活的自己很满意,虽然后者有点变态有点自恋,但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啊!顺便,人类生活里大部分怨气都其实是对自己不满意吧?

自从杨小花最近睡眠稍好,终于又可以临睡前在床上看几页书了,以前完全不敢开灯的说。。。冬天靠在床上看书简直是人生一大幸福。。。这几天看完的书是《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很好看的一本书,语言条理清晰,还蛮可爱的,又不过分,书的前半段比较哲学,后半段比较随意,觉得后面比较容易看
关于进化论
一直隐隐觉得进化论哪里不太对头,除了我根本不相信有一些鱼变成了鸟,有一些鱼变成了人,还有一些鱼他就永远是鱼(这个问题还无解),还总觉得进化论会导致一种说不清楚的纳粹感,这本书倒是颇答疑解惑了一下
书里说:“人类只不过是为了生存,在进化论规律下随机突变出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们的课本上,常常在进化论的图示中把人类画在进化的顶端,就好像人类比一切动物都高级,进化论就是朝着进化出高等智慧的方向前进一样。但我们前面说过,进化论没有所谓“从低级进化到高级”的趋势。从进化的时间表上来说,人类并不是最后进化出的物种,瞧不出比其他动物优越在哪来。实际上,“进化论”这个词不太准确。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演化论”。进化论的意思仅仅是,基因中那些适合环境的部分被保留下来了,不适合的部分被淘汰了。这中间并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有些人会觉得从单细胞生物进化为人类,是从“低级”生物“进化”到“高级”生物的过程,人类比单细胞生物更“高级”。然而虽然人类的机体构造比单细胞生物更复杂,人类的智慧比单细胞生物更高,但这并不一定就是进化的方向。比如说,假如“高级生物”指的是更复杂的生物体的话,假如进化论是“从低级进化到高级”的话,那么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为什么今天还会有细菌,有昆虫呢?事实上,为了生存,有很多生物的构造从复杂演化为简单。正因为有些人误以为生物在演化的过程中有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趋势,因此产生了一系列误解进化论的结论。生物的进化是有“意志”的吗?前面说,从个体上看,基因进化完全是无序的、随机的,生物根本不知道自己该进化到什么方向。但是从宏观上,从数十代生命这个高度来看,基因又好像是有意识的,似乎是基因在努力延续自己,不断把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更有适应能力。后者完全是一种错觉,但是我们在宏观上讨论进化的时候,是可以这么理解的,并不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当然我们时刻不要忘了,这意志其实并不存在。无论是天性自私论,还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全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我们为何成为这样”和“我们应该怎样”等同在一起。这些观点的逻辑是,既然人类的基因是经过生存斗争而来的,那么人类就应该把这种斗争精神延续下去,继续通过竞争来筛选基因。但是,为什么呢?进化论仅仅阐述了一套基因变化的规律,这中间并没有任何道德含义。而且正是进化论把神创说从生物界赶走,这才把生物学中的道德元素降到最低的程度。在整个进化论学说中,有任何的观点能说明,进化论是道德的吗?是高尚的吗?是人类不可更改的吗?
看到这些觉得脑子叮的一响,进化是随机而无方向的,立刻想到人类社会,之前总是看到一些人要为自己的境遇负责一类的鸡汤文,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的,因为自身的努力对于个人肯定是提升的,具体某个人的努力和这个人的境遇大概是成正比的,但是我觉得放在群体里就不成立,出身是随机的,运气是随机的,甚至努力的方向(学了历史和学了IT同样的努力程度大概收入也是不同的吧)也是随机的,所以一个只有3分境遇的人未必比那些有8分境遇的人努力程度差
小朋友和古人哲学家总是愿意相信因果律,因为实在太省事太让人安心了,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渐渐相信随机这件事比想象中厉害,话说啊,好像科学发展到了量子这一步就发现了科学界也并不是都有因果可预测类。。。

关于科学
书里说“科学也只是一个用来描述世界的工具。科学家们并没有一本“科学真理审批手册”,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序来决定哪个理论更正确。我觉得,科学家更像是一起去市场采购的大妈,望着小贩摊位上各类假说叽叽喳喳,挑挑这个够不够精确,看看那个够不够简洁,最后七嘴八舌商量出一个大伙最接受的理论来。当然也有谈不拢的时候,这时候科学家们就各说各话了,都说自己相信的那个理论最好。直到科学界出现了新的证据,大伙就接着挑,接着吵。虽然我们不能把科学当做衡量一切理论的标准,但是我们仍旧有其他标准可以用。第一是经验主义,第二是实用主义。换句话说,假如一个巫师认为自己的巫术比科学更好,那么就要举出一些可以被检验的例子来。比如巫师手一比划就能点出火苗,这是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你要能当众反复点出火苗,科学就必须低下头,承认你比科学更厉害,科学理论必须修改。但要注意,这种巫术还得有一定的实用性。你不能说你做了一百次实验,只有两次成功了。然后你每次都能给自己找到理由:天气不好啊,自己状态不好啊,周围有邪恶的气场在干扰啊。你可以辩解说,我给自己找的这些理由都符合我自己的理论,科学你根据什么说我找的这些理由没根据?根据就在于实用主义。就算你这些理由都成立,我们也不会认真对待你这个成果。因为你点火不是召之即来的,完全不实用嘛!我要说的就是,当主观哲学(比如中国古典哲学)涉及到可以经验的领域,也就是科学管辖的领域里的时候,我们要格外的小心。首先,这里不存在什么主观真理,五行八卦和万有引力不过是不同理论各自描述世界的工具而已,怎么描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经得起经验的检验。在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撞中,几乎在所有客观经验可以检验的领域里,中国古代文化都处于劣势。”
觉得很对啊!是的,也许你可以说现代这套生活这套制度都是西方科学制造的结果,所以呢,那个神马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也是他们的标准,我们可以从根儿上就不认同这套标准,没必要用这套标准来评价我们古典文化不高级,但是我确实觉得这套标准很好用也,也很能说服我,真觉得我们五千年好像产生的好东西也太太太少了吧?

关于信仰
书里说“假如我是一个无神论者,那么在生前必然要因为死后将迎来无尽的空虚而感到恐惧,在遇到痛苦折磨的时候,也没有神灵作为我的精神支柱。当然,我们还是可以从宗教之外的地方找到解决这些痛苦的方法。但是在死后呢,假如我的无神论是对的,死后没有不灭的灵魂,那么我迎来的是无尽的空虚,什么都感觉不到。假如我是错的,真的有神灵存在呢?那么很大的可能,我们会作为无神论者受到惩罚。换一种可能,假如我信仰了某个宗教,那么我这一生就可以过得特别平静安乐,不惧怕任何伤痛,临死的时候还相信死后会有更美好的世界。等到真的死亡以后呢,最好的情况是我信奉的那个宗教真的存在,那么我就得到了极大的报偿。假如世界是唯物的,没有神灵呢,那么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我生前过得幸福,死后也不会对信仰的破灭感到失望。而最坏的结局,那就是死后发现确实有神灵,但却和我信仰的神灵不同,那么也可能遭到惩罚,但总比无神论者遭到惩罚的概率要小。这样看来,从功利的角度讲,信仰宗教真是一件很棒的事。但我们一直没说到关键的地方。关键是,你得真诚地信仰呀。”
噗嗤。。。前面完全就是我的心路历程啊,看到最后一句笑出来呀么笑出来

其他
后半段书里有说具体如何思考部分,“我们可以找一些自己平时特别喜好,但是从理性上又认为没什么益处的物质享乐,尝试克制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不许吃肉。在克制期间,我们要做的,是不断观察自己的心理反应,观察禁欲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比如,是不是随着时间的延长,禁欲这件事变得麻木了?比如,是不是当我们对粗茶淡饭难以下咽的时候,只要凭着理性命令自己吞咽,这一关就很容易克服了?比如,当我们遇到肉体痛苦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什么精神力量的支持?比如,禁欲的痛苦是不是比想象的少?如果你因此觉得禁欲不难,那么你就摆脱掉了部分物质的束缚,未来会更加轻松;如果你觉得禁欲难以做到,那么物质不重要就是一句空话,不能当做思考的前提。”
看得我简直都想试试一个月不吃巧克力了。。。但是吧,又觉得,即使不去试我都会得出最后一句话的结论。。。唉。。。哦,对了,还有一个困惑,经过试验,发觉今天不吃巧克力好像比就现在吃一块巧克力更容易做到一点,究竟是为什么啦?!

话说今天看微博,有个人提到恩德的小说,想到毛毛里那朵时间之花(描绘得真有一种令人屏息静气的美啊!),想到巴斯蒂安沉浸在书里,想到潘趣酒里晶莹的音符,忽然好想读小说!!又,我看的那本《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里那个女王名字是“童贞女王”,也不知道是“童女王”另一个版本是“天真女王”,喂喂喂,那个女王到底叫什么?以及,不管是童女王还是童贞女王这个名字都太怪异了的吧?又以及,这本书我读得没有《毛毛》印象深,因为太瑰丽复杂了。。。要不要改天找来重新读一读呢?让我想想~~~

新的生活

本周一开始上班了,好平淡的语气,因为劳动合同还没有签,心里仍然是有一些不踏实的,老板表示两周左右签合同,大家都先适应看看,所以,还不能用很激昂的语气写blog
这个上班的所在呀,简直好过我所有的想象,是一家小律所,主要做劳动法,一边为劳动者出谋划策如何对付企业,一边帮企业出谋划策如何对付劳动者,(听上去像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哦?),我还蛮喜欢这个切入口的,因为。。。业务量大啊。。。而且我觉得相对来说容易上手。。。然后类,这家所在一栋体面的写字楼,有很干净的洗手间!!上次差点去的一家所的洗手间还真是。。。脏兮兮呀么脏兮兮。。。让我心生犹豫。。。有很年轻的同事。。。虽然太年轻的同事会有个问题,他们下班一点都不急着回家。。。囧。。。更更重要的是,离家无比超级近,步行连带着两边上下楼的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幸福S了。。。如果说缺憾,大概就是薪水很低很低,不过律师助理的第一年嘛,倒也是早有准备。。。总之啦,我很想说,真的真的,真的会有很美丽的东西在前方,努力想要的东西真的会出现,而且会比想象中更加美丽,但是我还没签合同不是,所以说这样的话,似乎还不到时候
前天去听培训,长了很多知识,昨天去查了几份判例,今天看了一份上诉状,一份合同审查意见,已经很久没有能学到新东西的感觉了,这种感觉很愉快呀。。。
嗯,但愿可以顺利签合同,年底之前拿到实习律师证,开始吧,小律师!

看了《解忧杂货店》,还蛮好看的,很感人啊,我觉得最感人的就是其中浪矢雄治老爷爷了,真是认真又温暖
看了一半《匆匆那年》,枕头推荐的,作为一本言情小说,竟然停下来也就停下来了,没有迫不及待的愿望想接上。看还是挺好看的,不过就目前我看了的部分来说,不是很喜欢方茴,实在是一个太容易走极端的姑娘,敏感爱走极端,而且是那种自卑又自傲的人,这样的人很不好相处啊我觉得,林嘉茉还蛮可爱的,虽然高依依那个桥段有点蠢,不过确实很高中生。。。唔,但是我在想一个问题呀,这个问题是,有些人爱别人,是全身心的爱,比如说是100分吧,有些人爱别人呢是用60分去爱,因为他/她有40分是别的东西,比如打游戏比如音乐,这样的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出来,也只有60分,就是做不到100分呀呀呀呀,那怎么办呢,能力就是有高低,食欲还有差别呢,有人一吃能吃三大碗有人只能吃半碗,是的,只有60分爱人的人当失去对方的时候也很痛苦,因为他/她也是用了能用的身心去爱人了,虽然。。。就只有60分。。。于是,100分人碰到60分人就很痛苦啊,因为100分人对对方的要求也是100分啊,怎么办啦?我想了半天,觉得似乎还是分手比较好,因为这是不可调和不可解决的矛盾,多一天是伤一天。。。吧?但是在一起俩人又那么开心怎么办类?而且100分和100分还不一样,有些100分人士比较容易复原,伤得很深,但是好得快啊,放得下啊,就算放下得不完全也只不过是因为记性好记在心里,但完全不影响爱下一个人,这又好办点,那些完全没有复原能力的100分人士,比如方茴,真是难办,我以前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说,不敢爱什么的,在爱这件事上,我一直是觉得自己愿意给,也给得起,真是没想过有些人确实给不起,给了之后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还十分十分难以满血复活,而且这种复原能力,好像没什么法子能提高哦?我还真是热爱给言情小说人物找出路啊我

shu在买日用品,给我买了护手霜,我正好想买的也!!!!被他猜到了也!!!!sweety!!!!

桂花时光

整理完房间之后觉得怎么呆着怎么舒服,某一个阴阴略冷的下午,靠在床上读小说,外头桂花香飘进来,美好S了。。。而且小说好好看啊!读的是毛姆的《面纱》,他的书真是既有言情小说的阅读快感又有高级小说的精致丰富啊!读一般的言情小说,不自觉的就当起居委会阿姨的角色,品评人家的三观或者手段,因为言情小说说到底就是天涯帖子的复杂版罢了,而且读完之后就好像追了一个长帖子,并没有留下什么,毛姆的书流畅得像傻言情小说一样,但是读完之后竟然会有种精神生活的愉快感,会觉得讨论的是人类的弱点,人类复杂的情感,人类微妙的关系,会再去琢磨这些点点滴滴。。。
《面纱》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幕是,瓦尔特死后凯蒂和韦丁顿的一场对话。。。另外,凯蒂几次感到孤独,那种孤独啊,写得真好。。。以及,工作大概真是能使人获得宁静一种办法啊。。。话说直到最最后,凯蒂也没爱上瓦尔特,我觉得这是小说最好的地方,如果爱上了,她的孤独挣扎,她期盼他原谅时是希望她原谅他自己而不是她本人,他走后她见不得人的解脱感,她再次面对唐生的感觉云云都会变得没有力量,就会都弱掉。。。不过据说电影就是这么改的?囧一个。。。
话说我下了一个txt,居然漏掉了几个重要章节,只好又去找扫描版的pdf补齐来看,恨!搞得我平白无故的少了很多美丽的桂花时光。。。

又以及,《the good wife》第六季开播了,是好看呀呀呀呀,虽然我已经感叹过很多次了
内啥,空腹跳操好像还真有点用啊!!!
秋天真舒服啊,温度极合适,空气干燥又洁净,和春天不一样的是,有一种收敛紧致的萧瑟,而不是生发温暖的,在这种洁净的萧瑟里,真是越发无限迷恋皮肤之间的蹭蹭。。。
话说一边写日志电视上一边在放国庆音乐会,《我们走在大路上》之类的老式红歌还真是有种开阔疏朗,明亮振奋的气质。。。后来那些晚会式红歌真是没一首好听的。。。所以,即使是红歌,内心真信这个和不信这个写出来的歌大概就是不一样的?不过我就这个问题很久以前和273讨论的时候,我说为什么以前有的歌真是还蛮好听的嘛?他很冷静的认为,因为那时候有才华的人都去干这个了呀。。。唔,可能。。。也有点道理?技术好的人干啥技术都好?
嗯,还有什么呢,哦,做了成都小吃甜水面,正宗的是什么样我也没吃过,无从对比,不过我这个倒蛮好吃,红糖浆、复制酱油、复制红油、醋、蒜泥,味道竟然很和谐,一点也不突兀,很奇妙,很有街头小吃感
做了很好吃的乳酪戚风蛋糕,质地干松有弹性,味道香浓,记一笔
蛋白4个,糖50克,蛋黄4个,奶油奶酪65克,黄油30克,朗姆酒15毫升,牛奶40克,低筋粉60克,奶油奶酪黄油牛奶隔水融化拌匀,稍微冷后分次加入蛋黄拌匀,加入朗姆酒和面粉拌匀,分次拌匀加糖打发的蛋白,170度40分钟

怦然心动的生活

最近在研究发家致富之道(内个,发家致富之道我也有很多心得啊,等会再说)的空余时间看了基本日式收纳的书,看得热血沸腾啊!特别是一本叫做《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虽然是有点神神叨叨啦,比如说这本书认为你安静的握着这个东西,心里自然会有个声音告诉你,你是不是真心想它留下,如果你决定要丢掉它,比如它是一件当时冲动买下来的衣服吧,那么就对它说,谢谢你带给我买下那一刻的欢乐,谢谢你让我知道这个款式其实不适合我,对不起,再见了!囧翻啦。。。好像在和ex搞分手嘛。。。但是除却这些神神叨叨的部分,真是描绘了一张非常有诱惑力的图景,被你喜欢的东西环绕,想想都令人怦然心动!清理东西的过程能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对,我把做橡皮章的全套东西留下来了,虽然我好久好久没做过了。。。),生活在松快的环境里,能使得整个生活都变得松快,另一本书的作者觉得用上朋友送的舍不得用的高档骨瓷而不是超市买牙膏送的马克杯,每次喝水都开心且不说,久而久之生活质量和品味都会提高,其实我猜她的意思是,对生活更郑重,总是好的吧?
然后我就动手了!住在我妈这,只有自己房间能做主,第一天先清理衣柜和书柜,第二天清理抽屉,整整清理掉8袋东西,这还是建立在1月份回上海之后大规模清理过一次的基础上的。。。抛弃了很多搬家搬来搬去都留着的其实已经不太喜欢的衣服,抛弃了很多诸如永远不会带的长得还不错的怀表,复旦中学百年校庆马克杯之类的纪念品,总之,看着窗明几净而且东西少了很多,还蛮爽的!把满满登登的柜子抽屉理到只有7分满,把堆在床边的一个大箱子彻底消化掉。。。现在买东西也越来越小心谨慎,很多看起来美丽的东西,只适合在旅游景点和商店里看看,买回来只有积灰一条路,这样才对得起那些被丢掉的东西啊!愉快的生活其实真的不需要有这么多东西,常用又趁手的实用品+几个怎么看怎么好的小东西就足够了,那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适当留下一些就好(不过所有信和贺卡,或者小纸片,那些和朋友有关的有字的东西我都仔细收着了),大可不必背负着所有过往的东西生活。。。
然后。。。我又开始向往有一个可以完全自己搞的家了,可以没有那些莫名其妙一百年也不会碰的东西,而被怦然心动的东西环绕。。。

话题就这么自然而然的转换到发家致富之道上了,最近读了很多股市技术的书,心得是,这真是一个盛极必衰衰极必盛阴中有阳阳中带阴的神奇之道呐,长下影线的K线,在头部说不定是要转空,因为盛极,在底部说不定就是见底,因为衰极,已经低不下去。。。如此等等,最近各种技术的小方面应该还是有点提高的,剩下的就是实践了,锵
做了盈盈的阿多博卤鸡,意外的好吃,做了中岛志保的摩卡咖啡巧克力蛋糕,还蛮喜欢那种质感的,耶
空气里充满了桂花的甜香,果然是魔都的秋天啊,前几天开始吃大闸蟹了,半软不软的蟹黄真是好吃啊,好吃S了,沾了一点醋的蟹黄啊呜一大口,脑子里腾的一声,竟然弹起来的是杜丽娘小姐的小黄词儿:好一会分明,美满幽香不可言。。。色
最近又胖了,腰粗了了好多,大概是因为冬天+断奶+不跑步的共同作用。。。明天开始早晨空腹跳操(据说这最有利于减脂),然后少吃再少吃,先把肚子减下来再考虑其他什么美好饮食的问题吧,呜
工作还是没着落,我已经开始对自己说,该来的会来了,好消极,唉

《沈从文的后半生》

读完了,读起来很顺,好看的!一直很爱沈从文,觉得是文好人也好,话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有人能把他的文只看做是田园唯美,有那么分明的热血啊!其实他后半生去做文物什么的,真还算是一桩庆幸的事了!以及,我觉得凌宇的传记写得一点也不灵,金介甫的还不错,但似乎还是这本最好。再以及,总有人把汪曾祺和沈从文放在一起说,但我觉得汪曾祺的文并不像他,汪曾祺是很江南式的,精巧工整有文人趣味,但是沈从文是有一种未纳入儒家体系的血性,就算看起来有一点类似,其实真是大不同。书里提到他给王㐨的信里说“这种坍圮现象,是在生长中,随岁月不同而日益明显。可是我终得制止这个自内而来的黑影”,总觉得抵制“自内而来的黑影”是解释他之后文物工作的一把钥匙,以前倒没这么想过,一记。又,沈从文似乎觉得李泽厚看的东西太少,呼,我也不知道李泽厚看得文物少不少,但确实不喜欢他的《美学三书》,觉得气息不对,虽然好像颇有赞誉。
另外一定要努力活下去啊!他毕竟活到了80年代,真是觉得万幸万幸。。。
在另外,说到沈从文的小说散文,《萧萧》《丈夫》《边城》这些自然印象深刻,但我还总记得他在《沅陵的人》里写过的一个故事:“这个人据说母亲貌美而守寡,住在柳林岔镇上,对河高山上有个庙,庙中住下一个青年和尚,诚心苦修。寡妇因爱慕和尚,每天必借烧香为名去看看和尚,二十年如一日。和尚诚心修苦,不作理会,也同样二十年如一日。儿子长大后,慢慢的知道了这件事。儿子知道后,不敢规劝母亲,也不能责怪和尚,唯恐母亲年老眼花,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深水中淹死。又见庙宇在一个圆形峰顶,攀援实在不容易。因此特意雇定一百石工,在临河悬岩上开辟一条小路,仅可容足,更找一百铁工,制就一条粗而长的铁链索,固定在上面,作为援手工具。又在两山间造一拱石头桥,上山顶庙里时就可省一大半路。这些工作进行时自己还参加,直到完成。各事完成以后,这男子就出远门走了,一去再也不回来了。”
哎呀呀,想再去读读写湘西的那一组文章了,还想再读一遍《沈从文精读》

意义

最近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依旧没有工作没有钱,但是好像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讲拖延症的,意思是拖延症实际上是一个不存在的事情,是现代人捏造的一只妖怪,拖延症的核心不过就是“想要通向将来,不愿意待在现在”,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应该去做这件事但是我一点也不想做,也无非就是想要过更好的日子,对此刻强烈的不满。但是这种不满的压力是巨大的,在这样的压力下,可能脱离现在的生活的任何手段都会变得更令人厌恶,然后就更不想去做,压力就更大,完全就是恶性循环。但是仔细想现在的日子究竟怎么了呢?对于另一种生活的向往好像已经遮蔽掉现在这种生活的幸福处了,慢慢看清楚这一点,好像心态会慢慢的变好一点点
而且在这样的压力下,完全没有办法纯然的享受一件无意义但是快乐的事情,比如读小说比如看片子比如画画(说起画画啊,画画是因为开心和画画是想要画得更好真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啊!),因为会自责,反而会去刷微博,因为觉得那是一件短暂而临时的事情,而不是一件享受,“一件美好的事情,是自然而然就要去做的,它跟工作、享乐、亲情,友爱一起,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完满的人生状态。而不是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所必须付出的辛苦,那样就会自责”,啊,我又看小说了,离找到工作又遥远了几步云云。。。但是认真想想读英文令人厌恶到这样的地步么?要捏着鼻子才能读下去么?好像也不至于,其实痛苦来自于这件事的意义。。。
所以啊,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意义或者没意义,反正我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工作大概,如果用这一个月,或者取个整数好了,用着一个月零7天尝试一种只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的生活吧(搞娃做饭除外)。。。会怎么样呢?试试呗,反正我估计还要过很长很长的一段人生,那么就浪费一点也不怕吧?

话说我前两天居然下楼去跑步了,不是下周要考800米也,是完全自主无目的的下楼跑步也。。。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或者计划,就是觉得跑跑总是好的吧,就算坚持不下去,有跑过两天总比一次都没跑过强吧。。。这样想着,好像就还蛮轻松的。。。再话说啊,我最近才明白了神马叫做吸气收腹,我以前收腹只能把胃这里往里吸,忽然有一天我就知道了可以整个腹部往上往里收的,人都会挺拔,为什么我以前不会啊?是以前腹完全没有肌没有上提的支撑力?还是纯粹是因为以前呆啊?
读完了《纯真年代》,一般般吧,总觉得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话说纽兰真是弱啊,直到最最后居然他也没上去找埃伦,为什么啊?!再以及,读的时候会想到日瓦戈医生,怎么说呢,都是那种娶了一个乖乖女,喜欢一个出格女的故事么,大概这种故事还蛮多的,反过来的故事好像没太见到,为什么类?大概人们都很懂合算的,娶/嫁一个符合社会规则的人最省力。。。人类还真是贪心又算计啊。。。不过日瓦戈医生可好看多了!读完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有点印象类,虽然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情敌见面一场,囧。。。昨晚上躺在床上开着kindle的小灯读《纯真年代》的最后一点,好开心啊,那种安静的一个人的时光
结婚3周年的礼物是一条心心念念很久的项链,很美很美,啦啦啦!

《跨国灰姑娘》

昨天读完了《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很好看,可读性非常强,而且很久没看社会学的田野了,蜷在沙发上读社会学田野,有一种久违的亲切,用戈夫曼后台和前台的理论来划分帮佣的工作和周末集会确实还蛮合适的。有两个收获,一是,相处并不能消除偏见,因为要区分出他们和我们,形成自身的安全领地,有时候反而在相处和了解中刻板印象在双方的互动中得以加强,在帮佣这个领域中,区隔是重要的,尽管语言不通,东南亚帮佣工作会遇到困难,但大陆人很少成为帮佣的一大原因是他们太像我们了,无法区隔。
二是,“女性必须仰赖被剥夺公民身份与权利的外籍劳工,来帮助她们充分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工作权与经济权)”,女性得以走出家门在公共领域获得一席之地,很多时候是靠另一个女性舍弃了她原本承担的妻子和母亲的职责,这很难说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丛林,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的是,男性跳出了这个游戏,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承担家庭事务。有一些女佣拥有跨国婚姻的机会,但也并不热衷进入婚姻,因为她们发现,结婚了不过就是从洗雇主家马桶变为洗自己家马桶,而且无薪。也就是说,有偿的家务劳动使得更多的女性意识到家务劳动的价值,我总觉得这是女性平权的开始。女佣和女主人的关系大多数情况是微妙的,不仅因为大家都是女人,同性相斥,更是因为女佣承担的是女主人本来承担的妻子和母亲的工作,所以,女主人要在其中取得平衡,有女主人用做煮饭,给小孩儿讲故事这样的核心而精神的家务劳动来体现和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有时还要承担未能亲自尽孝的儿媳,不够称职的母亲这样的名声或者自我的内心挣扎,但是男主人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困扰。帮佣获得了自己的经济收入,在海外的帮佣生活除了经济的提升,还有一部分追逐梦想也好,开阔眼界也好的部分,对于帮佣来说,海外的工作是一个更丰富的世界,但是与此同时她们要么不能及时结婚,拥有自己的儿女要么没办法照顾好儿女,内心也是挣扎的,她们会在母国雇佣更便宜的地区的女佣来照顾自己的小孩儿。。。这像什么呢?仿佛就是更艰苦版本的台湾女雇主的生活么。。。人人都是困扰的,只有男性不在其中。。。当然我相信某种原因是因为作者更少获得来自男雇主的信息,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传统生活中,照顾家人是女性的职责范围,所以简直就能再次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了,在这个男性建立的世界里,是的,确实就是男性建立的,女性比男性的辛苦和困扰更多,没钱的女性比有钱的女性更困扰更辛苦。。。。
哦,还有一个很显而易见的收获,英文是极其重要的,菲律宾女佣就比印尼女佣赚得多。。。只要这个资本主义的世界没有被彻底颠覆,世界的规则是由他们定制的,英文的重要性便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它确实有助于人们过上好的生活

嗯,天气好凉爽,前天,我在厨房洗菜,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如现在这样降温湿漉漉又不粘腻的某天,想不到的人忽然出现在宿舍楼下,抓起个外套下楼,紧张得难以自制,当某一天我发现大概自己再也不可能紧张到浑身发抖的地步了,是颇有些遗憾,但是前天,我忽然觉得,再也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再也不会这么紧张了,好像也蛮好。。。
话说这样凉爽的天气,总觉得孕育着某种变化,内啥,但愿可以揾到一份满意的工。。。

开始读英文版哈利波特和纳尼亚传奇了。。。锵!

老派人

现在还在孜孜不倦写blog的都是老派人了吧?
作为一个老派人,我最近发现吧,语言尤其是网络语言越来越粗俗暴戾,很多词我觉得根本不好意思讲出口的啊,诸如屌丝和各种逼。。。大概这是我第一次打出这几个字。。。为什么大家可以随便打出来,甚至说出来啊?!这些词难道不是一个最普通的稍微体面一点的人都不好意思讲的嘛?

前几天看电视,其实我就扫了一眼,某女各种星星眼对某男,一边吃饭一边各种夹菜,然后我就默默的觉得,哦,这位女同志对这位男同志有点好感嘛(内啥,是俩中年人哈),后来就去看书了,电视还开着,第二天,这男同志手捧戒指在求婚了,结果!这位女同志是有夫之妇哦,她夫在德国,暂时没回来,下个月回国团聚哦,她很抱歉给了他错误的印象哦。。。哦,卖糕的。。。这样合适嘛?星星眼不星星眼这个且有我的主观因素,但是已婚人士和未婚人士吃饭,频频夹菜个给对方,互相夹,几乎就要递到嘴边了也。。。就。。。不太好吧?我们这个世界上,不是有一种通用的肢体语言和暗示的嘛?以及,不同身份之间应该是有一种大致被认可的,基本相处行为准则吧?这俩人还都是正面人物哦,后来我好像某天洗澡出来,还看到他们三个人吃饭的场景(就是女同志两口子和那位男同志)。。。

话说这部片子的三观好奇怪啊,我零星看到几眼,某小男青年和某女小青年好好的谈着朋友,然后忽然有一天男小青年就和女小青年分手了,女小青年伤心欲绝,抑郁了。。。搞了很久之后才知道,这个男小青年和初恋女友重新在一起了,这个初恋女友当年和男小青年感情很好,突然某一天发现自己得了绝症,决定不拖累男小青年,自己就躲起来了,男小青年找了很久,未果,就谈起了新朋友,然后意外得知初恋女友的事情,就想陪她走过人生中最后一段,还要和她结婚云云。。。这些人的想法真是匪夷所思啊,为神马不!讲!既然男小青年和初恋女友感情深厚,那当然要告诉他,他应该知道事情的真相,做出知道真相以后的选择,而,男小青年要分手去找初恋女友我觉得也没问题,可是要好好的和现在的女朋友说清楚呀,好好的结束一段关系,让对方死也死得个明白,对人对已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啊!为啥这些神奇的人类都觉得能给别人带来最好的选择呢?我是为你好,所以我剥夺掉你知道真相和选择的权利。。。妈呀。。。你以为你是我党啊?!这不仅太高看了自己,也太贬低了对方吧?既贬低了对方的承受能力,又贬低了俩人之间的感情。。。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够奇葩的了,结果!这个女小青年又意外得知了这个男小青年的故事,然后出现在了病房。。。初恋女友和女小青年目光一对,电光火石之间她们就明白了对方的身份,然后女小青年就各种感动,我也不知道她感动个啥,总之就安慰初恋女友说放宽心病总会好的,女生总想要一个盛大的婚礼,我有个初中同学是开了家口碑很好的婚庆公司可以介绍给你云云,初恋女友说,“是啊,我也想要一个盛大的婚礼,我希望我结婚那天,你也能来,”听到这里我已经就觉得怪怪的了,然后这位神奇的初恋女友接着说,“我衷心的希望你能做我的伴娘”。。。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什么神奇的思路啊?!不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说都很奇怪啊,毕竟女小青年和你丈夫谈过朋友也,让丈夫的某一任女朋友来做自己的伴娘。。。到底是图个啥啊?!
由于故事太奇葩了,我就去搜了一下剧情梗概,后来,医院告知初恋女友她配型成功,她们去拍了一张三个人的婚纱照。。。天雷滚滚啊。。。再后来,配型的那人挂了,于是初恋女友也挂了,然后男小青年和女小青年又在一起了。。。当然中间是有很多波折很多情节的,但我还是真心被这个故事给雷住了。。。
我觉得吧,这个世界上确实是有很多奇葩的人和奇葩的事,但是面对奇葩,电视剧完整呈现已经就足够了,不要把他们塑造成正面人物呀!!

回来了!

域名解析的服务器被墙掉了,shu换了一个,要审核,搞了半天,终于,博客回来了。。。不过还是想叹口气。。。唉
虽然一直没什么人看,虽然我这两天也没啥特别想写的,但是博客坏掉还是很烦心,继续叹口气。。。唉

嗯,最近在用百词斩背单词,背“四级高频”,话说自从背了这些单词,看《Country Driving》的时候就一直能看到这些单词,还真是高频常用词啊!
看完了《只有医生知道2》,依旧很好看,似乎女生都应该要看一看,当然男生看看也很好,琳琳这个角色能看得出太刻意,是很多人的集合体,所以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角色,很多妇科知识都是借这个角色之身写出来罢了,除去知识不谈,情节里印象最深的是钱老姐在庙里说的一番话,以及开头的时候车娜面对一个疤痕妊娠病人的一段。。。再有就是张羽的文笔好活泼啊!
看完了《房间里的大象》,普通吧,好像没什么新知,这些东西总觉得是大家都知道的嘛:罪恶不仅是凶手犯下的,沉默的人们也是共谋。越多人的保持沉默打破沉默需要的勇气越大,沉默也会自我强化,保持沉默的时间越久,谈论越困难。但是与此同时,也更有打破的可能性,因为人群中总会存在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儿。一桩事情,若要大家保持沉默,常用的方法是不直接称呼它,降低威胁度,不给它名字,使之无法讨论,这本书中引的《1984》里说“人们实际上是不可能追随一个异端思想的,因为人们最多只能感知到这是一个异端的想法,再想做进一步的描述和感知时,则会发现无词可用。”书中用的是引号,应该是直接引用,不过我在《1984》里并没有找到这个句子,比较接近的是一段关于新话的描述“最后我们要使得大家在实际上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因为将来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凡是有必要使用的概念,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意义受到严格限制,一切附带含意都被消除忘掉。在十一版中,我们距离这一目标已经不远了。但这一过程在你我死后还需要长期继续下去。词汇逐年减少,意识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小。”此外,大家都不谈的话题,有时候会让人恍惚,它真的发生过?而亲身经历的事情得不到他人的确认,会使人们对自己的记忆和认知产生怀疑和困惑。

试做了荸荠蒸肉饼,不太喜欢,一方面是看错刻度,水放的略多,另一方面新会陈皮真是果香四溢,结合猪肉来说好像太过小清新了
试做了某种德国烤猪肘,也没成功,啤酒放多了,烤到后面还是半盘水我都没什么耐心了,而且据说要放一种德国产的红莓也不知道是莓干,总之我想既然是取酸甜解腻的意思,那我就放一把蓝莓好了,结果。。。。颜色十分诡异,蓝不蓝紫不紫的。。。好像技术不太好的巫婆出品。。。

天热了,某天我在桌子前面读英格丽徐,shu问我说要不要开空调,我说不用,反正我在学习。。。在做这么不开心的事就随便啦。。。如果是在看很有劲的书,我就会把空调开开,洗好澡,摆好一杯茶和一些零食,抱一个舒舒服服的靠枕,蜷在沙发上。。。这种心态大概是某种破罐子破摔的变体吧。。。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