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es of the young cellist

young cellist,那,就是在下了!
在B站上看到有个人搬运了有个人教Feuillard的这60条练习,不仅有示范而且有每条的讲解,这条究竟是练什么究竟要怎么练究竟什么是重点什么要兼顾
总之视频非常有收获,也看得出这本练习曲每一条都颇有针对性,是左右手的基础训练
还有人搬运了冯勇智(Zlatomir Fung)的逐条讲解,他也很喜欢这本练习
看来确实这本练习是很不错的基本功训练
然后我就下了一本,看视频做笔记以及开始练习,目前虽然暂时辍学,但是还是希望在辍学期间基本功和音准能有一些提高的,握拳!
说起来,我觉得最近音准还是有一丢丢进步的,体现在,以前觉得准的地方现在开始觉得不准了,虽然可能以前离准确是离得十万八千里,现在依然有十万里的差距,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嘛!

在论坛上,看到有个人说,之前她一直很希望自己要更自信,但是觉得很难,依然很难相信自己,甚至她说“这种时候也很难说是“对现有成果不够自信”还是“太有自信以至于幻觉自己可以做到更好”。反正就是,虽然给自己写了一堆“不要纠结!”“相信自己!”之类的小纸条,大部分时候我还是会非常纠结和拖延这一类和不是很熟的同事聊想法的任务。”
然后,她忽然有一天就领悟了,原文是:“自信”应该谈不上是我追求的价值吧… 作为格兰芬多,我们的values难道不该有“勇气”吗!
就,一下子事情变容易了,不需要想这个东西够好么?而是勇敢的去做好了。。。怎么说呢,我觉得颇有启发,自信是一个价值评价,很难弄的,而勇气或者说勇敢是一个行为,搞了就是勇敢,没搞就是不勇敢,既然自己的values是勇敢,那就去搞就行了,就符合自己的values了,这并不依赖于这个东西或者我本人是不是好,是不是值不值得自信这种没有标准的价值评价,就更好操作得多

娃最近日日沉浸在《波西杰克逊》里不能自拔,已经看到第五本了,天天手不释kindle,搞得我很羡慕,这样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对我来说好像上一次还是2020年重读哈利波特,太遥远了,《波西杰克逊》我也看过一本,觉得傻乎乎的,就,真的,哈利波特最好的了!

连着两天晚上做噩梦,都是类似于1点三刻开庭,一点钟我发现材料还没理好,我人还在办公室,跑到楼下打不到车地铁也坏了这种噩梦,醒过来拼命抚胸口,比梦到妖怪还吓人,叹口气

四重奏

2023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去和四个小伙伴一起尝试四重奏,大家之前没有联系过,也没有事先练习,到了之后准备视奏,自然是七零八落,一遍两遍三遍,偶尔有能合起来的地方,特别美妙,一开始全顾着自己手忙脚乱,到时候能听得到一点点边上人的声音,两个小时完全没干别的,全身心投入在这里,非常非常美妙的感觉
我最最喜欢的时刻是,第一声部先开始,几个音符之后,我们三个一起加入进去,如果进的准,那一瞬间,几乎是浑身汗毛都竖起来,有一种有了回应,一个人被托住,被承接的感觉,太震动了

后来,两个小伙伴先走,我和另外一位之前就合过二重奏的小伙伴继续玩,我们继续合绿袖子,比上次好一丢丢。说起来,这首重奏结构比较规整,二声部先是和声伴奏,完全就是节奏型而已,一声部负责旋律,到中间开始,一二声部互换,直到结尾。整体非常有重奏的感觉,而且比较平衡,如果是两条旋律线,像我这种傻乎乎的人肯定就听不太出来,而如果第二声部完全是伴奏,又觉得第二声部有点没劲。总之,和小伙伴约了一月份继续搞这首曲子,希望我俩可以完完整整的拉下来,而且能好听一点
和二重奏的小伙伴还想,我们去找一个重奏的老师,好好在重奏这个部分里学得更深一点,太开心了,能在这个问题上想到一块儿去!!
以及,我俩真是。。。好爱上课啊!

琴房出来没打到车,于是去坐地铁,在冬天干燥且并没有冷到死的夜里,背着琴走在路上,心里的兴奋还没有散去,真的有一种非常欢喜快乐的感觉
学琴两年,这才第一次带琴去坐地铁,才第一次背着琴出门也没有觉得很心虚,不容易啊
回到家,惊喜的发现shu在做提拉米苏,这也算是元旦家里的传统节目,总之一边聊天一边吃提拉米苏的边角料,一边给他看拍起来很像样的照片和听起来很可怕的视频
啊,超级幸福

说起来,后来躺在床上东翻西翻同人,我发现年纪小的很多小朋友喜欢的都是战时文,在战争里如何护得心上人周全,但我自己最喜欢的几篇SSHG同人都是战后,俩人如何带着各种的伤痛走到一起,如何发现真正的自己,如何放过自己,如何变得坦荡,如何克服过去的影响,如何试着在现有的情况下过得好一点,所以,大概,这就是。。。年纪大了

新年第一天,在家复建巴赫第一无伴奏组曲里面的《小步舞曲》,以及琢磨琢磨《练声曲》,下午看了《流人》,深感,世界就是草台班子,大家就凑合搞搞吧,然后开始心慌+焦虑,又要上班了。。。呼,只能说,小蝴蝶贪玩耍,不爱劳动不学习

贝多芬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这两天再回炉维瓦尔第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网上资料没有很多,我一般是以Janos Starker的版本作为参考,不由得再次感叹,这种巴洛克的时期的慢板真的是别有风味,还挺上头
尤其是四个音中间断开的时候,如果音够准,那种共鸣萦绕的感觉,很妙
顺带着想认真听听看Janos Starker的其他曲子,翻到一个贝多芬第三大提琴奏鸣曲,这首曲子的第三乐章很美,第一次听Janos Starker的版本,一路听下来到这一乐章最大的感受是,真的非常高洁啊,有一种高洁(冷)之美,这是我听其他版本没有感受到过的,非常特别

我这么爱对比的人,一口气对比了很多大提琴手的这一段,这一段普遍速度在1:30左右
最慢的是Jacqueline Du Pre / Stephen Kovacevich的版本,有2零8秒,所以觉得有种懒洋洋的气质,其余版本基本在1:20-1:40秒之间,速度上差别不是特别大
Miklós Perényi/András Schiff ,非常非常美,那种温暖的歌唱,音乐就好像就心底流淌出来一样,没有一丝矫饰和夸张,那么自然平和
Lynn Harrell / Vladimir Ashkenazy ,我也很喜欢,有一种特别的生长感,起先仿佛是一颗种子,慢慢抽出新绿,有一些欣喜一些困惑,然后刷的一下子长大,变得饱满而丰沛
Nicolas Altstaedt / Alexander Lonquich,这个版本我是因为喜欢钢琴,才一直放在收藏夹里,今天认真听下来,觉得大提琴是有点弱,就这乐章而言,几乎就是孱弱了,这种非常连贯的旋律线条很明确的片段,大提琴还是要再突出一点才行
还听了卡普松和马友友的版本,那时候的卡普松我觉得还很一般,这两个版本都没有很多记忆点

啊,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班路上听了这么美的曲子,真好啊

大大声

又开始读同人了,依然是HG和SS,在寒夜的被窝里看他们俩打怪谈恋爱。开了好几篇的文头,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好像是同时开了好几罐糖,从这里拿几粒又忍不住从哪里拿几粒
说起来斯赫真的是一种非常古老而经典的言情小说的模型啊,说起来小说和生活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小说里的困难解决了就解决了,老伏挂了就挂了,而且他们从来不愁找不到工作没钱生活
而生活里,一种困难过去翻过一座山,短暂的喘息之后另一种困难会出现,会有新的山,而且一边翻着山一边还要时时自我怀疑,怀疑是自己不知足,怀疑是自己太弱鸡,而一边自厌一边努力接纳自己,说,你已经是个了不起很厉害的人了呢!

下到了期待很久的郑小悠的新书,但还没开始读,感觉不是很看得动那些人情世故仕途经济,而且即使当了皇帝也要老清老早起来开会,很累
归根结底还是想要逃避,逃开和那种“实的”生活接近的东西
最近无心干活,根本不想上班,就想搞搞家庭建设,逛逛建材市场,幻想一下家里铺好木地板可以赤脚走路的快乐

还是很喜欢我的新琴,觉得它可真美好。然而好像练了几天之后发现一个问题,我觉得它变大声了,变得没有那么细腻柔和了,像是一只熟悉了新地盘开始肆意而为的小动物,也可能是乐器终究随主人,于是它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很大声哇啦哇啦的粗糙的乐器

准备给自己制定一些练琴计划,除了复习一些旧曲子之外,还准备自学一些新曲子,第一首准备搞舒伯特的小夜曲,目标是可以有tender and simple的感觉

放声歌唱吧

周日和小伙伴试着重奏了一下,真的很好玩,而且两个声部能合上的时候居然内心有一点小感动
还记得两年前,刚刚学琴2个多月,和老师重奏过一个练习曲,那种美妙的感觉我现在都还记得,让我觉得,重奏啊,简直就是人生理想,终于时隔两年,又重奏了一下下,实在是非常快乐
然后收琴的时候使过劲儿把尾柱的旋钮扭坏了,尾柱伸缩处于完全不能固定的状态

昨天开完庭直接回家,还蛮早的,和shu说,我们去修尾柱吧,顺便把琴桥也搞一下,因为琴桥略有点弯了。我灵光乍现地说,要不去上次我和初学同好去过的那家琴行吧!修琴的时候还可以顺便试试店里的琴

琴本身修起来不复杂,我说想试试琴,3万左右的,师傅先是拿了一把2.8万的给我试,操控性特别好,非常顺手,而且声音很柔和稳定,音与音的衔接变容易了很多,然后又试了两把3.8万的,倒没觉得特别适合我,主要觉得不太好驾驭,操控性不太行,可能这位琴它有自己的想法,琴行师傅也说,我拉2.8万倒是更好些
然后我的琴也修好了,再用自己的琴来对比,我那把琴声音已经拉开了,共鸣很好,音量很足,但是声音质感比较空,shu说觉得比较薄

我就有点犹豫要不要买2.8万那把,shu在边上看琴,指着一把看起来颇为磨损的琴,和我说这把特别漂亮,和别的琴都不一样,要不试试看这把?师傅帮我调了一下,我一试!
拉同一个乐句,shu眼睛都睁大了,声音圆润,我觉得是很有内容的声音,能想象一定可以作出很多变化,柔和也行激烈也行,范围非常宽,不像之前2.8万那把就觉得好像只是一味柔和,太软妹子
这把琴非常舒服,拉起来不仅手感好,更真的是有一种能歌唱起来的感觉,而且有很多内心戏,拉起来就是哈利同学在买魔杖的时候说的,指尖一热的感觉,一阵暖流穿过身体

然后我就把它买回家了!师傅一边微调一边擦琴的时候和我说,这把琴你可以一直一直用下去,不用再换了,即使是专业的也都够了呢
回到家,在琴里发现一个小小的标签,写着2018年,我就觉得很迷惑,为什么才5年的琴能磨损成这样呢?和小伙伴讨论下来,应该琴的前任是一个专业学生,后来换了琴,而业余爱好者用的琴,比如我,我那把用了2年的琴还和新的一样,就算在过个3年,也绝对不可能磨损成这样

回家拉给杨小恒听,她居然说,好像录音里的声音诶,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评论,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成熟的声音!吃完饭我又把两把琴都拿出来,拉同一个乐句,让她在客厅里听,是第一遍好还是第二遍好,她毫不犹豫的说第一遍声音好,而第一遍,就是我的新琴
可见,声音之好,是非常明显的!

总之,非常喜欢!我的练琴之心熊熊燃烧,啊!放声歌唱吧~~~

旋风少女参加三强争霸赛

早年间很长一段时间网名都是蜗牛,在混迹大提琴爱好者的时候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旋风少女,一个非常中二的名字,毕竟我不旋风,更不少女
群友见面的时候,做介绍,群主对其他人说,她是旋风少女,加了微信群聊,有个人忽然说,啊?!你居然是旋风少女。总之,一方面我真是觉得,这个名字超级傻,但一方面也觉得还蛮好笑的
我,一个胖墩墩的中年阿姨,网名可是旋风少女呢!!

在小红书有一个大提琴老师,我非常喜欢,人也很好,她说想搞一个公益直播课,四个学生,每人15分钟,开始有人问说是不是可以不露脸,老师说可以的,只要能看清楚左右手就行,我就立刻报了名,报完名之后发现,剩下的三个同学都是小朋友以及都几乎是专业的选手,要拉的曲子都是那种音乐会上协奏曲,妈呀。。。以及,不露脸是不可能的,一来我觉得似乎显得不太尊重老师,二来大提琴的左手就在脸旁边啊!
不免打起退堂鼓,但是,shu和杨小恒都非常鼓励我,说一定要参加哦,露脸啊拉不好也完全没关系的!
我跑去和小女巫说,问她说,你说你说我是不是非常勇敢!是不是格兰芬多?!!她说是的,而且是去参加三强争霸赛的那种
我笑了老半天,是啊,人家都是三强争霸赛的三强,而我是一个莫名其妙参加的小菜鸡,回家和杨小恒说三强争霸赛。今天杨小恒问我,作为一个马上要去打匈牙利树峰喷火龙的哈利,你有什么感想?然后赶紧表示,我就是一般记者,可不是丽塔斯基特

总之,自从知道要和喷火龙打架之后我就非常紧张,每天都在猛练要拿去考试的《小咏叹调》,一边练一边觉得自己就是赫敏,是只要能学知识就非常主动积极的格兰杰小姐
不过,今天下午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紧张,紧张到心跳加快,手脚冰冷,简直赶上新冠后遗症时候的心跳速度了

然后!小红书的直播居然连线第一个小朋友拉及讲解完炫酷的波兰舞曲后老师就被禁播了。。。因为不能连线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一旦露脸就被禁播。。。
总之,转战抖音,我赶紧下载了一个抖音,不太顺利脑子一片空白的完成了小咏叹调,以及,听了老师讲解,确实是颇有些收获,开心!
说起来,还是希望有钱有机缘可以在线下学习啊

今天,是我第一次拉给不是自己老师以及shu和杨小恒之外的人听呢!要记一笔~说起来最近在大提琴上花的时间有点点多,除了要准备打喷火龙,还有例行上课的课后练习,以及还想和一个小伙伴搞两段重奏,虽然是快乐的,但怎么说呢,我竟然有点心虚,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心思居然不在学习上而跑去看漫画的,一边看一边心虚。。。脑袋里时刻有个声音说,你要收收心了。。。非常可怕。。。不,我虽然名字是旋风少女,但,我是大人了!!我要用自由自在的大人鼓励自己,哼~

终于,我把所有把位贴都拿掉了

除了拇指把位很下面的一个B,一到四把位已经是一把光秃秃的帅帅琴了
然后就被音准折磨,对着调音APP拉琴,脑子要全身心关注左手音准,自然顾不上右手,右手控制一塌糊涂,于是曲子又回到了那种小朋友刚学会读书,一字一顿的效果
之前有把位贴的情况下,稍微余光瞄一眼,就可以知道按在哪,注意力可以放到右手上,重点是听音本身的质量和处理,音准就默认为是准的,除非听着非常奇怪,但其实音也不一定准。所以说不定现在音还比之前有把位贴的时候准点呢,毕竟现在全部注意力都在音准上,全程死死的盯着调音APP
我觉得我还事没有办法在音出来的时候瞬间知道准还是不准,而且音出来很久也不一定听得出来,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到判断音准快和慢的程度,还停留在有和无的程度,深深的叹口气
总之,我觉得我又到了瓶颈,音准岌岌可危,右手控制回到从前,真是各种困难层出不穷啊
我居然和老师说,还没练好,请假一周,这可是两年以来第一次呢,叹气

看到秦立巍说,有的音乐学院附中的小朋友10岁就拉埃尔加,然后到了十七八岁要出去比赛,比埃尔加,还是当年11岁的水准,要在提高非常难,还不如十六岁再学埃尔加,我懂啊,这就是夹生饭,仿佛再也熟不了了。。。我疑心我的梦幻曲它就已经僵掉了,继续叹口气

某天看人说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弦乐四重奏,非常厉害非常特别,我今天找来听,觉得,嘿,为什么这么耳熟,肯定是钢琴三重奏里的,后来查下来说第二乐章是有一段引自第二钢琴三重奏的旋律,说第三乐章引用了一段曾用于他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旋律,怎么说呢,虽然那首三重奏我也没听过很多遍,但真的,那种古怪过耳难忘

把位贴

上周连续上了7天班,事情还超级多,本周事情也不少,但反正慢慢来,总能搞得掉,吧
周末做了一个非常非常好吃的回锅肉,我觉得大概回锅肉的要义就是刀要磨得很快
右手臂开始有一些肌肉了,昨天在杨小恒的单杠上一荡,居然也能晃悠个十下,左手拇指也开始有了茧子,可能拉琴渐入佳境
和shu说,我要不要问问老师,可不可以把把位贴拿掉,shu说,当然自己拿就行,你要有信心!可是这个东西我真没有啊。。。不过我也还是又拿掉了一个把位贴,好像也没啥很大影响。所以准备今天又再拿掉一个,这样1-4把位我就只有1个把位贴了,就,立竿见影的难了很多。《天鹅》这么熟的曲子B换到E的时候都屡屡换不准,怎么可能手指SIU一下半飞半滑的下来差不多10CM然后稳稳的落在一个精确的准的位置,这也太难了,而且这还是听得出来的曲子呢,还有那种新练的听不怎么出来,根本不知道都拉到哪里去了的曲子呢,太难了实在太难了
只能开着调音APP慢慢练
不过如果我下周再拿一个,说不定,我就终于脱离1-4把位的把位贴了呢,那可是就真的有点高级了

干了一天活,累死我了,下班的时候在地铁里听舒伯特的即兴曲,忽然觉得真是好感人啊,想到小红书上有个姐姐说,她看重奏的大师课,老师说,这个舒伯特太过于煽情了,太juicy了,舒伯特应该是tender and simple,我觉得很有道理啊,这首即兴曲的感人真的就是tender and simple
音乐还是好的

布列瓦尔

仍然在拉布列瓦尔的F大调协奏曲,又是一首自己拉起来觉得普普通通好像练习曲但老师拉起来闪闪发光的曲子
巴洛克的这些曲子,有一种非常规整的美,无论是听起来还是练起来都不觉得腻,但是也很难拉得好听,要把每一颗音符都拉得干净、清晰,有一段快速的三连音,说要是压住弓子,弓子走得短,而不是弓子在弦上浮浮的飘,道理我是懂的,但很难。这时候就觉得,如果是shu这种有肌肉的粗手臂应该很有优势吧,动作这么重,随随便便往上一放就压住了!
学乐器的好处是至少在初级阶段是会给人一种自信心,自信心来自于碰到困难,克服困难,这种困难有时候是一种技术点,比如说左手总是比右手慢,有时候是一段瓶颈或者平台期,比如说就是没有流动的感觉,但是经过努力一来二去总能克服,这样的次数多了,下一次再碰到困难,就会不太慌,会有一种我总能攻克的自信
当然到了高级阶段,很有可能就是天赋所限,没办法突破,但是至少对于乐器学习的初级阶段,我觉得还是很有利于培养自信心的,真的很少有事情有这么直接的碰到困难,反复尝试反复练习,解决困难,往前走一截这样线性的反馈
就算数学,够明确了,但依然这道题会了不代表下一题也会了,也不代表数学成绩就提高了
希望杨小恒也在笛子的学习里感觉得到这一点
虽然,我们现在经常一个人大喊,全按做C好难啊,指法记不住啊,另一个人大喊,三连音好难啊,既不匀又不快啊

杨小恒和我演示一个他们流行的手指小游戏,我觉得是蛮傻的,也不怎么好玩,她说她们午饭、午休的时候也都不能讲话,所以只能和同桌偷偷在底下玩这个不发声音没有动静的小游戏
我听着,第一个念头就是狱中墙缝里的一朵小花,颇有点惨啊

明天要和杨小恒去听一个似乎很欢乐的维也纳-柏林爱乐首席组的一个合奏团,曲目都非常活泼,是各种各样的改编,希望可以带着她感受到一些音乐的快乐
在微博上看到有个关注的姐姐说,她这两年几乎刻意不看国内文化产品,刻意放弃对于本地事物的讨论权,看到这一条,我简直想一拍大腿说,着哇,俺也一样
,对这套叙事充满厌恶

昨天去某个当事人那里谈案子,说起行政机关办事推诿,后来因为等人,总要聊一会,就说到去年封控,现在回忆起那时候都还是能感觉到老太太吓坏了
怎么说呢,我们啊,统统都会记住

秋天来了,橘子很好吃起来,超级喜欢吃橘子啊!栗子也很好吃,还可以去吃芦笋炒蟹腿,啊,还是挺开心的~~~

情绪价值及其他

话说某天在小红书上看到收了不少学生的一位大提琴老师示范的《天鹅》,真的,她的天鹅甚至比我的都好得都有限,实在是太不行了!还是有点震撼的,震撼倒不是来源她这么不行还收学生?!而是来源她这么不行显然还并不知道自己非常不行

在小红书上刷各种各样的人拉大提琴,有的小朋友虽然技术一般,但是明显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试图在琴上体现自己的想法,虽然可能她想要的弱虚掉了,她想要的强有点炸,但是是有想要表达的东西的,而有的小朋友就是拉琴机器,真的就是莫得感情的拉琴机器,真好奇这种东西到底是不是天生的

周末换了弦,新弦都好的,强弱很容易做出来!感觉versum比绿美人更暗一点,或者说更厚一点,虽然没想象中的甜润,但也还挺喜欢的!

上周六带娃去找了线下的笛子老师,说起来听娃吹小放牛听多了,一度让我觉得,大概这首曲子就是这样吧,没什么特别好听的。。。结果,听老师一吹,特别是那一声高音弱吹的时刻,我一下子汗毛都立起来,太美太美了,眼前仿佛能看到画面,那种田野的绿,远处的山和云,所以,不是曲子不行!这种美,就是我们中国人毫不费力就能懂的美,是我们的本能,是刻在肉体里的东西

前两天出去干活,听了一期讲《白色巨塔》的播客,《白色巨塔》是去年封控两个月的时候在家看的,片子是好片子,也有让人眼前一湿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我觉得非常压抑,让人看了很不高兴
每一个人物我们东亚人都太能理解了,尤其是财前和东教授那种亦师亦父的抗争和亲近,东教授的傲娇和落寞,太容易理解了,而每一个非主角也都很出彩,无论是柳园还是龟山君子,我都懂啊,但就是觉得很没意思,因为里面的那种等级感,那种上位者和下位者之间的权力鸿沟和赢者通吃的社会氛围
怎么说呢,《疼痛难免》里面,洛哈特医生有超级豪华跑车,小医生过着累到死被压榨的生活,但是就没有那种等级下的压抑
那种东亚式的,对上司提供你的时间和劳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双手恭敬奉上你的情绪和你之所以为人的那部分,无限敞开供应情绪服务,实在太变态了

昨天在读《The Feather Thief: Beauty, Obsession, and the Natural History Heist of the Century》,里面有一段,说天堂鸟它们当初从澳洲和新几内亚有路桥的时候到了新几内亚,然后随着海平面上升,路桥就没有了,两个大陆就分开了,天堂鸟在新几内亚没有自然界天敌没有人砍树猎杀,所以根本无需掩藏自己也无需发展防御机制,而且水果很多,吃得好,所以!它们就长得艳丽无比,而且还花很多时间平整地面,跳非常耗时非常繁复的求偶舞,我就跑去和shu说,啊!原来不焦虑不恐惧才能长得好看啊!不焦虑不恐惧文艺活动才能搞得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