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三重奏

昨天上课学了一个布列瓦尔的C大调奏鸣曲,谱面本身不太难,虽然三连音那段有点搞,但多练也还能拉下来,真正困难的地方我觉得古典风格有点难掌握,古典风格和浪漫风格真的好不一样啊,强调音头,强调相同的音断开,那种利落啊,相形之下浪漫主义风格就粘乎乎很多,话说老师拉起来真的非常潇洒,不要说声音,就看着都很好看诶!
然后我今天就去听海顿去了,希望获得一点启发,之前完全不知道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有什么好听的,现在听倒似乎也听出一点点好听之处来了呢
说起来,为什么我的弓子和我的琴弦它们俩的关系怎么就那么的。。。平滑?那么浮在表面,那么冷淡客气,它俩到底怎么才能struggle起来,啊?!

前两天听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奏鸣曲,非常带劲,就,曲子怎么能写出这样啊?!然后就去搜了一下他的三重奏,听到了一首很不知道。。。怎么形容的三重奏,古怪,扭曲,亢奋,诡异,荒唐,不健康的三重奏,听完这首三重奏再去听他最著名,仿佛旋律优美人畜无害的圆舞曲,都觉得圆舞曲透着一股嘲讽和不正经的味道,再也无法变成以前我以为的优美流畅的圆舞曲
我看之前阿什肯纳齐的采访,说他认为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里有一种“”被强迫的欢乐”“被命令非得喜悦不可”,我就忽然get了一点,就是他有的曲子的气氛里是有一种,你要欢乐啊?那我就欢乐S你啊,你要唱胜利的赞歌啊?那就唱起来,我们往S里唱啊
三重奏第一乐章最开始,大提琴那么高的泛音,小提琴反而在低的音域,就是那种“我偏要勉强”的别扭
但是,他既能写出旋律非常美,简直令人心颤的段落,比如《五首双小提琴和钢琴》的第三首,比如《牛虻》里的《浪漫曲》等等,他也能写出非常令人沉痛的段落,比如大提琴奏鸣曲里第三段,而那个奇奇怪怪的三重奏,我居然连着听了好几遍,非常上头,一边上头一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赶紧跑去听拉赫缓解一下,我总觉得,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里面有一种我们这些人很懂的东西,往大里说就是一丢丢默契,就是我们懂这种伪装和真心,懂这种幽默和无奈

《猎魔人》第二本看完了,真是不错,开始看第三部了,要省着点看才行

这两天还听到一个Zoltan Kocsis改编版本的《练声曲》,结尾部分真好听啊,星光灿烂

歌唱性

昨天在QQ音乐上听到了 Lynn Harrell的《梦幻曲》,这首曲子之前只听过爱好者、专业学生、老师拉,居然没听过有名的大提琴家的版本,一听之下,觉得,啊!!这也太有歌唱性了吧?!和我拉的半死不活的梦幻曲是同一首曲子么?!
然后当晚回到家,我就戴着耳机一边听一边拉,试图模仿这种歌唱性,跟着拉了几遍,先是发现自己的第二个音不够长,继而又发现了很多小细节,某些音的过渡特别弱等等,然后摘了耳机,自己录了两句,发现,我觉得这两句是我有史以来拉得最有歌唱性的两句了,除了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解细节,多听多模仿也确实是很有效果的!

莫扎特节奏永远都搞不对,老师录了一遍给我,而且还是带节拍器录的,让我可以听到哪个音是在拍点上,我跟着练,无数遍练下来,我仿佛突然间会听节拍器,会跟节拍器了!关掉录音,不仅能跟得上和录音差不多速度的节拍器,还能不断提高速度。我之前只能在很简单重复的节奏型上跟节拍器,但是很简单的节奏型其实不跟我也能拉准,所以就一直只是在理论上知道节拍器这个东西存在,但都没有好好用过,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我觉得我又进了一小步
回课的时候,老师也说节奏好了很多,基本没问题了,咩哈哈哈哈哈,开心!

莫扎特先到这里,我又回到铃木了,开始第四册《C大调奏鸣曲》,还挺好听的曲子,而且铃木的好处是大小琴童都搞过,资料甚多,耶

昨天在豆瓣上翻一个我不是特别喜欢,但还是读起来偶尔有点收获的乐评人的乐评里看到他说阿什肯纳齐录音之多,良莠不齐,贴出来《夜之幽灵》和他某一张肖邦强说“可能也会发现一些难以言表的东西”,真的,连我这么不懂的人,也听出来前者的精致度实在是我闻所未闻,而后者就粗糙很多,《夜之幽灵》我连着听了好几遍,尤其是水妖这一章,太不可思议了,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还是要靠练习啊

我又蠢蠢欲动起了换弓子的念头,两个月前,带着弓子跑到丁师傅那边去说,我学了一年了诶,想要换点花头,考虑换个弓子,想来试试,丁师傅看看我的弓子说,你这个不错的,可以先用着的,要么你试试看这个1000块的?我就试了一下,我觉得操纵性略有一丢丢提升,好像更好操纵一点点,但也并不很明显,就灰溜溜的跑回来了
最近在搞莫扎特,那个短而快速的分弓快要搞死我了,我就想要么再试试?网上有个口碑似乎不错的制弓师傅,有1200的入门苏木弓,shu说做我生日礼物,屏啊屏还是屏不住,我就忍不住提前俩月先让他买了,昨天兴高采烈的试了一下,完全没觉得比我手里的更好,也比不上上次再丁师傅那边试的弓子,然后就退掉了。。。

这就是因为我没有线下课,想那时候上线下课的时候,老师用的我的琴我的弓示范,令我觉得他和我拉的既不是同一首曲子也不是同一把琴。。。断然不会有想换花头的念头
可能是我技术太差,可能是我的弓确实还不错,总之我的弓配我的技术已经绰绰有余,可能我甚至还谈不上右手对它的控制,而是它在控制我,弓子,它有自己的想法。。。就,还是要靠多练习啊。。。

这两天琐事缠身,觉得练琴似乎效率不高,随即又对自己有点嘲笑,要效率干嘛,练琴的时间就是浪掷的时间啊!一件事情,如果觉得效率不高或者想要快点做完或者快点做到某个程序,基本上就说明已经不太想做了,所以好像效率不高这个念头也就是闪了一下,不高就不高呗,一遍一遍死板板的拉,也很开心啊,听着录音拉,一点点靠近录音也很开心啊

又想到《游艺黑白》采访的钢琴家说合作,作者说“我非常喜爱席夫与佩雷尼合作的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很佩服他们的默契。我请教席夫究竟如何才能达到这等境界,他只说“我们就是一直合奏,一直听对方的演奏”,排练时并没有怎么讨论。”然后,受访者回答说“我的经验也是如此。排练时最好不要说话,就是一直演奏。只要彼此都有想要一起合奏的意愿,那演奏就会愈来愈靠近,最终合成一体—那是言语无法形容的魔法瞬间!至于这一体是怎样的一体,会依演奏者的个性、风格、心情而不断变化。”
怎么说呢,我的人生理想可能就是能有一天和人合奏吧。。。

莫名其妙的一年接近尾声了

路上人少了,很多人请假不上班了,我也是有事情才去办公室,不过因为依然时时刻刻on call,所以也没觉得比正常上班的时候轻松多少
在家里一边干活一边听着上网课的杨小恒那边传来老师的怒吼:最后一个自然段,XX,你在看哪里?!最后一个自然段!!居然听到老师突然点名的时候我也一个激灵,仿佛自己又读了个小学,好可怕啊!

昨天上课被老师表扬了,说手腕和换把都进步很多,哦耶!
lee的练习曲还在继续,音阶也在继续,但是《咏叹调》过了,开新曲子了,是一首莫扎特,比较舞曲风的那种,换换风格。话说我看这是澳洲考级那本书里面6级的曲子,6级诶,似乎有点高级了嘛

《魔戒》读完了,虽然是不会觉得,花这么长时间我都读了个啥啊?!但也没有特别喜欢,就普普通通吧
在读一本叫做《Babel, or The Necessity of Violence》的小说,很好读,刚刚开了个头,目前只是觉得很好读,希望越读会越觉得有意思。然后,刚刚查了一下,这位作者小姑娘是96年生的,就。。。好像这也太年轻了一点吧?而且一直在读书,就是,怎么讲呢,我对那些只是从书上认识这个世界的作者总是多多少少有一点不信任?

看了一份判决书,看完我就觉得判决书是水面上的内容,但是水面下的东西清晰可辨,我和同事说,似乎如是这般?他说没错!实际情况就是如是这般!怎么说呢,我觉得真的,一点都不新奇,就是传统剧情,一切看起来略有奇怪的地方都是,为了丁丁,要么是为了自己的丁丁要么是为了有丁丁的下一代

哦,还有,芹菜和牛肉丸真的好搭啊!一份热乎乎的鲜美汤水即刻可得!

进三步退两步

练琴这种事情大概就是进三步退两步的吧,上上周觉得自己好像如有神助,本周练琴之神就不来了,我觉得好像又是怎么拉都不满意,即使偶尔觉得自己拉得还蛮好,录下来一听,都是什么鬼啊,更不要说拉着就觉得不好的时候了
《小咏叹调》和目前在练的练习曲,我这两天都是对着调音器一个一个音符去搞音准,能感觉到准的时候是一个特别和谐的状态,听起来就是一所稳稳当当的房子,会很舒畅,不准的时候就是房子歪歪扭扭,但是只觉得总体听着歪歪扭扭,并不知道到底那个音不准,是高了还是低了,叹气,但慢慢来咯
不仅音准难搞,曲子的运弓也难搞,一个长弓拉完,从弓尖回来,换弓又同时换把,从弓尖启动不说而且是在A弦的情况下,要衔接流畅,不露痕迹真的还挺难的
又,我自己拉的时候已经觉得强弱处理极尽夸张了,结果录下来一听,也只不是略有起伏而已

在路上听英文上周也有两天没听,实在是太累了,根本听不动,但,本周又开始听起来了!
路上听不动英文的时候就在听音乐,因为也听不动太生的曲子,就听一些熟悉的曲子,又去听舒伯特的D934《幻想曲》,还是好听的,虽然就是很多很多音阶,感觉上仿佛就是音阶跑来跑去,和我的练习曲也差不多嘛,但是小提琴和钢琴交织在一起,互相追逐,就是很好听啊!

那天和小女巫聊室内乐,在聊的时候,我get到我自己最喜欢的点是一个声音/乐器孤单单的独唱的时候,另一个声音/乐器加入进来,最终形成对唱,会觉得特别感动!而因为要形成对唱,相互应和。以及两种乐器交织在一起我也特别喜欢!!而太同质的乐器就不大明显,比如说弦乐四重奏,就感觉本身是一体的,是仿佛很多人协同成一个人,不太有交织的感觉,所以我有时候觉得弦乐四重奏有点闷,但钢琴和弦乐的二重奏的对话/交织就很明显,所以我还蛮喜欢大提琴或者小提琴奏鸣曲,或者钢琴三重奏,虽然三重奏里有两样弦乐器,但毕竟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区分度还是有一点的,而且喜欢曲子里钢琴的成分要比较大,而不是单纯伴奏性质,是弦乐器和钢琴形成的那种伙伴关系,很多时候就会觉得,啊,感人!

《咏叹调》

今天上课老师表扬我忽然间进步很大诶,其实自上次上完课,本周以来我自己也是默默这么觉得的,一天问8遍shu,你说你说,是不是好听一点了?!!然后想着上课看看老师会不会也觉得我拉得好一点了?看来自己的感觉没有错,确实我是往前走了一大步的
真是好快乐啊

啊!!我要收回《咏叹调》似乎更容易拉好的评价,中间情绪最高潮的一句,已经不能用难来形容了,完全就觉得,这是我配拉的曲子么?!!我觉得这四个小节可能每小节练习个300次也不见得能顺顺当当拉下来吧。。。
你说,我们人类怎么可能从指板上向下piu地飞十几厘米落下来就是准的?!怎么可能用这么奇怪的手型作出三十二分音符?

周末把《魔戒》第一部读完了,还不错,但是还是没有哈利波特好看!但还是开始读第二部了,我觉得可能读完之后我会去读《猎魔人》吧。。。钻进一个虚拟的世界,然后拉琴读书做好手头的工作,不抬头

话说,我觉得好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让人有的选!比如说他们的护戒小分队,更有效率的当然是让队员自愿发毒誓护送佛罗多去销毁戒指,然后世界和平,但是,这些正面人物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他们所有的人都是自愿前往,随时可以退出,即使有人提出“但誓约却可以巩固动摇的心灵,”金雳说。誓约也依然不被接受,因为:
“或是让它断折,”爱隆回答:“不要看得太远!只要抱持着希望就好!再会了,愿人类、精灵和所有爱好自由的人祝福你们。愿星光时常照耀在你们脸上!”
比如说,“我们带来的是是自由选择的机会,”亚拉冈说:“把我的话转述给希优顿:战争即将爆发,他可以选择和索伦并肩作战或是对抗他。世间一切都将改变,人们将不再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事物……”
就,只有坏人的组织才无法退出。。。而,我们人类最了不起的就是作出自己选择,邓布利多也是这么说的嘛,他说“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说起来,我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某个东西可以放大心中的邪念,可以产生巨大的诱惑,抗拒不了的话,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比如说魔戒比如说魂器,抵御诱惑之难之重要,这到底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主题,还是托尔金的原创?但是这个设定真的很有意思诶!

高科技袋底洞

shu买了一个东芝的取暖器,发热非常非常快,非常非常安静,散热非常非常好,极其温柔舒服的暖,最近我就在房间里开着它,关起门来,把一个可以调解的靠椅放在某个矮柜边上,矮柜上面放上茶和零食,然后开始读《魔戒》,我觉得房间里就是我的袋底洞!
btw,“精灵之友”这个名字很好笑,我总是会想到“妇女之宝”
开了取暖器拉琴也很好,因为这两条虽然并不十分冷,但很潮,湿度很高,取暖器开起来,觉得会干燥一些,琴声音也变得好听许多
这真是最近的幸福时光,啊~

目前开始搞巴赫的《咏叹调》了,又是一首大小琴童都搞过的曲子,但是听下来好像大家拉得都还行,可能曲子比较容易出彩?不像《梦幻曲》,真的有人拉得好差啊。。。而且很少有人拉得还不错
《梦幻曲》已经基本结束,算还过得去,我觉得在拉《梦幻曲》的时候,有时候是能感觉得到一种快乐的,并不是沉浸在换把又错了/居然碰巧对了,下一个音在哪里,音准好像不对,节奏好像也不对这种无暇他顾的沉浸,一种逃避式的快乐,而是能感受到一点点音乐本身带来的快乐,可能我又高级了一点点,也可能是取暖器是最大的音色美化装置
真是羡慕有音高标准的人类啊,我觉得do re mi fa so la ti对我来说就好像是歌词,他们可以用任何一个音高唱出来,比如说do mi so,如果要我唱,可以毫无难度的唱成do la la,不像很多人,对于他们来说,这些do re mi就天然代表了某一种相对/固定的音高。。。好羡慕这些人啊!

gaslighting expert

昨天看论坛上一个帖子,帖主如是这般的描述了男朋友如是那般,到底然后提出的疑问是:我遇到了Gaslighter吗?
我觉得这个疑问的潜台词是:是我的问题么?还是对方的问题?
有一条跟帖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你试图分析为什么会在这个人的关系里感受到不公平和伤害,恰恰你的直觉已经给了你答案。就算他不是个gaslighter,他只是标准高、多批评人,但你又何须忍受呢?他是不是gaslighter,就现在来一个gaslighting expert给你一个答案,也并不能证明或者否认你所感受的正当性。如果你感受到贬抑、感受到不公、觉得委屈,那他就是在贬抑你,委屈你,不公平的评价你。”
结合我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里面张春说,可能因为在网上公开输出过关于家暴的内容,她的很多来访者都是家暴受害者,她发现这些来访者问的第一个问题几乎都是:这是不是家暴?他如是这般了,这是不是家暴?
我觉得潜台词也是:如果不是家暴,我的愤怒就是不正当的,如果周围有很多人这样,我的愤怒就是不正当的等等。
所以,真的很多人已经被剥夺/放弃了,最基本的,确认自身感受的权利诶。。。
我觉得我一度也是这样,但找回确认自身感受的权利,真的还挺治愈的,虽然也不见得会变得更开心,但起码自我折磨还是少了很多,不开心就不开心了,毕竟不仅不开心,还觉得不开心是不对的,那。。。就只能更不开心了不是

就,所以其实调节心态是没有用的
说起来,可能真的去做点什么才有可能会好一点,或者有个地方可以逃避一会才会好一点,对于我来说,可能学习就是这个“做点什么”和“逃避一会”

沉迷于学习里,做了一件大事,(协助shu)给琴换了弦!
9月底我就总疑心AD两根弦音色衰退很多,需要换了,上网搜,说一年左右要换,我就开始心思活络起来,上周上课,远程视频的情况下老师居然也说可以考虑换弦了,那,当然就搞起来!
大提琴弦的种类没有小提琴多,因为。。。它大个啊。。。所以它贵很多啊。。。我又不想用原来的那种,反正最后挑了俗称绿美人的弦,又和shu看了两个换弦的视频,就顺顺利利的换上去了!
很好,声音真的好了很多很多,可以作出一点想要的效果,我觉得练习曲还不明显,曲子特别明显,特别是A弦,本来就是只有虚掉和很响两种声音,现在可以有一种无级变速的效果,shu一直觉得自己耳朵不敏感,但是他也说听起来是很不一样,所以!这件事再次告诉我们,没有花钱的不是啊~~~~
咩哈哈哈哈,我不仅有了很好听的新弦,我还可以自己在家换了!
这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啊!

梦幻曲还在搞,老师说这种慢的曲子是要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拉好,因为音少,没有一个音符可以随随便便混过去,每一个音符都要有想法有控制有处理。我觉得我已经拉了两百遍了吧?居然也不觉得烦诶!啊,如果我的梦幻曲有点意思了之后,说不定就解锁了很多新技能,不说一通百通吧,起码慢曲子们会普遍性更灵光一点?

不要埋怨自己,要指责他人

某天杨小恒和我说,你会不会有时候觉得事情都不顺,就很生气?我说会啊,你何出此言?她说她也是的,今天先干了点什么什么,就没搞好,然后去拿语文书,语文书又掉了,还掉在很难捡的地方,然后就很生语文书的气
我说,哦?!是伐?!我一般都只生自己的气,比如说琴老是拉不好,我一般都觉得是自己不好,不是琴不好
她说,你这样不行的啊,如果按这样生气的话,我下棋一直输一直输,或者说总共我就没赢过几盘,早就该气死了。。。
配合她那个小表情,我笑得完全停不下来
我觉得手机存的那张:“不要埋怨自己,要指责他人”的图片非常适合她!

我们要搬办公室了,搬到本地最好的楼,但是极其不方便,又远,路上时间极大的增加了,大概只是为了满足大boss的虚荣心。。。听人说每周一集美剧,每天听两遍,搞懂每一句话,听到了听了上句能下句的地步,英语水平会有飞跃,那么。。。我就准备在上下班路上这么搞了
我怎么不知道自己这么爱学习啊我

有一天在张江开庭,路上夕阳西下,非常非常美,是摄人心魄的美,但是那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好像日本动画片哦,看了一会,拍了几张照,发给朋友,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和我说,好像日本动画片哦
就。。。怎么说呢。。。我们这些人最初认识世界,认识的都是一个二手世界

周末加起来练了七八个小时琴?有一个非常浅显的收获,如果左手音按得准的话,会有一种非常非常强烈的共鸣,声音会变得非常清亮悠扬的声音,很特别,但如果按不准,或者没有特别准,只是大概准的话,就不会有这种声音,琴的声音震动就很薄,那种强烈的共鸣会有一种很爽的感觉
当然也不是每个音都会,有一些音的共鸣会更明显,我猜测是有泛音的音如果准了这种共鸣会更明显
以及,《梦幻曲》有一句我觉得怎么都不太对,就是有一些音的声音很不畅快,声音好像是憋着的,但我一直以为是右手角度或者对弓子的控制不好,才发现根本就是左手。。。它不准啊!
练琴又更快乐了

周末听了Steven Isserlis的德沃夏克和舒曼,是好听啊!德沃夏克的第一乐章真是美不胜收,那么炫酷又那么温柔,还听了一个席夫的大师课,也还蛮好听的
Steven Isserlis还来过上海好几次类,可惜那时候我还什么都不懂
最近还听了很多个版本的拉赫玛尼诺夫的大提琴奏鸣曲,感觉上还挺喜欢王羽佳和卡普松的版本,但是第四乐章还是Steven Isserlis感人啊!

玄学

周六看了一晚上小红书上罗伟熹老师的讲解,颇有收获的一点是,他说拉得要有歌唱性,就先要唱,但是并不是唱12345,而是就用啦啦啦啦啦来唱,自然会唱出起伏,然后拉出来就会不一样,声音不好听没关系,唱不准也没关系,就用啦啦啦啦来唱出大线条,心里有了手上就会有。又有一段,他拉了两遍分弓的音阶,第二遍比第一遍听起来连贯很多,但是他说他手上的技术一点都没变,节奏也没变,唯一变的是心里的想法,第一遍他想的是1,2,3,4,5,6,7,1,7,6,5,4,3,2,1(类似念经一字一顿版本),第二遍他想的是12345671,7654321,说是打大拍,或者说也就是啦啦啦啦版本
(突然想到我老师也是这么唱的诶)
总之,他说他唱12345的时候拉出来的和啦啦啦啦的时候拉出来听起来完全不一样,我觉得似乎有道理,因为啦啦啦是很连贯的,很波浪线的,而音符唱出来就很。。。音符
总之,仿佛大受启发,我非常想第二天试一试。

然后我就试了一下,啊!音阶部分已经效果非常明显了!
接着我试着听了一遍一个我蛮喜欢的版本的《梦幻曲》,一边听一遍跟着啦啦啦的唱起来,然后放下来手机,立刻拿起弓子拉琴,真的,肉耳可见和昨天不一样了!
担心是错觉,我就录了一遍,录音听起来也和昨天完全不一样了。。。很神奇啊

我记得很久很久以前看锦瑟的豆瓣,有个地方印象很深,她说小提琴有的比较远的换把,经常换不准,有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下一个音出来之前脑子里先想象这个音,就十有八九能换准了
我觉得这个说法和罗老师的说法异曲同工!

还有罗老师说,在拉慢的曲子的时候不能泻掉,或者说不能垮掉,如果拉完一个长音然后劲儿泻掉再开始肯定会听起来断,我也试过了发现真的是这样,如果一个地方松了口气重新再起,就是会觉得这个地方是一个新的头而不是这一句的尾,甚至都不需要真的松一口气,只是意念上松一口气就会这样重新起头的效果

意识能指导身体进行微妙的调整听起来非常玄学,但居然真的有效诶,而有的地方做不到不是因为技术还不够(当然技术往往也是不怎么样),而是是因为我本人根本就想不到,根本听不到。。。啊,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