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琴童的《梦幻曲》

昨天上课,一开始拉了一遍音阶,老师说我揉弦揉得很好,左手很规范,开心!!她觉得我进步还挺快的,还问我一天练多久,啊哈哈哈哈~~
昨天有几个豁然开朗的地方,记一笔
1)打指
我记得第一节课老师就说过,上行打指,下行抬指,听录音有时候也会听到敲指板的声音(还挺好听的类),但是为什么不是左手按下去而是要敲下去,没有细想过,而且以前左手也不够有力,一来敲不下去而来敲不准,昨天才发现按下去的时候会有一个左手指尖皮肤和弦摩擦的声音现出来,然后还有可能按不实,加剧了这个摩擦声,显得不干净,而且按下去放慢来看就是两个动作,第一放在弦上,第二施力,如果是同一根弦,往往放在弦上之后弦的震动已经停止,然后才出现施力之后出现的声音,也会使得声音不够好。敲下去的话,上述两个问题都都能避免掉了呢,很高级啊!
2)不同
之前拉琴的时候老师会示范两个版本,问我有什么不同意,基本上有60%的概率我能听出区别吧,然后她会让我如是这般改成如是那般,改对了的时候,会问我,你听,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但其实只有少部分时候我听起起来是觉得完全不一样了,大多数时候我听起来其实只是有一丢丢不一样。。。最近上课我觉得找不同的本领增加了,而且确实能听出完全不一样了的时候也增加了,所以!耳朵可能变好了一丁点儿?
3)柔和
怎么样把声音拉得柔和这个地方我似乎已经豁然开朗很多次了,但其实至今并没有真的开朗。。。叹气。。。本次还课里巴赫的小步舞曲有一段dolce(温柔地、甜美地)我怎么都拉不好,完全没办法作出那种温柔的感觉,老师说我拉得太硬,而太硬这个问题,完全就是困惑我很多时候的问题啊,老师说把这个柔和的感觉找到,依我目前的技术就能拉很多曲子了,哇哇哇,我这么厉害的么?!
昨天的心得体会是,以前我觉得不够柔和是因为因为换弓动作太大,以至于间隙过于明显,听起来不连贯导致不温柔,现在我发现不完全是这样,连贯只是温柔的必要条件,浓郁的片段激越的片段都是连贯的,直来直去也可以直得很连贯。。。
如果说换弓是一条短线,连贯只是把一条条短线它们连起来,要连得无缝,但哪怕无缝到了用连弓来做这一条线,它也一样可能是一条有棱有角的线而不是一条柔和的波浪线,毕竟一条锯齿线你也不能说它不连贯对不对?

所以老师说,《幽默曲》先缓一缓,来学习《梦幻曲》吧,从这样的曲子里找点感觉。啊!!《梦幻曲》啊,我终于来到了《梦幻曲》么?!《梦幻曲》算是一开始学琴的时候的一个小目标耶
说起来网上拉《梦幻曲》的人很多,我觉得几乎所有的大小琴童都搞过,但是,真的高下差很多很多,有的生硬,有的做作,说起来音乐性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有的琴童,初学简单的曲子就能感觉到他们有音乐性,有的琴童,可能技巧已经有点高级了,在拉比较高级的曲子了,但是依然觉得毫无音乐性,而且这些没有音乐性的琴童看他们拉简单的曲子也依然没啥音乐性。。。我觉得大部分时候波浪线就比锯齿线有音乐性?啊,我的目标是波浪线!

又,老师说我的声音是向前的,她说你可以哪天晚上试一下,用ipad放曲谱,房间里不开灯,就感觉找一下那种用声音充满整个房间的感觉,哇哇哇,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啊,要试试!

花心历乱魂难驻

这两天看了两季《捕捉真相》,豆瓣评价很好,第二季尤其分数高,但我不太喜欢。第一季还可以,但是在第二季里面这个技术太神乎其神了,反而觉得看起来很假
开始我就觉得这是一个讲故事的片子,本身我不是太喜欢讲故事的片子,就是里面人物的情感人物的关系人物的成长是不大重要,比如说《传奇办公室》我觉得就是讲人的片子,纪尧姆对雷蒙怎么说话,对席琳怎么说话,对亨利怎么说话,都是不一样的,因为纪尧姆和他们虽然都是同事,但是关系是不一样的,而《捕捉真相》里面的女主我觉得她对她妹对安全大臣对女主持人对丹尼对加兰都。。。差不多啊,没有那种微妙的东西,立意也不在展示这种微妙的东西
本来么,故事拍得圆拍得精彩,人虽然工具也能看,但是第二部里面为了说明编剧想说的东西,故事编得也不怎么样,军情五处的智商都有点堪忧,于是从讲故事的片子赤果果变成了讲道理的片子
我。。。难道是缺人给我讲道理么?!!我。。。看片子难道是图人给我讲道理么?!

前几天上课,我觉得老师的示范我都多多少少能在琴上做出来,不是说怎么拉怎么有吧,但起码是能觉得到琴非常灵活而有反馈,我前几天上网查,说湿度对大提琴声音的影响很大,最合适的湿度是40%-60%,这两天湿度是50%左右,真的拉琴好舒服,而上次我觉得怎么拉都不行的时候湿度是80%。。。声音就非常炸,感觉声音摊在那里,很不集中
我终于要开始《幽默曲》了,算是一个我听说过的曲子诶!我喜欢中间的抒情段落诶,情绪很浓烈的感觉

在每天跳操+正餐少吃+甜食基本不吃+刚刚来完月经的情况下,居然还继续在胖。。。叹口气
最近没有读什么特别精彩的书,也没有看什么特别精彩的片子

今天在路上听了一段北昆的白云生和韩世昌的《折柳》,和现在通常的版本非常非常不一样,尤其是节奏和气口,听起来真的好奇怪啊!真的好奇怪啊!
不过折柳这个戏我总觉得那一段对唱词十分。。。鸡同鸭讲。。。塑造得李益也没啥正面形象,不过就是仪表堂堂的好色之徒而已,所以可能这种鸡同鸭讲是汤显祖的刻意为之,毕竟赤果果的说“鄙人重貌”啊他

下周有五个庭,五个啊。。。。我会飞升的吧

you know the day

假期过半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焦虑了,某天晚上梦到我前同事,一个和我差不多时间开始执业也非常为案源焦虑的男生,梦里我问他,最近业务怎么样,他笑而不语,我再问,他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业务很不错,莫名其妙就有很多案源,梦里我都开始心慌,就是那种在考场上卷子一发下来,发现什么都不会,而边上的人都在埋头刷刷刷写的感觉,结果直接吓醒了。。。
和杨小恒已经很在说,惨了,假期没剩几天了!!她说,那个日子不能提的,我说哈?!就好像罗琳阿姨说的you know who?于是我们就管10月8号叫做:you know the day
杨小恒说,围棋,就是you know what

虽然这个人已经至少十天没搞you know what了,但是它依然是you know what!
罗琳阿姨发明的东西真好用啊。。。。
假期就过完了,早晨杨小恒说,什么时候才放寒假啊?!

假期过得很开心,在家里吃吃喝喝偶尔出去逛一逛,看看书看看片子练练琴,黑魔法标记总共才发热两次!
练琴整整一年了,目前的进度是《铃木第三册》学完了2/3,《宋涛王连三练习曲》学到第124条,依照B站和小红书来看,在零基础成人里面进度算是中上,完成度基本中上也是有的,哪怕和学了一年的小朋友比也还算是中等水平吧,但如果不和外界对比的话,自己录了来听,确实还是太差了,希望往后可以在音色和声音的质感上有质的提高,老师说低音要浑厚有颗粒感,高音要温暖明亮,呵,我的低音混沌糊成一片高音单薄而尖利。。。
不过国庆假期的发现是,我觉得湿度和温度对琴的声音影响很大,湿度过高明显觉得本来就不怎么行的声音就更不行了,能有这样的发现可能也是一个进步。。。吧?
本来想买一本正版的dream曲子的曲谱激励自己,但是后来想想也没有很大意思,不会就是不会,能到能学的时候从从容容买回来从从容容开始学应该更有意思的一点吧~~
学琴一周年的时候,回想起一年前的犹豫,很不确定这真的是自己想要么?而自己的感觉值得相信么?三分钟热度怎么办呢?这种音准都在手上的乐器是我能想的么?学来学去只会拉儿童歌曲怎么办呢?这真是的自己从来没有为快乐花过的那么一大笔钱和那么一大笔时间,啊!
学了整整一年之后,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感悟,只是希望可以这么踏踏实实的天荒地老的学下去。。。

假期做了葱盐烤牛肉、泰式大虾粉丝煲、青椒小炒肉、排骨洪湖藕汤、青柠凉拌鸡丝,反正每天都吃的很好,然后,就发现自己又胖了,整个人很滞重,所以我又开始少吃饭+不吃甜食+继续跳操了,希望接下去一个月可以变轻盈一点吧,叹口气

夺取

昨天电视上新闻说“乌克兰军队准备夺取扎波罗热核电站啥啥机组等等”,我是真没听说过这个核电站,就问shu,这核电站在哪啊?他说好像在哪条河边,我说在乌克兰么?他说对的,在乌克兰,我说啊?!那怎么能叫夺取啊?!杨小恒和我说一起说,应该叫夺回?!
看吧,连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拿自己的东西,那叫拿回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叫夺取,百度百科说,夺取的意思是“使用力量强行取得”。。。so。。。对于这种新闻报道,我也没啥可说的了

今天大提琴课很有收获,有的地方学了要练好久才能略有进步,但有的地方老师讲了一下子就立竿见影的变好听了一点,比如说这首《小步舞曲》是巴洛克时期的曲子, 那时候的的弦是羊肠弦,所以如果两个音是同一个音,往往要断开一点,不然就会听不出来,所以我们现在拉巴洛克时期的曲子,要体现这种风味,也要做到两个相同的音,这个地方稍微断开一点,就真的觉得效果不同了,仿佛立刻变精致了也!
包括重音符号怎么拉,当然能想象重音嘛,就是重一点啊,拉得用力一点啊,但实际上并不是,是有一个音头,也就是弓压要给足,压力很大,然后弓子一推/拉,劲儿立刻就松开,但是这个时候弓子也不能失去控制,是恢复成正常的弓压,就这么一来,确实就变清晰了,音乐一下子精神了的感觉!

这两天中文书在读《女鼓手》,英文书在读《Tell Me Everything》,《女鼓手》我还没看到迷人处,而《Tell Me Everything》里面有个地方非常好笑,女主人公因为练空手道受伤了,认识了一个热爱针灸啊按摩啊草药啊的男子,然后俩人在谈朋友,女主人公是私人侦探,某天在电脑上看照片,这个男的看到了,瞄了一眼说“这人眉毛之间有这种生气的纹路,应该是肝不好”,我觉得真是很传神很懂行啊
生气,它伤肝呐~~

最近听了一些医院的故事,一些警察的故事,就觉得,搞不好了。。。真的。。。搞不好了

又以及,最近发现有一个kinky居然是“praise”,这么。。。缺夸奖的么?!当然这种“praise”一般特指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那款
但是普通的表扬来说,我觉得“You are so beautiful”,以及各种各样具体的beautiful在中文小黄文届非常缺乏,而在我看到的英文小黄文届,几乎就是标配了,继续叹口气

还是小白点好

上次说要慢慢练琴,上周从西安回来,我就努力克服糊弄过去的心态,努力慢慢练,先是把速度调的很慢,开节拍器,用55的速度,一弓四拍,三个八度的音阶过两遍,然后一弓两个音,一弓四个音,各过两遍。然后带着揉弦再来一遍,跳弓再来一遍。搞完之后再去拉练习曲。昨天上课老师说音色一下子提高很多,进步很大,咩哈哈哈哈,我是会学习会反省的大人啊!被表扬了,开心!!

而且呢,有一首练习曲我觉得拉得混混沌沌的,虽然看谱曲来说是一种模进手法,但是上上周我就没怎么听出来,因为觉得每个小节都和下一个小节完全听起来不一样嘛,但自从我把每一个音都拉准之后,模进就很清晰了,因为很清晰,所以强弱的变化好像也能变得更有一点依据,练得还挺开心的。而为什么每一个音都能拉准了呢?因为。。。我终于在第四把位一指的位置贴了一个小白点!
还是小白点好啊。。。叹口气

目前在继续练习曲的同时,又回到铃木了,开始铃木第三册啦!
有很多知识点,可能是很早就知道的,但是真的做到需要过很久。或者说不要说真的完全做到,就是能体会到试图做了和完全没做的时候的不同也并不是知道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能体会到的。力量始终放在弓子上这么简单的道理,就是其中之一。我现在才发现,不要说分弓的时候容易听起来很断了,连弓的时候我以为只要弓子始终在走,就绝对不会有音断开的听觉效果,但其实不是的,如果弓子走的时候力量某个时候松掉了(通常在换下一个音符的时候),也一样能听起来不连贯。。。要听起来连贯流畅稳定不容易,要听着破破烂烂摇摇晃晃那可是分分钟就能出现的

总之,要继续加油!又,多曹尔的曲子都好绕啊,记也记不住,绕也绕不出来,唯有多练一条路

糊弄着搞一下是不行的

这两周实在忙到S,虽然每天练琴,练琴的时间可能也不短,但成果很不行,有一首练习曲颠来倒去的拉不顺,时不时就要卡住,有一首练习曲的双音部分磕磕绊绊,有一首练习曲音困难片段就糊弄一下,而音阶练习更仍然是音准堪忧,简而言之虽然练习曲的整体好像速度还可以,但质量非常差,今天上课就格外感觉得,不行啊,完全不行啊!

困难的片段要抽出来单独练习反复练习,曲子要慢练,要慢练好了之后速度再一点点加上去,而每一个音符都准确是一切的基础,这些是练琴最初就知道的事情。但就我自己来说,其实做到挺难的。因为一首曲子可能困难的片段就那么几个小节甚至几个音符,我本能就是混过去算数,然后一遍遍的拉下来,混过去的地方还是混过去,而简单的地方又不自觉的速度就渐渐越来越快。。。

就好像是读书,从小就读书快,一目十行,但一遍没看到的地方下一遍还是没看到,细读精读对我来说还挺难的,往好里说是读书性价比高,时间比人短读得比人多,知识获取也比人快。可能人家读1小时,读了50页,获得了90%的信息,信息值45,我读1小时,读了100页,获得了70%的信息,信息值也有70,但是信息并不能等于乐趣,更不等于质量,我这种速度能获得的乐趣不说比人家少吧但反正绝对不比人家多,叹口气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往小里说可能就是想要拉得好听,必须要得所有的地方都妥妥帖帖,一件衣服的做工好坏就是那些收边针脚,而往大里说可能就是要克服人性/自身的弱点,那么就从练琴开始试试吧,要慢工出细活儿,不着急,不凑合,不糊弄,和自己作斗争,磨自己

拇指把位

上周上课,开始练习C大调的3个八度音阶,A弦出现了拇指把位。拇指把位诶,我一直觉得这是又一个重大的进步,说起来拇指把位最大的特征应该就是拇指会很疼很疼,但这我并不怕,和困难重重重重重重的音准相比,手疼算什么啦?!

在小红书上听了一组大提琴的流行歌曲,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拉的,技术没的说,但是听下来发现根本不行,像《新不了情》这样的歌想象中会很适合大提琴,还有《海阔天空》觉得应该也会好听,但真正听下来觉得是不难听啦,但很直白单薄,基本听不太下去,和古典音乐里的小曲子都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但是这两首歌,原唱我都觉得还挺好听的,是非常听得下去的歌,于是发现人声和器乐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吧,并不能互相替换,对于曲调非常简单的歌,人声唱唱还挺好听,器乐演奏会觉得未免有点傻乎乎了

如果反过来,用古典音乐来写歌呢?某日听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发现,齐豫的《欢颜》和这首的调子非常非常像诶!然后我去搜了一下,百度百科说“李泰祥结合了古典音乐的元素来创作《欢颜》,成功将古典音乐自然地融入流行音乐中,消弭了古典音乐和一般人的距离。”嘿,不仅仅是融入吧。。。
不过《欢颜》确实挺好听的,除了调子好听之外,似乎还有一种依字行腔的美感,“只要你轻轻一笑,我的心的迷醉,只有你的欢颜笑语,伴我在慢慢长途有所依”

周日和同学聚会吃饭,三个人聊得很开心,大家都是十足中年人了,叹口气。话说这种完全不用想这句话怎么说才合适,这样讲究竟合不合适的聊天实在太轻松了,好舒服啊

shu前几天做了奶酪布丁,这已经是他的招牌品种了,十分好吃,他这次在吃之前撒了一层细砂糖,用喷枪喷出来了一个焦糖糖壳,勺子敲下去“king”的一声,碎裂开来,轻薄又脆,还很香,伴着十分细腻柔软的布丁,啊!!真的十分十分美味啊啊啊啊!
小时候看《天使爱美丽》里面就有这种有焦糖壳的布丁,那时候就在想,这种布丁一定很好吃吧,确实,很好吃啊!

练琴,继续练琴

乱七八糟的事情多了起来,虽然每天加班,但是步还是要散的,琴还是要拉的,一首充满了双音的练习曲,练得我怀疑人生啊,怎么这么难的啦?!!
想起来很久偶然碰到一个双音的时候,老师曾经和我说,这两个音之间差五度,要特别注意,因为如果有一个音稍微差一点点都听起来不和谐,你听,现在就是差一点点,哈?!我完全没听出来啊。。。五度诶!不要说差五度了,两个同度的音在不同弦上如果只是差一点我都不见得能听得出来啊!!
一首是全曲都是双音,一首是频繁的远距离换把,而且还不是一换四这么单纯,还有三把位以及大小把位掺杂其中,换不换的准全凭运气啊,而且其实如果不是太不准我大概也听不出来,简直就是耳残志坚啊我
最近拉长弓的时候,我格外发现右手的每一个动作,右手的迟疑右手的不稳右手角度的不当变化,哪怕再小都会在琴弦上反映出来,迟钝如我,也能真的在声音里听到这种反映,根本混不过去,怎么说呢,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就真正觉得弓子是手的延伸,声音是手的反映,于是就特别向往有一天可以得!心!应!手!

shu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哈利波特前两部的加长版,于是又看了一遍这两部电影,还看到了好多从前似乎从未看过的镜头,真好啊,霍格沃兹就仿佛是一个温暖的梦一样

柔软的手腕

在小红书上翻,能看到很多和大提琴有关的练琴视频,从小朋友到大朋友,有的小朋友学习了30次课,应该进度和我差不多,但是看起来动作规范很多,声音非常扎实,而且有柔软的手腕!柔软的手腕啊!
有的大朋友,也差不多这个进度,或者学的次数还更多一些,已经能拉比较厉害的曲子了,音准节奏都没问题,但是真的,就是僵硬的手腕,手腕和手指像根支棱着的小树枝,一动不动,所以声音也没有弹性,并且会觉得很干
怎么说呢,看到这样的视频,就觉得如果没有柔软的手腕和好的音色,就算拉出厉害的曲子,节奏音准都对,换把又准又快,也没什么意思啊

看了好几个大朋友都是这个样子,就跑去和shu说,你看你看,原来我们大人都是这样,比小朋友差远了,shu说,所以那就先这样,不要为难自己了?我说,不!所以我要向小朋友学习,看到差距缩小差距,哼哼

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时候被小神龙俱乐部的尼尔叔叔吸引,基本就是一种白胶版雕塑,反正我是觉得大部分看过尼尔叔叔的小朋友都会觉得乳胶真是一种散发着神圣的光芒,给杨小恒看尼尔叔叔,她也被迷住了!!然后shu就给我们买了乳胶,这个周末试了一下,真的可以作出尼尔叔叔的效果诶,啊!很高兴,乳胶+薄纸巾在晾着的时候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完成了一种童年时候的梦想呢~
真喜欢尼尔叔叔啊,“试试看吧,你可以的”!

又话说,最近似乎80年代风又开始时髦起来,很喜欢这种风格,朴素阳光,有一种万事万物都在欣欣向荣的感觉,然后我就买了T恤和小裙子,有一点小期待呢!买小裙子就是快乐啊,而买上班的衣服就毫无开心感觉,就好像是买了卫生纸一样,生活必需品而已,就算这种纸特别柔软,擦PP格外舒服,也只是卫生纸。。。

按下葫芦浮起瓢

以前我一直很纠结右手大拇指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教学上都说它应该是自然的状态,不应该过分向外弯曲,也不应该瘪/凹/弯进去,但是长久以来我都是凹进去的,一直做不到传说中的自然状态,摆出这个姿势虽然可以,但是真的用这个姿势拉的话,一会会就手疼,而且声音也没有拇指凹进去的来得好,于是我就不纠结这个了,觉得声音相对好听又不累就行了
结果这两天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个学琴一年半的小朋友的视频,她右手看起来姿势非常稳当又松弛,音准音色都还挺好,当然不是用天才儿童的标准,她也还贴着胶条,也有的音拉得不怎么样,就是那种班上好学生的感觉,但是因为是这样,反而好像特别清晰能参考!因为。。。天才或者天赋异禀的人类是对于我这种普普通通的人是没有什么参考性的
总之,我看她的右手,连着看了好几遍,又反反复复思考了半天,晚上的时候忽然间我就会了,完全能做到拇指是自然的状态,向上托着弓子,剩余四根手指是抓着弓子而不是捏着弓子,而且剩余手指的指根关节会自然降低,手腕也会降低,不会再有力量吊起来的感觉,力量可以放到琴弦上,而且真的可以体会的到弓子咬住琴弦的触觉,然后声音就进化了!

之前声音质量的其实也提高了不少,但是那是建立在右手努力给弓子施压上的,想起来施一施就好一点,想不起来音就虚,但现在右手就是自然有压力的状态,压力源源不断啊源源不断涌出来,状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咦,我好像突然会握弓了,幸福来得好突然啊
然后,我觉得啊。。。如果一直想问弓子握得对不对,一直想说服自己这样没问题,那基本就是不对,因为一旦对了自己是完全能够知道的的,啊!(怎么好像是一种人生感悟?!)

然后就是弓子走直,我觉得走直的标志就是触弦点基本是稳定的,不会上下滑动,我一直以为自己弓子走直是基本没有问题的了,但最近对着镜子练琴才发现,离我自己的想象还很有距离,弓子还是会上下滑动,就说明对弓子的控制还是不足的,不过练习了一阵子之后我觉得还是有一点提高

然后今天上课的时候我以为右手完全没问题了,顺便以为新学的揉弦也还练得还可以,《摇篮曲》的揉弦颇具规模,结果问题一大堆啊,音转换的时候揉弦不要停,要在揉着揉着的动势里顺势敲准下一个音,这个超级难啊,这倒还就算了。关键是老师说了才发现我音和音的连接又有问题了,前一个音如果已经渐弱了,在不是另起一句的情况下,后一个接着的音要在弱的基础上接下去,不要有音头,要软一点,按此仿佛之后,就真的好听了一点,而且中间有一句第三把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最好左手要敲下去,这样音会比较清晰分明

真的,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握弓对了,弓子走直又忘了,它俩都对了,灵活柔软的手腕又忘了,这些都记得了,加上换把/揉弦,右手又统统虚掉僵住回到原点,又重新顾上右手,左手的音准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反正就是顾此失彼无法周全

总之,我觉得,一首曲子,如果练习的时间是10成,音准节奏大致搞对,应该是完成了80%,但是只需要5成的时间,剩下的20%看起来琐碎又非常麻烦,但是也至少需要练习5成的时间,前者看到框架搭起来非常有成就感,后者努力了似乎觉得变化很小,或者本身磨的也只是很小的地方,但是就是这些20%的部分决定了一首曲子的质感吧,是不是像首曲子。。。但,继续练习啦,效率低一点也无所谓啦,因为练练也蛮开心的,只要能缓缓的有一点进步就很满足了呢!

又,家里蹲一时爽,一直蹲一直爽啊!请至少六月下旬再解封吧,一个完全不想重新社会化的我由衷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