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思

最近对洞庭秋思很着迷,这首曲子弹起来可真上瘾啊,这首曲子有一种很妙的荡漾感,非常喜欢
以及觉得这首曲子的调有一点特别之处,然后就去查资料,查到成公亮古代人弹琴声多韵少,就是弹拨的地方比较多,但是明清以后就是韵多声少,就是靠摩擦移动产生的手走音多,而洞庭秋思就还有一些声多的遗迹。此外,受到昆曲影响,古琴曲子变调就很少了,多是一调到底。个么什么是一调到底啦?!
我花了老半天去想明白什么叫做变调,什么叫做一调到底
C调的自然大调式的音阶排列为1/2/3/4/5/6/7,3和4之间是差一个半音,其他音之间是查一个全音,那么如果按此展开,C调的音如果往前往后延伸,其实都是这样。但是如果还了一个调,D调,那么D调是从C调的2开始的,也就是说,在D调相较于C调是升高了1个全音的,那么为了保持其余音同比例上升,而又因为C调的34之间是半音的关系,D调的音阶排列中就会出现C调的自然大调式的音阶中无论如何不会出现的音,于是一首曲子里如果既有C调又在某一个调里变了D调,那么所用的音很可能就多了,元素多了,听起来就更丰富了。
也就是说,如果一调到底,那么所用的音就比较少,就比较。。。单调

虽然研究出来的成果对不对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觉得确实解决了一个很大的不解就是弹平沙落雁很容易犯困。。。一方面是重复,一方面大概也是因为用到的音比较少吧?
洞庭秋思作为一首这么短的小曲子,中间有调性的变化,所以是比较丰富的,弹起来也很有趣味
然后呢,听到了几首很有意思的曲子,尤其是《古风操》。在明朝的琴谱里出现过,号称是文王所作,描述了上古先民们的生活,但实际上非常非常有异域风情,根本就是波斯王子嘛!
所以呢,吴景略的《新疆好》一点不违和。。。
我想说的,平沙落雁固然中正平和,但古琴也是有很多活泼泼的好曲子的,它的表现力是很强的
另外,某一天听了张子谦的唱谱,唱的是平沙落雁,简直快要笑昏过去,一个老先生叨叨念七进复进复进复之类的,太好玩了
这两天看龚一的琴学探微的视频,很多技术层面的讲解,也非常受益,他的取舍虽然有一部分我并不很赞同,但是这个视频讲解非常清楚,书上(很多人)是怎么样,他是怎么样,他为什么这么样,他这样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有时候再延伸到他对于这句的审美意趣是什么,很喜欢这种清清楚楚的技术派。 最近为什么会弹琴弹得这么入迷呢,当然是因为。。。生意清淡。。。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