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

读了三分之一本《雪落香杉树》,书名很美,故事我也以为会有意思,结果不是很受得了其中的男性视角,怎么那么男啊?比如说青涩的少男看青涩的日裔少女,写她刚刚发育的胸,写他忍不住偷窥她跟踪她,他们在树洞里的初吻,这个那个的,完全是他他他他他,那姑娘的反应那姑娘的内心,则根本没有被好好写出来可能作者也根本写不出来,又或者作者努力写了,但是很假。。。总之,我就在想,有这么多书可看,我为啥要看这本呢?于是就弃掉了
女性视角一旦开启,就是回不去了,就是会看出没有开启这个视角看不出来的东西,如果书的其他部分写得够好,故事够吸引人,或者虽然作者虽然很男,但男得很正派,又或者虽然作者本人很聪明,倒也算瑕不掩瑜,但是如果总体写得还很一般,那就没啥必要看下去了
尤其是在和性相关的方面,反正,我看小黄书猜作者性别绝对是准确性超过90%

用男人的眼睛来看世界和用女人的眼睛来看世界,真是太不一样了
但很多时候男的眼睛就好像是人类的眼睛,比如说,“农村青年结婚难”,这句话,不就默认了青年=男青年么?!比如说,老罗的歌里唱到,“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 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 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宝用,世世代代传香火”,我听了这么多年才get到,子和孙和香火里都并不包含我们女的,家乡的人们拥有的,只是家乡的男人们拥有的吧,难怪男的说起土地和故乡情,以及项飙说起大家族宗族什么的,总是那么含情脉脉,反正,我们女的就不要跟着瞎起劲了

读完了《Salt to the Sea》,第一次知道Gustloff号海难,第一次知道汉尼拔行动,虽然是很YA的一本书,也有一些很刻意的地方,但还是挺好看的,有一些地方有一种真挚的温柔,比如说那个波兰姑娘被俄国士兵强暴怀孕,在逃难的过程中生产,生完之后非常抗拒这个女婴,她爱但并不爱她的东鲁普士男生轻轻抱起这个女婴,说她真好看,她有你的眼睛,有你的鼻子。。。就。。。在那个场景里,真的很感人

看完了《南方与北方》的电视剧,确实是工业时代的《傲慢与偏见》,但是也挺好看,道德与情感是不能割裂的,好人才会有好爱情,啊,这种古典风格确实是会给人安慰啊
我找了《南方与北方》的书准备读一读,以及听了一期讲奥斯汀《劝导》的播客,也准备找《劝导》来读读

还看了部《保持缄默》,故事梗概基本就是,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不如杀个人吧!虽然非常奇怪,但片子超级好笑,我和shu笑得停不下来,完全没想到是这样一部片子诶

这两天在读《Free:A Child and a Country at the End of History》,讲1985年前后的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又是一个我完全没了解的国家,目前读到20%,还挺好看的呢,就,很容易懂啊!苏联的那一套东西,我们。。。也很熟啊!搞得我学会了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这俩单词

今天出差,本以为飞机时间基本就是爱情小说时间,结果轰隆隆一觉睡到降落。。。妈呀。。。

胖罐子胖摔

放假好,上班坏,这就是宇宙真理
尤其是初四回到家以后,神经极大放松,真的太舒服了
虽然我已经胖了,可是还是想要吃得开心点,于是,

初六降温,晚上在家吃椰子鸡,买了一盒潭牛产的冷冻套装,一瓶椰子水,一份鸡,一份椰子条,一份珍珠马蹄,一瓶小青橘沙姜酱油,瓶瓶罐罐摆出来,好像过家家的样子,我又另外配了金针菇、腐竹、虾滑和娃娃菜
椰子水倒进锅里,再用这个瓶子装一瓶矿泉水倒进去,不用特意称量自然比例1:1,水开下椰子条和马蹄,再开下鸡肉,撇沫,五分钟下虾滑、金针菇、娃娃菜、鲜腐竹,连锅端出来,开吃
啊!
超级温暖清甜鲜美啊~~~~
我自己也做过椰子鸡,买了椰子,从开椰子搞起,还包含了挖出椰肉、处理鸡,切沙姜末,挤小青橘等诸多环节
平心而论套装和自己从头搞起的椰子鸡味道差不多,但!套装大有一种不劳而获的快乐,而不劳而获又极大的增加了它的好吃程度,显得更美味了!
然后我就对这种预制菜(?)充满了敬意,在超市还看到了雄鸡标的冬阴功火锅汤底,50块一包,我觉得和四面泰的88元锅底大概也差不多,下次可以搞这个吃泰式火锅!

初七吃了香煎五花肉、青椒小炒肉、杭白菜、煎豆腐
说起来也是很神奇,农国栋师傅的五花肉烧出来就是很有广东菜馆的风味,而除了蚝油没加,一模一样用了酱油、大蒜的青椒小炒肉,就是感觉完全不同
初八在做了羽萱妈妈的食谱,梅干菜焖饭,非常香
在超市看到有卖处理好已经片成大薄片的120克一盒的腰片,立刻买了一盒又买了一小把韭菜,做了一个呛腰片,也很清爽好吃
真的,好方便啊!不用原始处理不用切,而且分量还合适,毕竟一个猪腰我俩吃起来压力太大

这两天,和shu去认认真真逛了一下盒马和ole,深感。。。太多有意思的新奇东西了,然后又深感。。。还是要努力挣钱啊!
又以及,在家毫无压力我每天都做天鹅臂,都开始又想要跳操锻炼身体了,怎么说呢,我觉得啊,意志力是一种易耗品,上班消耗太多下班就不是很够用了呢

便捷和舒适

陆家浜路站九号线在地下三层,八号线在地下二层,站厅在地下一层,于是九号线换八号线的地方有块牌子,画着两个箭头,一个写着便捷换乘,就是直接楼梯走上去,一个写着舒适换乘,就是扶梯上楼到站厅,然后走一点,扶梯下楼到八号线站台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差点笑出来,觉得,哇,好会写!分明一个是费力换乘一个是费时换乘嘛

我昨天在拉琴的时候,练音阶,换弦尤其是碰上换弦又换把的时候怎么都觉得非常有咔嚓一下的感觉,很不连贯,试了各种方式无论怎么小心翼翼都不行,最后把右手肩膀和手肘的的变化搞得很大,反而似乎好一点?我和shu说,是不是在弓尖换弦的时候,弦和弓毛的触点是一个支点,琴码是弧形的,换弦的时候看起来弓尖只是变换了弧形上很小的角度,但是因为弓是非常长的杠杆,所以到了右手这一头就要走很大的距离,要么就是动手腕,动比较大的角度,如果手腕没有那么大角度,动手肘,那手肘的角度就需要非常大,为了搞清楚杠杆究竟是什么,我居然画了好几张图,后来想想,咳,不就是剪刀嘛!也就是距离和力量总要占一头,要么费时要么费力。。。

这么说来的话,手臂的运行真的就好像舞蹈,难怪在小红书上我最喜欢的一个琴童,我觉得小红书上属她拉得最有音乐性,因为是个芭蕾超厉害的女生,就,怎么说呢,协调啊!
我这种笨手笨脚,做广播操都会把自己绊倒的五音不全人士确实好难啊,但是真的很想很想可以拉得更好诶,总之,希望下半年能够复课啊!

最近路上在听巴赫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第一次听出了两个声部对唱的感觉,真的,仿佛是两把琴在歌唱,但,为什么呢?为什么要追求一把琴拉出两把琴的效果呢?确实是很炫酷的,可是它的意义是什么呢?是我们人类啊,能干出这么高难度的事儿呢?还是,我们人类啊,内心就是有两个声音在挣扎?
看了两集《音乐探索之旅 Now Hear This》,居然还挺好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