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姑娘说“以前的嗑点一直是少年时意气相投的亲密战友/伴侣,在岁月中走向截然相反的理念与阵营,继而成为最了解彼此的对家,比如GGAD(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比如EC(万磁王与X教授),最近又发现一个新的嗑点:【艺术上亲密无间互相成就,生活里几无往来形同陌路】”,她说某个京剧老生演员和琴师,俩人从戏校就开始搭档,已经搭档几十年,台上非常非常默契,但是台下俩人风格完全不一样,而且互相都看不太上对方。。。就。。。有一种很好磕的感觉呢
我看到笑了老半天,居然很能懂这种好磕,跑去留言,说,话说我觉得这种接住和默契,会忽然想到越剧《舞台姐妹》,她说,“越剧舞台姐妹太好磕了 唱惯了梁祝恩爱生死情 今日里送兄送妹分不清”,然后我就想,不如再去看一下,就去B站看了正当年的钱惠丽、单仰萍组合,啊!从“送兄别妹”一路就看下去了,直到看完全剧,又一次在月红接唱“贤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的时候哭出来。。。这一段对我来说真是。。。百试不爽的令我眼眶一湿啊!
我觉得我至少20年没从“送兄别妹”开始看了,现在再看,觉得这出戏编得真不错,明线是邢月红竺春花的结拜姐妹,但以《梁祝》串着整个故事,两者互文太好了,俩人分道扬镳的时候,最后演出一出的是“送兄”,台上演的是“你我无缘到白头”,春花想留住月红又留不下。月红服安眠药的时候,自言自语唱的是“山伯临终”,最后古戏台上重逢,唱的是“楼台会”,啊!!情感上的互文,剧情上的互文,甚至性别上的互文,啊!高级
看到最后,发现这是2000年的舞台实况,我查了一下,那时候钱惠丽和单仰萍36、37岁,真的是正当年,是舞台上最好的时候。然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一批演员,不论是越剧还是其他剧种,30多岁就很成熟了,但是他们后来的那些演员呢,仿佛就成熟得越晚,越年轻的一批就成熟得越晚,比如现在舞台上也三十六七岁的演员,完全没有他们前辈三十六七岁时候的舞台风采
如果听更老一代的录音,就觉得更明显,觉得那时候的人仿佛20多岁就已经很成熟了,很大人了,但现在的演员我觉得再不断往幼稚化发展
我跑去和shu说,shu说那可不呗,林彪23岁都当军长了好嘛
莫非。。。现在人的寿命长了,所以成熟期后移了很多?shu说可能是上学的时间太长了,就是认识社会的时间太晚了,并不是学习知识才是学习,家长里短人情世故也是学习,后者现在的小朋友接触得太少了,认识世界开始都是一个二手的世界,是学了根本没有感受的东西然后去印证,而不是先有了感受现有了认知再看书本里的总结
而且我觉得,成熟期这种事情,如果没有在某些时间点之前成熟,长成一个大人,可能就再也大人不了了,就好像米饭夹生了
周末看了一个Chess in Concert,当初因为偶然听到Anthem觉得超好听去看的演唱会,就这个故事情节也太迷惑了,人物还是要靠剧情立起来啊,单只有几首好听的歌是不够的!搞得我又去看了一遍吸血鬼的贪欲和心之全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