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和扁面包

在小红书上一直广泛的听大小琴童练琴,发现很多小朋友可以拉出一种特别蓬松的声音,我开始都不知道怎么描述,和小女巫讨论了一圈,基本上小朋友的那种声音是一种有起伏,有弹性的,荡开来的,蓬松的,有体积感的,立体的,有空间的声音,好像是刚出炉的新鲜面包,而大朋友的面包呢,九成九都是被一屁股坐扁了的面包。。。区别只是有多扁

我的面包当然是很扁的,跑去问老师,为什么我的面包这么扁,老师意思是说,首先很多小朋友的琴好,因为小朋友都是用分数琴,而这种小琴里面,稍微贵一点的小琴就很好了,比如同样是1万块,1/2琴和4/4琴,就是完全不同的琴。。。其次,还是要右手松,右手越松,声音越有弹性

老师说可以从单音去找,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力量,更主要是不同的弓速,认真听出来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找到自己想要的声音,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搞从少到多
我晚上就回来开始试了,搞了半个小时之后,觉得声音好像好一点了,然后录了几句,又跑去搞我的舒曼,舒曼搞了1小时,又随便录了几句,自己听的时候,我觉得第一次的比第二次的好。。。我想可能是因为搞单音的时候相对比较松弛,搞了比较难的舒曼(或者应该说被舒曼搞了)之后神经和身体包括右手又变紧了。。。

然后我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开始以为小朋友的声音好,是因为他们有混响,拉得有共鸣,但是我即使拉得很准很准的单音,也有很好的共鸣,那种“嗡嗡嗡”的回音,也完全没有他们的蓬松的效果。所以,我觉得这不是共鸣的问题。那么我又在想,其实小朋友拉琴是不均匀的,他们虽然也努力保持均匀,但是他们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很难一直保持音色的均质统一,我们大朋友拉琴很多时候是去非常刻意保持均质,而且这活儿我们还真行。。。换句话说,弹性,荡开来,有起伏,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不均质的,蓬松的面包也是不怎么均匀的,我们这种压扁的面包倒是均匀得很,是一种非常均匀的扁平。。。

因此,我听下来大朋友在拉那种快一点曲子,比如一直是分弓的曲子,或者比较古典风格的曲子,声音就会好一点,因为那种曲子,一震动,立刻要换下一个音,就比较难控制得那么均质,在这种曲子里面,大朋友也没有特别想要控制,反而就好一点,而慢的曲子,一直都是连弓的曲子大朋友就普遍特别差。。。大部分有一种憋住一口气的紧紧的感觉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搞成小朋友这样,毕加索说要想小孩一样画画。。。说不定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我究竟怎么搞成小朋友那样?是说,1)我!解封我那被压扁的自我,让自我嘭的弹起来,还是说2)我去模仿小朋友,追求一种很人工的自然?个人觉得可能是后者容易一点,因为我怀疑我的面包,即使把压在上面的压力拿掉(且不说到底能不能拿的掉),它也已经无法自主的弹起来了。。。

所以我觉得,可能很多老师和大龄琴童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要练习每一弓都“扎实、稳定、均匀”,对小朋友可以这么说,但是,对我们大朋友来说,这种教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缺的难道是稳定均匀么?我们缺的是变化啊!
想起我老师,经常和我说,比如这一弓四个音,左手要有深有浅的按下去,我觉得她的目的是,左手的力度会影响右手,这样右手也会有变化,就会听上去。。。稍许好一点

又以及,在小红书上听一些大朋友拉琴,据说是加了回声或者说混响的音效,但是!我完全没有觉得加了就好一点,一样听起来没有小朋友立体蓬松。怎么说呢,可能这些音效使得音稍微显得厚了一点,显得音的边缘更柔化了一点,但,它依然是个饼。。。无非就是个边上软一点的饼,或者说,有些大朋友,虽然认真,但拉出来的声音连饼都不如,再怎么样的死面饼它也是有空隙的,干脆就是块年糕,可紧实呢。。。我觉得录音质量的好坏,音效加多少,都完全不能解决拉得差这个问题。。。录音质量,音效什么可能可以锦上添花,但肯定没办法雪中送炭。。。

回想我昨天试下来,我觉得就是压力给了弓子发出声音之后,力量可以保持也可以立刻卸掉一部分,弓速可以在同一弓里不断变化,有快有慢,就会稍许好那么一丢丢?小朋友的弓速可能是自然而然就有快有慢,因为他们根本做不到统一和维持稳定,而我们大朋友可能要人为做出有快有慢。。。但,晚上准备进一步试试看,验证一下,这样是不是会好一点!!想到此,想到我又有了新的可以试验的方向,就又很想回家练琴。。。我觉得啊,我老师经常说要去试,是一个特别有道理的说法,因为变量太多了,力度,角度,着弦点,弓速,有一些说法当然是正确的说法,比如说弓子走直是好的,这话是没错,但是未必要追求90度的直,关键还是要好听,走直也是为了好听,有可能由于你本人弓子、琴、力气的角度组合之下,80度你的声音反而好呢。。。而且还可以试不同的用力的手指,是食指用力一点还是放松一点,是小指加多少压力,等等,这些东西就是得要自己去试,去找,去和想要的声音比。有时候看小红书,有些人吧,道理都很懂,看着也挺规范,动作也挺正确,但是声音就是不好,那也没用啊!而乐器一切的关键就是声音好嘛!

啊!!怎么说呢,我要是学英文或者干活有这种劲头,说不定我就已经是很能挣钱的行业大佬了,哎。。。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cello and tagged .

6 thoughts on “面包和扁面包

  1. 对我们大朋友来说,这种教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缺的难道是稳定均匀么?我们缺的是变化啊!
    ————
    不,这是对于你这样的大朋友,对我,还挣扎在稳定均匀不了的温饱线上。。。

    • 其实。。。我觉得你也还挺稳定的啊。。。并没有觉得你的琴声本身有很大起伏,忽大忽小什么的。。。

        • 其实。。。我觉得还挺稳定的,就算走不直,也是稳定的不直。。。
          换句话说,没有觉得你的某一段里面,弓子一会直一会不直,某个音/小节音色好某个音/小节音色不好诶
          相比有些小朋友拉琴,如果你去观察的话,真的会不稳定,同一段里面,会有好的和不好的,很明显的,有的音好有的音不行

          • 哈,你果然关心小琴童啊,我都不知道小琴童拉啥样- -我感觉我的音有的发的实有的不实,还是很明显。。。如果每个都能稳定地实就好了。。

            但确实,相比之下成年人应该比较快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个pattern,不像小朋友那么跳脱无定型(虽然我没怎么看过主要凭想象

          • 我还挺喜欢喜欢看小琴童,因为他们是有痕迹的,就是比如说,你可以看出他们的想法,他们老师怎么说的,他们想要在哪个方向努力,不像大佬,只能让人觉得,霍!好好听,参考性没有那么大,相当于看不到过程图,只有结果图
            是的!成年人很容易就形成了自己模式,而且是低就的模式,因为差的音变好很难,好的音变差没那么难,所以就很稳定的。。。半死不活

回复 匿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