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的音乐会

4月28日是五一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尽量把事情统统做掉,然后充满期待地去听王健的音乐会!

第一次听王健的现场,怎么说呢,客观的说,可能是好的,至少在我这样的外行看来,觉得技巧什么的应该是没的说,但主观来讲,我不喜欢
我觉得他的音乐很硬,当然这是个人的音乐追求不同,不过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喜欢偏硬的音乐,但是这种硬法好像就不是我的菜。也可能硬和硬还不一样,比如说木头的硬和大理石的硬显然就不同?我可能更喜欢的是木头的硬,也喜欢的是刚强里的柔软,而如果没有柔软,只有刚强就觉得意思不大了,以及我觉得音乐很硬就缺少变化
那天的钢琴我也没有很喜欢,但是刷微博看有人觉得钢琴特别好,不像卡普松那天的钢琴过于平分秋色或者有喧宾夺主之感,啊,果然大家的偏好不一样,我喜欢钢琴很强,是两件乐器一层层的互相推上去,是伙伴式的关系,而不是钢琴衬托着大提琴/小提琴

回来路上,我忽然记得之前读过一篇王健的访谈,刚刚又去翻出来,他说,“……而说到演绎风格,和欧洲目前整体上的音乐品味是有关系的。他们的音乐品位变得越来越淡了,越来越追求一种超脱,而不是去体会深刻的情感。现在,他们对于深刻的情感已经比较过敏了。现在的演奏,越来越华丽,越来越甜蜜,越来越“面带微笑”,越来越优雅。但是,也越来越少血和眼泪了,这些东西他们已经不能接受了。现在欧洲的品味,已经不接受血和眼泪,他们只接受一种典雅,一种清新的、让你感觉愉悦的东西。而过去那种,有血、有眼泪在其中的演奏,他们已经不喜欢了。就是说,我的演奏现在已经过时了。……他们没有对于深的东西的追求,他们不喜欢。就好比,现在他们只爱吃清淡的食物,而不喜欢吃有味道的东西,觉得那样太过分了。”
我不懂欧洲的音乐家,更不懂欧洲的音乐风尚,只是我觉得,这么泛泛的抒情评论很有我朝神神叨叨古琴届的感觉。。。而且显然在谈论艺术作品的时候,深刻的演奏是褒义词,浅表的愉悦是贬义词,这么说来,就仿佛不喜欢他演奏的人都是浅薄的。。。似乎也。。。太过于抬高自己了吧?
所以,可能我就是属于他说的,喜欢“甜蜜”、“优雅”的浅薄浮华的人儿~~总之,本次音乐会出来我没有一种被感动/感染的感觉,也没有觉得今天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夜晚,换句话说,卡普松的音乐会一散场,我就冲动地搜了一下小红书上第二天的演出有没有人不去了准备出掉一张180的票,而本次音乐会出来即使第二天也还有不一样的曲目我也不会再买票

说起来东方艺术中心的神奇之处是,居然中场休息的时候大厅里有卖奥尔良味烤鸡翅,巨大的气味真是。。。不太好闻啊!
而且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完全屏蔽手机信号,一方面心理上我觉得不太舒服,一方面也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诶
说起来,在东方艺术中心看到许许多多的学校/机构老师,以及各种各样持有赠票的人,回来看到一些专业人士的专业乐评,但,乐评届我不懂,但凭着多年看戏的经验,戏评届我还不懂么。。。
以及,见识少的我第一次看到钢琴家演出的时候靠着椅背弹琴,一度令我觉得他是不是背受伤了或者先天背就不太好啊?!又话说,翻谱的妹子两次翻错地方,其中一次还被钢琴家一手推回去,颇有喜感

另外值得一记的是,我!周末仿佛忽然找到了一点点拉琴的感觉,能有点老师说的收着一点点给的感觉了,录了一段梦幻曲,看录下来的音波,应该这不是错觉!
因为我去年的录的梦幻曲,基本上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向右收敛的三角形,就因为每个音都是有个音头的,起头重,所以连在一起就没有那种音乐延绵的感觉,而是会有种一顿一顿的听感,后来今年年初的时候录了一次,觉得是当时最最好的一版,看音波,基本上是长方体,也就是虽然没有多大起伏,但起码也没有很突出的音头了,我昨天录下来,啊,终于大部分音符是个向左收敛的三角形了!就是音乐是一点点出来的,还略有起伏。。。希望。。。我是真正的上了一个新台阶!

练习曲

最近在练的这首练习曲还挺好听的,有一种水倾泻而下的感觉,但是很难,大量同音换指、大小把位不断切换、频繁换把,慢慢来,慢慢来,一遍遍来,靠节拍器慢练
话说在小红书上刷到卡普松音乐会之后的签售,不止一个人说,他的手表不错,还都看出了品牌和型号,果然是小红书

今天上课继续在搞维瓦尔第的largo,我觉得好像我又领悟了一点,如何才能每一个音符都有控制,每个音符一点点的给,收着给,只有这样,曲子才会有一种流动的荡漾的感觉,心里要有,手上才可能有,而且可能不要老是去想右手,想来想去就更僵了,而是要去听音色,听声音的变化,右手会自然而然作出调整,总之,一节课下来我又觉得我有重大突破,实则很可能并没有,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进步的吧?
那天和shu说,怎么样叫做大提琴学有所成呢,我心目中的标志是可以自己去琴行试琴买琴
然后我就想,学琴五年之后说不定就可以换个高级一点的琴了,那就定为40岁的生日礼物吧,然后默默的觉得,40岁啊,我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断断续续读完了《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比想象中好看一点,但也没特别好看,就,还是要有爱啊,起码要热烈的爱过,日子才更能过得下去一点
但鸡汤文可能已经不适合我了,虚不受补,还是看点荡漾的言情小说吧
话说同事的女儿谈朋友了,她给我看小朋友在朋友圈的官宣,我忽然想到远古时候我们心事都在MSN签名档里偷偷流露,刚认识某位小朋友的时候,他的nick是写给那时候女朋友的“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真是一种古早的浪漫啊
中年阿姨才需要看言情小说,年轻姑娘她们可以直接体会小鹿乱撞

放声歌唱

昨天去听卡普松的音乐会,晚餐去麦当劳吃饭,是新炸出来的薯条,最喜欢这种薯条了!立刻,我觉得会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晚上!
说起来,好久好久好久没有进剧场了,更就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在剧场进过不用隔一个位置坐一个人的剧场了,坐在里面等开场我已经颇有一些激动,完完全全的座无虚席啊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的第三奏鸣曲,第三乐章开头的响起来的时候,那种和煦温柔,非常感人,我看到我前排的观众在这几个音符出来之后,就和她的小伙伴对看一眼,竖了一个大拇指~这个乐章后面激烈的部分也是越来越好,和钢琴完完全全交织在一起,密不透风又威风凛凛,是一种放声歌唱的感觉,我觉得非常值得,现场果然是不一样!
勃拉姆斯第一奏鸣曲,我觉得没有想象中的好,但也还是精彩的!怎么说呢,我觉得独奏家确实是有独奏家的气派在,现场效果热烈得不得了,最后谢幕的时候掌声经久不息,卡普松和钢琴反反复复出来谢幕,还又返场了两首小曲子,是《天鹅》和《沉思曲》,很柔和,而且天鹅有一种清丽
演出里我通常都特别喜欢返场的部分,重头已过,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也仿佛更熟悉了一点,有一种格外轻松友好的氛围
走出音乐厅,降温的春天,风如凉水一样,路上有草木的味道和花残留的香气,深深吸很多口气,啊,真好啊!

又,我觉得确实还是要听熟悉的曲子,比如说开头舒曼那首我听得就没啥感觉,但是,问题又来了,不熟悉的曲子可能就是因为听起来没那么喜欢才没有反反复复听,所以才变不成熟悉的曲子的。。。摊手。。。想到下周要去听王健的音乐会,其中有肖邦的大提琴奏鸣曲,这首曲子我听过好几次,都没啥感觉,于是今天在路上又翻出来听,想为下周音乐会做点准备,然而。。。听完之后还是觉得专辑后面的那首福雷的奏鸣曲更好听诶。。。

timing及其他

最近听王识君博士的钢琴课听得津津有味,虽然非常技术流,但是竟然也很好听!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他经常说的timing,他有时候会说,这个地方稍微弹得宽一点,我觉得我非常能明白,真的有的地方很感人处就是演奏者稍微抻的一下,我觉得大凡能出唱片的人,音色都不算特别差,而音色在演出的重要性里,至少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至关重要的是尺寸,或者就是timing,这不是节拍器打的那种节奏,节奏大家可能都不会错。我心目中的尺寸是总体的大小,一首曲子,A弹10分钟,B弹8分钟,即使内部的比例都一样,但就是俩人尺寸不同,而到了句子内部,就是timing,某个小节里面,两个音符之间,是抻一下还是赶一下,是宽一点还是窄一点,这些地方我觉得是非常迷人且个性化的,每个人的偏好都会不一样,
除此以外,句子的走向,强弱,也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变幻无穷啊!

昨天上课,学维瓦尔第的奏鸣曲,同样是四个二分之一拍的相同音符,因为他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就是要断开一点,不用揉弦,上次的柴可夫斯基就是粘一点,幅度从小到大弦揉起来!而且附点不用拉满,左手不离开弦,用震动的余音补足时值,这样一搞,确实音乐听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是一种干净、简洁、工整之美
目前在练的一首lee还蛮好听的诶

在东翻西翻找同人,一时还没有找到特别喜欢的,我喜欢的是这俩人在困境中相互的一点慰藉,一点温暖,而。。。微博上推荐大部分都是,超甜,纯甜
啊,不是很爱看这种超甜纯甜的文,尤其不太爱看吃醋什么的这种环节,不必要的劳累,生活里可供糟心的事情已经够多的了,吃醋已经是排在很后面的种类了,时刻保护欲爆棚也不太行,老是要把她护在羽翼之下什么的完全不是我的菜,更喜欢的是,“我帮你一起准备,相信你能应对”,“我虽然无法保护你不受伤害,但我能尽量收拾烂摊子”,”即使可以互相给一个肩膀,但我们困难依然只能自己面对,但有了这样一个肩膀,日子就更过得下去一点了”……总之,这样一来,好像言情小说能看的就不多了
shu嘲笑我说,这就是代沟啊!纯甜+吃醋是小朋友是喜欢的嘛,哎,我觉得他。。。说的对。。。可能我过了看正宗言情小说的timing了!
我可能要回到lariope那里去,读一些之前只读过翻译版的原文了,强大如SS表现出,“我佩服你,愿意帮助你实现你的梦想”,是多么旖旎的一件事啊!

《热夜之梦》

周末读完了,好看的!之前看过这个译者的一本勒卡雷,非常流畅,这本也很好,算是近期读到最令人愉快的书了~~

其实,我觉得主题还是传统的那些主题,努力抗拒的诱惑、重压之下的选择、反省和忏悔、信任的建立,梦想的实现和脆弱
约书亚决定和马什船长和盘托出的时候,马什船长问,那你告诉我,怎么才能干掉吸血鬼,约书亚犹豫之后就告诉他了,那种,非常古典的,武侠小说式的情节
整本书有一种非常朴素而稳固的道德感,强大有力,虽然约书亚是有软弱的一面,但即使约书亚软弱的时候,也不是病态的孱弱
可以算是一曲英雄的赞歌吧,我觉得啊,在目前这个时代大约很那再有这样的作品了

不过这本书万般皆好,里面的友情是非常动人,但。。。春天来了,我还是想读一点言情小说,啊!
但说起荡气回肠的言情小说,有什么比《second life》更好的呢,叹口气。。。好看的同人很难找啊!

以及,最近在和12345的斗智斗勇中,我深深的认识到,我还差得太远,太没有主人翁精神,乙方的卑微已经刻在骨头里,要改进!!要学习!!要成长!!

物质快乐和其他

给娃买了一个kindle,她一直捧着看,然后还和我说了好几次,妈妈,我好喜欢我的kindle啊!
本来说kindle她是想作为生日礼物的,生日是10月份,还早得很,她说了好几次现在就想要,那赶紧买起来,我觉得啊,一件喜欢的东西买在最想想要的时候是真的快乐!
而且买东西能带来巨大的快乐离我好像已经很久远了,我问shu,我们最近有什么买了东西获得了莫大的快乐的时候么?!
可能就是去年的取暖器吧,除此以外,好像最近几年都没有过买了什么觉得特别特别好的时刻了
所以,我似乎有一点点理解为什么有钱中年男子喜欢给小姑娘买礼物了,因为,这么容易能让另一个可可爱爱的人类因你的付出(而且是相对来说很容易的一种付出)而开心,感觉确实让人感觉蛮好的,而且这种开心颇有感染力
而,我们中年女人,就很难了,有谁送我个LV包我也没觉得多开心不是,送我套房子倒是很开心的,可房子的难度系数和LV比实在是云泥之别

昨天和shu说,现在有很高级的纹眉,效果自然价格昂贵,他说多少钱,我说3888-6888不等吧,他说一劳永逸?我说1年半左右吧,他说,你周末又不画眉毛,一年半,工作日画眉毛,如果是4000块,约等于每天花10块画眉毛,你觉得如何?我一听,立刻表示,那我还是自己画画吧,10块呢!够1/3午饭钱了
今天早晨出门前,我问shu,眉毛画得值10块么?他立刻很捧场的表示,起码20块的水平!
很好,我还是自己画画好了,每天立省20块

哈利波特要拍电视剧了!很期待啊!只要不特别难看我都会看下去的。。。不知道为什么,微博的评论都是“千万不要来个黑人演赫敏”,或者“又要政治正确了”,就,很反感这样的评论诶
都可以啊,华裔也可以啊,拉美裔也可以啊,非洲裔也可以啊,为什么非白人小姑娘就不能实现一个演赫敏的梦想呢?
有人说,少数族裔要多学文化,讲自己的故事,可是,且不说,这些人所谓“多学文化”,这种文化不就是老白男的文化么?而且为什么非要讲自己的故事呢?比如说,学校话剧社要排《雷雨》,你要说藏族同学不能参演,你看藏族同学会不会揍你。。。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为什么大家不能一起建设社会主义,非要人家藏族同学讲农奴的故事呢?
还有人说,这些都是安慰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族裔的问题,对啊,那就要更多啊,而不是要更少。。。说规定董事会必须有1个以上女性是安慰剂,不能解决女性职业天花板的问题,那么,意思总不能是,所以1个女性都没有反而是更好的吧?!
总之,我觉得梅兰芳的杜丽娘非常美,而哈姆雷特都能变成狮子王,就,大家不如放轻松,都可以,什么都可以

清淡的满足

昨天做了一份照烧三文鱼给娃,给我和shu炖了一煲胡椒排骨,又炒了一碟青菜外加一份前两天剩下的卤香菇,吃得非常满足,胡椒排骨里只有盐、姜和一把白胡椒,非常鲜美而清淡,不是那种吃了红烧肉式的浓郁厚重的满足,而是有一种非常洁净的满足感
娃也吃得很开心,说在家吃饭就是吃得好啊!

这个娃真的很像我,电视上在放大家春日露营啊什么的新闻,娃说她不行,她不要去,因为一看就没有干净洗手间,嘘嘘都没法嘘嘘。。。
吃照烧三文鱼的时候,她加了一大块放在碗里,shu说让她吃点青菜,虽然不情愿,但她说好,那就先吃青菜,和shu说吃10片,她就把碗移开开始吃青菜,shu说,为什么不用碗接着?我说,因为怕青菜万一滴在装了三文鱼的饭碗里,她说,对啊!就是这样嘛!青菜滴进去三文鱼就毁了!!
而且要先吃不喜欢的青菜,三文鱼要留一块最后吃,所谓回味三文鱼。。。
所以,我。。。大多数时候几乎不用过脑子就知道娃是怎么想问题的
周日和shu接她下课的时候,看着这家伙笑着跑向我,这么可爱,真是心都要化掉了!

开始拉拇指把位,拇指很疼,周六开始有一个小小的水泡,应该很快会变成茧子,娃经常说她手掌的茧子们是她的荣誉的勋章,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在门框的单杠上荡来荡去的勋章,而我的小小的勋章也在生长呢

最近发现肖邦的夜曲还挺好听的诶,以及第一叙事曲也好好听
春天来了,头发长得很快,真是万物都在生长啊。。。

小步舞曲1和小步舞曲2

上课的时候老师说,咦,2比1音准好很多诶,我心里默默的想,那是因为2的音准我觉得比1难,所以我是一个个音对着调音APP练的,不仅一个个音练反复练准,而且大部分时候整首练的时候都开着调音APP,随时纠偏,所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么?或者说,孜孜不倦的练总会有点进步的吧?
接下去要开始慢练,在练准每一个音之余,每一个结尾的四分音符的时候有一点点飘起来的感觉,在离弦不离弦之间,找到巴洛克时期那种断开来的效果,以及慢慢找一找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的对唱的感觉,找一找一句结束了,呼吸把这一句交给下一句手里,送过去的感觉
而且,目前总体来说,左手还是有一点模糊,我觉得还是要练习打指,来吧,一个个音狠狠的敲下去吧!

说起来,我一直不知道练音阶到底是要干嘛,练起来倒也不觉得烦,一弓一个音,一弓两个音,一弓四个音,带揉弦,换分弓,每天也都搞,前两天看人说,练音阶是为记住这些音的听觉效果,然后慢慢的音准就好了。。。真是大为震惊啊!我此刻的在练的那条音阶吧,往少里说也练了有百来遍了吧,但是完全没记住这些音排列的听觉效果,啊!这是可能记住的么?!
可能对我来说,练音阶,从而记住这些手指间距的感觉还更容易一点吧?

话说19号一天要开四个庭,20号晚上是卡普松的音乐会,无论是贝多芬第三奏鸣曲还是勃拉姆斯第一奏鸣曲,都是我很喜欢的曲目,而且想到19号这么忙,就觉得这样的安排特别好,干了这么多活儿,特别适合慰劳一下自己,特别配得上休闲娱乐,我这都什么毛病啊,仿佛总要先付出才会格外心安理得的享乐

前两天在上下班路上读完了《大地惊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去读这本,读完当然也是有点震撼的,因为这姑娘也实在是太猛了!!但,好像也就是这样了
西部题材不是一个我特别感兴趣的题材,之前读过一点点《孤鸽镇》,能感觉到是本好书,但好像不是我的菜,既可能是我太弱鸡也可能是我对大量的动不动就打起来的男性世界没有很大兴趣

眼神儿不好,耳朵也不好

早晨shu叫杨小恒起床,杨小恒一边揉眼睛一边说,去年这时候,每天都可以睡到八点半,然后一边吃早餐一边随随便便看《空中课堂》,多好啊,没错,大概任何一种毫无尊严乱七八糟一泡污的生活大概都有一些快乐片段
啊。。。我也不想上班班

前几天看了一个帖子,如何进行视唱练耳,简单的说,就是把从C大调开始,把12234567这些音记在脑子里,一个个唱准,然后开始122334……123234345……总之在心里慢慢记住这些音,以及音和音之间的距离,简而言之。。。就是把音阶刻在脑子里!B站上有一个视频,就是演奏一串12345671,重复两遍11,然后出来一个音,问你是哪个,我觉得这个视频超级难啊!可能就是因为我记不住这7个音,所以出来的那个音没办法和记忆中的音去匹配,在瞬间对应出来它是谁
于是就每天晚上练习一会会儿,从C开始,一个个来,唱准,记住!但,很难。。。给我两个音,如果他们差别有一点,比如说C和#C,或者是C和比C略高一点但是不到#C,我还是能听出区别的,虽然未必能判断这俩谁高谁低,但起码大部分时候时候,只要差别有一点,(差别太过小,我觉得可能也听不出来),还是能听出来的,那么我觉得可能就是耳朵本身虽然是十分不敏感,但也没有根本性的缺陷?总之,问题可能在于根本记不住,也就是说在我的脑子里,记不住这些旋律它们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拉/唱出来的音高不能去和脑子的存有的记忆进行对照修正。某种程度就好像我。。。脸盲?!脑子里没有存这个人脸,所以在看也不知道他是谁。。。
但是,脸盲的问题可以靠多看解决,这个人我天天和她一起吃饭,那一样可以隔着老远就认出她来,所以如果我每天孜孜不倦的练习音准,我的终点是不是也能达到那种天生唱歌不走调的人的起点呢?
总之。。。试试看好了,万一有点提高呢?
一个人偏偏喜欢一个自己不仅毫无天赋而且是中等值偏下很多的领域,也是非常。。。无奈了。。。但时光啊,除了挣钱之外,还不就是爱干啥干啥?
最近在拉巴赫无伴奏组曲里面的小步舞曲,虽然不能说是有一种宇宙的奥秘在在里面,不过也确实觉得有趣的,好像和那种很像个曲子的曲子是不大一样

最近都没有读什么好看的书,也不知道是书不行,还是我不行,下了一本《热夜之梦》的新译本,应该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书了,再读不下去可能就确定是我不行了。。。

很大的活儿以及其他

要开始写一个很大的活儿,竟然内心有一点点激动
之前和律师battle的内容就是这个很大活儿里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怎么说呢,真干起活来,才觉得其实大家都是草台班子
这个清算案子做得我经常升起一股浩然正气,觉得自己真是公平公正公允,但股东们齐刷刷不满意,就,随便吧,我上对得起的良心下对得起无比遥远的清算组报酬

有个俄罗斯著名的指挥来北京演出,票销路极好,赞誉颇多,交响乐和指挥我都是一懂也不懂。但是,我还是认为,开场选了《红旗颂》来作为第一支曲目,作为节目单之外的suprise,非常精明,而且是贬义的那种精明
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我不会喜欢的指挥

艺术作品是不是能体现艺术家本人的人品,可能是所有关注文艺作品进而关注艺术家的人都想过的一个问题,我在知乎上看到过有人提问,能不能从弹琴里听出人品,有个答案说,听不出人品,听不出是不是个好人,会不会遵纪守法会不会扶老奶奶过马路会不会去嫖娼,这都听不出来,但能听出弹琴的状态和某些性格,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急躁是不是炫耀是不是喜悦等等,我觉得这个答案比较接近我对文艺作品的理解
当然未必炫耀就不好,炫耀说不定神采飞扬,只能说,可能长久看,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和一个人的作品多多少少还是有关系的?而正是这些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受不受某些特定的观众喜欢?客观上我觉得真是不错,和主观上我特别喜欢觉得能敲到我的心里的某个点是不一样。后者可能来自于自己曾经有过的感觉和向往成为的更好的自己吧?所以喜欢来喜欢去的东西都是差不多啊差不多,都有同样的内核啊同样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