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

我同事说,因为业务不行,很焦虑,克服焦虑的方式就是狂学习,每天背单词,读外刊,找外教,周末还去参加英语角。。。现在不仅英语有了极大提高,而且开始在学日语了,而且每天还下去跑两圈。。。看起来健康生活得不得了
啊,这我懂啊!我也是啊!我也是一焦虑就想学习啊,但是我比这位同事差远了,我是一边焦虑一边想学习一边想玩耍一边怕学得不够效率高一边玩耍得也不尽兴,而且挑到底要读哪本英文书的时间远远大于真正去读的时间。。。
哎,总之,我又下了好多书,好多好多好多书

前几天有一笔理财到期,利息收入1030.14元,啊,这种钱收得好快乐啊,不劳而获就是好快乐啊
如果靠利息就能生活就好了!

前两天读了本《数学的雨伞下》,还挺好看的,我觉得我真的第一次理解了对数!以前也不是不会算,只是根本没真的理解
看完这边书,我看到有个人的评论说“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完全无法停下。一口气读完后我只感觉非常生气,为什么我以前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好的数学科普书,也从没机会受到过这样的教育,生气!!!”
我觉得,说的真是太对了!然后开始幻想,如果受到更好的教育,会不会学得更好?

但其实,我小时候做数学题的方法一向是举例子,那些三角函数我一向记不住,就是靠举例子,画一个三角形推一遍,比如说画一个345的直角三角形,这条边比那条边是多少,算一个数字,然后这个数字等于那个数字,于是就这个比这个等于那个比那个
比如说鸡兔同笼,20个头,64条腿,问有几只兔子几只鸡,我自己肯定会举个例子,用很小的数,比如说2只鸡1只兔子的情况有几个头几条腿,1只鸡3只兔子的情况有几个头几条腿,然后画张图,找到一种加加减减的规律能从头和腿的数字凑回到兔子和鸡的数字,再把这个规律带回题目里去计算
小时候几何学得还挺好,因为几何。。。可以画出来,立体几何时代我有时候还会用草稿纸折一个图案来比划一下
总之,就是一个完全不具备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人。。。但是。。。居然还对数学挺有兴趣类
所以又是一种缺啥想啥。。。我总觉得大概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名单长得吓人

起伏

我觉得拉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起伏!有很多人拉琴,真的是毫无起伏,哪怕已经拉到挺难的曲子了,甚至挺难的曲子的节奏和音准也可能没啥大问题,但就是,毫!无!起!伏!非常非常平。。。在这些人拉来,所有曲子都一样,好像是机器人在读书
我一开始认为,这是不够连贯,太过于一字一顿,所以才机器人,后来发现,不是,连起来也机器人,很连贯了也只是很连贯的机器人。问题还是在于没有起伏,很平。即使发音和音色大致过得去,也完全不行
说起来,我给shu拉在学的勃拉姆斯和我自己摸索了一段的《练声曲》,其实《练声曲》我觉得不算很差,似乎还行了。但是shu觉得很不行,明显练声曲就平很多很多,而且声音浮在表面,而勃拉姆斯确实是不一样

怎么说呢,凭我在小红书和琴童群里的暗中观察,我觉得很多琴童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是且不要说大家能不能做到有起伏,而是大家根本就不为此烦恼
shu说,难度不重要,此时此刻的熟练度也不重要,甚至音准或者拉错音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曲子要有起伏,熟练度练100遍总能提高,对着调音器练100遍音准也总会有好转,但是如果没有起伏,练100遍也还是没有起伏,说不定不仅没有起伏,因为熟了,还更平了呢。。。啊!我立刻和他握握手!对,这正是我想的!
视频录下来,每天都对着看回课,反反复复看,我真觉得起伏还是有所增加的,啊,好期待再去上课啊!要是有钱有闲真希望每周上课啊。。。

今天看有个人推荐了古特曼的贝多芬,跑去听了一下第三奏鸣曲后面的柔板和快板部分,我觉得不行,尤其是柔板,每一个音起伏和长短都和我预期不一样,有一种我和她八字不合的感觉。。。就去换了好些其他人的听,虽然风格处理我不一定喜欢,但哪怕是不熟悉的版本也都没有这种和预期相反的感觉,真的很奇怪。
我看的那篇公众号说,古特曼作为和麦斯基同时代的人,受到追捧的麦斯基。他觉得麦斯基和马友友的核心是一致的,而古特曼和王健是一致的。。。怎么说呢,我不知道他指的马友友和麦斯基的核心是啥,我觉得他俩不怎么像。虽然马友友拉琴样子很夸张,但声音本身如果只听录音的话,我觉得是挺秀气柔和的。麦斯基我不喜欢!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他长得不好扮相也不好,而且盲听的话,我讨厌他的风格,尤其是揉弦。。。最关键的是,虽然我没有很喜欢马友友的琴,可是马友友超级可爱啊!而麦斯基一点不可爱,怎么能把他和马友友并列!
至于古特曼和王健,我也不知道作者想说的核心是啥,但是王健在我心目中主要特征大概就是苦大仇深。。。而且甚至我觉得苦大仇深也是王健本人的艺术追求。。。以及,我也不喜欢就是了

哎,本周实在太忙了,每天都忙到不行,周三居然还一天开了三个庭,和人吵了一下午,吵得我头疼简直,终于快要周五了。。。

最近吃得超级幸福

周末早上shu把前一天做的吐司稍微烤热,又盛了一碟他自制的草莓酱,啊,配在一起超好吃!他做的草莓酱比较软,更有流动性,比很多市售的好得多,而且非常香,红颜草莓的香气是很惊人的,总之,就是吃得超满足
最近还吃了春天非常嫩的油焖笋,吃了很香的胡椒鸡,吃了肉桂香蕉磅蛋糕,吃了很新鲜的龙眼,啊,确实会变胖啊!

shu最近在养天然酵母,就是葡萄干+砂糖+水,自己呆着,就能自己发酵,然后有一层泡泡之后,放面粉,就能让面糊发酵,然后面糊发了之后,最终就能拿来做面包,虽然目前还没吃到,罐子打开现在主要是很好闻的酒气和一些面团发酵的气味。据说从葡萄干到成为酵头估计要个半个月
我觉得非常高级啊,因为没有额外添加菌或者干酵母,居然它们自己就能发酵,shu说空气中总有一些菌,那也就是这个面包往小里说是本厨房限定?该风味只有本厨房里才能产生,往大里说也是上海限定,毕竟上海的空气菌和北京的空气菌应该风味不同吧?
总之,还是挺期待这个天然酵母面包的,实在颇为高级啊

周六把《摩斯探长前传》都看完了,整整9季,36集,每集90分钟,啊,太好看了!实在是太好看了!我们在早就知道了人物大致命运走向的前提下,看着人物巧合又必然的走向他们早已经被我们所知的命运,那么合理又那么令人叹息。
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哭出来,是那么庄重又伤感的告别,啊!这部戏真的拍得非常精美,而且很多处理非常好,特别是如何和正传衔接。比如说,正传里是没有瑟斯得这个人物的,而在这部片子里瑟斯得是摩斯导师/父亲般的存在,这么重要的人物设定,最后如何让瑟斯得退场,让摩斯终身不提起这个名字,以吻合正传里没有瑟斯得这个人物,这个人物最终的退场是从很多季之前就开始铺垫的,最后的处理得真是太好了!

经历过年啊调休啊差不多近一个月没上课,周六又去上课了,开心!这次上课开始全过程录像,我觉得真的收获很大。回来之后每次都回看着练琴,真的效果完完全全不一样了。怎么说呢,一方面觉得,我之前都在干啥啊,实在太浪费太可惜了,早就这样的话,我会进步多得多啊,一方面还是觉得现在亡羊补牢,也总比不补强

豌豆颠肉圆汤

前天回家,shu做了豌豆颠肉圆汤,虽然久闻大名,但真还是第一次吃,啊!!!太美味了!!!肉圆也是他自己做的,非常软嫩,shu说怕不够香,稍微在汤里还点了一点鸡油,总之!完全是意想不到的好喝,汤很清,完全不油腻不厚重,是很薄的汤,但又非常鲜美,而且有一种清香,啊!!

昨天看到一些很好笑的小红书,我以为重聚2月9日晚上是最后一场,结果10日还有一场包场,是“高层次人才新春慰问演出”,去的人都是领导和高层次人才,副市长先讲话,讲了一刻钟,讲好之后,6个演员依次上台给大家唱歌,演员很拘谨,可能也被告知不要乱说乱动,总之就是没有插科打诨的片段,也删掉了一些明显思想立意不高的俏皮歌,然后唱完一首大家就鼓掌一次,掌声据说也挺热烈,但就是一个。。。文艺汇报演出。。。吧?
太好笑了,我想到这种演出都觉得实在太好笑了,就,可能演员也长见识了?反正这种慰问演出,可比豫园小笼包什么中国特色多了,毕竟是本地限定,而小笼包什么的估计外国也有
小红书上还有个人,本来买了2月9号晚上的末场演出,后来因为是高层次人才,又得了一张10日的票,他就把9号的出掉了,结果发现9号晚上气氛好的不了,10号根本不行,都不要说互动了,就说人数,据说领导讲完话,就已经有人起身走了,然后中场又走掉一拨人觉得。。。他觉得自己似乎因小失大了。。。那可不呗,这位观众朋友,你,可真是亏大啦!

最近吃到了很多特别好吃的东西,肉圆汤、泡芙、特别肥美的三文鱼、洪湖藕汤、苹果派、炒米,啊,吃东西真开心啊!

重聚

好像略微恢复点了,然后肠胃炎唯一的好处就是瘦掉一点,而瘦掉的微不足道的部分也补回来了,而且说不定还超额补回来了。。。但是!
周日我去看《重聚》了!一场音乐剧明星的音乐会,6个人,真的很不错!

本来没想去,因为票又贵又难买,后来似乎这次曲目不如去年那么耳熟能详,所以倒还容易收到,我花了630买了张本来680的票,开心,然后去看了,啊,真的很好很好

重聚2.0显然是因为去年重聚1.0非常非常火爆而攒出来的音乐会,我也担心是不是就是圈钱而来,但是看下来,我觉得非常有诚意,就是,是,来挣钱的,而不是来圈钱的,有一种,我拿出认真做好的产品,希望你花钱且希望你看得开心的诚意
去年看《剧院魅影》也好今年看重聚也好,都有这种感觉,演员认真为你而唱/演,作为观众是被充分尊重,而既非演员想讨好观众更非演员/编导想教育观众,我觉得讨好和尊重的区别在于,讨好的底色还是在想以小博大,还是有一种糊弄在里面,而尊重,是觉得我们是一样的人,我拿出我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希望你也会觉得好

首先是乐队很好,开头有一段乐队的solo,把各个曲目的一些片段变成了一首组合,听到熟悉的句子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嘿,不错啊。关键是乐队和演员很合拍,有一种共舞的感觉,有的地方托着演员,有的地方有一些solo片段,有的地方一起往上推,我后来查了一下,是他们自己带的乐队和指挥,都是伦敦西区的乐手,难怪!
编排得很用心,虽然小红书上很多吐槽说是冷门曲目,但是实际上这些演员如果把剧院魅影啊悲惨世界啊这些歌从头到尾唱一唱,对他们来说也非常熟悉,拿来就能唱,省力又卖座,但是他们的编排以及非常丰富的各个剧目的经典曲目,和重聚1.0完全不一样的编排和选曲,让我觉得他们是希望把以此机会让大家更了解音乐剧,说不定你听了觉得这首好,然后会去发现一个新剧目一个新天地呢?而且这首曲子在前那首再后,要应景,要互动有穿插,感觉是认真是想过的。就算是悲惨世界的曲目,他们也选了片段,做了新的和声安排,我觉得真的还挺好的
灯光和剧场效果也很好,场子很热,灯光又有气氛又漂亮,变着花样扫过观众席的时候真的觉得,啊,灵的灵的,看得我非常期待年底的《悲惨世界》音乐会了

而且我发现,音乐剧和音乐会是有点不同的,音乐会不是太追求全身心的沉浸进去,立时三刻能被剧情打动(当然能最好),而热烈则很重要,一定要有气氛,本来看预告我还觉得世界巡演版《悲惨世界》这次的卡司好像大家都太猛了,芳汀她都奄奄一息了,那么猛合适么?!但是现在看来,说不定剧场效果就是会很好?啊,期待!
以及,在剧场听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很可怕,就只有6个人也让人觉得非常煽动,啊,期待!

上半场的一些片段,确实让我也有要眼眶一湿的感觉,倒不是哪首特定曲目的缘故,而是由衷的觉得,剧场啊,实在是太好了,太好了!
说起来,我去之前和杨小恒说,还是决定去一下《重聚》,毕竟B站上拉面的25周年版剧院魅影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音乐剧,这次重聚的六个人,有拉面,有那一版的子爵,还有拍卖师,杨小恒很夸张的表示,那当然是应该要去啦,这是领路人,是有特殊的意义,啊,你会过一个多么有意义周末啊
确实!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周末~~~~

今天还是要上班

这班不是昨天都上过了嘛。。。怎么今天还要上班呐
我觉得身体可能确实是很诚实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比如昨天晚上就觉得还可以,练琴的时候就觉得比较有力气,拉出来也比较猛,可以练至少三刻钟不看手机(?),而且看完一集摩斯探长还学了会儿英文,但是今天又不太行,从在地铁上就很困,困得不得了,整个人也很呆滞,到了办公室也完全不想干活
也不知道是不是等我下班回到家,就又行了?

啊,我这样的人类真是弱弱的,而世界是属于那些精神头好的人的,至于精神头不好的人,他们连要努力建立一个精神头不好也能好好生活的世界TA都没精神头,只能徐徐躺下
甚至,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对身体好点,是应该听它的,想睡觉就去睡觉,要吃东西就吃东西?还是应该不听它的,不想锻炼也去锻炼?还是说,它本身的声音过于微弱,我根本分辨不出来?不想锻炼,只是脑子不想锻炼,脑子欺瞒着让我做出各种对身体不好的事情?可是脑子这又是。。。图个啥呢?毕竟脑子要搭载身体才能运行啊
又,其实,人类不需要有用,只是存在着就有价值这件事,我总觉得属于一种我属于理论上能懂,实际上并不能真的理解的讲法诶,但是如果说没有用就没有价值,当然我觉得这个用是比较宽泛的,不是非得具体干点什么活,而是有交换价值?比如让其他人类开心也算一种用,总之,那没有价值的人类怎么办呢?我觉得当然也不能消灭他们,就。。。呆着吧。。。
一个人啊,TA精神头没那么好了之后,就难免会很负面啊!但是很负面也不妨碍TA很话痨啊

啊,又要上班了

自清迈回来之后,好像就肠胃炎了,也不知道是胃食管反流或者什么的,或者是过于焦虑,反正就是整个人都不好,而且是各种不同的不好混在一起不好,包括但不限于发烧、上吐下泻,食欲不振,气短。。。总之就是啥也干不了,只能稍微练会儿琴,以及看《摩斯探长前传》,啊,探长真是颇为迷人啊!啊!喜欢!

今天早晨去上班,在陆家嘴下地铁,一股人流里,细看大家都面如菜色,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推己及人,反正我感觉每个人都很虚的样子啊,大家一边刷手机一边走路,保安带着红围巾,通道里有喜庆的背景音乐,大楼还请来舞龙队,舞龙的小伙子面无表情随便上下晃两下杆子,总之从路人到保安到舞龙的人,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有一点点生动的表情

总之,就好像大家之前屏住一股真气上班,放假几天,旧的真气已经散了,新的真气还没绷起来。。。但是,就算重新把真气绷起来,这,紧绷的人生啊,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哦?

病病歪歪期间读了一本《基因彩票》,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略记几笔
1、每对夫妻理论上可以组合的基因有70亿种,所以,你本人,不仅是独特的,而且很难得产生这样的一个你呢
2、基因对人的影响很大,从外貌到身体健康程度再到你是否更容易学会学校的功课或者你是否有一些“专注、擅于分析”等诸多品质,甚至你的政治倾向也都和基因或多或少有点关系,但是你所在的环境并不一定能让你的该部分基因发挥作用,比如说一个小女孩天生擅长数学,有数学好的基因,但是她生活在古代,也没啥用。。。这部分基因不会对她产生影响
3、与非认知技能相关的SNP跟几种精神疾病的高风险相关,不要把与“在目前的正规教育体制中取得更好成果”相关的遗传变异看作是固有的“好”东西。一个单一的遗传变异可能会使一个人在学校里取得更好成绩的可能性增加一点点,但同一个变异也可能会增加人患精神分裂症或其他严重精神障碍的风险
4、即使群体内部的差异是由遗传差异造成的,群体之间(如种族群体)的差异仍然可能完全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大家都是有钱人家里,小朋友的学历高低可能由小朋友本人的智商决定,但如果有钱人家小朋友普遍比穷人家小朋友学历高,并不能说明穷人家小朋友更笨

5、当生活机遇较少取决于家庭的经济和文化资源水平时,基因会产生更多的影响。好环境中的遗传率高于坏环境中的遗传率。换句话说,消除结构性障碍,一方面会提高人群的平均教育水平,但另一方面会增加跟人与人的遗传差异有关的教育结果的不平等。比如资源丰富的花园,为所有植株提供相同的较为好的环境,植株的平均高度可能更高,但植株在高度上更不平等。那么问题来了,人们因为基因而排序,是否比因为家庭出身/家庭财富而排序就更好点?毕竟无论是家境彩票还是基因彩票都和本人的努力没啥关联。。。
我个人的答案是,当然好得多,毕竟基因彩票它不怎么直接,还是需要点努力的需要点主观能动性的,而且它也只是概率,是更容易成功的概率而非保证
书里有个例子,比如眼镜可以让近视的人(近视基本就是遗传)获得和近视的人差不多的视力水平,所以,我们应该给近视的人配眼镜,除了家境的差异可以弥合,基因的影响也是可以降低的。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离我们太远了,毕竟,结构性障碍还远远没有消除,我们远远没有成长为我们能长的最好的样子?

但是,到底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呢?说到底社会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应该提供大致的差不多的机会和环境,让好的人变好很多,平均水平提高,为此不惜大家的差距变大,还是把社会资源偏向更差的人,让更差的人变好一点,为此不惜更好的人也没有那么好?
虽然共识是,差的人也应该有基本生存保障,但是在基本保障之外呢?以及多少的保障是基本生产保障呢?书里的提供的思路是从评价体系着手,不同的基因不代表理应获得差距过大的社会财富,也不代表有道德的高下
为什么擅长开飞机就应该比擅长做护理拿高多得多的工资?如果明显有一些能力更值钱,那发展自己的长项就是一句空话,发展了不来钱怎么办?我能理解的是细分评价体系,比如说我们的体系里奖赏数学(这只是个例子)好的人,那么如果评价体系丰富到语文好的,体育好的,美术好的,每一门好的都能和数学好的一样被奖赏,那这个评价体系就挺好了!
但是,我没想好的是的,1)像我这样,一百样普普通通的人怎么办呢?每门课都不差,每门课都中等?还是说这个世界上总有一门课,哪怕是挤痘痘学,我能得前十名,只是我现在还没发现这门课,没有发现这种calling?可是难道就不会有没有calling的人类么?2)个人的努力应该被计价么?取得社会财富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交换,我手笨做个蛋糕需要10个小时(因为我要做废5个先),你手巧,做个蛋糕只要2个小时,我的蛋糕难道应该比你的更值钱么?3)
算了,我觉得,如果能生活在一个差的人也能有基本生存保障,一个认真上班的弱鸡也能过上大致体面的生活,那就很不错啦,至于在这个基础之上,是更重视个人发展还是更重视公平,就我而言,大可不必在还很饿着的时候考虑如何吃得更健康。。。

清迈

过年带我爸妈去了一趟清迈,一方面想带我妈出门玩一趟,一方面我不太想回海口,那就选了清迈,找了个较为奢华的度假别墅,吃好喝好不动脑筋,娃在别墅的泳池里上上下下,我和shu不看价的买各种超级无敌可爱的小东西,每天都好像老鼠掉进米缸里,找地方马杀鸡,偶尔一天包车去逛庙(不过我觉得泰国的庙有点严肃,不如巴厘岛的众多神看起来更亲近),过了颇为快乐的7天
最大的体会之一可能就是,有(花)钱啊,不干活啊,使人快乐

刚到的时候我很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这里?!城市。。。非常破,乱糟糟,时不时就有摩托车呼啸而过,吓死我了,好像也没什么特别著名的景点,或者旅游业出名只是因为万事都比较便宜?
于是我和shu都感叹,论起自然旅游资源,三亚哪点比不过这些东南亚国家啊?!但就是不行。。。说起来上海以前的田子坊新天地衡山路也是很多外国人,但是就是有一种端着的感觉。。。

呆到后来,我也有点懂了,因为我也开始喜欢,便宜是一方面,关键是天气超级无敌舒服,类似上海每年仅有的初秋天气,穿短袖,早晚有点微凉,中午略晒,可风吹到身上仍然是凉悠悠的,完全不闷也不过分干燥
每天一百次感叹,这天气也太好了,和shu主要以打三轮摩托为主要工具,风吹过,快乐无边

夜市极其热闹,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多人这么丰富的线下生活了,夜市是若干个乱哄哄的露天大排档,超多人,但是干净,地面完全不油腻,也几乎没有垃圾,还没人抽烟,啊,逛起来很舒服,而且夜市里的印度烤馕真的非常好吃啊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非常松弛,从来没有人和我挤一挤让我快一点,有的摊子前有不少人排队但是也就是这么排着,没有人不耐烦
而且很少有人拿手机拍拍拍或者刷不停,好像大家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晃膀子,晃过来晃过去

对语言要求相对比较低,因为从来没有店要扫码点餐,没有人要扫码干点啥,无论吃饭买东西做马杀鸡,都是现金,大部分情况就用“this this,that that”来完成交流,买东西的时候对方说个数字,我听不太懂,就拿出手机打个数字,我觉得贵了对方就重新打个数字。。。觉得合适就付钱,觉得不合适就算了,没有任何一种复杂的购物规则。。。一切都很。。。原始。。。我爸有次自己早起去兜了一圈,兜太远不想走回来就打了辆三轮摩托,他说师傅一点不会英文,我说,那你怎么办?他说,可是我认路啊,就靠比划。。。
而且大部分服务人员都非常友好,不是殷勤而是友好,买就买,不买就不买,脸色都是差不多的客客气气
没什么警察以及穿制服的人,就似乎没什么规矩没什么秩序,大家都随随便便的,于是再奇怪的人也显得不太奇怪
超级人多超级好买没有人能空手走出来的市集一周就开两天,毫无效率的样子,我觉得在国内不仅一周开满7天,还要搞出网点加购,写好评送积分,积分换购小礼物。。。
虽然三轮摩托钻来钻去,但是打过几次车,没有任何一次驾驶员会变道超车,会按喇叭。。。就这么。。。开着

回来的时候从昆明转机,还在机场呢,我走在传送带(?)上,就数次被后面的人手推到一边,或者直接说“让一让”,然后从我身边急速而过,入境的时候那一套手续,办理的边检之快速流畅,让我立刻觉得我不麻利点儿都不好意思,生怕我反应慢耽误了人家
在机场看到鲜花饼,想买一盒,买好鲜花饼,店员立刻指着前面的二维码和我说,我们正在做XXX(我忘了),请您扫码对我的服务作出评价,另外加三元可以选购一件蛇年吉祥玩偶。。。我和shu一起笑出来,果然是回国了

上海实在太冷了,回来之后,虽然立刻开空调,但是气温还是夺走了我至少30%的精力,精神头急剧下降。。。而且想到上班我就已经开始焦虑起来了,肠胃也立刻不好起来
由于过得非常轻松,非常松弛,根本没有刷手机或者听音乐的需求,我记得之前过年,无论是去shu他们家还是去我爸妈那,甚至之前去四姑娘山玩儿的时候,我都有过“啊,我要听一下古典音乐”的时刻。但在清迈,完全没有这样的时刻。。。于是回到家,重新拿起大提琴,琴在胸口震动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整个人为之一peace或者安慰的什么,而是,觉得有点陌生,咦,这是啥?

我也没什么结论,只希望今年能挣点钱再去花掉。。。我觉得这些钱我更愿意花在清迈/巴厘岛而不是花在三亚

前传的美感

在看《摩斯探长前传》,还挺好看的!但是我之前并没有看过摩斯探长,只知道摩斯探长是一个拍了无数季的侦探故事,可能是类似福尔摩斯或者波洛,总之就是一个侦探老头
前传字面意思就是成长为后面超厉害的摩斯探长的青年摩斯的故事,那么我就想,前传都拍了9季,有没有感情线呢?!去搜了一下,大概看到他和琼有一些故事,最后没有在一起。
想必也是,毕竟《摩斯探长》里的摩斯一直没有且没有过老婆,那摩斯探长前传里的摩斯也只能没老婆,只能一步步成为我们都知道的那个没老婆的摩斯,无论他曾经离有老婆多么近,多么差一点就有老婆了,但他就是没老婆。。。甚至无论他碰到了多大的困难,有多心碎,有多危及的时刻,作为观众的我们都知道他不会死,不仅不会彻底消沉,而是最终会成为那个白发苍苍的摩斯探长

然后我就在想广大同人作品,显然前传是一个很重要的类型,不要说著名的星际迷航前传了,还有格林德沃和邓布利多的众多同人,那么从我看SS同人的来看,大致有这么几种:
1)前传;
2)续写(当然最后SS没死,比如说是福克斯的眼泪救了他或者谁及时赶到救了他(这个谁就要看本文的CP是谁了))
3)原著扭曲,在原著的某个点岔开,另一种展开,但大致的主要任务(干掉老伏!)和原著还是类似的。这里面还可以细分出一种穿越来,但是穿越我比较不喜欢,所以基本没看过
4)完全的平行宇宙,基本只是用了原著的人物设定和部分情节

类型4)我也没太看过,只是知道有这种类型存在。我之前比较喜欢的是看2)和3),因为原著这个人物之所以有人愿意为他写同人,就是这个人他出场的时候已经有点吸引力了,然后整部作品里越来越有吸引力,于是作品完结之后,有很多人愿意为这样的人物写同人

我之前不太懂前传的好看之处,因为往往前传的时候,这个人物还没有什么魅力,还没有成长为这个有魅力的人物
后来读过一部《into the fold》,是一部无CP的SS中心向同人,写得非常好,让我有点懂了前传吸引人的点,因为《into the fold》的故事就是一个阴郁愤怒的小青年SS如何以为自己掌握了命运,如何在巧合和必然之间一步步走上了一条注定会后悔而且无法回头的路。
今天在看《摩斯探长前传》的时候,在想到他无论怎么样都不能有老婆的时候,我突然就进一步明白了前传的魅力,就是有一种。。。无能为力的美感,啊!作为观众的我们,已经预知了主人公的命运,命运已经注定,结果已经没有悬念,悬念只在究竟是如何变成这样的,一百次叹息一百次挣扎也不能改变最终的命运

话说我觉得,续写是更符合小朋友听故事的习惯,毕竟大家总会问的,那,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呢?
至于原著扭曲,也是很符合常有的心理,啊,如果这样,会不会就不那样了呢?会不会就更好一点呢?
这些都非常单纯,是单纯听故事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有的想法
所以啊。。。前传的美感就更。。。变态一点诶!

侦探

英国人民好爱侦探啊,有无穷无尽的侦探小说和侦探电视剧,而且他们好爱填字游戏啊
追平了《万物生灵》,目前开始看《摩斯探长前传》,一集一个故事,因为没有整体贯穿的故事线,所以不算很抓人,而且拍得慢悠悠的,很精美,也还挺好看
居然演摩斯的老板那位演员是85年音乐剧《悲惨世界》首演版的沙威,啊!!
查了一些演员,似乎感觉英国演员的职业生涯可以很长诶,可以从年轻时候一直演到老头老太
杨小恒也开始读阿加莎了,我似乎是在大学的时候才开始读阿加莎的,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时候傻乎乎的,什么都读不懂,所以也不知道她这个小学生不知道能读出什么

周末去参加了个谈判,我主要负责以壮声势。参加不止一次过这一款的谈判,一方男的就是要从拍桌子开始,先拍,拍好再往回退,特别戏剧性,然后对手方当然也是男的,似乎也很懂这个套路,也拍桌子,拍好之后,也退。。。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相当默契的双人舞了。。。想起我自己第一次参加这种互拍桌子谈判的时候,中途数次我都以为要已经谈不下去了,大家要一拍两散了,下一秒就要崩了,但就在这么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大家依然拍了又拍,还没崩,不仅没崩,然后最后还谈成了。。。当时觉得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啊,好像他们掌握了什么我不理解的密码一样

周末在家里练琴,点了香薰蜡烛,想要试试看关灯,想试试看在微弱的烛光之下拉琴或者干脆闭起眼睛拉琴,会不会有独特的感受。感觉还是有点奇妙的,不去看指板,完全要靠听,听琴的声音和想象心里的旋律,慢板和legato确实会更连贯,更连贯那么一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