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ower over you go stronger yet

昨天去看了《剧院魅影》上海场的首演,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快乐了!
舞台之炫酷,体验之美好,是一种对我来说非常新的东西
就是,能明确感觉到,这是一种整体的文化产品,编排、舞美、道具、服装、调度、机关设置、灯光、音乐、演员表演、演唱、说台词的综合,是一种美轮美奂的产品,这件产品里包括了产品本身、产品营造出来的氛围和非常令人迷醉的剧场体验

这件产品,在方方面面是为观众着想的,是尊重观众的,是有诚意的,是一件非常好的产品,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谓的“艺术品”,但这完全无损这部戏的光彩
我个人觉得很受感动,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剧场看到这种东西了,绝大部分新编戏,会令我觉得,要么它的主要目的是骗经费,要么是骗经费之余用来献礼/评职称,要么就是骗经费、献礼/评职称之余最好能教育一下观众以便让编剧/导演自己爽,反正我完全没有觉得作为观众有任何一点被尊重,大部分其中的演员我看估计也没怎么被尊重。。。

看下来,我觉得在音乐剧里面,演员是其中的一环,这一环如果做得好,能光芒四射,极大加分,如果做得没那么好,剧也颇为能看,就是80分和120分的区别,可见,这不是某个演员或者某个明星的个人秀。。。毕竟《剧院魅影》已经演了快40年,卡司至少也有十几拨吧,当然有人喜欢这个那个演员的,但总体来说大家认的还是这部剧
以及,我觉得这部剧是很值得一看的,就算对音乐剧没有特别的感觉,看这部剧也能了解一个自己非常不熟悉的领域/产业/东西,就好像。。。对迪士尼没什么感觉,但也值得去一次这样?(以及,我非常。。。厌恶迪士尼乐园)会知道为什么这个东西会成为。。。销金窟?

然后来说昨天的演出本身,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呢!
毕竟是一次舞台演出,舞台那种由演员带来的特有的亘古不变的吸引力是在的!尤其是Christine,很饱满,声音又甜又清亮,舞台感觉也很好。墓地那场,唱得我一身鸡皮疙瘩(褒义),phatom开始较为一般般,但是后半场比前半场好,有一些细腻动人的地方,主要是开头有些地方令人担心他唱着唱着会崩掉,虽然并没有崩掉,子爵表演还不错,是温柔款的,但是主要是我一直听的是Steven Barton的版本,所以“all I ask of you”就觉得有点弱,但我觉得这是我的习惯问题
结尾的彩蛋是20年前上海演出的Christine和本次Christine合唱think of me,颇为感人

值得特别说一下的实际上是乐队,演出7点半开始,我7点5分坐到剧场里面开始刷手机,然后听到乐池里乐手在热身,不同乐器搞出一些不同动静,各搞各的,然后!我听到了大提琴手在拉勃拉姆斯的e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片段热身,那个音准啊,连我听着都十分不行。。。可见是真的真的不行了。。。今天看repo,也有人提到,乐队不太准,尤其是纯四度纯五度的时候很明显,真的演起来,以我的水平,乐队我是听不出来准不准了,但是真的,那个热身时候的片段实在是震撼到我了。。。和shu说起来,shu还说,说不定这样的人还会去教学生呢,说不定还收很多钱呢。。。啊啊啊

我觉得音乐剧是一个特别不纯的东西,总体来说,我比较喜欢的也是不纯的东西
它是协调是商业运作是环环相扣是稳定是可控可预期,是你跑到一家品质有保障的高级餐厅吃的一餐饭,而不是你和朋友兴之所至在家煮的一碗灵光乍现的面,后者当然有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美感,但是前者反而能带来另一种慰藉
所以,还是想感叹一下,啊,很爽啊!!再去看一次也可以啊,这样
又,标题是本剧里面我觉得非常。。。色情的一句

落苏

昨天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现场音乐剧,啊!想说的太多了。起这个标题,是因为散场之后,我听到后面的姑娘在聊天,一个说,整场戏全靠maya撑着,那个XX(没听清楚)港伐?!一身紫,蹦蹦跳跳的跑上来,跟只落苏一样。我简直笑出声,落苏就是茄子,一根蹦蹦跳跳的茄子

昨天看的是《麦克白夫人》,徐俊导的某个流产的西区的音乐剧本,英文音乐剧,我主要是冲着maya去看的,主要就是想看角儿
总体来说,角儿是好的,剧很不行

虽然叫做《麦克白夫人》,但完全就是麦克白的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改动,看完之后,最大的体会就是,麦克白夫人她到底图个啥啊她?

麦克白是有逻辑的,他被预言诱惑,在夫人的怂恿下,杀了国王,然后错一步步步错,成也预言败也预言,人越杀越多,最后几乎就被吓死啦。如果着眼于麦克白,没有问题,夫人就当工具人好了。但如果想要从夫人的角度的出发,“在夫人的怂恿下”,那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夫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如果夫人爱好权势荣华,剧里没有体现,如果夫人是爱麦克白看出他的欲望想要满足他,剧里也没有体现,如果说夫人是被裹挟的,是半推半就之后的已无退路,剧里依然没体现。动机不足之后,后续整个夫人这条线都非常没意思,因为这个人物没有成长没有变化,情感也很单一,刚上场就哐哐哐杀人,没有动摇没有迟疑,当了王后也没有让人觉得她很爱当王后,沉醉于当王后,就连做了噩梦之后都没有觉得悔不当初。。。

我看了repo才知道,剧里有三段闪回,闪回到她和麦克白刚刚有个新家,刚刚生育了儿子,儿子不知所踪。但由于女巫反反复复唱麦克白无子,我还一度以为生育儿子是她疯掉了幻想出来的类,而且很多人也是这么以为的,可见闪回做得很差。我能理解到夫人因为儿子的问题,想要放过麦克德夫有孕的妻子,我觉得演员尽力了,但剧里完全没处理好,就很莫名其妙的一笔。
最后的高潮也很莫名其妙,麦克白和麦克德夫准备决斗,中间升起一个长条形台子,俩人隔空比剑,台子周围一群人,完全就是《哈利波特与密室》里斯内普和洛哈特的场景,看得我差点笑出来。。。
决斗很迷惑,决斗好之后更迷惑,麦克德夫杀了麦克白,夫人说也杀了我吧,麦克德夫没杀,不知道为啥,然后夫人最后高唱“set me free”,依旧不知道为啥,她怎么就不free了?按理说,她应该精神恍惚,老是想从手上洗去看不见的血迹,于是觉得死是free,但由于那个精神恍惚没铺垫好,并没有觉得她被困住,所以free就变困惑了

然后说演员,maya确实是好的,非常有气势,而且有细节。是那种会有碰头彩的好角儿!于是,这部戏唯一的意义就是,我看到了真的maya吧。顺便,很后悔当初没有买到她音乐会的票,叹气。。。麦克白的演员是karl,唱做都还行,但问题是俩人毫无CP感,反而很母子,非常尴尬
麦克德夫是Richard,我觉得很一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白男,麦克德夫夫人是王梓庭,小红书上一片好评,但我觉得也不行,非常学生剧团,完全没有成熟的舞台气派,于是麦克德夫这一对一上场,觉得舞台都坍缩了一块
而轮到麦克白夫妇上场的时候,会觉得整个剧场peng了起来
班柯的演员是赵伟纲,还可以,虽然没有很出彩,但至少没有觉得他一上场他的那部分就塌了一块
邓肯国王的演员是胡芳洲,虽然这个角色很小,但这是全剧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中国演员,颇有一点气势,而且唱得也很实,不会觉得他英文很虚的样子

接着就要说到音乐了,因为算是小剧场,基本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演员表情,所以氛围很好,一开场的时候,军队行进,大家齐唱《mother Scotland》,非常好听,让我觉得,哇哇哇,这部戏真的好像很灵的样子!舞台真的很有魅力啊!!结果。。。这就是全场最好听的一首歌了
音乐有的还不错,有的,就很不怎么样,还有的就是那种,你们听好了,我要唱大歌了的感觉,和剧情不融合

题外话,看音乐剧的观众。。。真的。。。都是女的。。。我觉得全场所有的男观众加起来也不到20个吧。。。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这部戏会做成这样就是试图讨好女观众,但是我们女的,也不是不能接受好看的男性叙事的,但不能接受假装的女性叙事,让人觉得不真诚

说回麦克白,看演出之前我去搜了一下这个故事,女巫的预言包括: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我当时心想,莫非他最后是被谁家的狗咬死了?或者被幽灵吓死了?结果,他被麦克德夫杀了,因为麦克德夫是剖腹产的。。。妈呀。。。莎士比亚你对“生下”的理解这么狭隘么?!或者说,果然。。。和预言啊魔法啊相关的事情,要特别着重抠字眼才行。。。

说起来,这个故事还蛮有意思的,女巫的预言,并不是那种天气预报式的,自己呆着就会发生的事情,比如明天会下雨,而是那种需要自己做点什么才能实现的,比如说杀了国王,会成为国王,所以是一个预言/命运与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相互交错的故事。就是你得相信它,它才会有所作用。罗琳阿姨的哈利波特不知道是不是有所借鉴,毕竟伏地魔大人听到的,未来说不定能搞掉他本人的那位的预言是:1)他将出生在一个曾三次对抗黑魔王的家庭;2)生于第七个月月末;3)黑魔王标记他为劲敌。
说明这个预言的成立也是需要有主观能动性的,需要黑魔王“标记”为劲敌呢!

看完这部戏,我又跑去听《伊丽莎白》了~啊!还是这个好!好太多太多了太多了!
以及,我再次知道了,一部戏,戏是很重要的,戏写得不好就没药救

春日的芬芳

昨天去听雷诺·卡普松的小提琴音乐会,三首奏鸣曲,德彪西、拉威尔和弗兰克,前两天首在音乐会前一段时间找了我也想不太起来是谁的版本听过一遍,没啥感觉,弗兰克这首有大提琴和小提琴两个版本,虽然都分别听过几次,但也没啥感觉
但是!现场非常非常迷人!

第一首德彪西依然很无感,觉得非常碎
第二首开始high起来了,很炫酷!既古典又爵士,而且他的弱奏(拉?)非常非惊人,很弱,但是不虚,换弓毫无痕迹,延绵不绝,仿佛是很长很长的一口气,是那种源于歌唱高于歌唱的感觉
第三首我之前一直觉得这首曲子仿佛有点小,但这次听比我印象中好听很多很多,尤其是第四乐章,迷人得不得了,开头有一种风和日丽春日的温煦,仿佛可以闻到到草木芬芳甜美的气息,并不谄媚也不是炫耀,是自得其乐的松弛和明亮,然而美到了一种感人的地步
以至于回来路上我又听了一遍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的版本,也好的,但是没有现场那么令人激动,到家之后还又找了雷诺·卡普松的现场听了一遍,以及找了大提琴卡普松和王羽佳的版本也听了一下,确实这首还是小提琴好听啊,大提琴没有那种春光明媚的感觉,如果说小提琴在这一乐章开头是小青年的爱恋,大提琴就只能算是黄昏恋了。。。

不过我觉得这场钢琴一般般,没有特别喜欢,不够猛,当然雷诺·卡普松也不是走很猛的路线,可能和更猛的钢琴也不是很搭?
昨天气氛热烈极了,返场四次,四首小曲子,第一首和《沉思》,《沉思》可能因为常见,有人会拉得很俗气,但是昨天完全没有俗气的感觉,真好听啊

第四首的时候,他背转身为后面的观众拉,快结束的时候又转回来,转过身的时候声音一下子不一样了,闷了很多很多,而且后来我刷微博,很多人也发现了这点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剧场里,不同的位置听到的声音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小提琴的票一定要买尽量正面。。。或者偏右(?),因为我觉得右手持弓,演奏者正面面对观众的时候,琴身正对的方向很自然会往右偏,那也就是买票的时候,要买面对舞台的观众席靠右手边
而且现场还有一个重大的美妙之处是在于现场强弱会非常明显,声音的范围会比录音里大得多,因为可能录音室的录音如果强弱这么明显可能会要频繁调音量,要么就听不怎么见,要么就震耳欲聋吧
就,昨天的现场啊,真的是很美妙啊!非常快乐!

4月28日的音乐会

4月28日是五一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尽量把事情统统做掉,然后充满期待地去听王健的音乐会!

第一次听王健的现场,怎么说呢,客观的说,可能是好的,至少在我这样的外行看来,觉得技巧什么的应该是没的说,但主观来讲,我不喜欢
我觉得他的音乐很硬,当然这是个人的音乐追求不同,不过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喜欢偏硬的音乐,但是这种硬法好像就不是我的菜。也可能硬和硬还不一样,比如说木头的硬和大理石的硬显然就不同?我可能更喜欢的是木头的硬,也喜欢的是刚强里的柔软,而如果没有柔软,只有刚强就觉得意思不大了,以及我觉得音乐很硬就缺少变化
那天的钢琴我也没有很喜欢,但是刷微博看有人觉得钢琴特别好,不像卡普松那天的钢琴过于平分秋色或者有喧宾夺主之感,啊,果然大家的偏好不一样,我喜欢钢琴很强,是两件乐器一层层的互相推上去,是伙伴式的关系,而不是钢琴衬托着大提琴/小提琴

回来路上,我忽然记得之前读过一篇王健的访谈,刚刚又去翻出来,他说,“……而说到演绎风格,和欧洲目前整体上的音乐品味是有关系的。他们的音乐品位变得越来越淡了,越来越追求一种超脱,而不是去体会深刻的情感。现在,他们对于深刻的情感已经比较过敏了。现在的演奏,越来越华丽,越来越甜蜜,越来越“面带微笑”,越来越优雅。但是,也越来越少血和眼泪了,这些东西他们已经不能接受了。现在欧洲的品味,已经不接受血和眼泪,他们只接受一种典雅,一种清新的、让你感觉愉悦的东西。而过去那种,有血、有眼泪在其中的演奏,他们已经不喜欢了。就是说,我的演奏现在已经过时了。……他们没有对于深的东西的追求,他们不喜欢。就好比,现在他们只爱吃清淡的食物,而不喜欢吃有味道的东西,觉得那样太过分了。”
我不懂欧洲的音乐家,更不懂欧洲的音乐风尚,只是我觉得,这么泛泛的抒情评论很有我朝神神叨叨古琴届的感觉。。。而且显然在谈论艺术作品的时候,深刻的演奏是褒义词,浅表的愉悦是贬义词,这么说来,就仿佛不喜欢他演奏的人都是浅薄的。。。似乎也。。。太过于抬高自己了吧?
所以,可能我就是属于他说的,喜欢“甜蜜”、“优雅”的浅薄浮华的人儿~~总之,本次音乐会出来我没有一种被感动/感染的感觉,也没有觉得今天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夜晚,换句话说,卡普松的音乐会一散场,我就冲动地搜了一下小红书上第二天的演出有没有人不去了准备出掉一张180的票,而本次音乐会出来即使第二天也还有不一样的曲目我也不会再买票

说起来东方艺术中心的神奇之处是,居然中场休息的时候大厅里有卖奥尔良味烤鸡翅,巨大的气味真是。。。不太好闻啊!
而且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完全屏蔽手机信号,一方面心理上我觉得不太舒服,一方面也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诶
说起来,在东方艺术中心看到许许多多的学校/机构老师,以及各种各样持有赠票的人,回来看到一些专业人士的专业乐评,但,乐评届我不懂,但凭着多年看戏的经验,戏评届我还不懂么。。。
以及,见识少的我第一次看到钢琴家演出的时候靠着椅背弹琴,一度令我觉得他是不是背受伤了或者先天背就不太好啊?!又话说,翻谱的妹子两次翻错地方,其中一次还被钢琴家一手推回去,颇有喜感

另外值得一记的是,我!周末仿佛忽然找到了一点点拉琴的感觉,能有点老师说的收着一点点给的感觉了,录了一段梦幻曲,看录下来的音波,应该这不是错觉!
因为我去年的录的梦幻曲,基本上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向右收敛的三角形,就因为每个音都是有个音头的,起头重,所以连在一起就没有那种音乐延绵的感觉,而是会有种一顿一顿的听感,后来今年年初的时候录了一次,觉得是当时最最好的一版,看音波,基本上是长方体,也就是虽然没有多大起伏,但起码也没有很突出的音头了,我昨天录下来,啊,终于大部分音符是个向左收敛的三角形了!就是音乐是一点点出来的,还略有起伏。。。希望。。。我是真正的上了一个新台阶!

放声歌唱

昨天去听卡普松的音乐会,晚餐去麦当劳吃饭,是新炸出来的薯条,最喜欢这种薯条了!立刻,我觉得会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晚上!
说起来,好久好久好久没有进剧场了,更就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在剧场进过不用隔一个位置坐一个人的剧场了,坐在里面等开场我已经颇有一些激动,完完全全的座无虚席啊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的第三奏鸣曲,第三乐章开头的响起来的时候,那种和煦温柔,非常感人,我看到我前排的观众在这几个音符出来之后,就和她的小伙伴对看一眼,竖了一个大拇指~这个乐章后面激烈的部分也是越来越好,和钢琴完完全全交织在一起,密不透风又威风凛凛,是一种放声歌唱的感觉,我觉得非常值得,现场果然是不一样!
勃拉姆斯第一奏鸣曲,我觉得没有想象中的好,但也还是精彩的!怎么说呢,我觉得独奏家确实是有独奏家的气派在,现场效果热烈得不得了,最后谢幕的时候掌声经久不息,卡普松和钢琴反反复复出来谢幕,还又返场了两首小曲子,是《天鹅》和《沉思曲》,很柔和,而且天鹅有一种清丽
演出里我通常都特别喜欢返场的部分,重头已过,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也仿佛更熟悉了一点,有一种格外轻松友好的氛围
走出音乐厅,降温的春天,风如凉水一样,路上有草木的味道和花残留的香气,深深吸很多口气,啊,真好啊!

又,我觉得确实还是要听熟悉的曲子,比如说开头舒曼那首我听得就没啥感觉,但是,问题又来了,不熟悉的曲子可能就是因为听起来没那么喜欢才没有反反复复听,所以才变不成熟悉的曲子的。。。摊手。。。想到下周要去听王健的音乐会,其中有肖邦的大提琴奏鸣曲,这首曲子我听过好几次,都没啥感觉,于是今天在路上又翻出来听,想为下周音乐会做点准备,然而。。。听完之后还是觉得专辑后面的那首福雷的奏鸣曲更好听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