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第二号小步舞曲

前几天自己录了一下这一段,回听录音的时候,真的,我第一次觉得拉出来的声音有一点点乐曲的感觉了,以前录的音频听起来就是一字一顿好像电脑自动读音的机器人,也不能说音读得不对,但反正就不像人类
现在虽然也并没有多好听,但真的有乐曲的感觉了,还是颇为惊喜的

现在练习的东西简单,只是把曲子音拉准节奏拉对,其实不难的。但是一首曲子的好坏在细节的地方,音色是不是扎实,音和音之间的衔接是不是丝滑,轻重强弱的对比有没有做出来,有没有强调应该要强调的音,应该是要有音头还是没有音头,这些地方才能把曲子稍微变好听一点
而且,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换弓换弦不够丝滑是因为角度找得不够快或者不够准确,上次听了老师说才知道,在换弓或者换弦的时候尤其是推弓的时候我会无意间把力气提起来,可能是因为信心不足,不觉得立刻能换的好,就会提起来重新角度或者其他原因。总之就是力量不能持续保持在弓子上,也就会觉得不连贯,自己注意把力量放下去,持续的放下去,给弓子持续的施加压力,听起来是会好很多诶,保持稳定的压力+努力灵活一点手腕+一些细节处理,我觉得应该是上了一个小小的台阶

话说,这首曲子有一个地方是大调转小调,从C大调转成a小调,老师讲了一下,确实这一句一下子有一种婉转的感觉,还挺明显的
然后讲到第二册的《long long ago》,说这首曲子是C大调,如果是小调会什么样呢,就示范了一下,小调版,以前虽然道理是知道的,大调明亮小调阴郁嘛,但我其实以前听不太出两者的区别,但是老师这么一示范倒是很明显诶,然后又看了一下“好和弦”的视频,觉得自己收获了新知识!欧耶!

另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D弦的A我一直找不太准,就靠调音器,然后老师和我说,这四根弦上,比如说G弦,G弦上的C、D两个音,如果找得准,拉的时候能肉眼可见C弦或者D弦振动得很厉害,无论是旁边的弦音高相等还是高一个八度,都一样,按得准,旁边的弦会振动
然后,铃木有有一条练习是“ringing sound tonalization”,下面一行小字“listen for ringing sound”,中文版的翻译是“钟声发音”,“倾听钟声”,我先看的中文版,觉得很迷茫,钟声发音是什么鬼啊?然后在一个台湾教学视频里看到,这一句的意思是回响或者共振,头两个音是A弦第一把位四指的D,拉完之后一个休止符,在这个休止符里你就要听的琴,会发出回响,回响是D弦的震动带来的,如果音拉得不准,就没有回响或者回响很弱,所以认真听自己的琴,真的是很重要的部分啊!

当然只是认真也不行,耳朵还要好,回课《快乐的人》的时候老师说,开头四个音不平均,第一第三比第二第四长一点点重一点点,就会有一些坡脚的感觉,啊。。。我完全没听出来啊。。。更不要说听音准这种超能力了,听力,真的好难啊,我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居然会去学弦乐器。。。心虚

磨刀

继续呆在离家,很快就足不出户满30天了,怎么说呢,我坐月子都没这么足不出户过,我们的奥密克戎宝宝很快就过双满月了吧。。。
我妈问我如果解封了,你第一件事想干嘛?我说我从来不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从未出现在我脑子里过,连一瞬间都没有

我们小区根本不搞团购,可能大家觉得就吃点街道发的西葫芦胡萝卜洋葱就够了吧,每天早晨五点钟,shu在手机刷各大APP,某一种电子打猎,因为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打到以及根本不知道能打到什么。。。而且我们因为足不出户,志愿者和物业什么时候送根本不知道,所以只能买冷冻肉类,冷鲜的分分钟会坏掉,冷冻的好歹还有个缓冲。。。总之昨天shu成功猎到一公斤牛腱子,晚上志愿者拿给我们的时候果然已经化冻了,然后shu帮我磨刀,我就在半夜里处理猎物,三分之一留下来放冷藏箱明天生炒,剩下的先炸再焖做成麻辣牛肉,真好吃啊,居然今天就吃完了。。。

开始学大提琴的第一节课,老师就说可以练习长弓,尤其是没有很多时间练习的话,就多练练长弓,这件事我倒是一直记得,但也就是记得而已
封闭期间认识的新的老师一上来第一节课就是音阶,我想音阶我会啊,蹭蹭蹭,两个八度就出来了,老师说太快了,慢一点,按照55的速度,一弓一个音,一弓四拍,霍,一慢下来我就发现问题了,音非常不稳定,不要说弓尖了,简直是上半弓的时候弓子就开始抖,弓根的压力也根本控制不好,所以最近我就就重新开始慢练音阶,练长弓,练习控制弓压,让弓尖和弓根发出的声音尽量一致,让声音尽量平稳,说起来弓子走直按照我们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倒不很难,但是弓压真的是个玄妙的东西
每次起码练半个小时长弓和音阶,然后再练别的,整个声音的控制我自己都觉得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算是某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她细细讲了一首巴赫的《C大调小步舞曲》,整首曲子是庄重而欢快的感觉,拉起来不难,但是似乎可以拉得很讲究,而且我觉得我忽然有一点点get到了古典音乐里面也是有气口这种东西的,句子整体的渐弱渐强容易理解,但是句子里面某一个音的时值要特别留足某一个音要特别强调,某一个音就是一笔带过,和我们听戏一样,远远不是唱得对就会好听的
有一些曲子旋律非常优美,只要拉得优美连贯,似乎都不难听,但是像这种曲子我觉得似乎就更深一点,似乎也更有意思

这两天开始读一本《The Lightning Thief 》,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系列的第一本,非常非常非常流畅容易懂,会有一种自己英文突然变好了的错觉,说起来,都是简单句居然也能写出一本畅销书诶!

循环往复

昨天练了3个小时琴,今天练了4个小时,啊,好爽!
目前在拉一首练习曲,非常规则的节奏,单个音不难,也不换把,所以可以充分体会弓子角度的变化、弓压的变化、手腕的变化,以及这首曲子拉起来有一种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感觉,拉起来还挺开心的
目前只在第一把位贴了四个小白点,后面几个把位都没贴,可能老师对我有信心吧?(虽然我自己都没有),总之昨天还对着调音器好好搞了一搞音准,搞完之后我觉得今天音准好了很多,因为音不准之前《摇篮曲》拉起来总感觉摇摇晃晃的,今天觉得似乎稳定了一点,还是要练耳朵啊!什么时候有个灵敏的耳朵就好了!
不过邻居说不定会觉得楼里有个人夜以继日的拉琴,可见封闭管控已经控得居民不太正常了。。。

今天听了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之前大概没有听到喜欢的版本,并没有听下去,今天听的是Belcea Quartet演出版本,好听诶,目不转睛的听完了
确实很带感,非常有戏剧性,我以为会听到很多少女的纤细,但更多感觉到的是时不我待的内心焦灼

最近在读《best of enenmise》,又是间谍的故事,其实现在觉得有一个明确的对手反而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仍然在看《广告狂人》,因为背景是60年代,所以有非常多不尊重女性的部分,看起来是剧中人是很自然的演出不尊重的部分,就是这么拍出来,没有任何评论或者借人物之口评论,但是就能微妙的感觉到这是“觉得这些统统都不对这些令人不舒服”的现代人拍的片子,非常微妙。可能细想一下,也就是拍出了我们女的,也是有感觉的,也是人类!因此,观众和创作者达成了一种对这种不舒服你知我知的状态。以前有很多讨论总是说,旧时代就是那样,不是我拍得男权而是那时候就是男权社会,我只是把如实的把旧时代拍/写/演出来而已
我以前对于这种说法多多少少有点困惑,我现在则很有信心的说,不不不,不是旧时代男权,而是你本人男权,你就是男权的视角,就是男性的凝视,就是对女性的物化,你本人就是沉浸其中把玩其中获得了暗搓搓猥琐的满足

静默

静默期这个名字蛮好,大概说出了管理者的心声,希望居民不要乱讲话
本市继续静默,继续足不出户,每天生活继续很规律,拉琴,跳绳与看剧,和娃搞,读同人,有时候做饭,洗碗,我们家没有变成阳性没有生病不仅有饭吃还有挂耳咖啡喝,真的算是相当不错的生活了
我已经从烦躁→开心(因为吃了鸡以及上了课)→静默(虽然根本不想说话,但是还写了这么长的blog,叹口气)
同学的群里从热热闹闹也变成了没什么人讲话,可能大家也都适应了,人类适应起来也是很快的
我觉得我自己何止是适应啊,一开始还觉得这啥时候是个头啊,现在简直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想到说不定有一天我们就被放出去了,就要开始愁开拓业务愁养家糊口了,就有点害怕,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啊,不如就这样封下去吧,蛮好的,封死算了

封控刚刚开始的时候发现自己胖了非常非常多,前所未有的分量吓了一跳,然后我就想不能再吃甜食了,一日三餐要稍微控制一下,以及再跳个绳,做个操
大概是从4月6日开始吧,我就再没有吃过甜食,一点也没有,似乎也没多想吃,某天觉得有点低血糖吃了两颗麦提莎,也并没有觉得多好吃
并非是不觉得饿,如果晚饭吃得少的话临睡前会觉得有点饿,但是觉得饿的同时并不觉得馋也没有想吃什么,想到那些烤肉啊,奶茶啊,惠食佳啊什么的,心如止水
感觉略略有点怪诶

《second life》又读完了,读完了的时候还是觉得好感动啊,真的好感动啊,最后也并不是ss就完全克服了他的恐惧他的自厌,但是“For her, for this, he would try.”这就可以了,真的,真的愿意try一下就不错了,更何况的是ss的try呢,他那么执着的人

跳绳的时候看完了《白色巨塔》,还挺好看的,但是觉得做东亚人民真是有点没意思,地位低的地位高的,男的女的,都没意思,当然还是地位低的女的要惨得多就是了
现在在看《广告狂人》跳绳,还真是挺好看的!!以前居然没发现诶
体重终于恢复到往日比较重的阶段,希望可以继续往下走走

找到之前看《一招让你的演奏变美》的视频的老师上了两节在线的大提琴课,觉得很有收获,声音突然间能够沉下去了,不是浮在表面,感觉是琴弦真正充分震动起来了似的,自己录了两段和上课前的自己录的相比,效果非常明显,shu也都说能听出区别
另外,手腕的灵活好像也略微会了一点
之前会想要往前走,想要急着学更多,想要觉得自己进度比网上看到的初学者快,比同一时间开始学的姑娘快,然后很快就进入了没什么很大进展的阶段,听录音发现自己音色和音乐起伏和开始的时候相比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虽然会的练习曲更多了,更熟练是有的,明显感觉到为什么上课的时候老师一示范就觉得和我拉得既不是同一把琴也不是同一首曲子,就开始觉得关键在于每一首练习曲都能拉得好听,关键在于音色要好,要有音乐性,似乎这两天我终于在音色和音乐性略微有了一点点长进,练琴觉得更有意思了,每一弓都不能随随便便的混过去,力量要始终保持在弓子上,一直对弓子有控制
继续练琴,继续练琴, 顺便,读到 《second life》 里说“The work was soothing, and he hoped it would soothe her too, that she might find some peace in the repetition, or in the simple creation of something.”的时候,觉得,哎呀,说得对!

鸡汤和许愿池

律所发了物资大礼包,非常温暖,里面有一只鸡!我看到律所公告说有给大家送鸡的时候我就激动起来了,天热了,于是非常担心志愿者不能及时送到,鸡发生什么不测,好在最后是在晚上排队做核酸的时候送到了,做完核酸shu抱着一大箱子菜、米和一只已经化冻了的走地鸡上楼来,当即炖起来!太开心了,以至于昨天晚上睡觉想想第二天可以喝鸡汤就很高兴
发了个朋友圈,有个做HR的同学来问说供应商是哪家,她也想动员老板给大家买这个,又和我感叹说,真的好想吃鸡啊!

今天几经波折的楼里的社区团购到了,按理说参团的人应该有两只鸡,但是不知怎么有人就只有一只,在群里团长说收到一只的报房号,退一只的款,大家纷纷表示不想退钱只想吃鸡,还有个人说,孩子想吃鸡肉,然后就有好心邻居让出了自己的一只鸡,场面感人

真的,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说心灵鸡汤而不是心灵排骨汤,鸡汤啊!它就是不一样啊!确实是能抚慰人心啊,起码稍许抚慰一丢丢

shu加入的本小区团购群,但是该群经常什么都团不着,然后群主就把这个群改名为“公寓许愿池”了,很好笑

前两天非常暴躁的时候读《second life》,还去翻了评论,有很多人不止一次的读这篇文,很多留言的人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读了,不止一个人在很down的时候从里面得到了一些安慰,我昨天看到在老伏死后,他的黑魔法标记消失了,小臂变成了一块普通的皮肤,“……allowing himself to touch skin that had been forbidden to him for twenty years, skin that was his own again. The brush of his fingers against his own flesh was as intimate, as electric, as masturbation. He closed his eyes and savored the tickle of his fingertips against sparse, short hairs. His own again.”他也第一次获得私人空间,重获自由的茫然和恐惧,“Aloneness, yes. He had often been alone, in fact, more often than not. But privacy… to know that no one would call for him suddenly in the night, that he would pass as many hours here as he chose, uninterrupted… that no one would delve into his mind to seek those things which might have been loosened by drink… He was nearly as horrified by the idea as he was relieved.”
以前并没有对这一段印象特别深,但可能是时时处处没有安全感,可能是什么都容易被轻松夺走,可能是随随便便会被塞到方舱,可能是正常生活随时会中断,所以还是想再次感叹一下,一切属于且仅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令人觉得弥足珍贵

说起来为什么我今天心情这么好呢,一方面是喝了鸡汤,一方面是终于上成大提琴课了,开始学一些新的东西有一些新的进展,自己拉琴所带来的的快乐和是听人哪怕是听大师拉琴完全不同维度的快乐,所能获得的平静我还没在其他任何事情里找到过,不知道这种快乐里,是不是多多少少有一点因为这是我自己的,这是我自己的音乐(虽然可能离音乐还很远只能说自己的噪声),所以敝帚自珍而带来的

豁然开朗了一丢丢

昨天看了一个视频,说是一招让你的演奏变美,非常有启发
up主先是示范了一段学生拉的欢乐颂,说你拉的是不是这样呢?音准没问题,节奏也都对,但就是不好听,啊!!!忍不住惊呼,对对对,就是这样,我完完全全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她就讲了一下,再拉了一遍,完完全全就不同了,琴也是哪个琴左手也一点没动,一点没揉弦,但是完全就是有线条的乐曲了
这就是我每次上课的最大困惑,为什么,啊?!!
我老师是说我音和音之间不够粘,连接不够好,那么我就觉得问题在左手按下去的不够快,或者换弓/换弦的时候不够快,不能迅速找到另一根弦/弓的角度,这当然也是一个原因,但是up说关键要控制右手的力量,除非是有意识要做出来,不然不要有音头,这样连接就很平滑,然后在此基础上控制右手的力量和用弓的多少有一些起伏,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

我翻了一下1月份上课回来的笔记,当初我自己记录“练习曲76条,D弦升F换到A弦空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A弦空弦音色很容易显得很突兀,所以角度提前准备好,可以轻一点进入,音头就不会那么明显,不会很硬”
但没有举一反三的意识到,每一个音其实都是有这样的问题,音头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乐句的平滑感,如果前一个音快要结束准备换下一个音的时候(特别是要换弓的时候)力量不自觉的是会提起来,那么这个音会变弱,如果下一个音很强的进来,有一个音头,那下一个音进来就特别明显,就和敲鼓一样,是一个个鼓点而不是一条曲线,就算是一条曲线也是中间有特别明显的墨点的曲线,而如果下一个音进来也是相对较弱的,那么就和上一个弱掉的结尾接在一起,接缝就不会那么明显

忽然想到这不就是素描里面要求的线么?就是那种我永远画不来的,两头虚中间实的线么?百度问答里来说“此种线条容易衔接,利于表现明暗调子的变化。百度问答还说“落笔干脆、收笔带顿勾,笔锋稍显直露。注意这样的线在衔接上会造成明显的接口,也容易造成线条的杂乱。”
这不是就有音头的音和想要无缝衔接的音么?!!

总之,晚上试验了一下,注意右手本身的力量控制,有时候力量放下去,有时候力量稍微提一点,控制好不要有音头,除非是刻意要做音头,把力量的变化放在每一个音运行的内部,听起来就确实就很不一样了,有一丢丢起伏了,有一丢丢荡漾的感觉了
非常高兴,虽然不至于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毕竟我什么时候都不会忘食的!但,确实有会意真的太高兴了,记一笔!

2020 too

上周四开庭,同事签笔录的时候居然一没留神写了的是2020.3.10,结果周末各种严峻,中小学居然停课了,果然是2020 too
而且停课不停工,大家都很心烦暴躁,有些地方莫名其妙就被封了,莫名其妙被关在哪里,也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很动荡的感觉
我甚至想干脆小区出问题,大家隔离在家14天算了,好歹心定一点

在家里看书,《Big Little Lies》看了五分之一不到一点,很容易懂,但是不太喜欢,怎么说呢,就是上班看人家长里短的吵,下班继续看人家长里短的吵就没什么意思,而且女性之间微妙的小情绪也不是我现在想读的,看的我很疲惫,就弃掉了
又跑去翻《second life》,从中间开始慢慢往下读,读到“For all your wisdom, Dumbledore, there is one thing you have never understood. Humans are not chess pieces, no matter how well you think you understand them. They will never do exactly what you think they should.”的时候,想到两年前第一次读这一段,也差不多是这个天气,从二中院开好庭出来,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抓紧时间读几页,读的如痴如醉,这就两年过去了,还是这样的文能让人沉浸其中逃避现实啊!

开始读《do no harm》,仿佛还挺好看的,目前看到的一段是,一位年轻的女士被发现脑子里有动脉瘤,如果是切除呢,有5%的可能性死亡或者瘫痪,如果不去切呢,随时可能会破裂,然后就挂了,但是也存在可能性一直不破裂,女士决定手术,我还没往下看到手术结果,我就在想啊,如果是我会怎么办呢?我觉得可能我就这么呆着了,随便吧。。。这位医生说每个外科医生心中都有一座墓园。。。我觉得真的,可能大部分人活到现在就只是因为运气好吧

大提琴课又暂停了,我又变成失学儿童了,虽然每天在家里还是练琴的,上周某一天落枕了之后做了一次天鹅臂以期能好点,然后做完之后去拉琴,手臂酸痛根本使不上劲儿,然后我觉得觉得似乎我突然学会放松了。。。但是也没法去上课,不知道右手到底有没有点进步
在B站上看到一个中提琴和小提琴合奏的巴赫大无+奇异恩典,这俩居然能合一块还挺神奇的,而且真是好听好看啊,不仅曲调真挚感人,而且两个女生都好好看,循环了很多很多遍
说起来在B站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拉琴视频,即使大家都是拉一些小曲子,对于小曲子来说,可能大家的技术没有那么大差别,但有人就是有感染力有人就是没有感染力,就还挺神奇的

彩虹

周六上完课,中午出去吃饭,在外面逛了一圈下午在家里练琴,一首特别像练习曲的练习曲练得有点困的时候忽然发现乐谱上有几道彩虹,有一点点欣喜,应该是太阳照在远处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又反射回来的缘故,啊,美丽
学到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了,当初看马友友视频的时候这首小曲子就印象很深,真美啊,自己拉的时候也觉得很好听,里面一个泛音有一点点梦幻感,而拉到降BCD这三个音的时候有一种宽广的感觉诶
昨天又开始读sshg的同人,还是好看的,算是一种comfort food

我有俩大学室友,日常群里以吐槽娃为主,居然一个最近在读《邓小平传》,一个下载了电子版毛选,可能大家到了这个岁数,都还是想知道想更深的理解,我们以及我们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又将走到哪里去的吧?

昨天翻了翻我纸质的日记本,本子不大但巨厚无比,所以断断续续写了快10年,居然还没用完,总之,我又开始写起来了,大概今年会用完?
看到2013年的时候,我写说,等shu下班,等娃出生,等司考,等出成绩,等找工作,“当所有等待都变成曾经,我会讲好多精彩的故事给你听”,这些等待确实都变成曾经了,但是,好像也没有好多精彩的故事
那几年我还很热爱计时,本子上长期有各种计时累计,比如复习考试累计多长时间,健身累计多长时间,学英语累计多长时间,画画累计多长时间,弹琴累计多长时间,计时最初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不太焦虑,因为学无止境,再怎么复习都觉得自己可以更努力,所以想记录个时间,如果我累计复习超过600个小时,那考不出来我也认了,也不要觉得自己本应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到后来,就发展到什么事情都要累计时间,觉得可能累计到某个时间我就能有很好的体型,画很美的画,弹很好的琴,流利阅读英文材料等等
但是,现在我终于不干这件事了,读英文书是因为读英文书真的快乐,拉琴是因为拉琴真的快乐,并不是为了等待一个更好的结果,而是当下本身就是好的,这些过程本身就有价值,而不是为了更伟大的利益的微不足道不得不经历最好快点走完的过程
所以,可能这么多年来,我也还是有点长进的,这么看起来,35岁的自己不仅是一个25岁的时候完全想象不到的自己,也是一个还算令自己满意的自己,就,生日快乐呀,emily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为什么我最近这么话痨呢,当然是因为焦虑咯
昨天下午是一个非常威猛火爆的案子开庭,双方吵得快打起来,我也跟着吵了一整个下午,不说身心俱疲吧,反正也是挺累的,走出法院没多远看到商场门口一个倒下去快要塌了的超大型的草莓卡通充气装置,我随手拍了一张发给同事,说这就是此刻的我,她大笑说很传神
而且还是生理期第一天,头很疼,一边吵架还一边血流不止
(然后今天同事刚刚告诉我她查了一下,这个不是倒下去的草莓,而是故意这样的,是韩国艺术家stickymonger的装置艺术 )

吃完饭吃了一片止痛片,觉得好一点,琴还是要练的,琴靠在胸口,才刚开始练音阶,就已经觉得一股peace之情油然而生,说起来琴在胸口震动,会有一种微妙的感觉,就好像虽然拉得还是很不怎么样,但是也好似有了生命力,因为。。。它毕竟是在动吧?
天气一下子暖和了,阳台的窗户半开着,拉琴的时候不时有风轻轻吹在我露出来的脚踝上,凉凉的,但是微微有一丁点暖意,非常撩人

前两天读的那篇同人里,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女主邀请ss去听《魔笛》,到某一段女主让ss集中注意力感受,ss感受到剧院里魔力波动的涟漪,他很震惊,以为女演员是哑炮,女主说女演员是彻头彻尾的麻瓜,说“莫扎特在写这一段乐章的时候,非常巧妙地加入了仪式魔法的元素……我认为,只要能够用德语饱含感情又准确地唱出他当初谱写的旋律,哪怕是麻瓜也能施出一个极其微弱的、影响情绪的魔法”
然后散戏以后,有了这样一段:
““你今晚为什么邀请我?”离开点心店后,斯内普终于问道,“你有很多的老朋友,不缺愿意陪你看歌剧的人。为什么不邀请他们?”
“他们感觉不到的,”她不在意地说,“绝大部分的巫师都不可能感觉得到,他们没有足够的敏感度。可是……”她垂下眼,“这样奇妙的东西,只有我一个人欣赏不是很可惜吗。”她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知道这种魔法没什么用处,可还是很神奇不是吗?”
虽然她的话没说得很透,可斯内普居然完全理解了——在他孤独的童年,他也曾是多么欣喜于能够和莉莉分享魔法的奥妙。这也许甚至与陪伴无关,仅仅是一个人看见奇妙事物时的本能——那人必带着孩童般的惊奇,要回头寻找第一个同类,问他,你也瞧见了吗?是不是很美?”

这位作者写得也好美啊!好适合这样酥酥软软的春天读啊!春天啊,就适合读读言情小说,看人家谈谈朋友,啊,春心无处不飞悬,嘿嘿嘿

高大宜

昨天看B站,有人搬运了某个台湾的大提琴教学的视频,这一集介绍了他觉得很重要的一些大提琴曲子,其中无伴奏系列,他打出一个画面,写着“高大宜 B小调奏鸣曲”,我心想,咦,高大宜是谁?没听说过诶,后来出来英文才知道是Kodaly Zoltan,大陆翻译成柯达伊,变成高大宜之后,有一种莫名的乡土气息
然后我就去找高大宜的这首曲子了,还挺好听的,尤其是第二乐章开头的乐句,有一种很感人的忧伤。这首曲子真的很民族风情,虽然匈牙利的民族风情和我们的民族风情大概很不一样,但还是很莫名其妙的听出一种熟悉感,说起来拨奏和拉奏能同时出现真的很神奇,完全不觉得这是一人一琴而已
又说起来,被搬运博主说在spotify上做了播放清单,是他喜欢的曲子的喜欢版本,我本来充满好奇的准备去看看,然后发现spotify不为天朝提供服务,深深的叹口气。。。哎。。。为什么我们就不配看点好东西啊?!
又看了一段“音乐家的无聊人生”讲的舒曼的《梦幻曲》,讲的可真好啊,《梦幻曲》也真好听啊,忽然想到麦兜里面的音乐,又去听了一遍,觉得《黎根之歌》用的是《梦幻曲》的调子,竟然还很情景交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贴合,“无力挽”。。。

上周末临时停课一次,可是上上周的作业我也练的差不多了,这个周末就试着摸一摸柴可夫斯基的《古老的小法国歌谣》,还真是挺好听的呢,非常优美

小女巫去音乐会前,听说协奏曲其实主奏乐器和大家也没很多时间磨合,基本上是这个音乐家repertoire里有的,搞两遍就能上,她大为吃惊觉得就是赶场子嘛,很多音乐家说穿了就是多线项目打工人,反而是四重奏之类的室内乐,大家长期合作共同打磨十分迷人。
我倒觉得这两种都各有各的浪漫之处。如果大家各自埋头练,一碰居然能合上,虽然未必多精妙,但也能大致合得上,有些小地方还说不定有点小火花,似乎也挺妙?我忽然想到周传瑛在《昆剧生涯六十年》说的“凡是在老先生手里学过的戏,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也不大会走样。……我们“传”字辈师兄弟,直到现在虽然分开几十年,相隔天南地北,一旦会在一起,马上可以相互配戏上台。曲文、曲腔、板眼、工尺、白口的热接和冷接,身段动作的相互照应,都不会错到哪里去。”啊,我当时看得感动S了,说起来这本书真的非常质朴而感人
然后又想到《游艺黑白》里作者说他很喜欢席夫和佩雷尼合作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问说怎么才能如此默契,席夫大概是说,就是一直合作一直听对方的演奏,也不怎么讨论,俩人就一直一直弹/拉下去,我看的也觉得,啊!好好啊,一直听一直听,直到彼此音乐自然而然靠近交织
就,可能我觉得合作只要能合得上,都是很开心的事情,所以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么!?
顺便,我的人生目标可能就是和钢琴合奏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了,哪怕只有一个乐章也好啊啊啊啊

又顺便,我一直有一个巨大的困惑,一般认为右手持弓的时候大拇指不应该瘪/凹/弯进去,应该有一个向往顶起来的弧度,但是我自己的感觉是拇指弯进去的时候反而可以练很久琴,如果拇指关节有一个向往的弧度,听起来倒是很放松,听起来和我们人类自然松弛状态的姿势很一致,但实际上这样的话,整个手掌都很疼,根本拉不了多久
我暗中观察过老师,他好像拇指也和我差不多,而且他也从来没和我说右手拇指的问题,又看了perenyi拉琴的视频,努力截了图放大看,我觉得也并没有关节呈向外的自然弧度么?!!结果在朱利安(一个法国人)的讲解视频里解惑了也!他说关节往外有一个自然的弧度是从小提琴持弓那里来的方法,他们小时候的时候就是这么学的,但是也有很多人,比如王健或者据说东欧的一些大师是拇指弯进去的。。。我真是豁然开朗啊!所以怎么样的姿势没有那么重要,声音好,自己觉得轻松可持久才是真正重要的吧,姿势再标准,架子看起来再好,声音不好,岂不就是本末倒置?
然后又回到了可怕的关键问题,耳朵要好。。。要听得出微小的差别才能不断调整不断进步,叹口气。。。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