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往复

昨天练了3个小时琴,今天练了4个小时,啊,好爽!
目前在拉一首练习曲,非常规则的节奏,单个音不难,也不换把,所以可以充分体会弓子角度的变化、弓压的变化、手腕的变化,以及这首曲子拉起来有一种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感觉,拉起来还挺开心的
目前只在第一把位贴了四个小白点,后面几个把位都没贴,可能老师对我有信心吧?(虽然我自己都没有),总之昨天还对着调音器好好搞了一搞音准,搞完之后我觉得今天音准好了很多,因为音不准之前《摇篮曲》拉起来总感觉摇摇晃晃的,今天觉得似乎稳定了一点,还是要练耳朵啊!什么时候有个灵敏的耳朵就好了!
不过邻居说不定会觉得楼里有个人夜以继日的拉琴,可见封闭管控已经控得居民不太正常了。。。

今天听了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之前大概没有听到喜欢的版本,并没有听下去,今天听的是Belcea Quartet演出版本,好听诶,目不转睛的听完了
确实很带感,非常有戏剧性,我以为会听到很多少女的纤细,但更多感觉到的是时不我待的内心焦灼

最近在读《best of enenmise》,又是间谍的故事,其实现在觉得有一个明确的对手反而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仍然在看《广告狂人》,因为背景是60年代,所以有非常多不尊重女性的部分,看起来是剧中人是很自然的演出不尊重的部分,就是这么拍出来,没有任何评论或者借人物之口评论,但是就能微妙的感觉到这是“觉得这些统统都不对这些令人不舒服”的现代人拍的片子,非常微妙。可能细想一下,也就是拍出了我们女的,也是有感觉的,也是人类!因此,观众和创作者达成了一种对这种不舒服你知我知的状态。以前有很多讨论总是说,旧时代就是那样,不是我拍得男权而是那时候就是男权社会,我只是把如实的把旧时代拍/写/演出来而已
我以前对于这种说法多多少少有点困惑,我现在则很有信心的说,不不不,不是旧时代男权,而是你本人男权,你就是男权的视角,就是男性的凝视,就是对女性的物化,你本人就是沉浸其中把玩其中获得了暗搓搓猥琐的满足

静默

静默期这个名字蛮好,大概说出了管理者的心声,希望居民不要乱讲话
本市继续静默,继续足不出户,每天生活继续很规律,拉琴,跳绳与看剧,和娃搞,读同人,有时候做饭,洗碗,我们家没有变成阳性没有生病不仅有饭吃还有挂耳咖啡喝,真的算是相当不错的生活了
我已经从烦躁→开心(因为吃了鸡以及上了课)→静默(虽然根本不想说话,但是还写了这么长的blog,叹口气)
同学的群里从热热闹闹也变成了没什么人讲话,可能大家也都适应了,人类适应起来也是很快的
我觉得我自己何止是适应啊,一开始还觉得这啥时候是个头啊,现在简直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想到说不定有一天我们就被放出去了,就要开始愁开拓业务愁养家糊口了,就有点害怕,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啊,不如就这样封下去吧,蛮好的,封死算了

封控刚刚开始的时候发现自己胖了非常非常多,前所未有的分量吓了一跳,然后我就想不能再吃甜食了,一日三餐要稍微控制一下,以及再跳个绳,做个操
大概是从4月6日开始吧,我就再没有吃过甜食,一点也没有,似乎也没多想吃,某天觉得有点低血糖吃了两颗麦提莎,也并没有觉得多好吃
并非是不觉得饿,如果晚饭吃得少的话临睡前会觉得有点饿,但是觉得饿的同时并不觉得馋也没有想吃什么,想到那些烤肉啊,奶茶啊,惠食佳啊什么的,心如止水
感觉略略有点怪诶

《second life》又读完了,读完了的时候还是觉得好感动啊,真的好感动啊,最后也并不是ss就完全克服了他的恐惧他的自厌,但是“For her, for this, he would try.”这就可以了,真的,真的愿意try一下就不错了,更何况的是ss的try呢,他那么执着的人

跳绳的时候看完了《白色巨塔》,还挺好看的,但是觉得做东亚人民真是有点没意思,地位低的地位高的,男的女的,都没意思,当然还是地位低的女的要惨得多就是了
现在在看《广告狂人》跳绳,还真是挺好看的!!以前居然没发现诶
体重终于恢复到往日比较重的阶段,希望可以继续往下走走

找到之前看《一招让你的演奏变美》的视频的老师上了两节在线的大提琴课,觉得很有收获,声音突然间能够沉下去了,不是浮在表面,感觉是琴弦真正充分震动起来了似的,自己录了两段和上课前的自己录的相比,效果非常明显,shu也都说能听出区别
另外,手腕的灵活好像也略微会了一点
之前会想要往前走,想要急着学更多,想要觉得自己进度比网上看到的初学者快,比同一时间开始学的姑娘快,然后很快就进入了没什么很大进展的阶段,听录音发现自己音色和音乐起伏和开始的时候相比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虽然会的练习曲更多了,更熟练是有的,明显感觉到为什么上课的时候老师一示范就觉得和我拉得既不是同一把琴也不是同一首曲子,就开始觉得关键在于每一首练习曲都能拉得好听,关键在于音色要好,要有音乐性,似乎这两天我终于在音色和音乐性略微有了一点点长进,练琴觉得更有意思了,每一弓都不能随随便便的混过去,力量要始终保持在弓子上,一直对弓子有控制
继续练琴,继续练琴, 顺便,读到 《second life》 里说“The work was soothing, and he hoped it would soothe her too, that she might find some peace in the repetition, or in the simple creation of something.”的时候,觉得,哎呀,说得对!

鸡汤和许愿池

律所发了物资大礼包,非常温暖,里面有一只鸡!我看到律所公告说有给大家送鸡的时候我就激动起来了,天热了,于是非常担心志愿者不能及时送到,鸡发生什么不测,好在最后是在晚上排队做核酸的时候送到了,做完核酸shu抱着一大箱子菜、米和一只已经化冻了的走地鸡上楼来,当即炖起来!太开心了,以至于昨天晚上睡觉想想第二天可以喝鸡汤就很高兴
发了个朋友圈,有个做HR的同学来问说供应商是哪家,她也想动员老板给大家买这个,又和我感叹说,真的好想吃鸡啊!

今天几经波折的楼里的社区团购到了,按理说参团的人应该有两只鸡,但是不知怎么有人就只有一只,在群里团长说收到一只的报房号,退一只的款,大家纷纷表示不想退钱只想吃鸡,还有个人说,孩子想吃鸡肉,然后就有好心邻居让出了自己的一只鸡,场面感人

真的,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说心灵鸡汤而不是心灵排骨汤,鸡汤啊!它就是不一样啊!确实是能抚慰人心啊,起码稍许抚慰一丢丢

shu加入的本小区团购群,但是该群经常什么都团不着,然后群主就把这个群改名为“公寓许愿池”了,很好笑

前两天非常暴躁的时候读《second life》,还去翻了评论,有很多人不止一次的读这篇文,很多留言的人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读了,不止一个人在很down的时候从里面得到了一些安慰,我昨天看到在老伏死后,他的黑魔法标记消失了,小臂变成了一块普通的皮肤,“……allowing himself to touch skin that had been forbidden to him for twenty years, skin that was his own again. The brush of his fingers against his own flesh was as intimate, as electric, as masturbation. He closed his eyes and savored the tickle of his fingertips against sparse, short hairs. His own again.”他也第一次获得私人空间,重获自由的茫然和恐惧,“Aloneness, yes. He had often been alone, in fact, more often than not. But privacy… to know that no one would call for him suddenly in the night, that he would pass as many hours here as he chose, uninterrupted… that no one would delve into his mind to seek those things which might have been loosened by drink… He was nearly as horrified by the idea as he was relieved.”
以前并没有对这一段印象特别深,但可能是时时处处没有安全感,可能是什么都容易被轻松夺走,可能是随随便便会被塞到方舱,可能是正常生活随时会中断,所以还是想再次感叹一下,一切属于且仅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令人觉得弥足珍贵

说起来为什么我今天心情这么好呢,一方面是喝了鸡汤,一方面是终于上成大提琴课了,开始学一些新的东西有一些新的进展,自己拉琴所带来的的快乐和是听人哪怕是听大师拉琴完全不同维度的快乐,所能获得的平静我还没在其他任何事情里找到过,不知道这种快乐里,是不是多多少少有一点因为这是我自己的,这是我自己的音乐(虽然可能离音乐还很远只能说自己的噪声),所以敝帚自珍而带来的

仅有的春光

昨天晚上群里传要全市统一家家户户门口贴封条,一夜之间居然贴了不少人家,我一些同学家门口已经贴好,半小时后又传紧急叫停,有些人家就没贴,真的跟个笑话一样,半夜三更一线人员和志愿者不送菜不送粮忙着贴封条,大家还真配合啊大家

家长群里每天都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说有个家长终于等到说街道要送物资了,其他家长打击她说,说不定是中药而已,然后她收到之后拍上来,是且仅是一袋挂面。。。有家长声情并茂的说真的好想吃肉包啊,只能经常看看手机里的图片了,有个家长说她吃掉了发芽的土豆,觉得浪费太可惜了!还有家长说前两天居然把莴笋叶子切了,真是没经历过不懂事,马上有家长和她说,莴笋叶子可以做菜饭,她说现在已经洗好了,拍给大家看,切切也有一大盆呢,。。。
本地各种奇怪荒唐让人想吐出一口血的事情层出不穷,非常扩宽想象力

志愿者和一线非常辛苦,也就是说,你能看到的人确实非常辛苦,凌晨还在为人民群众送菜到门口,可是,人民群众有手有脚是自己不愿意去买菜去拿菜么?现在一番折腾,人民群众不但要积极配合,还要感谢志愿者感谢这个感谢那个,这不就是大型PUA现场教学么?

楼里有个人半夜三更想出门,结果碰上半夜三更出门帮大家搬团购物资的志愿者,志愿在发在群里说为什么还是有人不自觉,说好的足不出户呢,到底有什么事非要出门不可?!业主群里大家一通讨伐这个不自觉的人,还要想各种措施防止下一次。。。可。。。如果人家就是啥事没有,就是实在太烦闷了,就想趁着月黑风高无人看守下楼走一走很难理解么?!嘿。。。滑稽伐?!

以前看到过有人问,为什么生育率上不去,有个人回答说,“我小时候,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经常说,你们现在多好啊多幸福啊,而我经常觉得我小孩也太辛苦太没意思了。。。”

总有人觉得有不同的想法是有人带节奏,真的还挺可笑的,所以这些人就觉得我们人类是不可能靠自己的经验和见识得出一些和宣传不同的想法的么?哪里来的自信啊这些人

又在重新读《second life》,里面的教授在自尊和自厌之间摇摆,在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一边整理学生记录一边想,希望后人看到这些的时候有人能觉得他想要努力一个好校长,没有留下烂摊子,啊,备受蹂躏的教授真是惹人怜爱啊!还有一幕写他按照邓布利多的要求,要在最后把“哈利必须赴死”告诉哈利,他在办公室检视自己的记忆,选一些准备临终的时候给他,他一边选一边想,可能这是很惨的生活历程,但,这就是他自己的生活,又记得当初《Advanced Contemporary Potion Making》里教授说“However little I have, it must be mine. In time, I would grow to hate you, and I could not bear that either.”
对,我自己的,我自己的生活,我自己拥有的是且仅是自己的东西,真的,异常珍贵。

昨天又看了一遍罗大佑2004年“搞搞真意思”香港演唱会,是好啊,唱到《永远的微笑》“我不能让谁夺走我仅有的春光”,我想从4月1日正式封闭到现在(浦东人民还比我们多4天),每天站在阳台,看到街边的树从枯枝到朦胧新绿,现在已经绿得很明显了,看着这些日渐绿起来的树,我想这就是我目前仅有的物理春光了
前几天临时找了不知道靠不靠谱的大提琴在线教学,明天下午会是第一次上课,因为这就是目前仅有的精神春光

某一种叙事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毛十八的微博,“说了又要被当酸鸡,每次看到吹华裔又是这个套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是奥运XX鹅,而且是学霸、藤校……就觉得很累,整个人很疲惫,从耳朵到心灵”
啊,我懂啊,这套叙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对体育/音乐明星(王同学不就是典型)的描述是这款,对民国时期的很多人的描述也差不多是一样的路子
我并非不喜欢看天才的故事,但是样样都好,家里条件好,自身有天赋又努力,方方面面的天赋多得潽出来,哦,对了,还要长得也好,总之就是人类精华,一路闪耀,但是这种叙事怎么就这么没意思呢?
对于这一款故事,我倒是从来没有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感情存在
天才类型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于我而言可能是一种传奇感,但上述这种叙事完全没有传奇感,而是非常市侩,就好像,我开了一辆上海大众,叙事者要是给我讲谁谁谁会幻影移形,我肯定哇的一声叫出来,但是叙事者告诉我谁谁谁开了一辆玛莎拉蒂,好像我就觉得没什么很大意思,倒不是说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他们的才华和我相比只是上海大众和玛莎拉蒂的区别,不不不,我相信自己和他们的才华相比很可能是萤火同皓月的区别,而是说这种叙事方式这种讲故事里着重描绘的点让我觉得十分玛莎拉蒂

然后看到女足逆势反转,很多人觉得十分振奋,应该给钱,给大钱,要提高待遇,看到有企业给钱了,就更开心,每个人都喜气洋洋,我也会觉得事情好像这么搞没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孩子考了好成绩就才拼命给她买鸡腿,很功利。。。非常成王败寇
喜欢女足是喜欢女足还是为了凸显对男足的嫌弃?喜欢女足是喜欢女足赢还是喜欢女足这支队伍还是喜欢足球运动?我是觉得这里有很多微妙的感情区别
体育比赛当然是赢了好,这毫无疑问,可能也有人能在其中感到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可能确实和功利以及成王败寇只有一线之隔,但是我就是觉得这一线之隔还蛮重要的,体育比赛变成了赢了就是为国争光了,就是可以配得起好待遇了,就很没劲

我觉得可能以上两种给我的共同感觉就是势利。。。咩哈哈哈哈,这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胡说八道的小博客的好处~

I need you

之前看过一篇非常非常喜欢的同人,里面破除SS诅咒,救他回来的是一句话“I need you”
前两天看一篇小黄文同人,俩人感情的某个变化的地方也是在HG对他说“I need you”SS震住了,For some reason those three simple words made his mind reel. No one needed him for no reason. They all needed him to do something. The world constantly demanded things from him. Brew this. Fix that. Grade these. Save us. But never once did anyone say “I need you” without some ulterior motive.
两篇文如此的不约而同,以至于我觉得这三个字简直就是一切言情小说的精髓,被人爱以及爱人,仅仅因为我是我,我本身就是值得爱的,就是美好的存在,这种感受就是人类最追求和向往的

大提琴的功课一下子难起来,我居然周末两天练了快7个小时,一度产生一种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的恍惚,但是也挺开心
单位说要去团建,去外面住两天,第一个想到的是,啊!我两天不能练琴了,怨念。。。
昨天看了一个讲大提琴换把位对比演奏的视频,才知道原来同一个音在不同弦的不同把位是都是存在的,于是,同一个乐句,既可以在第一把位上呆呆的拉,也可以在不同把位上换来换去炫耀的拉,后者显然比前者丰富得多,其实这和古琴的原理也差不多,但我居然才知道,亏得我以前以为是第一把位的音不够了,才会往下走呢,真是太傻了!

昨天看了两个蔡珂宜的视频,皮亚佐拉曲子,好喜欢这个姑娘,非常沉静,虽然这么说起来和皮亚佐拉好像不搭,但是其实有一种意外的美感,太灵了!
路上听了马友友的皮亚佐拉的专辑,皮亚佐拉就是带感啊

杨小恒最近很好玩,比如说前两天说个什么零食,她问坏了没有,shu说应该没有,那么甜不容易坏的,她说,啊?!甜食这么厉害啊?自己不容易坏,但是专门容易坏小朋友的牙,真是万食之王!
她跑来和我各种蹭,我说,你不要搞我啊,她一脸严肃说,正人先正己,你专门搞爸爸,怎么能叫我不搞你呢?!我只好说。。。那,要么我们一起去搞爸爸?
某天我不想去跳操,说为什么减个肥这么难啊,跳操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杨小恒说,你还要跳很久很久,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然后,经过两周的努力,我现在又已经放弃树人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还是快快乐乐的看书拉琴好了

青春

每周六早上穿着卫衣骑着共享单车,背着琴去上课,觉得自己真是青春无边啊无边
最近每天拉练习曲的时候内心真是非常平静,虽然我也知道是一种逃避所带来的平静,但那种平静本身确实很美妙,而且。。。我总觉得逃避在练习曲里和逃避在刷手机里感觉还是不大一样的?我也很知道往下的学习里一定会很暴躁的时候,会有很厌倦的时候,会有积累起来的成就感,也会有到底行不行啊的自我怀疑,就。。。走一步看一步开心一时是一时吧!而且既然知道会有困难,真的有困难的时候应该也能面对和解决吧?!

最近在读陆正推荐的《莫斯科绅士》,她说是很童话,目前读到三分之一这样,深以为然,不是那种写实的小说也不是描绘了平行宇宙或者另一个世界,而是一种装饰画的感觉,就还蛮奇特的
在豆瓣上刷了一些《莫斯科绅士》的评论,看到一些小读者就是把语文课本和政治课本那套东西完全内化了,就很没意思,啊!

陆正在读我推荐的《Agent Sonya》,然后有时候会一起讨论,好快乐啊!这种根本没人看没人讨论的书可以有小伙伴一起聊,实在是太太太开心了!有说起来像Sonya这么有主体性的女性角色真的很少见,凡事都以自己的感受为先,但也没有那种世界应该围着她转的理所当然,她并非是招人喜欢的女性,也不着力于搞女性那种迂回婉转身段柔软所谓高情商,但是也绝不傻乎乎,她信仰共产主义,里面寄托了她的热情和浪漫的幻想,以及充分满足了她对刺激和抓马生活的爱好,但是她也对其中的危险有充分认识和评估。怎么说呢,这本书虽然很地摊文学,但里面就没什么女间谍的刻板印象,是展示了一个间谍,而不是一个女间谍。

又,以前看到人说“女权即人权”总是不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那天看到有人论证张桂梅老师的女校不仅有利于女学生也有利于男学生,我觉得顿悟了,女性本身就是人类,人类争取自己的权利当然就是人权。为什么我会在这里顿悟呢,因为一件事情如果对女性有好处,总要有人为其正当性论证,论证的方向往往就是不仅对女性有好处,也惠及男性。可是其实没有必要,因为我们女的也是一半人类,如果一件事能对一半人类有好处就已经是很正当的了,不是么?就是说,不是通过拯救女性而拯救全体人类,而是拯救女性就是拯救人类。换成种族就很好理解吧,争取黑人的权益的时候,人们并不会特别说这件事对白人也同样有好处,而是这件事本身就是黑人应得的,甚至于在应得的当然会有可能损害到一部分白人已经得到的好处,可是又怎样呢?黑人就因此不应该争取自己的权益么?坦白说,争取女性权益,在相当一个维度内,对男性有什么好处,我是看不出来的,可是因为对他们没有好处,就可以去做/维持这种不对的事情么?

shu说《Project Hail Mary》还不错的,准备要接着读下去,目前我停在外星人出来之前,据说外星人出来就忽然好看了很多
今天在豆瓣上看到有个友邻说“她朋友孩子做卷子,有个问题是how do you feel ….the paragraph 。 孩子回答:I feel confused……”咦!很有道理啊!

语文课

前两天杨小恒在读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读好之后,我听得浑身不舒服,十分搓火,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课文的问题,我就和几个年龄不等的女性小伙伴分享了一下,从同龄人到娃都已经大学了的女同事,大家纷纷表示,恶心!
就,怎么说呢,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是一个男人写的,然后搜了一下果然就是!

来来来,大家(虽然我的blog也没几个人读大概)一起看,一个字没改的课文原文:《妈妈睡了》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妈妈全听不到。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这!都!是!什!么!鬼!
我看了一下百度百科,说是2017年新入选的课文,(难怪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请问,谁家的孩子这口吻啊?!
我同事说“一点也不像孩子看妈妈,像男人看出轨对象”
就。。。哪有个孩子看妈妈重点看的是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充满了男人那种不健康的凝视。。。
那种不健康的凝视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凝视的对象不是人类,而是为我所用的物件,然后下一句就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点“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啊!!!为什么睡个午觉做个梦都要为你服务啊?!你啊是周扒皮转世啊?!而且还是狠斗私心一闪念的周扒皮

总之,这句话让我认定了作者是个男的,如果说前面弯弯的眉毛什么的还只是套路的俗话罢了,这一句就充分暴露了这种世界啊都是围着我转的感觉,自我为中心到这种地步也是很可以了。我表姐说,“就是典型的男人理解的女人,不仅女的要伺候他,还要以伺候他为至高享受”,是啊!连梦里都要伺候也就算了,还要为了这能更好的伺候他笑出声,我真是。。。隔夜饭也要吐出来啊!

简直要发出天问,到底什么样的人才会那么自然的觉得妈妈梦里笑出来,不是因为吃蛋糕不是因为玩游戏,而是因为想出了更好的为他服务/干活儿方案啊?!!

本来我还有很多别的想写类,但是,写完这篇先让我缓缓~~

反反机器人

某日和杨小恒闹着玩,我说你的小脸脸看起来又香又软,能不能吃的?按照一般的套路她就要作出瑟瑟发抖的样子,然后说,赶紧跑呀,有人要吃我呀。。。结果那天她笑嘻嘻地说,可以吃的呀,但是要吃至少20次,不少于5分钟。。。真的,我就忽然从内到外,一点都不想吃了,那种索然无味简直就是生理性的反应,诚实地和她说,听你这么一说,我就立刻不想吃了诶!

然后想到以前看过的一篇李松蔚的文章,非常有意思,如何毁掉一个娃的热情,假设这娃热爱搭积木,有很多办法啦,比如说他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和他说,这是你自己选的积木哦,要坚持完哦,比如说要求他每天必须玩一次,定点催促“该玩积木了,快点”,比如说,发现他玩的时候,积极鼓励“对嘛,积木就应该自觉的玩”,比如说娃感到不耐烦的时候,鼓励他,哄劝他,再玩半小时就好,玩好了给你零食/物质奖励,比如说玩的时候给他擦汗,说真是辛苦了等等。。。反正就是看了之后,就想赶紧把积木丢出去,大喊一声,妖怪啊!!!

当初看完这篇文章还只是理性上的认识,听到杨小恒和我说“可以吃的呀,但是要吃至少20次,不少于5分钟”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有了感性的认识啊,太可怕了!!

接着想到,晚上有时候我会催娃去刷牙/换睡衣/睡觉,总之就是快点快点快点,大人小孩都烦躁,她会说,妈妈,我是反反机器人,你越催我快,我就越慢,你要反过来说,于是我就很配合夸张地说,杨小恒,你慢一点呀,千万不要这么早睡,千万不要赶着去刷牙,衣服慢慢换呀,一个袖子要穿个十分钟呀,然后她就兴高采烈的快速搞完自己躺好准备睡觉,我就作出一脸遗憾的样子,啊!都和你说了要慢一点,怎么这么快的啦?!!
据我妈说,我小时候也是啊,如果想让我喝汤,就要说,别喝了别喝了,撑着了撑着了,我就咕嘟咕嘟喝掉一大碗汤,在我妈说来,就是一种搞我的小技巧,但是在杨小恒这里,我觉得更是一种她有主动性的合谋。

我开始只是觉得就是人类都追求自主性,追求自由,一方面我知道应该早点睡,一方面你说了早点睡,那么如果我早点睡了,如何体现自主性呢?我只是顺应了你的要求而已,我的自主性在那里呢?
说起来,我大学毕业之后,就特别想工作,特别想赚钱,可能就是因为想独立想追求自主性。。。吧。。。

后来在李松蔚的文章里,看到悖论和认知影响行动,觉得非常有意思。原型是“一位克里特人说“所有的克里特人都说谎“。其中的悖论显而易见,如果这位克里特人是对的,那么他(说的内容)就是错的。
那么如果孩子成长为青少年的时期,他的独立性体现在不依附父母,对抗父母的意志,那么如果父母的意志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要独立”,那他究竟怎么做才能体现出“不依附/顺从父母”呢?估计就只能是偏不独立,偏自己什么都赖着了?
李松蔚给出来的办法是建立一种反悖论的认知,就是怎么做都是对的,“在这种认识下,孩子独立是在追求独立,不独立也是在追求独立。如果父母接受这样一种悖论性的认识,他们就放松了,孩子怎么样他们都可以接受。孩子也放松了,他怎么做都是独立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办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可以中断这种认知

睡觉这个主题,虽然没有那么明确,但也是有这个意思在的,就是她的“自我管理”体现在违抗我的意愿,当我的意愿和她自我管理的意愿重合的时候,她就。。很烦躁。。。那么我们就来人为制造两种意愿的分离,即使这种分离是彼此心知肚明的假装和演戏,也依然是有效的!

还有一个认知影响行为的例子,也很有意思,他举的例子是游泳教练和他娃说,不要紧张,越紧张越容易往下沉,这话说的,只能更紧张啊,我本来的紧张还只是单纯对水的紧张,现在的紧张还叠加了,如果我紧张了更会下沉的紧张,也就是“不要紧张”反而成为我的紧张来源之一,李松蔚破的办法是告诉女儿,“教练说得不对。要学会游泳必须度过一个紧张的阶段。你要紧张100次,100次之后就能浮起来了。我说你现在已经学了四天,每天紧张一次,你才紧张了4次,现在还剩下96次。”就是你告诉她紧张是学习的必需品,她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就会很安心,反而就不紧张了。
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就是人为干预了悖论,把它中断掉了

我这几天拉琴拉得很开心,每天都想快点下班回家,都想快点到周六可以去上课,因为觉得超过晚上9点就不合适再吵了,所以基本上只能练一个小时,时间嗖的一下就过去了,想要以前听人说“如果一件事想快点做完,基本上就说明已经不太想做了”,真是太有道理了!说起来,坚持也是这样一直悖论,如果想到要“坚持”,基本上就快“坚持”不下去了,因为这时候已经并不享受当下,而是为了未来的某个结果,所以,慢慢走,欣赏啊!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很难。网上又一次吵了一遍妈妈带2岁男童上女洗手间的事情,我真是觉得太奇怪了。这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要说2岁了,4岁5岁妈妈带着上女洗手间也没问题啊!毕竟洗手间都有隔间嘛。。。而且不上女洗手间上哪啊?上男洗手间?这些娃裤子都不一定自己脱得下来。。。而且如果是便便呢?马桶也不一定坐的上去。。。
而且也不一定是娃想上厕所,妈妈想上啊,总不见得把幼儿放在外头咯?!
所以,按照某些网友(我都不知道是活人还是机器人)的意思,家长不能单独带与自己性别不一致小朋友出门咯?!
就算有无性别洗手间,在小朋友经常出现的地方也一定是不够用的,为什么你总是看到空着的无性别洗手间,那显然是因为你去的地方主要是大人去嘛
小朋友出门玩耍是权利不是恩赐,小朋友使用公共设施也同样是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婴儿在公共交通上哭闹,家长带着婴儿车上下公交车缓慢,而如果不能让小朋友感受到社会的友善,是大人的失败,并不是胜利

不过话又说话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然是个好的意思,但是有很多人吧,对自己的幼也相当不怎么样,如果以幼吾幼来推导如何对待人之幼的话,人之幼大概只想赶紧跑!
还有这么多家长觉得可以打小朋友,如果不打小朋友也只不过觉得因为打了小朋友,他反而会自卑/学习不好/叛逆,他们根本没想过,打人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对,并不是因为导致了如此这般的后果才不对,而是从头到尾根根本本就不对!我本来想说“难道你是因为杀人偿命才不杀人的么?”后来一想,大概对于某些人来说,还真就是这样,想想人类也真是没蛮没劲的

千万不要说,一个人的生命不但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这句话,听到的人,比如我,只会想说,那我不要了,我还给你好不好

某天看荞麦的微博,说她发现有的人总会在别人讲的故事里带入那个不在场的人,比如说有的人讲自己出轨,和出轨对象这般那般的互动,有读者就会带入这个不在故事里出现的讲故事的人的配偶的感受,有时候有一些人就是没办法直接面对这种“主角”体验,就是会代入/幻想自己是被承受的那一方,又有说到“很多时候我们女的,不是喜欢对方,而是喜欢“他喜欢我”这件事”。我觉得还挺有洞察力的。。。就是我们女的,确实很多时候没有什么主体性,也非常缺爱,over

又以及,翻《游艺黑白》的时候,看到采访席夫(András Schiff),他说到“至于喜欢的合作对象,多数要看曲目,比方说我和来自布拉格的帕诺莎四重奏(Panocha Quartet)合作德沃夏克之后,就很难和其他人合作同一曲目了——他们的德沃夏克是那么真诚、感人且高贵,没有任何廉价感伤。”
我就去找了Panocha Quartet德沃夏克来听,真的,是好听啊!无论是“F大调第12弦乐四重奏(美国Op.96)还是Op.100的小奏鸣曲,都十分好听,有一种质朴健康的氛围,哪怕是忧愁,也是那种身心和谐不拧巴不别扭的感觉,而且这种和谐不是那种天堂啊神圣的和谐,而是非常实在的人间的和谐,有那种绝对不能一边听着一边干别的,而是只能认认真真听完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