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的迷人之处

我最着迷的其实是剧场的气氛,是演员和观众的交互,以前看戏的时候,这种交互式非常直接,有时候演员出来就有碰头彩,有时候一句一个好,有时候明摆着演员因为观众的喝彩而更起劲,但是戏曲以外的舞台剧我倒不是很有把握,不知道这种微妙的气场多大程度真的存在
虽然也能感觉到也是有不同气氛,最明显是10月4日去看《剧院魅影》的时候,那一场我觉得观众心不静,舞台上也就是一场正常水准的演出。之前有听说JR是对观众反应很敏感的演员,但我也不知道到底在台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到底能感受到多少

昨天看了一段采访,我觉得非常非常有意思。《剧院魅影》目前在成都演出,成都记者问JR说,你如何看待社交媒体对音乐剧的影响,我觉得记者预设的答案是,有很好的宣传啊这个那个,结果JR非常直白的说,我尽量用礼貌的表述来说,我认为社交媒体一个非常不受欢迎的观众,他说,“这些东西剥夺了观众与我们讲故事的人之间的联系,观众无法以这种方式投入戏剧中。”他说还说到盗摄,当他在台上看到盗摄的时候,“所有爱、关心、激情,和取悦观众的迫切需求都会突然暂停,会脱离讲故事的状态,意识到,天啊,有人在录像。。。”
而且他也会说,在台上听到观众哭泣、抽泣他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是我们的表演引起了这样的反馈,触达了观众”。(我们观众为他在台上抽泣而感动,他为我们观众在台下抽泣而觉得有成就感,原来大家都好喜欢看对方哭哦。。。虽然听起来有点变态诶hhhh)

而在谢幕的时候因为可以拍照,很多人举起手机,而不是拍手,他会觉得很遗憾,他觉得这一段录像其实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还原什么,而你错过了珍贵的交互。。。难怪他会说最喜欢的瞬间之一,就是在夜之乐章的一段,两句之间的气口,乐队、观众、舞台全体鸦雀无声,好像也呼吸都停滞,等着他下一句乐句进来
以及,他还说能听到剧场掉手机的声音,他说在成都,最低记录是2次,最多是17次。。。手机掉的次数少,他就觉得可能这场观众比较被吸引住

我觉得非常感动,是的,戏剧和剧场的迷人之处,就是剧场里当下里不可还原交互气场,这是真正宝贵和感人的。这是此刻一场演出,并不是为了以后,并不会留存,而是仅在当下的,仅能在当下放开所有的感官去吸收,去感受的,非常稍纵即逝而且了无痕迹。。。而且这种共同感也是巨大的,全场一起屏息,一起欢呼,一起想起各自的甜蜜和哀伤

我对舞台的想象和JR描述得一模一样,所以这并不是想象,而是演员和观众共同能感觉到的事实!那就是,舞台上,演员珍视自己的表演在意自己的作品,倾注心血的讲一个故事,希望把这个故事传达台下的你,而舞台下的你被吸引其中,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个故事里,某种程度上你和演员共同完成了这一场不可复现的演出。一起这远远比拍一两个片段发朋友圈发小红书,比以这种方式宣传演员更多出名什么的,要珍贵得多,也要隽永得多

典故以及其他

周末看了一个82年的《理发师陶德》,这个故事演出来比单纯看梗概吓人得多,几乎把我吓着了。。。确实觉得陶德和洛维特夫人演得都很传神,但是,这些唱段实在是太太太没啥起伏了,根本就没个调啊
看完隐约觉得里面的音乐有一些特别之处,去搜音乐分析,发现全剧都用了很多很多《Dies Irae》的曲调以及曲调的变体,这个旋律里的音程关系都很近,没有超过大三度的音程,所以真的听起来非常叨叨念。。。好像念经啊!
又看了一些Dies Irae的介绍,这个旋律片段真的是被引用十分十分十分十分广泛啊,所以懂行的人一听到这几个音符大概就会知道是关于死亡啦,复仇啦什么的。。。忽然发现,所以在旋律界也有典故啊?!就和我们诗词的固定意向差不多,比如说柳树啊长亭,自然就是离别送别,比如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里面的典故。。。

我这么不懂英文的人,都能觉得桑德海姆真的是押韵狂人,非常非常喜欢押韵,然后看到一段分析说,陶德给他的剃刀唱情歌的那一段,用了很多s、th,f,这样的词,比如说these/friend/see/glisten/this/shine/smiles/faithful/whisper等等,这些词的发音就比较柔和,我觉得是因为比较在舌尖,有更多气,或者说更多嘶嘶嘶的声音(?)听起来就比较容易营造一种亲密的氛围
我之前一直以为,只有中文才讲究发音,比如说“璀璨”听起来就有一种细碎的感觉,而“铿锵”听起来就比较。。。铿锵。。。以及,我小时候就觉得,女生的名字不能两个后鼻音连用,会显得很笨重,言情小说里姓林、姓苏颇为常见,一则是字型比较美,二则是读音比较脆生生或者说比较灵巧
看来确实发音和呈现效果是有关联的!看来人类的本能就是会对所使用的语言和音乐作出联系的!

还有一些分析还桑德海姆的词和曲调的走向,这个我之前在音乐家的无聊人生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里也看到过,就比如说一个全曲的最高点所对应的也是歌词的最高点,或者歌词的情感不断往下走,旋律也不断往下走之类
但是,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无论从作词作曲上来分析,桑德海姆都做得很高级分析起来也很高级,可是,我还是觉得不太好听啊!这部戏是很规整,但是没有他自己的《into the woods》好听,我觉得。。。韦伯虽然屡被吐槽,可是就是比较好听一点诶,以及《悲惨世界》也很好听。。。可能我目前还是只能欣赏这种流行曲目吧。。。又以及,我看了一个知乎问答,我突然间有点get了为什么我没有那么喜欢桑德海姆,可能因为他的戏没有一种热情/激情吧,就是没有什么煽动性,不太挑动情绪,固然可以赏玩,也能在理智上觉得很高级,可是我看戏,还是想看一点能引起情绪的东西,让我被戳中,让我在情感上有波动

以及,还看了一个讲Harold Prince的纪录片,Harold Prince是很厉害,2012年的《Evita》和他导演的《Evita》感觉简直不是一个东西,我要找他的版本再看一次。上周看2012《Evita》的时候一直觉得舞台不太行,在舞台上打出一个二楼,有点像骑楼,感觉颇为东南亚,并没有多好看,看了一些他的原版的片段,觉得这才是我想象中的《Evita》,在B站上找到一个很糊的版本,准备看一看。。。以及提到《剧院魅影》,他很为转场得意,而我确实也觉得剧院魅影的几个转场非常非常精彩
但是,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无论是看采访的人还是看工作的片段,我觉得音乐剧领域还是十分的。。。白男。。。当然其实各种广大的文艺领域都非常男。。。AO3也好,播客也好比较女还是因为,这个东西比较容易一个人开展,而音乐剧和众多舞台剧,在艺术之余,更是一个需要广泛协调各种资源的大型项目,所以顽强的很男。。。

剪裁的技术及其他

周六shu不知道为啥投了屏25周年的《剧院魅影》,我居然又看了一遍,这一遍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情况,舞台剧的摄像是有问题的!!因为镜头会选择给你看啥不看啥,而且总给特写就看着看觉得很受束缚。尤其是《剧院魅影》这样丰富的剧里面,其实镜头之外的群演也有很丰富的东西,即使都是主角,俩人也都各自有动作。所以看演出的时候观众更自由,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东西。所以我看剧的时候即使位子不太好,也不喜欢用望远镜,因为会破坏舞台节奏,虽然是可以看到演员的表情,但是看不到身段了,也看不太到其他演员,而望远镜起码还是自己选的,但剧场录像就全靠剪辑和摄像人对剧情和看点的判断了。。。
之前看戏曲舞台录像的时候我没有过这种感慨,可能是戏曲的群演就只是龙套而已,主要就是看角儿,看点非常集中。。。
顺便,我觉得25周年版的观感倒不如这次巡演版,倒不是我对JR有滤镜,而是有一些的小的编排和细节,让我觉得巡演版故事更圆吧,在豆瓣上查了一下,似乎25周年版的版本确实与Original又有一些小不同?

这两天看了两部音乐剧的视频,《Evita》和《wicked》,看视频也没有挑卡司的条件,首选是有中文字幕版,总要先看懂再说
比较喜欢《Evita》,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真的借鉴了《Evita》很多!比如《Evita》里面的che是一个实体化的画外音和偶尔和Evita互动的虚拟角色,鲁契尼和死神,基本就是che的一拆二版本,比如对Evita描述的摇摆,一会切入一会抽离,一会以她的口吻一会以旁观者的口吻,《伊丽莎白》里面对sisi的表现也是非常类似,除了著名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Evita》里面也还有其他有几首歌都还挺好听的

《wicked》我觉得不是特别喜欢,虽然看的是一个偷拍的视频,但是能想象舞台还是很炫酷的,也有一些可爱的小地方,但可能我觉得人物关系还是太生硬了,而且政治隐喻过于cliche,在天朝的我看来,傻乎乎的,没有更细腻更微妙的东西

周日晚上去听了穆洛娃的独奏音乐会,很早以前买的票,差点都要忘记了,同样是在上海音乐厅,但比上次布雷查兹的钢琴好多了!
我稍微刷了一下小红书,大家的评论也都蛮好的,所以啊,演出有没有诚意实在不难区别
去这场主要是因为曲目比较喜欢,勃拉姆斯的两首奏鸣曲+舒伯特,还有两首现代作品,现代作品我不太懂,更可怕的是,因为是两首不间断演奏,中间没有鼓掌环节,我甚至都没听出来哪里开始换了一首曲子。。。啊。。。可怕
下半场的勃拉姆斯第一奏鸣曲和舒伯特非常好听,尤其是勃拉姆斯第二乐章中间的一段双音,非常自然饱满。我觉得穆洛娃的风格,总体来说就连贯均匀,是一个很清丽端正的美人儿,非常自然,不甜不媚不浓郁不冷峻不华丽不过分丝滑,但是很精准,虽然我毫无听音准的能力,但是就是莫名其妙觉得音特别准,可能是因为整个空间里充满着自然的共鸣吧?
总体来说还是挺喜欢这种风格的呢,回来路上找了一个穆洛娃的勃小协来听,啊,好听!

昨天和表姐聊天她去看《巴黎圣母院》,我说,《剧院魅影》明年初巡演到广州,可以去看看,很不错。我说,我当时看完立刻就闲鱼了之后的票,带shu和娃去看了一次呢
啊,不仅有效说明了戏好看,而且还让一个关心家庭的中年妇女形象跃然微信上。。。
但是,我没有说的是,之后,我沉迷于JR的美貌和舞台感觉,又买了五张票,自己去看了五次,而且还远赴苏州去了三回看了两回。。。后半段故事一说,就是一个贪图享乐的追星妇女了。。。这就是。。。剪裁的技术啊

赛车手开桑坦纳及其他

老师的琴去修了,所以上周六上课她用的是我的琴,妈呀,我都不知道我的琴能发出这种声音,我都不知道我的琴,它也能歌唱,最直观来说,一个乐句,老师拉的音量至少比我大20%,更不要说音质了。。。
老师还说,我的琴还可以,反应不慢的,啊,开心,因为我再次深刻的知道了,是我不行,不是琴不行,所以很开心呢,似乎比知道我是行的,琴不行要开心很多,奇奇怪怪的开心,最近很容易奇奇怪怪的开心起来,比如说这两天天气不错,比如说这两天事情不多,比如说这两天买到了特别特别好吃的饼干,比如说今天吃了很鲜美的鸡汤面,比如说前几天买的红美人特别好吃,比如说最近糖炒栗子也很好吃,比如说shu给我买了很好看的新衣服,统统都很开心!总之,心情这么好,看什么都顺眼,最大的可能都是因为《剧院魅影》,尤其是令人迷醉的JR吧~~~

brahms进入第二乐章,我觉得似乎搞两个乐章就差不多了,第三乐章应该是远超我能力范围的,搞完brahms再搞点什么呢?也不知道皮亚佐拉或者拉赫有没有我能搞的曲子

去苏州看剧的路上读完了《亡狮》,我觉得不是太行,总体来说不论是书还是剧都很段子,虽然是很俏皮,但我可能对这种不是特别讲故事,也不太着眼人物的书都没办法觉得很迷醉,就会觉得是卡通片,以及我觉得作者对他的人物没有完整的想法也不是特别有真心,很工具,他不是很爱他笔下的人物
还是想要看一点故事,就是认认真真讲故事,写人物的那种传统小说,然后我居然下了一本《The Hunger Games》,不知道会不会有哈利波特的七八成好看?
说起来,我目前既不想读很男的那种小说,也不想读非常女性向的对不公的描述,生活已经很不公平很辛苦了,不想看人在书里一模一样的经历一遍,还是要看一点荡漾的东西,看一些能让我鸵鸟的东西。。。啊,有什么比《双重人生》更好的呢?!但这篇文我不能多看,已经重读过两次,再次重读要留给更需要的时刻!

话说,“舞台之外的时间”,是我最近比较大的体会,不论是书还是演出,要演出/写出“舞台之外的时间”,就是这些人物不上场的时候,你觉得他们是存在的,是有自己的人生的,对演员来说,就是要有逻辑,有逻辑有两层意思,1)这一幕和下一幕之间,演员要脑补出中间是如何衔接的,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很细致的自己角色的设定,这个角色经历了上一幕之后,度过了怎么样的时光和事情,情感有了什么样的变化,然后出现在了下一幕里,不然就会很突兀,会觉得人物是片段式的;2)对于这个角色有很详尽的背景设定,我又要说了,JR的魅影就让人觉,魅影是有一段复杂的过去的,就特别好!

而小说其实也是这样,人物要有完整的小传和背景设定,比如说斯内普教授的设定,这个不是作者心血来潮的翻转,而是显然从他出场的第一幕起,这个人就是一个正面人物,是有一段和哈利父母的纠葛的人物,虽然读者暂时不知道(后来有不少读者也推断出来了),但由于作者知道,所以写出来的每一个场景,都是有一条暗线贯穿其中,每一个场景都是连贯的,这种文才会好看,啊!

正能量鸵鸟

有一个特别特别心烦的3天培训,我后面两天都请假了,就昨天去参加了一天,确实如预期中一样烦心,今天早晨起来,shu说,今天不去培训了是不是很开心啊?
我说,哈?我都已经忘了我昨天培训过。。。
这就是我的鸵鸟之道,尽量避开过敏原,假装没看见

十一假期前一天,我本来已经想好了要休假,结果跑出来个事情,要陪客户去立案,于是我就约在一大清早,拿了第一个号。立好回到家也才不到11点,立刻洗手换睡衣,假装自己睡到自然醒,刚刚起床,假期刚刚开始,而且还有个田螺姑娘帮我立好了案

有一些人缓解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是某种精神胜利法,比如说,这个人欺下媚上(或者其他恶劣品质),说不定未来倒大霉,比如说,这个人出身优渥,也不见得真的幸福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我完全不同,我的方式,基本上是1)完全承认+2)往下比+3)假装没看见。。。1)这个人欺下媚上,他就是混得好,就是比其他人收获多,就是成功。。。这个人出身优渥,他就是比大多数人开心,生活就是这么不公平。。。2)你也比很多人强了,还有很多人更是劳而不获呢。。。3)那些欺下媚上的人儿啊,我和他们不熟,那些富二代的人儿啊,当然可以做朋友,但我不和他们聊缺钱的烦恼。。。言简意赅,就是自我以下,我已经是很幸运很幸运的人了,自我以上,我统统没看见

其实,我特别讨厌的一种方式是,要看出正面意义,比如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烦心但可能也没有那么烦心啦,可能在其中也有一些正面意义啦,走过的路总不会白走啦。。。因为,要看出正面意义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世界是大体公平的,我觉得显然不是,世界就是完完全全不公平的
所以,斯内普教授在凤凰社这部里面说“Well, it may have escaped your notice, but life isn’t fair”,真是。。。我的心声啊!(顺便,这句话是电影台词,书里没有诶!)

然后,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这样,不听不看不想,当个鸵鸟,以及既然来都来了,既然世界不公平,那就只能尽量让自己快乐点,多找点快乐的事情做做。与此同时,感谢能有今天,对获得的所有快乐,对得到的东西都特别珍惜。。。于是,一个如此鸵鸟的人,外形上来看,似乎倒是一种非常正面的价值观呢!

保时捷

上周日去上课,没带琴去,用了老师的超级贵贵琴,而且还是百年老琴,最大的感受是操作性非常不同!几乎是一碰就响,发音非常轻松而且敏感,另外就是四条弦的音色很接近。
我就在想,可能我的琴是桑塔纳吧?而老师的琴就是保时捷。。。
我自己前后两把琴,我都觉得D弦会一下子暗下来很多,和A弦的过渡不柔和。这次奏鸣曲的有两个小节,按谱子标记的指法来看,是D弦的四把位,老师让我用A弦,用A弦的一把位,她说,你们的琴这里都不行,声音不够亮,所以大概。。。一般的琴就是D弦会暗很多。。。
开了一个小时保时捷,还是很开心的呢!我也是用过百年贵贵法国老琴的人了!!虽然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并没有怎么找到该保时捷的音准,拉得乱七八糟的

另外,我觉得可能耳朵变敏感了一丢丢?以前自己练琴基本只能在认谱子以及熟练度上练,但是现在一小节一小节的搞,我觉得我有点点能听出来,这个小节,“这一遍是好的,那一遍不行”,这种区别了,然后争取把好的复现几次

今天在路上听了一点点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听了四个版本的第一乐章的前几分钟,无论是乐手还是乐团,我都觉得差别非常大,以前只是模模糊糊觉得好像有点不一样,现在再听,觉得,嘿,完全不同嘛!算是各有的特点,各花入各眼,不过诹访内晶子的第一乐章三分钟左右的地方有一段,非常有翱翔的感觉,啊,我好喜欢这种天际翱翔的感觉啊

最近喜欢JR,由于他在舞台上的体态非常好看,很挺拔
所以,搞得我这两天也努力在办公室抬头挺胸!!
说起来前两年特别迷艾伦里克曼的美貌的时候,去看了《理智与情感》,布莱登上校也很直,于是看完之后我也很直了几天。。。
周一早上六点多起来去青浦开庭,周二早上5点多起来跑去南通干活,中午回到办公室继续干活,直到晚上。。。居然非常平静。。。要么是之前的神采奕奕还有点残留,要么就是他们的敬业和工作认真/用心也。。。影响了我。。。毕竟我从来特别喜欢一个演员、角色倾向都是投射了理想版本的自我,是自我的plus版

说起来勃拉姆斯这首奏鸣曲,有几个小节特别特别难,音准节奏都难,还要左手横按(包括小指横按这种我觉得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场景),还是两个ff,右手要使大劲儿,我觉得一直有点躲着它们,我想今天晚上就专门搞它们好了,搞个百八十遍总能好的吧?毕竟我这两天在追求自我的plus版时期,克服恐惧显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和伏地魔斗争是克服恐惧,去死磕一个困难片段,可能也是一种最小单元的克服恐惧吧?
我想,有人说,练琴能建立一种自信,我觉得这种自信就来自于,相当一部分曲子,都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啊,好难,这东西是我能搞得么,我要不要和老师说换个曲子算了?!!2)咦,似乎有点初具规模了诶;3)居然大致都搞下来了;4)离好听还有八万里;5)似乎有一点点好听了?其中1)-3)这个阶段,特别快乐,我觉得经历了很多次1)-3)这个阶段之后,就能获得一点点自信,在碰到1)的时候就不会特别觉得暗无天日,虽然自信也很可能在4)这里消失。。。
而且在练琴过程中,还会有这个这两个想法反复挣扎,A这个困难片段我想混过去,就几个小节而已啊;B不,还要认认真真搞困难片段,这里搞不好这就不是一个成熟的曲子,这种挣扎,可能也是最小单元的修炼吧?

一种自我想象

以下是我对JR本人并结合了魅影这个形象的浅薄理解,来源主要是一些访谈的节选,和一些观众的repo,所以纯属胡说八道

首先是动脑筋,有想法,业务能力好
JR的魅影是有一个完整的想象的,想象并赋予了魅影很多生活的细节和感受,在他心里魅影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他的演出非常有逻辑,就好像是一个人的人生片段,由于人物是完整的,所以这些片段之间彼此有联系,换句话说,他演出了魅影在舞台之外的时间。JR的舞台是一幅完整的画,魅影的每一幕,就是这幅画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可能被遮掉了,但是存在,所以既完整又有想象空间。而有人的魅影,就是出场的每一幕就是一幅完整的画,比如说本幕主题是生气,那就是生气,下一幕主题是哀怨,那就哀怨,但是前后都不连着,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的生气或者哀怨
而他的业务能力足够他设想的把这些东西体现出来

其次是社会化得很一般
我看一个拉面(另一个很有人气的音乐剧明星)办了一个访谈类播客,请各路朋友来聊天,有一期是JR,B站有人截了一小段
JR说他觉得演出和画画写东西不一样,演出的产品就是你自己,是你本人,是把自己给出去,所以很多时候根本不想SD,而且压力很大,因为观众围上来他们很兴奋,其实自己并不在这个状态里
拉面说是的,所以他自己有一段时间就是他觉得他没有什么东西可给了,他要休息要照顾自己一段时间,然后他就又可以了,他觉得每次sd都是心里穿上盔甲再出去,很优雅的出去,有一些反馈评论不舒服,会在心里默念,没关系,我原谅你我爱你。我就客客气气的说,thank for your support
JR很直接的说,那是你,不是我。我做不到,对我来说太难了。他说,我演出完,人就是非常敞开敏感的状态,那个时候非常vulnerable,所有的东西都会放大,可能一些评论,或者触碰/接触,还有推到脸前的照相机什么的,都让我成倍的不舒服。就好像是裸露的电线,观众靠近可能会被我电到,这不是明星的傲慢或者粗鲁,就是我没办法关闭自己。我的工作在幕布合上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并不是买了票我就要给更多的,而且有时候是观众突然就说起来,我也不了解你是谁,有什么前后语境,那种没头没脑的对话我也不太行。。。

哪怕是这个几分钟的视频,我觉得拉面就会是天生的大明星,人美歌甜(?),社会化得很好,充分顾及别人感受,很知道人情世故,相处起来肯定很舒服
这段采访里面JR话说得很硬,不怎么讨人喜欢,但是我觉得我可以理解诶!就,我又不是卖给你了,签名当然可以,但是其他的这个那个,就很消耗。比如我和朋友吃饭是很快乐,可是和一些纯粹的客户之间,我活儿干得好,客户发微信表示感谢,我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但如果非要请我吃饭,我就会觉得很消耗
一方面真诚,舞台上他是真的给出自己的,甚至他每一场戏都有不同,完全不是工业化生产的特质固定的魅影,而是一种更流动的,真诚的东西。但与此同时也社会化得不怎么样的样子
有一些明星,戏不行,但是会营业,能在SD的时候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这种我就。。。不是很看得上。。。当然不太看得上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搞不来

再次是自厌、敏感、情绪化
这个点我其实我是印象很深的,他是长得又高又帅,但是他并没有很多从小帅到大的那种人自我感觉好死了的那种感觉,他在拉面的采访里也说,对我外形、体重的评价我都可能会觉得不太行,在另外的一个其他的早年间的访谈里他说他小时候因为胖被霸凌
就,我其实一直觉得他有一点自厌的情绪,当然他也有自信的地方,演了800多场魅影,还有那么多其他戏,当然不会不知道自己演得好唱得好,对自己的产品是有信心的,但是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自厌的情绪

我觉得他非常敏感,他在舞台上,完全能感觉到剧场的观众,比如说他说他最喜欢的时刻是夜之乐章里面,有个地方一句唱完,一个向上的渐弱的结尾,短暂的一两秒钟全场寂静,之后下一句开头,他会觉得这个地方的安静特别迷人,观众连呼吸都是停滞的和观众同时在呼吸的感觉
我觉得敏感的人也一定是希望别人理解的,同时也非常能关注到别人,这个别人包括了观剧的观众、同台演员和SD时候的观众,但是又很难搞,也有观众说,他私下里很温柔但其实也是个很难搞的人,我觉得。。。可不呗。。。这人肯定不是什么随和人啊,以及大部分非常敏感的人都不太可能是随和人,如果TA此刻显得随和,也只不过是生活所迫

以及他很情绪化,有上海的观众说上次去看一场,有个他在拖长音的地方,剧场有个很响的咳嗽,结果这位在这一句都唱完了,这一幕都快结束了,灯都要暗下去的时候有个特别明显的跺脚,无论是原先的编排还是剧情这个地方肯定都不需要跺脚的
我觉得国庆节期间我去看的那场,那天剧场观众我觉得也很燥,最后也比较潦草,连猴子都没摸!!虽然也是好看的,但确实离他状态好的时候差别比较大。。。
所以,这位的心理健康应该也很一般,他说他觉得演剧院魅影挺好的,在台上大呼小叫,还可以哭,相当于做心理治疗,而且还拿钱

其实这些特质和音乐剧里的魅影的人物设定以及他给魅影精细化设定非常吻合,所以特别某种程度上就是演员和角色的贴合
有很多人的魅影是自卑的,但我觉得他的魅影会有点自厌,我觉得自卑和自厌是有重合但不是完全等同,自卑更多的是对能力/评价/地位的缺失造成的不安,所谓又卑又亢,就是一方面觉得自己挺行一方面也知道可能在别人看来不太行。。。但是自厌,就是不是什么行不行的问题

我的领悟是,我想说,这个人和这个人的魅影,包括斯内普的人物形象都是业务能力一流,对自己的产品有要求,更重要的是有一种自厌,一种社会化得不太行,虽然一定要上的时候也行,也能自我控制
而且是扮演,SS扮演食死徒,JR扮演魅影,就是这种扮演让我也很被吸引,这和我喜欢众多间谍小说是一致的

我为什么会喜欢自厌又强大的这一款呢,因为是一种自我想象的投射,是一种我的自我想象
这件事我在喜欢sshg同人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有一些姑娘追这对cp是因为代入了hg,希望有一个斯内普这样的男朋友,当然是斯内普好的一面,强大,长情,执着,专一,认准了就倾尽全力付出,但我一直不是,当然读《双重人生》的时候,也有很荡漾的时候,最后颇为bittersweet的部分也让我为之一荡,觉得这俩人可真好啊,SS可真好啊,终于啊,走到现在啊什么的,但是更多时候我代入的时候其实是斯内普本人,而不是敏敏。。。

如果说是自厌是自我投射,那为什么说是理想化或者说是自我想象呢,我觉得里面的关键在于,我向往然而并没有业务能力超一流,对自己的产品虽然有要求,但有时候质量也就那样吧。。。叹气
又,听去SD的小伙伴说,有次个观众穿了也不知道戴了一个哈利波特的衣服,JR自己说他最喜欢的哈利波特人物是斯内普,就。。。大家搞来搞去都是这样啊,喜欢的东西和自己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又,我找到了B站上只有片段的,完整的拉面的访谈,我准备要看一看,所以,落到最后,又变成了,还是要学好英语啊!!

Would the things I’ve said and done matter any more

我上次去上课,老师说,乐感其实是左手,是靠左手抬落指的时间差来体现的,我觉得非常非常有道理!!
左手抬落指的时间差,就是王识君的钢琴课里说的timing,假设是一个平稳的连弓,是一小节四拍,某个小节谱面是1234,1234各一拍,设定的乐曲速度是一分钟60下,那么理论上1234,每个音持续的时间是1秒钟,比如说是A弦第一把位,中指按2,然后一秒钟之后小指按2,一秒钟之后,换四把位食指按3,但抬落指需要时间,不可能12无缝切换,尤其换把,更不可能23无缝切换,那么什么时候换,中间的空隙是留给2还是留给3?是让2不足一秒还是让3不足一秒,当然还包括右手的配合,左手在换把的时候右手在干嘛,是傻等着还是右手做点什么,这个地方的把握就是乐感,如果乐感舒服,就是结合了乐曲的句子,把空隙留在了最舒服的地方,除了不得不存在的空隙,甚至还会人为的抻一下,或者是赶一下,不破坏节奏,基本还是一拍一秒,但是可能就抻了这一丢丢丢丢,1:1:1:1小节,可能变成1.01秒:0.99秒:1:1,那么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老师的这个说法和我听歌/音乐的感觉,特别吻合,timing和空隙真的是灵魂
这篇日志,标题是音乐剧《Jesus Christ Superstar》Gethsemane里的一句,这首非常好听,大意是耶稣问上帝,为什么一定要我去死,为什么要赐我毒酒,我死了究竟会怎么样,你为什么如此要求我,我不一定能做到,我做到了,又真的会怎么样呢?好了,趁我没改主意,我喝等等
按照kimi(AI)的说法,“它描绘了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的挣扎和恐惧,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和痛苦。耶稣向上帝祈求免除即将到来的痛苦,表达了他对命运的质疑和对上帝意志的困惑。展现了耶稣的人性和神性的冲突,以及他在面对极端痛苦和牺牲时的脆弱和恐惧。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张力,包括绝望、疑惑、勇气和最终的接受”这种说法我觉得大致是准确的

这首歌,我本来没有很特别的感觉,然后上次听了一个steven barton的版本,谈不上是很正式演出的版本,有人说是小型演出有人说是排练/练习的录音,我也搞不清楚,但是真的很惊人的好听。
印象最最深的两句是,“I want to see I want to see my God Why I should die”,这个“why”的地方有一点点哭腔,或者哽咽的效果,就是一连串I want to see / I want to know之后,终于问出来,这是为什么啊?
但更惊人的是“Would the things I’ve said and done matter any more”里面的matter,他是在done后面稍微停了一点点点,吸气,然后出来matter,这个停顿/气口非常有灵魂,听感上会觉得心跳都漏一拍,一口气悬置着,然后倾泻而下
然后我就去听了至少四五个版本的Gethsemane,除了steven barton我特别喜欢之外,总体来说还有点喜欢 Glen Carter的版本,以及确实有不止一个版本在matter这里做了一些处理,有的是加重,有的是加花,当然也有就和其他单词一样带过的,从处理上来看,我觉得不止一个人认为这个地方是个重点可以搞点啥,从效果来看,我觉得steven barton的版本,这个气口特别妙

想到我听过得有800遍的舒伯特即兴曲op90(D899)no3,我特别喜欢的阿什肯纳齐的版本,最喜欢其实也是一分多钟的地方,有一个句子是在句子当中的地方一点点停顿,然后出来下一个音,这种悬置,如果用得好,会特别显得感情饱满。。。经常有搞得很玄学的东西说乐感是呼吸什么的,从技术上来说,呼吸就是决定了空隙/转换点的位置以及重音的位置,我觉得这俩就是乐感的关键。

啊,brahms的奏鸣曲好难啊!然而,我明天又可以去上课了,开心!以及,上次老师说,师说我音乐的感觉和音乐审美都挺好的,就是手限制了我,虽然可能前半句是客气,后半句才是重点,但!还是有点开心呢~~~嘿嘿嘿,被老师表扬就是开心啊!

神采奕奕

自从周二看了非常非常好的《剧院魅影》并且SD了JR之后,整个人就处于一种神采奕奕的状态,不仅每天根本无需喝咖啡,睡得晚,但早晨起来眼睛都亮晶晶的,而且连糖都吃少了很多很多。。。
昨天吃完饭杨小恒抱着我撒娇说,哎呀,想抱抱不想去收碗,我说,没事儿,那我去收!
娃吓了一跳,几乎就是从我身上跳起起来,我觉得下一句就要问出来,你是谁,你把我妈怎么了?!因为!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说,你一天就干这么点活儿还要叽叽歪歪,赶紧去收碗
但是我真的心情好好啊,精神好好啊,心情好精神好就是这么好说话,这么不斤斤计较,连对客户我都觉得这两天自己耐心又专业,办公室搬砖嗖嗖

我突然在想,差不多的处境,有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好像怨气更少,可能。。。因为那些人他们身体好精神头足,有更多冗余吧

昨天和小女巫聊天,我说,我们这些变态的中年妇女好喜欢看舞台上泪光闪烁的JR啊,她说她也喜欢看男的展现出楚楚动人的破碎感,然后还和我说桑格塔的名言:What is most beautiful in virile men is something feminine; what is most beautiful in feminine women is something masculine.
我觉得这位大佬完全就是我的心声,人同此心啊!我一直这么认为,也早就在博客里写过,在审美这个层面,总体我比较喜欢女的具有男性特质,男的具有女性特质,当然这个特质并不是说真的某些特质是男的/女的才具有的特质,而是说根据社会刻板印象而言,通常被认为是男的/女的的特质,就,男生的温柔/柔软和女生的勇敢都是特别戳中我的

魅影也好,SS也好,其实人物设定本身就有一种女性气质我觉得。以及,魅影和SS颇有一些共同之处!
ss的女性气质体现在,1)他向往的lily身上的光明,就是通过喜欢一个人,觉得可以分享TA的生活,以及想要和灿烂的女孩子做朋友,甚至是羡慕她;2)他对学生的欺压基本就是刻薄、讽刺,小心眼,但是没有暴力鲁莽;3)放弃自我式的牺牲,邓布利多的死,是伟大的,但是这种是光明的伟大,他是做间谍,是长期放弃了自我,和刻板印象里的男性的牺牲不太一样,更有一种母性;4)他不善于飞行,搞不太来扫帚(书里另一个不善于扫帚的就是赫敏了),擅于搞魔药(烹饪);5)他参与战争是因为情感,但是像哈利这样的男性英雄角色他是为了“大义”(虽然起源是为了给父母复仇)

而,魅影,当然没有那么丰富,可是他在反反复复说的,反反复复渴望的是,请你透过我可怖的外表看到我的心,请和我一起在音乐里飞翔,想要被理解被看到,也不是特别男。而且他很对劳尔子爵非常生气,觉得他夺走了小C,并不是说,小C是我的,你抢了我的东西,而是,劳尔子爵他听到你的歌声爱上你,可是这歌声是我们共同完成的,是一种关系被抢走了被破坏了
顺便,最后一幕的设计我觉得非常重要,一开始他放小C和子爵走,可能会让人理解为冲动,就是小C孤身来还戒指,他不太舍得,但还是让小C离开,这就是他的真正自主的选择了,他就。。。成长并且升华了

顺便,上海音乐剧卖得超级好啊,大剧院连演60场,不仅场场爆满,还加了一场以及开始卖加座,简直就差卖挂票了。。。我觉得,音乐剧这种东西的受众主要就是女性,而江浙沪一带女生是有进剧场纯为自己的快乐花钱的传统,我记得我当年的毕业论文里也写过,就是越剧的女观众啊,真的非常庞大,涵盖了纱厂女工、太太小姐、女佣等等各种女性啊!

为什么我最近写博客这么多这么频繁呢,就是因为精神头好,话痨啊!而且,我不仅每天不喝咖啡,正常干活,还下班练琴,学英语,我还打算把《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的所有台词都看一遍,以便每个单词都认识。。。就,万事万物最后居然都能落到学英文上

有志不在年高

想不到啊想不到,我居然又去看JR了,而且。。。还去SD了
SD,stage door,在演员出口等演员下班,签名或者合影,演员可能会SD也可能不会,如果不会,演员会从另外的地方出去,最后会有工作人员出来说,演员都已经离开了,大家就会散去,所以也是一直随机状态

看我沉迷JR,shu鼓动我说再去看一次,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我就。。。又收了一张票!
通过看JR认识的小伙伴开场前问我散场要不要去SD,我说让我犹豫犹豫,结果看完演出,热血沸腾啊,太好了简直!小伙伴说她去SD了,我问她在哪里,她说出门左转,小伙伴还发了张示意图,我比划了一下左右之后,立刻出发,兜了一圈才发现自己走反了,赶紧倒回去
在凉丝丝的秋风里等演员出来,充满期待和兴奋,我想想,这真是我人生第一次等演员签名,啊啊啊啊,想不到我也会有去SD的一天啊啊啊啊,37岁的妇女有一种好像17岁的感觉,果然是有志不在年高(?)
然后我就顺利拿到了签名,还羞羞答答跑去合了个影,真是超级紧张,小鹿乱撞啊我

回来路上真是开心得不得了,太快乐太快乐了,以至于今天早上起来,还问shu,你看我有没有神采奕奕?!他说看出喝了十全大补汤了。。。吃早餐他还和杨小恒讲了妈妈昨天去蹲演员签名了,杨小恒说,我看看,我本来正吃着面包,立刻擦了手蹭一下就站起来去拿签名给她看,她很捧场的说,哇,好好看,还是金色的笔签的呢,啊快乐无边啊~~~~

说起来,这场演出JR状态非常好,演法儿又有微调,看到最后真是揉碎一颗妇女心啊!!有小伙伴说,看到JR最后一幕的里眼泪夺眶而出,她大为震惊,虽然我没有看到,毕竟我的距离不足以支持我看到泪光盈盈的JR,但是,真的看到最后感动S我了。。。会感受到桶的情感每一次转变,从迷恋、诱惑、占有,到最后变得更深刻以及尊重,会感同身受桶的破碎和无奈,以及在此之下努力的自持
看完结尾再想开头,再想那只猴子,再想think of me的歌词,就非常令人叹息,句句唱得都是桶和小C,句句都可以是桶对小C说的,也可以是小C对桶说的,句句都很戳

其实《剧院魅影》这个戏,在看JR之前,我一直是当某种带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艺术化的porn去看的,即使上头,也并没有很深感动过。但是到今天,真的是被JR打动了,是他让我觉得虽然这个戏的故事非常俗套,但俗套的哥特式言情故事之所以能至今有效,确实是因为这部戏里的情感部分,人和人的关系部分,而porn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JR完全表现了自己理解的桶和这个故事,并且展示得非常有说服力

以及,SD的饿时候和小伙伴等在出口,有的没的闲聊几句,她们都觉得这个剧组,尤其是JR是看repo的,他们会根据repo微调,我觉得这真的就是非常非常好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好的观众和好的演员之间的互相促进,确实眼见着JR的口碑日渐比深圳好很多,我觉得他本人也是演得越来越好,起码带劲儿啊
又以及,对于JR在深圳的不好的口碑,小红书上的总总差评,虽然那时候我根本不了解JR,根本没听过没看过,但我是从来没有信过的,因为。。。这些差评的主要方向让我觉得是观众不行而不是演员不行,差评的主要方向是1)他对tw问题发言不当;2)他唱得不如25周年版的拉面,没有人家声音亮。。。这是什么鬼啊?!!其实,拉面的桶我一直没有特别喜欢,因为太过于正气凛然。更重要的是,音乐剧的关键是剧,最扣人心弦的点是在演不在唱。。。而且不像拉面难道是什么罪过么?处处要和25周年比,觉得那才是无可超越的巅峰,那这些观众。。。不如直接去看几遍视频呢,还不要钱

又,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听到后面有一对情侣,男生说,这个剧的故事就是“舔狗没有好下场”,我真是大写的问号,请问!桶舔在哪里了?!他哪里舔了?哪怕说暴躁男没有好下场我都觉得可以理解。。。你对舔狗的理解如此之宽松么?!
散场的时候,听到后面有小姑娘在说,我小时候看电影很喜欢子爵,现在我看子爵,觉得不行,他根本不听小C说话,小C和他说,我遇见了音乐天使这个那个,子爵说,哎呀,你在做梦,是幻觉吧啊,子爵还老是逼小C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我真想回头和这姑娘说,你说的对!!姑娘,我们都成长了!!子爵不太行我也是现在才看出来的。。。又以及,其实这俩人都不咋行,一个是暴躁自卑男,一个是自以为是男

再次感叹一下,追看JR好荡漾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