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以及其他

周末看了一个82年的《理发师陶德》,这个故事演出来比单纯看梗概吓人得多,几乎把我吓着了。。。确实觉得陶德和洛维特夫人演得都很传神,但是,这些唱段实在是太太太没啥起伏了,根本就没个调啊
看完隐约觉得里面的音乐有一些特别之处,去搜音乐分析,发现全剧都用了很多很多《Dies Irae》的曲调以及曲调的变体,这个旋律里的音程关系都很近,没有超过大三度的音程,所以真的听起来非常叨叨念。。。好像念经啊!
又看了一些Dies Irae的介绍,这个旋律片段真的是被引用十分十分十分十分广泛啊,所以懂行的人一听到这几个音符大概就会知道是关于死亡啦,复仇啦什么的。。。忽然发现,所以在旋律界也有典故啊?!就和我们诗词的固定意向差不多,比如说柳树啊长亭,自然就是离别送别,比如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里面的典故。。。

我这么不懂英文的人,都能觉得桑德海姆真的是押韵狂人,非常非常喜欢押韵,然后看到一段分析说,陶德给他的剃刀唱情歌的那一段,用了很多s、th,f,这样的词,比如说these/friend/see/glisten/this/shine/smiles/faithful/whisper等等,这些词的发音就比较柔和,我觉得是因为比较在舌尖,有更多气,或者说更多嘶嘶嘶的声音(?)听起来就比较容易营造一种亲密的氛围
我之前一直以为,只有中文才讲究发音,比如说“璀璨”听起来就有一种细碎的感觉,而“铿锵”听起来就比较。。。铿锵。。。以及,我小时候就觉得,女生的名字不能两个后鼻音连用,会显得很笨重,言情小说里姓林、姓苏颇为常见,一则是字型比较美,二则是读音比较脆生生或者说比较灵巧
看来确实发音和呈现效果是有关联的!看来人类的本能就是会对所使用的语言和音乐作出联系的!

还有一些分析还桑德海姆的词和曲调的走向,这个我之前在音乐家的无聊人生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里也看到过,就比如说一个全曲的最高点所对应的也是歌词的最高点,或者歌词的情感不断往下走,旋律也不断往下走之类
但是,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无论从作词作曲上来分析,桑德海姆都做得很高级分析起来也很高级,可是,我还是觉得不太好听啊!这部戏是很规整,但是没有他自己的《into the woods》好听,我觉得。。。韦伯虽然屡被吐槽,可是就是比较好听一点诶,以及《悲惨世界》也很好听。。。可能我目前还是只能欣赏这种流行曲目吧。。。又以及,我看了一个知乎问答,我突然间有点get了为什么我没有那么喜欢桑德海姆,可能因为他的戏没有一种热情/激情吧,就是没有什么煽动性,不太挑动情绪,固然可以赏玩,也能在理智上觉得很高级,可是我看戏,还是想看一点能引起情绪的东西,让我被戳中,让我在情感上有波动

以及,还看了一个讲Harold Prince的纪录片,Harold Prince是很厉害,2012年的《Evita》和他导演的《Evita》感觉简直不是一个东西,我要找他的版本再看一次。上周看2012《Evita》的时候一直觉得舞台不太行,在舞台上打出一个二楼,有点像骑楼,感觉颇为东南亚,并没有多好看,看了一些他的原版的片段,觉得这才是我想象中的《Evita》,在B站上找到一个很糊的版本,准备看一看。。。以及提到《剧院魅影》,他很为转场得意,而我确实也觉得剧院魅影的几个转场非常非常精彩
但是,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无论是看采访的人还是看工作的片段,我觉得音乐剧领域还是十分的。。。白男。。。当然其实各种广大的文艺领域都非常男。。。AO3也好,播客也好比较女还是因为,这个东西比较容易一个人开展,而音乐剧和众多舞台剧,在艺术之余,更是一个需要广泛协调各种资源的大型项目,所以顽强的很男。。。

心理健康

特别喜欢急剧降温的时候。尤其是下过雨之后,地面微微湿,天气阴沉但是和降温前的闷热相比有一种透气的干燥
这种天气里,觉得做什么都好,无论是出门散步还是在家拉琴
居然跟着最喜欢的录音版本,完完整整把勃拉姆斯大提琴第一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拉下来了,虽然远远谈不上能听,但能跟得上录音的速度,就已经算是挺快乐的了
以及,我发现湿度在50%左右,琴的声音特别好听

最近在看《IT 狂人》,啊!!实在是太太太好笑了。。。第四季第一集又好笑又让我觉得颇为心碎啊,看着ROY的小眼神儿,一边笑得喘不过气,一边我都要替他哭出来了,一集20分钟的喜剧片,居然可以有如此丰富的效果!

周末看了三分之二Andrew Scott版本的《哈姆雷特》,还没看完,准备晚上接着看完。说起来,Andrew Scott在《伦敦生活》里的那一句“kneel”,多少人觉得荡漾得不得了,女主说“I love you ”,他说“it will past”,又是多么令人心碎
这一版《哈姆雷特》是现代化的改编,还是演绎得挺顺的。我想说,Andrew Scott演技是好的,在舞台上,他的软弱,疯狂,挣扎都很丝丝入扣,爆发力也很强,以至于我觉得这么一场戏演下来实在是太伤了,多演几场简直要吐血了都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知道为什么,看Andrew Scott的戏,即使他演得是个精神状况非常堪忧的人物,我也依然觉得该演员本人精神状态好得很,演员本人就是是一个特别。。。健康的人
完全不是说他演技不行的意思,而是,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客观的评价

周末还读了《玩转形状游戏》,算是安东尼布朗的自传,我觉得看下来,这位作者的心理健康就很堪忧。安东尼布朗一直是我很喜欢的绘本作家,杨小恒也还挺喜欢,但他的作品里确实有一些颇为阴暗的、可怕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存在着,并不是用来吓唬小孩儿的,也不对小孩儿刻意隐瞒,而是,经过剪裁之后很友好自然的呈现。

心理健不健康倒不是说不能在社会生存,我看安东尼布朗本人也算是名利双收,社会化得不差,换句话说,可能就只是一个不太“正面”的人
我小时候颇为为自己不是一个特别“正”的人而觉得自我痛恨,希望自己能身心如一变成书本里面的一身正气的“好人”,但随着岁数渐长,我倒觉得那些特别正的人很没劲啊,也并不希望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了。。。而且,我们懂他们,可他们不懂我们,咩哈哈哈哈哈

就是这么不能比

昨天回家和shu说,听说悲惨世界要来演出,我说要去看,shu说你可以带杨小恒一起,我说,要三个人一起,你也要一起去呀!于是,shu大概想看看到底这个东西灵不灵,就在电视上投影了25周年版,因为他觉得这个版本比较清晰,我也是第一次看这版,shu有一搭没一搭的看到芳汀之死,我彻底觉得不行啊,和shu说,要看10周年版!!10周年版当然是比较糊,但是然后放了10周年版之后,shu就和我一起看下去了,完全看进去了。他也非常喜欢,看完之后我俩又去扫了一眼25周年版的尾巴,就是Final+彩蛋,shu叹口气说,真是不能比啊,完全不能比啊!

真的就是这样,就真的是不能比啊,一比较,一放在一起,就是这么高下立见,高下立见到我简直替25周年马斯吕臊得慌。。。10周年艾潘妮这会演芳汀,我觉得。。。她的艾潘妮非常非常好,但是芳汀,尤其是芳汀的魂魄,过于实敦敦的,有种生命力很强的样子

然后我俩还去看了一眼安妮海瑟薇的电影版,这个电影版。。。就太电影了。。。这么电影的情况下,演着演着唱起来就非常奇怪,我觉得舞台剧总体来说是一个很概括的东西,在概括里有很细腻的部分,但是电影是一个力求写实的东西,就很奇怪

10周年版,每一个人都特别特别好,都特别准确,在一种很准确的基调之上有非常细腻的部分,也有现场因为观众欢呼而夸大的部分,显得特别有气氛
话说,我觉得这个戏还蛮符合我们传统舞台的戏的,有负责一身正气的老生(冉阿让),有负责暴躁吓人的花脸(沙威),有负责贞洁圣光的大青衣(芳汀),有负责插科打诨活跃气氛的丑角儿和彩旦(酒馆夫妇)
还是要再说,大合唱真的很带感啊!

又,我俩还去看了一眼法语版,看的是芳汀之死和Final,啊!才发现,法语原来是一个如此。。。软绵绵的语言啊!听着非常不铿锵

希望年底可以是剧来,而不是音乐会!握拳!

《blue light》之二

《blue light》第二季看完了,好看!从立意来说,能看出来想要讲的是北爱警察和社区的冲突以及互动,讲的是怎么才能建立一个好的社区,牺牲个别人拯救大多数人是不是正义,信任是怎么消失又是怎么建立,和解是可能的么等等。。。但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实在太太太太是我的理想言情剧了,就是理想言情剧之范本啊!!(虽然我觉得创作者可能并不是这么设计这部片子的)

而且里面每一个细节都有呼应,环环相扣,没有一场戏是浪费的,非常精巧,有笑有泪,有特别暖的地方,很多人物我都很喜欢,而且每个人物都有成长和变化,但重点还是要说cp

每一对都非常好看,每一个人都招人喜欢,而且是千姿百态的招人喜欢,看到青年组的cp青涩又有小小的雀跃,那种毛茸茸的嫩叶一般的情感,让人露出欣慰的笑容啊。而中年组cp里面的实在太是我的菜了,两个人毫无误会,有啥说啥,没有纠缠和追求,互相理解也颇为互相吸引,但各自有顾虑和现实考量,多么成熟健康或者说多么没劲的爱情啊。。。喜欢!

上一次被迷住还是《伊丽莎白》里面的mate的死神和《吸血鬼之舞》里面的Steven Barton的伯爵,再上一次是ss,都其实都非常。。。不健康!可能,ss就勉强算健康一点吧,毕竟他既不没吸血而且还是个人类,总之是一种在sex上面的强烈的不健康的吸引力。。。但,Stevie真的是就是理想型

他喜欢grace,于是出警的时候自然而然想要保护她,grace有点生气,觉得这样搞不好工作,而她很想做好这份工作,他先是和她道歉,说他会注意的,大家工作里继续做同事,后来发现确实如grace所说“it will be difficult to work together and be together”,就几经考虑,和grace说我们调班吧,于是俩人暂时不再搭档,但彼此的心意都明明白白
就既想要保护她,也非常尊重她,不仅尊重她的想法,还努力支持她的想法,没有那种“虽然你说不要我保护你但其实你内心还是想要我保护你”的臆测,你说的我都当真,互相不搞口是心非那一套,也不搞穷追不舍,以及在工作专业上也相信她,啊,每一项都非常戳我的点啊!
而且他还爱做饭,每天自己都吃得很好。。。虽然生活里有很多破事,虽然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拎着桶跑来跑去提屎的人,但是还是会让自己尽量好过点,吃好点。。。所以不仅对grace的方式我特别喜欢,他个人特质也很迷人

而且很勇敢,面对危险的场景危险的坏人,他比人矮一头,仰着脸看人家还面无惧色,我就特别喜欢!于是脆弱的时候格外令人心动。。。很美!总之,我发现我喜欢的几个男性角色都是个子不高的圆润款小矮人儿!之前看《重任在肩》也是,是那种小型食肉动物面对大型食肉动物的感觉。。。高大威武长得棱角分明的正面人物从来都不是我的菜,可能我本能的觉得那种大型人类都很危险,最好站得远远的,不要来搞我。。。

啊!!目前,这部戏在我心目中排行言情剧第一名!在除了同人之外的文艺作品里,这对cp目前排名第一。。。可惜第三季要明年了大概,叹口气

《blue light》

继《重任在肩》之后,这两天在和shu看《blue light》,又是警察的英剧,虽然才看了几集,但还挺好看的,里面那个热爱做饭每餐都自己吃得很好的警察好甜啊!!虽然他和那个单亲妈妈还没好上,但我觉得快了!他已经开始星星眼了呢!说起来一起干活,互相cover很难不生出战斗情谊,颇有点荡漾呐。。。就,还是喜欢这种cp。。。那种互相谈谈谈永远在讲话的cp我觉得则不太行。。。可能就cp而言,我还是更喜欢肩并肩式的而不是面对面式的。。。吧?

里面有个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有个小青年,因为跑到老大地盘以外的地方贩毒,被老大手下的人打伤了腿,警察说是“punishment attacks”,女主说,不,不能说是punishment attacks,而是paramilitary attacks,punishment隐含了仿佛受害者有什么过错似的
我觉得,她说得对啊!!其实这种命名就是有力量的啊
以及,我觉得面对经济,也不能说是产能过剩,因为,怎么就过剩了呢,明明是匮乏啊,难道生产出来的东西大家都有了么?没有啊,明明大家还很匮乏啊,难道不是物资/消费能力匮乏么?
产能过剩解决的思路是降低产能,而匮乏的解决思路就是完全不同了。。。

最近每天在搞141这条练习曲,我觉得由于这条练习曲经常用到C弦,所以一直要使大劲儿,似乎手劲变大了,运弓似乎变轻松了一点?
上周老师有事,没有上成课,希望本周能顺利上课!
好想学新东西啊!

再听《苏格兰幻想曲》还是觉得好听,听了诹访内晶子的一张bruch的一张专辑,是《苏格兰幻想曲》和小提琴协奏曲,觉得还挺好听的,还觉得,诶,这个乐团还蛮好的,之前听Joshua Bell的bruch小提琴协奏曲我觉得乐团部分也蛮好的,居然发现,这两张我觉得乐团部分还蛮好的bruch小提琴协奏曲是同一个乐团。。。难道再次证明,喜欢来喜欢去的东西都差不多?

Before Sunrise

周日晚上看完了这部非常有名的片子,就,我能懂,能懂小青年才有的可爱之处,能懂两个陌生人刚刚开始认识时候的尴尬甚至有一点装,能懂片刻动心和“你居然是这样的人”的疑虑。。。但。。。我觉得并不向往也并没有什么共鸣,更没有很深的感动,可能因为我已经是一个疲惫的中年人了,看到小青年精神头这么好,这么能走能说还不睡觉,只剩下感叹,实在太厉害了!
顺便,这种松弛,我觉得实在有点隔膜。。。并不是我等东亚人民可以感受到的

虽然我也当过小青年,当小青年的时候也有过去杭州看演唱会,在麦当劳里过通宵,坐第一班火车回上海,回到上海之后。。。就直接跑去报名CPA考试,希望可以考证找工作。。。我记得通宵之后的清晨的街头,万物仿佛有一点模糊,有一点飘,有一点说不清楚的茫然
我也记得和我妈参加旅行团去欧洲,到了巴黎我跑去看在那边读书的朋友,在地铁的站台上,简直是天时地利的文艺场景,内心一直在斗争,如果牵住他的手他会不会甩开呢?
那些特别小青年的时刻,我都记得,但是这些事情,已经变成为客观上我知道,而不是主观上我能感受到
可能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就不是小青年了,我觉得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

说起来,重看小青年时候看过的东西,并没有感叹这些东西滋养了我,使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完全没有那种“要不是有一个你我看 也不会有如是的我”的感叹,而是觉得,小时候都看了个啥啊,完全没看懂啊。。。

周六还重看了《辛德勒的名单》,可能十多年前看过,但是一点点印象都没有,再看就约等于是一部新片子吧,然后,看完毫无疑问被吓坏了,我觉得如果能有氰化物小胶囊傍身就好了。。。
然后去翻了一下豆瓣,近10年看的书里面,我觉得起码80%都毫无印象。。。完全不记得到底讲了什么。。。太可怕了
可能也不错,因为很多书可以又看一遍了,又获得一次愉快感受?

不过读过那么多书,在想读一个好故事,一个能被打动的故事,一个能感受到一点点甜,一点点慰藉的故事得时候,居然想来想去,好像还是只有lariope大人的文了,叹口气

汉密尔顿

听说过这部音乐剧很久很久了,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看完了,是一部很好的剧,无论是编排调度还是表演,都非常好,但是我不怎么喜欢。是那种我能看出好来,也能理解为什么会很多人特别喜欢,但情感上我自己不怎么喜欢的戏
看到一半,我忽然在想,可能我不太喜欢主旋律吧,哪国的主旋律都不行
相对我们的主旋律来说,这个故事更不光伟正得多,讲了婚外情,讲了负面的部分,能看得出来希望塑造一个复杂的人物,但我感觉还是没什么很大意思

说起来一部戏要好看感人,我也不知道要点是什么。如果说是要故事新意,那《音乐之声》的故事可真的是太俗套了,但每次看都会被打动,如果说是要有爱情,那《悲惨世界》我觉得也就不算怎么很爱情,但也是每次都会觉得很喜欢
我想来想去,可能对我来说,要点是作品里有对人本身的兴趣吧,而不是对事物的兴趣,着眼于想要建一个理想之国想要写出千古作品对我来说就不太行

五一节的最后一天开始读中文的《“流人”系列01:驽马 》,还挺好看的,我喜欢这种调调,以及我发现片子情节我几乎都没啥印象了。。。记性很不行啊

最近读得最震撼的一本书是《西线无战事》,真的很好很好,有一个友邻说“写得很直白、很心平气和,但读起来感觉很高贵”,我觉得此言甚是!我总觉得战争爱好者应该一人发一本,不读完不许走
有点想再找几本雷马克来读读

装修终于差不多了,实在太美了,非常非常喜欢,我只想日日待在家里不出门

伊丽莎白

我要开始花痴的胡言乱语了
周末重看了一遍05年版的《伊丽莎白》,实在太好看了!远比第一次更上头
第一次看的时候,对maya的伊丽莎白印象很深,那种生命力,她对自我意志的追求,以及在追求中的迟疑和疲惫非常动人,最后依然什么也没有,更是令人感叹。
那时候最被《夜船》打动,就是那种历尽千帆之后,我还是不喜欢你,“不喜欢你”这是为数不多的我能做主的东西了,而她在发现丈夫去妓院之后,她说“丈夫的忠诚落幕,是我自由的起点”,哇,振聋发聩

也看过一点Pia的伊丽莎白,不是特别喜欢,我看到豆瓣上有人说
“ 92版Pia:sisi是一个不幸的少女。因为被束缚所以悲伤绝望, 茕茕孑立 ,冷笑着嘲弄这个伤害我的世界,最后终得解脱的笼中小鸟。05版Maya: sisi是个好胜顽强的少女。她是个不需要他人同情的自由战士,务求战胜一切,战胜她的丈夫婆婆以获得自由。可是战胜到最后,她才发现胜利的尽头不是自由,而是虚无。她依然摆脱不了出身和时代,所以在疲倦中走向死亡。 ”
就我看到的零星的Pia的伊丽莎白而言,她会让我觉得很硬,某种程度就有点僵,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气场很大,但这种气场并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气场,maya肯定也不能说是柔软的,但她是流动的,有一种刚强,也更有弹性

但,重点还是想说死神和伊丽莎白的互动
啊,没有哪对组合比maya和Mate更好了!!!!
死神是伊丽莎白颅内幻想出来的形象,第一次出现是她爬高掉落,昏过去的时候出现的,后来每次在她想要厌世或者想要的时候出现,有一点诱惑,有一点抗拒,也可以说是伊丽莎白本人的另一个分身
同时,因为这人毕竟是死神嘛,还负责了带走伊丽莎白的儿子鲁道夫,以及覆灭了封建王朝(?)
很多版本的死神为了追求这种幻象,演得非常中性,比如说一头长发?雌雄难辨的妆容?
但是mate非常特别,他的形象很实,就是一个少年,甚至是青春活力的少年,但是也很虚,因为非常干净,没有什么人类的特质,也并没有很强的雄性荷尔蒙,但是与此同时,他和伊丽莎白的互动那种对抗性多是那么那么热烈、真诚又色情
某种程度我觉得可以说他的死神特别迷人在于,死神和演员有一点分开,死神是一个容器,他接得住伊丽莎白所有的部分,他懂伊丽莎白,很深的懂,能某种程度还能塑造她引诱她,但本身又是空的,其实也不太像人,或者是我们迷恋所谓的纸片人,而演员本人又显然是人类,而且和maya的关系非常好,是那种崇拜爱慕,很真挚
我以前不太懂maya和mate这种美,现在深深的觉得,我又成长了!

太美了,实在是太美了
搞得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以及死神和鲁道夫也蛮好看

清明假期还看了一个德语音乐剧《莫扎特!》,不是特别喜欢,可能里面的那种有巨大天赋的少年很难让我共鸣吧,因为我没啥天赋,也不是少年,我回忆了一下,我觉得大部分令我非常上头的东西,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很色情。。。是一种深层次的色情
色情这种东西,不是少年情侣甜甜的恋爱或分手(比如《莫扎特!》),而是更深的更强烈的一种东西,是一种生命力和对人心或者人与人关系更深的探究

我要改天再重温一下97版的《吸血鬼之舞》!毕竟,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莎拉比得上97版,那版的莎拉有一种天真但不蠢的气质,和伯爵居然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匹敌,通常来说,莎拉气场太大就不行,会让人觉得,嘿,俩伯爵么?太弱也不行,会觉得是老鹰吃小鸡,而97版的莎拉就是另一个路线,不走气场路线,而是一种巧劲儿
而伯爵就更不用说了,啊,摄人心魄!

在审美这个层面,总体我比较喜欢女的具有男性特质,男的具有女性特质,当然这个特质并不是说真的某些特质是男的/女的才具有的特质,而是说根据社会刻板印象而言,通常被认为是男的/女的的特质。。。总之,非常变态

舞台啊,就是迷人啊,不想干活想看戏~~~~~

基因的威力以及其他

昨天娃很气愤的和我说,妈妈你都不管我!哈?!我哪方面不管你?你不管我学习!
问了半天总算搞清楚了,这位小同学觉得自己学习不够积极努力,觉得是完成任务式的,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更主动,一方面根本做不到又总是拖着想,再玩一分钟就去学习,然后就觉得自己不够好。。。
妈呀。。。这种思想我太熟悉了,完全就和我一模一样。。。而且我爸也这样,他以前说,有一个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一个与之相对立的肉体真是令人痛苦啊,我问shu会不会,时不时就觉得自己不够好,本可以更好,但其实并做不到更好,shu说完全不会啊
我以前觉得,可能这样的想法来源于家庭教育,现在看起来,可能基因的因素更大一点
我也不知道怎么劝慰她,就,这种事情就是没啥办法的啦,只要对自己不满意的心情没有太影响生活就随它去吧,不满意就不满意吧,让自己喜欢自己这件事,我也没啥心得啊!
或者也可能不断追求要做更好的自己,本身就是不对的一件事,不要时时刻刻审视自己不要这么自恋,而是满足自己就好,让自己快乐就好,当然很多事情做不到,就有限的范围内能快乐一点是一点?啊,不懂。。。

周末看了一部模模糊糊拍摄质量一塌糊涂的《吸血鬼之舞》,97年的德语音乐剧,但是很喜欢。真的很喜欢Steven Barton对吸血鬼的演绎,而且他的声音实在是太动人了。
贪欲一段,算是整部剧的精华,他其实也不爱莎拉,不爱歌里提到的几个人,他克制自己不吸血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主宰自己而不是被渴欲住主宰,但是就是不能成功。无尽的渴欲和饥饿可以压倒一切,但吸血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是一种稍许渴欲的缓解,而且这一种痛苦缓解了之后又会添上一种对自己失望的痛苦,怎么说呢,就是我们这种基因的人就特别理解嘛
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就是野兽,一方面也他知道怎么引诱别人,知道人类的那些东西,但是无法切身体会
豆瓣上有个人说“他演的正是他想成为却又无法成为的。体会到这些之后再回头看之前的歌,真是每首歌词都饱含深意,而且彼此之间关联性很强,loop很久并不是难事。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欲望,伯爵就是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人:用性欲引诱莎拉,用爱情引诱小阿,用知识引诱教授。然而这样一个将所有角色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猎人,最向往的竟然是跟猎物共情。这奇妙的追逐关系真是张力十足”
Steven Barton表现的优雅,挣扎,不甘心,生自己的气,真是非常味美

最近一周忙得要命,而且也不怎么挣钱,又累又无趣而且情感情绪上也没有正面的波澜,然后就会在地铁上听情感浓度很高的歌,比如说《悲惨世界》里的芳汀之死,比如说《吸血鬼之舞》里的贪欲,比如林冲夜奔,我觉得可能需要情感被翻动的东西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生活里没有,就得在文艺作品里找
啊,不过还是想看一点荡漾的东西呢

又,在小红书上看到罗大佑要来开演唱会了,曲目单已经出来,毫不谦虚的说,这些歌至少90%我都能从头唱到尾,可见当年是有多喜欢,演唱会也看过不止一场。但是现在就没有很喜欢了,会觉得他非常男,就是男的青年导师这种样子,就,不行,无法继续喜欢下去

扬起一张坚毅的小脸儿

最近看《重任在肩》看得很陶醉,虽然很英国主旋律影片,但胜在拍的好看,每个人都有好有坏,有软弱的地方,有正气的地方,有自己的一摊子破事
在微博上看到有个人说,这部戏和《传奇办公室》的共同之处是,每季都会安排一个比男主至少高一个头的反派,这个人走近走近再走进,男主只能仰头看着人家,但是面无惧色目光炯炯
啊!我也发现了这一点!怎么说,特别有动物世界的感觉,大型食肉动物面对小型食肉动物!但确实那种时刻的面无惧色就真的还蛮动人的,可能还是因为我是弱鸡
dot最后杀人的时候,手抖是抖得来,先是各种利诱人家都不肯,最后只好扣了扳机,然后dot就不行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受到了很大动摇
我觉得啊,罗琳阿姨说的对,直接杀人和搞情报间接杀人是完全不同的,手上沾了血灵魂就会分裂
这就是一个错一步步步错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每个人都想在抽身,都以为能抽身
说起来dot作为黑警,最后手上有5个电话被各个线条的黑帮老大指挥,某个重要线索浮出水面,5个电话一起响,我们社畜看了都要替他擦把汗,太可怕了,被老板/客户催死了啦!!

带娃去剧场了看了一场昆曲折子戏,好久好久没看戏了,是非常熟悉的剧目,很亲切。《偷诗》我是喜欢的,“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算是昆曲里最健康快乐的小情侣了
但剩下两折戏就选的很奇怪,一折《絮阁》之后配一折《水斗》,当然是为了突出这位演员她能文能武,可是!这两折的戏都是一套一模一样的曲子啊,听杨玉环唱一遍《喜迁莺》,紧接着听白素贞唱一遍《喜迁莺》,听杨玉环唱一遍《水仙子》,再听白素贞唱一遍《水仙子》。。。太迷茫了
以及这次,好像是天蟾重新装修之后第一次去,居然乐队不在侧幕而在前面凹进去的乐池里,太奇怪了,传统戏里面乐队是要看着演员的啊,是和演员相互配合的啊,因为我是坐在二楼,于是,我就一直看到鼓手仿佛仰着头在打鼓。。。而且我还在想,一般演出谢幕的时候琴师都要一起出来谢幕的,那这个怎么办?琴师他爬上来么?也不知道谁设计的剧场,非常困惑
娃最喜欢水斗,大家打来打去,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