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弄着搞一下是不行的

这两周实在忙到S,虽然每天练琴,练琴的时间可能也不短,但成果很不行,有一首练习曲颠来倒去的拉不顺,时不时就要卡住,有一首练习曲的双音部分磕磕绊绊,有一首练习曲音困难片段就糊弄一下,而音阶练习更仍然是音准堪忧,简而言之虽然练习曲的整体好像速度还可以,但质量非常差,今天上课就格外感觉得,不行啊,完全不行啊!

困难的片段要抽出来单独练习反复练习,曲子要慢练,要慢练好了之后速度再一点点加上去,而每一个音符都准确是一切的基础,这些是练琴最初就知道的事情。但就我自己来说,其实做到挺难的。因为一首曲子可能困难的片段就那么几个小节甚至几个音符,我本能就是混过去算数,然后一遍遍的拉下来,混过去的地方还是混过去,而简单的地方又不自觉的速度就渐渐越来越快。。。

就好像是读书,从小就读书快,一目十行,但一遍没看到的地方下一遍还是没看到,细读精读对我来说还挺难的,往好里说是读书性价比高,时间比人短读得比人多,知识获取也比人快。可能人家读1小时,读了50页,获得了90%的信息,信息值45,我读1小时,读了100页,获得了70%的信息,信息值也有70,但是信息并不能等于乐趣,更不等于质量,我这种速度能获得的乐趣不说比人家少吧但反正绝对不比人家多,叹口气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往小里说可能就是想要拉得好听,必须要得所有的地方都妥妥帖帖,一件衣服的做工好坏就是那些收边针脚,而往大里说可能就是要克服人性/自身的弱点,那么就从练琴开始试试吧,要慢工出细活儿,不着急,不凑合,不糊弄,和自己作斗争,磨自己

飞扬的快乐

没有
最近毫无那种飞扬起来的快乐,是会有觉得还蛮舒服的时候,比如说和shu散步,比如说靠在躺椅上看书,比如说吃焦糖布丁,但是那种富有冲击力的,巨大的飞扬起来的非柴米油盐的快乐,那种让人觉得,啊,生活啊,真好啊的时刻我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上一次大概还是去年12月底听的音乐会,皮亚佐拉真的好燃。再上一次么,可能就是于老板的《失空斩》或者是温宇航的《玉簪记》了,这么说起来,演出是这十年来非常非常容易获得这种的快乐的事件了,不过看十次演出,也就能有个两三次这样的感觉吧?因为还有很多演出,要不是我看到自己写过日记,完全不记得还居然看过这个。。。但,最近没啥可看的演出

除了看演出,上次买大提琴也非常快乐,魔杖啊!奥利凡德魔杖店啊简直!随后上课练琴也很好,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一种peace之情
哦,对了,还有魔药小组一起翻译的时候,啊!!那已经是两年前的快乐了。。。

曾经能自我获得的非日常生活的快乐的来源之一是旅游,但自从有了娃,旅游无非是换个地方带孩子,说真的,意思不大
怎么办,我觉得好干枯啊,那种飞扬的快乐真的久违了

本周事情很多,而下周事情则是超级超级多,那,就搞咯,会和自己说,过完这两周就好了,或者每次深吸一口气心里假装戴起食死徒面具穿起袍子去开会,但,开完会顺利回到老邓那里好像也只是松一口气而已,然后等着老伏下一次开会,并没有觉得前面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东西/时光

热得要S的40度的夏天中午在外面奔波的时候会想,天气总是会凉快的,就算再热也会有凉快下来的时候,就好像再冷也会有暖和起来的一天一样,可能这也算是某一种大自然的慰藉吧?哎。。。

拇指把位

上周上课,开始练习C大调的3个八度音阶,A弦出现了拇指把位。拇指把位诶,我一直觉得这是又一个重大的进步,说起来拇指把位最大的特征应该就是拇指会很疼很疼,但这我并不怕,和困难重重重重重重的音准相比,手疼算什么啦?!

在小红书上听了一组大提琴的流行歌曲,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拉的,技术没的说,但是听下来发现根本不行,像《新不了情》这样的歌想象中会很适合大提琴,还有《海阔天空》觉得应该也会好听,但真正听下来觉得是不难听啦,但很直白单薄,基本听不太下去,和古典音乐里的小曲子都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但是这两首歌,原唱我都觉得还挺好听的,是非常听得下去的歌,于是发现人声和器乐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吧,并不能互相替换,对于曲调非常简单的歌,人声唱唱还挺好听,器乐演奏会觉得未免有点傻乎乎了

如果反过来,用古典音乐来写歌呢?某日听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发现,齐豫的《欢颜》和这首的调子非常非常像诶!然后我去搜了一下,百度百科说“李泰祥结合了古典音乐的元素来创作《欢颜》,成功将古典音乐自然地融入流行音乐中,消弭了古典音乐和一般人的距离。”嘿,不仅仅是融入吧。。。
不过《欢颜》确实挺好听的,除了调子好听之外,似乎还有一种依字行腔的美感,“只要你轻轻一笑,我的心的迷醉,只有你的欢颜笑语,伴我在慢慢长途有所依”

周日和同学聚会吃饭,三个人聊得很开心,大家都是十足中年人了,叹口气。话说这种完全不用想这句话怎么说才合适,这样讲究竟合不合适的聊天实在太轻松了,好舒服啊

shu前几天做了奶酪布丁,这已经是他的招牌品种了,十分好吃,他这次在吃之前撒了一层细砂糖,用喷枪喷出来了一个焦糖糖壳,勺子敲下去“king”的一声,碎裂开来,轻薄又脆,还很香,伴着十分细腻柔软的布丁,啊!!真的十分十分美味啊啊啊啊!
小时候看《天使爱美丽》里面就有这种有焦糖壳的布丁,那时候就在想,这种布丁一定很好吃吧,确实,很好吃啊!

植物

昨天去徐汇法院开庭,进法院的时候天色阴沉,据说随后是一场暴雨,我出来的时候雨已经停了,因为天太热,路面已经干了七八成,不影响骑车。路过漕溪公园,公园是用镂空的栅栏围起来的,骑过的时候一阵凉意,非常非常凉,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冷,冷得我有点狐疑,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因为路对面是殡仪馆?!一边想着一边往前,漕溪公园一过,路边都是普通的房子,又非常热起来。往前骑到一片种了不少树的绿化带边,又是这样的凉气,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植物带来的!
真的很神奇,晚上和shu去散步,路过有比较密集的植物的路边就是和有房子的路边温度和体感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知道一场暴雨后的植物是这么神奇的存在

昨天所里开会,高院的破产管理人要扩容,要准备考试。说今年外资业务和非诉业务都一塌糊涂,清盘业务倒是蛮好,以及所有的律所都觉得未来破产业务会是为数不多的比较好的业务,所以大家争得很厉害等等
但。。。破产业务是唯一好的业务。。。这听着有点惨啊?!

手里有一个案子,对方提供了银行流水,毕业了几年的大学生,做一份略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周一到周五在办公室的时间超过大概平均10小时+,周末也有加班,工资到手1万,本市人社局公布的平均工资是税前,如果要算税后,也就是9000多一点
所以还是略高于平均工资的。但是看银行流水,真的,每天晚饭吃的不是小馄饨就是兰州拉面,基本就在15元左右,然后偶尔买水果,偶尔买蛋糕,看银行流水就深深的觉得生活不宽裕。如果到手1万,在本市的话,总不能离上班的地方太远,租个单间,起码要3000元,那就剩下7000了,每天吃饭,本市小馄饨也要15了,几乎是没有肉的那种,我觉得也就小姑娘吃吃,男生根本不够,而且也不能一日三餐吃小馄饨吧?因为每天8点下班肯定不能做饭,所以,早晨包子豆浆5+一餐小馄饨15+一餐多吃点20,一天40块肯定要的,那么一个月最少吃饭也要1200,还要日用品类,还偶尔要买点水果零食类,还要换季总要买点衣服类,还要电话费交通费类,偶尔聚会出去外,总要在外面吃吃饭,我觉得一个月4000已经是很紧张了,也就是说一个月最多能剩3000,一年存个3万了不起了,不要说买房子了养孩子了,而且这种工作时间几乎就没有休闲娱乐/给自己充电的时间,而存款也几乎就没什么抗风险的可能。这还是收入高于平均工资10%,我想应该远高于中位数的情况,怎么说呢,我就是想感叹,纯粹靠劳动过上还可以的体面生活,真的很难

练琴,继续练琴

乱七八糟的事情多了起来,虽然每天加班,但是步还是要散的,琴还是要拉的,一首充满了双音的练习曲,练得我怀疑人生啊,怎么这么难的啦?!!
想起来很久偶然碰到一个双音的时候,老师曾经和我说,这两个音之间差五度,要特别注意,因为如果有一个音稍微差一点点都听起来不和谐,你听,现在就是差一点点,哈?!我完全没听出来啊。。。五度诶!不要说差五度了,两个同度的音在不同弦上如果只是差一点我都不见得能听得出来啊!!
一首是全曲都是双音,一首是频繁的远距离换把,而且还不是一换四这么单纯,还有三把位以及大小把位掺杂其中,换不换的准全凭运气啊,而且其实如果不是太不准我大概也听不出来,简直就是耳残志坚啊我
最近拉长弓的时候,我格外发现右手的每一个动作,右手的迟疑右手的不稳右手角度的不当变化,哪怕再小都会在琴弦上反映出来,迟钝如我,也能真的在声音里听到这种反映,根本混不过去,怎么说呢,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就真正觉得弓子是手的延伸,声音是手的反映,于是就特别向往有一天可以得!心!应!手!

shu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哈利波特前两部的加长版,于是又看了一遍这两部电影,还看到了好多从前似乎从未看过的镜头,真好啊,霍格沃兹就仿佛是一个温暖的梦一样

唱歌来解忧愁,歌声是真温柔

前两天读完了《俗女养成记》,很薄的一本,读起来飞快,我觉得算是今年读得蛮惊喜的小书,豆瓣的内容简介说是“以清爽利落的文字写一个台南普通女孩的成长故事:与阿嬷的趣味日常、中药房里跟屁虫的生活、学钢琴、午后一个人的科学实验、爱的教育、女性意识初启蒙,还有孩童的内心小剧场等等。”
对,内容大致就是以上这些,文风我很喜欢,流畅自然不做作,体谅但并非没有自己的意见,豆瓣上写童年的生活的人不少,我看到有人评说是“豆瓣农家乐”,刻薄但是没错,是劣质版汪曾祺+语文课作文的混合体。但是这本书一点没有这种感觉,完全没有矫饰,视角非常平,既没有比观察对象高也没有比观察对象低,而且是用的“我”的眼睛,“我”并不是一个人设,而是一个主体

我的大提琴在铃木第二册结束之后,在快速的一组十六分音符处暴露了技术不够,又回到了王连三练习曲,不知道等再次回到曲子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又上一个台阶

最近业务不行,和同事聊,她说还是要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你要显得很成功,才会有人付钱给你,让你告诉他/她成功之道,我觉得甚是有理,虽然我一直不喜欢这种评价体系,我觉得大家天天量化来量化去很没意思,但社会规则又没什么难懂的,就是要搞生产工具以便生产嘛,四舍五入约等于食死徒的面具或者卢修斯的龙头拐杖咯,于是我就去买了个包!!
周日拎着新包+裙子+陆正送的口红去谈事情,我觉得自己可真好看啊,在评价体系里闪闪发光呢,往看起来很时髦的路上前进了一丢丢~~~耶!

没有天赋的爱好

我以前一直觉得完全没有任何一点点天赋的东西不会成为爱好,比如一个小朋友喜欢数学,多半是她数学一开始就比较好,或者学的比较容易,学得好了之后还会获得各种表扬各种机会各种仰慕,然后稍微花一点功夫就学得更好了,如此这般正向反馈,就变成了一个喜欢数学的小朋友,但这种喜欢简单的说就是有点天赋+正向反馈
就算没有外在的表扬之类的反馈,但学得好本身也会带来成就感,也是一种正向反馈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人不会喜欢一种自己毫无天赋毫不擅长的东西

直到我昨天骑车在路上想到,可是我喜欢大提琴诶,虽然可以说是一种逃避,因为拉琴的时候有一种虚伪的peace,但确实也是喜欢的,因为我自从学琴以来,没有一天不练琴,平均下来每天练琴时间应该有1.5H,而且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在坚持练琴,谈不上坚持,就好像我肯定不会说我自己坚持每天刷手机/刷豆瓣一样
但是,与此同时,我非常客观的知道,在音乐上我的禀赋绝对低于平均值,肯定是中等偏下的那一组,说不定偏下很多还。。。深深的叹口气
昨天散步的时候问shu,你说我们人类会不会喜欢一种自己完全不擅长的东西?shu说会啊,比如有些人下棋一直下的很臭,但是拦不住人家爱下啊
好像也是哦,有道理!
这么说来,喜欢一件事,是因为喜欢自己学得又快又好,反而显得不太纯粹了诶!

但,如果真心喜欢一件事,又很擅长一件事,大概就是传说中的calling了,而我们这些喜欢一件事,又非常不擅长这件事的人,就只能是臭棋篓子啦!

还和shu讨论,说可是有些calling真的是要有不断尝试的条件的,比如说某个南方山村小女孩,其实也非常喜欢以及非常有滑雪天赋,但是她甚至没有见过雪,就根本不可能发展出滑雪的本领,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有calling,只要他有足够的尝试和接触?似乎也不是?或者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社会,感受到calling的人会远远更多,但,一定仍有很多人没有calling的吧?那就当个快乐的臭棋篓子吧~

《俗女养成记》读了个开头,出乎意料的好看诶,好像看人家古早的博客。《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也读了个开头,也好看诶,开心!

my favorite things

周六天很蓝很蓝,云大朵大朵的,很美,好像热带小岛上的天空,我们三个人去出门散步,路上说到《音乐之声》里面那首“my favorite things”,说“Raindrops on roses and whiskers on kittens……When the dog bites, when the bee stings When I’m feeling sad I simply remember my favorite things”
我说,那我们也来说说自己自己的favorite things吧!每人说三个,杨小恒先来,她立刻说“爸爸做的奥尔良烤翅”,我说你可以说得细致一点呀,有一个场景,比如说烤成什么样的鸡翅,装在一个什么样的盘子里之类的?她就,接着说“烤成什么样,装在哪都行,只要是爸爸做的奥尔良烤翅就行”
这位小同学真是重视实质的人啊!
然后,这位小同学剩下的favorite things是煎牛排、黑胡椒烤鸡。。。真是非常。。。单纯,啊

前两天在拉《两个掷弹兵》,杨小恒跑进来说,真好听,好开心啊我!这位小同学第一次主动的说好听,而不是我问她,好不好听好不好听的时候,她说“好听哆好听哆”这种标准的敷衍答案,所以要记一笔!

昨天看新闻,说上海马戏城的常规演出要恢复了,大家都在做准备,有个节目大概是某个人和某些鸽子跳舞,然后受访的舞者说,她的鸽子们停了3个月,都不太想飞了,啊!!鸽子也不想上班啊。。。

读完了《代号“锯齿”——二战王牌双面间谍查普曼传奇》,还挺好看的,但也不算看得起劲得不得了,纯粹的手不释卷的快乐好像有一阵子没得到了
说起来《泰晤士报》还真是有原则啊!又说起来,挪威姑娘对情人的承诺真的是一诺千金啊!又又说起来,我觉得英国情报机关的故事比较好看,因为他们确实一个成熟的情报机关

看了《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还可以,虽然确实非常工整就是了,看了这样的故事之后,除了觉得“松弛的生活好难啊”,之外就是觉得啊,男女是没办法调换的,在荞麦的投稿里经常会看到有人评论说,性别互相,就是个渣男,不是的,很多时候性别是没办法互换的,是不能够这么互换了之后来看待或者评判一件事的

二等人

附点节奏好难拉,一旦换把音准就好难,(不换把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拉准),而且一直会往前赶,节奏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时值并不饱满,反正就是好像完全没有从从容容的感觉,啊,难
如果一定说有点进步的话,可能就是终于听出自己哪哪都不准吧?叹口气~

我们女的,就是永远的第二等人,永远要夹紧尾巴如履薄冰小心做人,这就是事实
说起来,真的,我都不知道要怎么说服认为反对堕胎的人,就好像。。。居然要说服人家我们人类是需要空气才能活下去的一样,这么理所当然的事情还要说服人家,简直不可思议
以及,有反对堕胎的人士说,说不定你因此就不能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哦。哈?!我们这种人听了只会想,居然有这么好的事情?!所以这样的话有任何威胁力么?

很久没有看过那种手不释卷,然后看完之后舒舒服服的伸个懒腰,感叹真是一段美妙的旅程啊的书了,所以我在淘宝上买了《代号“锯齿”》的PDF,希望间谍的故事能给我这种体验
说到间谍,《Slow Horses》里有个很勒卡雷的主题,“如果我们也这样,那我们和他们究竟有什么差别”,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个答案,就是你们能说/写/拍出来,他们不能。。。这就是很大的差别了

我已经中午连着吃了一礼拜锅贴了,一餐五个,短平快,中途改过一次雪菜肉丝面,但是觉得排队打包麻烦,又回到锅贴的怀抱,其实一直一直一直这么吃下去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但是今天终于开放堂食之后,去了日料店,真的好好吃啊,啊。。。

某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眼睛仿佛进了什么东西,很痒,我让shu看看,也没看到什么,滴了点眼药水,好像也没很大改善,shu说要不要再看看再搞一下,我说不用,可能闭一会就好了,他说,真不用?那要搞的话随时叫他,我就震住了!因为我自己默认为的完整句子,以及我会说完整句子是:真不用?那我就睡了哦。。。。啊!!!!和shu说,你最可爱了,超级感人啊,他还很困惑,说哪里?我说因为如果是我,我的后半句会是,“那我就睡了哦”,啊,真是高下立见啊!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没有,水冷得很
前两天做梦梦到没有业务,非常非常焦虑(这也不是梦啦,这根本就是实际情况),我妈还非常嫌弃我,觉得我赚不到钱,然后在梦里我就和她争论了几句,就大哭起来,眼泪像动画片里一样彪出来,外加喘不过气来,然后我就醒了,躺在枕头上一阵恍惚
一个朋友问我说最近怎么样,我说十分崎岖,他非常开心的说,来来来,说一说!我说好像也不能说崎岖,毕竟几乎没新案子,也谈不上做案子做得崎岖,问他说,你怎么样,他说开了一个全风险代理的庭,眼看着要输,谈了一家顾问单位,没谈下来,所以,虽然没休息,但依然没钱。。。
他和一个之前业务很好的家事团队关系不错,我问他人家怎么样,他说他们也是一塌糊涂,我很惊讶,说我以为唯一好的就是家事团队了呢,毕竟疫情关在家这么久,应该很多人想离婚的吧!他说他之前也这么以为,但是实际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聊下来,大家是觉得一方面没钱付律师费,另一方面觉得市面萧条了,离婚了生活不稳定性更高,还是先凑合着吧
shu说,形势不好的话,首先受影响的大概就是服务业吧,毕竟服务业是使得大家更轻松的,是弹性很大的需求,而不是刚性需求。。。叹口气

不能堂食的城市没什么意思,偷偷的,像搞地下工作一样堂食也丝毫没有意思,体体面面坐下来,窗明几净灯光璀璨的体体面面吃餐饭才是堂食的基本要义,我们要吃的不仅仅是那个食物,而是那个好好生活的氛围
堂食搞小餐馆也倒了一批又一批,但,又怎样?!走掉的人就走掉了,总有源源不断的新人要涌进这个城市,关掉的小餐馆就关掉了,总有新人要带着新钱再开新店,这个城市依然是本国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所以完全无所谓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无需尊重每一个人/每一家店
进每一家店都要扫码,走过的小店好像也有点兴趣,本来可以进去晃一圈的,也就不去了,扫码倒也不是觉得非常麻烦,而是一种厌恶和扫兴,如果手都伸得那么长了,如果个人的隐私丝毫没有得到尊重,big brother都这么明晃晃的watching you,那就算了吧,不要搞了吧。。。

周末在读《the sisters grimm》的第一本,目前读了20%吧,还挺有意思的,就是那种胡扯八道的童话动画片风,不怎么用动脑筋,非常有画面感,感觉不太红?感觉似乎比Percy Jackson更有意思一点
还读了《The Dictionary of Lost Words》的一个开头,amazon上评价蛮好的,但可能我只看了开头?比较模式化?或者说畅销小说化?而且我不太喜欢故事的开头部分就颇有一些,写出来就告诉你,“我是金句”的文,显得傻乎乎的。。。

周末热得要命,空调稍微关一会就就发现练琴练得手臂都是烫的,和shu说,我每次练琴都觉得非常高兴,从来没有任何一次练琴是觉得,虽然我现在不太想练但好像应该练一下才练的,而是每次都还挺想练的,这个玩具除了贵/上课贵以外,真是没有任何缺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