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不在年高

想不到啊想不到,我居然又去看JR了,而且。。。还去SD了
SD,stage door,在演员出口等演员下班,签名或者合影,演员可能会SD也可能不会,如果不会,演员会从另外的地方出去,最后会有工作人员出来说,演员都已经离开了,大家就会散去,所以也是一直随机状态

看我沉迷JR,shu鼓动我说再去看一次,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我就。。。又收了一张票!
通过看JR认识的小伙伴开场前问我散场要不要去SD,我说让我犹豫犹豫,结果看完演出,热血沸腾啊,太好了简直!小伙伴说她去SD了,我问她在哪里,她说出门左转,小伙伴还发了张示意图,我比划了一下左右之后,立刻出发,兜了一圈才发现自己走反了,赶紧倒回去
在凉丝丝的秋风里等演员出来,充满期待和兴奋,我想想,这真是我人生第一次等演员签名,啊啊啊啊,想不到我也会有去SD的一天啊啊啊啊,37岁的妇女有一种好像17岁的感觉,果然是有志不在年高(?)
然后我就顺利拿到了签名,还羞羞答答跑去合了个影,真是超级紧张,小鹿乱撞啊我

回来路上真是开心得不得了,太快乐太快乐了,以至于今天早上起来,还问shu,你看我有没有神采奕奕?!他说看出喝了十全大补汤了。。。吃早餐他还和杨小恒讲了妈妈昨天去蹲演员签名了,杨小恒说,我看看,我本来正吃着面包,立刻擦了手蹭一下就站起来去拿签名给她看,她很捧场的说,哇,好好看,还是金色的笔签的呢,啊快乐无边啊~~~~

说起来,这场演出JR状态非常好,演法儿又有微调,看到最后真是揉碎一颗妇女心啊!!有小伙伴说,看到JR最后一幕的里眼泪夺眶而出,她大为震惊,虽然我没有看到,毕竟我的距离不足以支持我看到泪光盈盈的JR,但是,真的看到最后感动S我了。。。会感受到桶的情感每一次转变,从迷恋、诱惑、占有,到最后变得更深刻以及尊重,会感同身受桶的破碎和无奈,以及在此之下努力的自持
看完结尾再想开头,再想那只猴子,再想think of me的歌词,就非常令人叹息,句句唱得都是桶和小C,句句都可以是桶对小C说的,也可以是小C对桶说的,句句都很戳

其实《剧院魅影》这个戏,在看JR之前,我一直是当某种带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艺术化的porn去看的,即使上头,也并没有很深感动过。但是到今天,真的是被JR打动了,是他让我觉得虽然这个戏的故事非常俗套,但俗套的哥特式言情故事之所以能至今有效,确实是因为这部戏里的情感部分,人和人的关系部分,而porn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JR完全表现了自己理解的桶和这个故事,并且展示得非常有说服力

以及,SD的饿时候和小伙伴等在出口,有的没的闲聊几句,她们都觉得这个剧组,尤其是JR是看repo的,他们会根据repo微调,我觉得这真的就是非常非常好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好的观众和好的演员之间的互相促进,确实眼见着JR的口碑日渐比深圳好很多,我觉得他本人也是演得越来越好,起码带劲儿啊
又以及,对于JR在深圳的不好的口碑,小红书上的总总差评,虽然那时候我根本不了解JR,根本没听过没看过,但我是从来没有信过的,因为。。。这些差评的主要方向让我觉得是观众不行而不是演员不行,差评的主要方向是1)他对tw问题发言不当;2)他唱得不如25周年版的拉面,没有人家声音亮。。。这是什么鬼啊?!!其实,拉面的桶我一直没有特别喜欢,因为太过于正气凛然。更重要的是,音乐剧的关键是剧,最扣人心弦的点是在演不在唱。。。而且不像拉面难道是什么罪过么?处处要和25周年比,觉得那才是无可超越的巅峰,那这些观众。。。不如直接去看几遍视频呢,还不要钱

又,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听到后面有一对情侣,男生说,这个剧的故事就是“舔狗没有好下场”,我真是大写的问号,请问!桶舔在哪里了?!他哪里舔了?哪怕说暴躁男没有好下场我都觉得可以理解。。。你对舔狗的理解如此之宽松么?!
散场的时候,听到后面有小姑娘在说,我小时候看电影很喜欢子爵,现在我看子爵,觉得不行,他根本不听小C说话,小C和他说,我遇见了音乐天使这个那个,子爵说,哎呀,你在做梦,是幻觉吧啊,子爵还老是逼小C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我真想回头和这姑娘说,你说的对!!姑娘,我们都成长了!!子爵不太行我也是现在才看出来的。。。又以及,其实这俩人都不咋行,一个是暴躁自卑男,一个是自以为是男

再次感叹一下,追看JR好荡漾好快乐!!!

甜以及性张力

书接上回,我要继续写!
昨晚上不舍得睡觉,又跑去看温宇航,克服一个令人荡漾的男演员的方法当然是去看另一个另一个令人荡漾的男演员。。。啊,和钱熠的片段真是年轻啊,流光溢彩,和邢金沙的片段则是一种温柔,而《望乡》更依然是好听好看,“闻说哥哥在,李陵常挂牵”。。。然后,还去重看了一个超级喜欢的片段,是我心里的浪漫片段第一名,《音乐之声》里面上校和玛利亚在舞会外面跳舞的一段,那段之美之荡漾,令我每次看都看得捧胸口内心大喊,啊啊啊啊,然后,我要开始胡扯八道了:

1、张力——紧张感
所谓张力,就是一根弦绷得很紧,再拉就要断了,或者一杯水已经满到杯口,但是因为表面张力,没有洒,但只要再多一滴就要漫出来,水不够或者水漫出来洒到桌子上就都不是张力,而且激烈也并不是张力,不是音乐很激烈或者俩人很激烈就有张力的,就好像水在杯子里乱晃,没洒出来快洒出来是张力,洒出来了随便洒了就不是张力
所以如果设定里完全没有紧张感,就不会有张力,比如说子爵,就是青梅竹马等等,这种设定就注定了不会有紧张感,所以就没有张力,当然没有张力不见得不会令人荡漾或者觉得甜,这是另一个内容
而比如吸血鬼、比如说斯内普教授(额。。。),这种容易让人神经紧张或者非常强大的角色就容易有张力

2、荡漾/甜——专注、探究以及回应
如果说,紧张感是性张力的这个张力的部分,那么性这个部分,甚至不是性的部分,单纯是觉得荡漾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对此,我的想法是,对你本人的充分的兴趣,也就是专注、探究、回应,而且还真诚
对于我们女的来说,至少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就是被完全的关注,被看到,有回应
继续来说剧院魅影,之所以有人迷恋桶(他真的就是不健康人格的变态啊!),我觉得是因为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是小C,他时时刻刻注意小C,了解她,诱惑她(诱惑的前提是了解,因为人各有所好,诱惑之物对每个人来说不一样),时刻给出反应,比如说,她迷茫的时候,就以父亲般的身份安慰她。。。地宫里的每一场戏更是,他完全是根据她的反应作出回应
子爵就不太行,第一次出场的时候,要约小C吃饭,小C很紧张的说,现在不比当初我走不了,子爵说,说啥呢,快点啊,我们去吃饭,我去拿帽子,你去换衣服,就走了。。。让小C去做诱饵的时候也完全没顾及小C的感受,那。。。就很难让人觉得荡漾了
子爵和小C这组cp里面,唯一让我觉得荡漾的部分,是天台俩人对唱,all i ask of you的时候,之所以让我觉得荡漾,因为这个时候就是子爵真的关注着小C,感觉到小C的恐惧,想要给她安全和庇护

3、警觉—荡漾和张力的结合,就是性张力了!
但是如果是单纯的好奇,温暖的关注,及时的回应,就只会是荡漾或者甜,不会有张力。而紧张的来源除了本身人物设定让人神经紧张之外,我觉得还有就是,因为过于想要了解而来的侵略性,侵略性也会导致紧张,而因为关注,所以对你本人的警觉,以便立刻给回应,这种警觉也会带来紧张。并非人物设定令人紧张,而有性张力我觉得就是麻袋的死神了,他是完全贴着茜茜来的人物,是茜茜幻想的凝结,所以会有那种警觉的紧张感

哦,也有女生心目中的荡漾可能不是我说的这款,而是《飘》里面白瑞德那款,我觉得很多霸总也是这一款,就是我觉得我完全懂你,我一方面嘲笑你一方面不遗余力的帮助你,还因为怕落了下风并不怎么表露心迹,口是心非,我最讨厌这种人了!而且也最讨厌那种,“我知道你这么说其实你不是这么想的”的人,我喜欢的是那种“你说的我都信”。。。所以我觉得《the blue light》里面的steve超甜!
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特别荡漾或者特别甜的片段,都是关注vs回应,比如说刚刚说的《音乐之声》的跳舞那一段,甚至都不一定是异性男女之间的爱恋,还包括《舞台姐妹》里最后的古戏台重逢、standish拿出lamb的枪那段等等

又,说起来,我觉得令我沉迷的男的角色,好像都有点一脉相承,重点就是要荡漾,如果有性张力再加一点破碎(因为破碎会惹人怜爱!)的话,那就真的很上头了。。。

荡漾的妇女之心

我,又去刷了一场《剧院魅影》,想要好好看看JR!可惜,这次的剧场体验不算最好,一方面是我周围的观众有讲话声,一方面是我的位置就在出口边上,谁要进来出去都会从我身边走过,非常打扰,还有一方面是我为了看清楚JR的美貌,第一次在剧场用上了望远镜,我觉得望远镜其实很影响观剧的流畅性和气氛感
总之,观剧感受很一般,可能因为国庆游客观众多的缘故,剧场不够静,也会影响到演员?所以,就是正常水准的一次演出,没有之前有一场怎么演怎么有的感觉,但是!即使是这样,JR也迷的我七荤八素的。。。这位桶,实在是太太太太好看了!
除了除了长得美,身段(?)更是极其漂亮,嗓子也非常丝绒,那个气氛之暧昧诱惑,夜之乐章演得我心里毛茸茸的。。。让我的妇女之心,啊,荡漾~

又是赞美JR的一天,他的身段动作实在太干净漂亮了,非常能看出来,所有的动作都是经过设计和有想法的,我甚至体会到了京剧/昆曲的那种形式美。。。
回来在B站上翻来翻去,翻到中文版《剧院魅影》看了一些片段,虽然中文非常奇怪,比如说墓园一场,桶手杖一指,喊一句“看你还能往哪儿跑”(对!还带儿化音),实在太好笑了,简直就是立刻跳到西游记现场啊!
但大致来说,我觉得中国音乐剧演员唱得不算很差,可是演得就太不行了,把桶演得就好像是练了辟邪剑谱之后的林平之。。。夜之乐章那一段,我看了一个JR的排练片段,因为是便装,所以身上看的非常清楚,从舞台后面走上来那几步,非常非常漂亮,其实就是猫步,走成一条直接的很猫步的步子,但是核心很稳,上身不晃不扭,几乎是从后面飘过来的,所以有一种轻盈神秘感
但是我们很多演员就是根本没有那几步猫步,就,普普通通走几步,甚至是哐哐哐走到小c边上了,因为我相信他们走不出来这种台步。。。不仅走不出来,而且还有好些演员舞台人还很扭,舞台上扭来扭去真的很难看啊!!哦,人还很晃,就很轻浮相。。。
《狂欢夜》就更不用说了,中魅影真的太差了,群舞非常难看,大家都偷偷摸摸的样子,舞跳得非常没力气。。。极其软

说起来,JR脱帽子、解披风、扔披风这一组动作是迷倒我的开端,那么行云流水,那么潇洒,然后我和杨小恒看了一个视频,38分钟啊!!是二三十个版本的桶的这一组动作,我很肯定的说,这组视频,JR是不在其中,如果在,绝对是头几名!!因为,有好些桶真是。。。奇奇怪怪,有人披风甩得好像印度飞饼一样,有人好像西班牙斗牛一样,有人好像回家把外套甩在沙发上一样,有人居然还要展开铺一下,好像铺床单一样。。。当然最可怕还有从前面脱的,搞得和脱套头衫一样。。。

总之,实在是太太太太迷人了,又是被JR迷住的一天
我现在充分能体会为什么有人一次次一次次去剧场看同一场戏同一个人了,真的就是这么上头啊!!!!

哦,我还认真想了一下,为什么剧院魅影,如此有性张力,虽然JR极大的助长了这种张力,还是要再感叹,太上头了他!!!!但是本身这个设定,让我第一次看这个戏的时候,就非常能意识到里面色情的部分。那么性张力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子爵,他就没有性张力?!不是说子爵这个演员没有,而是子爵这个角色设定就没有?
准备下一篇来写!

再刷《剧院魅影》,以及,啊!我要收回这戏大概谁演都行的话

第一次看剧院魅影是JR的桶,第二次带shu和杨小恒去也是他,觉得这位桶真是越发精进了,想买更前排的票好好再他看一次,结果斥巨资看到的是B卡,是harry的桶,啊,遗憾,痛心不已
怎么说呢,我觉得如果我第一次看的《剧院魅影》是harry的桶,出来之后估计也会很激动,会和shu说今天看了场不错的戏,但并没有会很想带他俩去,会想一刷再刷

本以为,这种戏已经商业化得非常纯熟,甚至动作都快程式化了,应该大家都差不多?能上台的都能看,现在看了harry才发现,每个人演出的人物和自己理解的逻辑是很不一样的,就是高下有别,而在对比之下我才发现了JR演技的精妙之处!!
所以,这一场harry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诉我,舞台真的就是舞台,演员是有自己的魔力的,音乐剧再成熟再商品化再文化产品,再编排设计灯光加持,这些东西再重要,舞台也是舞台,最最灵魂的还是人物还是人,还是演戏的演员,绝对不能低估演员的重要性。。。

先来说harry好的地方,就是嗓子好,尤其高音,唱起来游刃有余,很热血,但演技方面就很不行,总体的舞台气质是,他有一种孩子气,就是魅影是那种很人类的,有点恶作剧那款,大概在地宫呆久了,社会化得不太行,严格来说,这种逻辑也并非完全站不住脚,但是就是不太吸引我,青春少年版桶.jpg
顺便,有人觉得JR嗓子不行,唱功一般,怎么能做魅影教小c呢,小c已经比他唱得好了,可是!难道老师就要比学生嗓子好?老师要的是比学生更会唱啊!是“会唱”而不是嗓子更亮啊

总之,对比之下,我格外体会到了JR桶的妙处和他塑造的人物逻辑,要来记一笔:
总体来说,harry桶比较直白明确,非常舒朗,有的地方有一点卡通的喜感,JR桶更绵密,更暧昧,有晦涩不明的,想搞自己又不举的色情感,也更有一种如影随形的不安定
和小红书上一个姑娘讨论,她觉得harry桶比较像纠缠不清的前男友,我觉得此言甚是!

一些细节:
第一个让我觉得harry桶不行的地方是第一场地宫的戏,桶扶着小c下船,然后他解开自己的披风甩在船上,这个动作,我第一次看JR的时候就很震惊,第二次也印象深刻,那么优雅轻盈连贯,超级超级帅也可以说是好看得令人令我想要尖叫,Harry桶就不行,就草草的脱下来,好像打完篮球脱外套一样
我觉得,哪有个普通人会像JR这样脱外套啊?!所以JR在塑造一种没有那么“人”的物种,给小c营造的氛围也是神志上的迷醉和神秘的氛围感,他对小c的追求,除了人类的情感之外,其实还有一种对光明的渴求这种很抽象的感情,他也演出来了!他是逐渐展露出“人”的一面,所以小c的恐惧是一种迷茫,一开始是不明生物的恐惧,是对气氛的恐惧,这个桶是人是鬼?是父亲的灵魂还是实体的人类,他到底是谁?而Harry的桶就直白多了,小c的恐惧仿佛就来源于,这个人嗓门这么大。。。他会不会打我啊?!甚至,她的恐惧也非常虚浮,觉得这个桶也是可以拿捏的嘛这样
说起来,因为对手不太行,我觉得小c的演技都下降了,没啥层次和成长性。。。

第二个细节是在结尾的地方,小c离开前,桶拍了拍小猴子八音盒唱了几句,这时候JR有一种很明确的感觉,就是“他们都走了,朋友,只有我俩啦”的痛苦和落寞,这个拍小猴子环节,做得好不好且不说,但是因为还带唱,所以这是大家的规定动作,人人都有,然后外面追兵声声紧催,桶要盖黑色披风坐到凳子上准备消失,harry就坐上去,盖好,结束,JR则是在坐上去之前又拍了拍小猴子,略一偏头,那种感觉,就好像有一种无声的告别,“再见了,这回我也得走了”,不仅人物特别完整,还能和开场的拍卖会相呼应,特别特别好

第三个细节,是魅影第一次出场摸头,这个环节我一直很疑惑,因为大部分人摸得好像霸总出场,就,大背头一梳的感觉,小红书上有个姑娘说,她2刷,坐近了发现,JR摸头的时候手很抖,她忽然理解了,其实是魅影第一次见小c,要确定自己面具+假发都戴好了,是非常紧张的表现,我觉得,啊!有道理啊!但鉴于我坐得太远了,这个细节只是道听途说
还有一些细节,我可能不太记得,但确实JR下半场是感动到我了的,他使得剧场荡漾着一种非常很特别的氛围,而且完全能控制观众,可以让观众屏息凝神,可以让观众欢呼,可以让观众也。。。一起心碎。。。很神。。。可能我喜欢JR主要也是因为我本来就不磕桶和小c,而这舞台上JR和grace没有很强的CP感,就是这一对的给人的感觉是,其实本来就知道彼此不能也不会在一起,只是因缘际会有了交集,魅影有了渴望,小c也有了动摇,但是最深处的东西双方都是知道的,是不可跨越的,而harry桶就不同,他和grace的感觉就是好像由于该桶性格暴躁,所以俩人分手了,再努力一把可能也还行这样的感觉。。。

啊,仅仅是从以上这些细节,从我二楼三楼远距离来看,也充分觉得JR的魅影非常有吸引力。。。我觉得,我们女的,来看这戏不就是想要看一点晦涩不明的色情么?看爹款男人的压迫和爱护,看破碎人儿再次破碎,看注定要抛下这些,看女主终于成长迎接未来,虽然过去的每一步都已经刻在身体里,但走出地宫的女主已经不是原来的女主。。。
我要是能刷到JR,居然还想再刷一遍。。。啊。。。可怕!!!

学习的动力

我关注的一个很可爱的博主,一路看她带娃,也有很多启发,对于娃的很多生活习惯和学习,她娃还在小学低年级,一直采用小红花+现金奖励法,最近她发现即时奖励更有效,比如说做一题一毛钱,日结,俩娃做题嗖嗖嗖的

当然有人有不同的想法,说那以后不给钱了,是不是娃就不学了呢,她觉得确实啊,但我之所以打工也是因为老板他。。。给钱啊!老板一直给钱我就一直打工,在目见能及的娃的读书生涯,这个钱我也可以一直给下去。。。更何况,如果娃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能在这个领域取得一些领先,那么无论是维持领先,进入正反馈,也会使得这个事情往后更容易更顺

怎么说呢,这和我历来的想法很不一样,如果是更年轻的时候,我会觉得太扯了,学习怎么能和钱挂钩,一则不给钱难道就不学了么?!二则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你是为了自己而学,不是为了家长而学,三则,给钱会破坏自驱力和主动性,无法从学习本身中获得快乐

但是,确实,我觉得这三点想法都在动摇
我觉得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学习,如果我们把学习,狭义的定义为目前学校的教学课程以及与之相对的获得考试成绩,那么:
一则,不给钱就不学了,问题也不是很大,如果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好将来找个合适的工作维持生计,那好像确实考出一个还可以的成绩是最关键的,不给钱就不学那就给好了,只要定价权维持在我手里,而娃由于没有什么更好的挣钱之道,维持定价权应该不太难。。。(狡诈!)

二则,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这一点,我觉得那位博主说的对,严格来说,学习是为了“未来的”自己而学,“未来的”自己享受成果,“此刻的”自己付出代价。如果下个月有个小行星要撞地球了,难道我还会让小朋友去学校上课考试么?既然是为了未来的自己,那么小朋友有的对未来的想象力强一点有的弱一点,既和天生的性格有关,也和时代和社会的气氛有关,同时也和“此刻的”自己的状态有关,如果小朋友年纪小或者心态已经很崩,暂时不能想象出未来,也不能想象出此刻和未来的关联,也不没那么愿意延迟满足,总不能硬要她想象吧?总不能想不出来就不要学习了吧?

三则,破坏学习的自驱力和主动性,那。。。得先有自驱力或者主动性不是。。。怎么能破坏一个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呢?如果真有主动性或者自驱力,也没哪个家长想通过给钱让娃学吧?从学习知识本身里获得乐趣,当然是一个好想法,广义的学习本身也很可能是有乐趣的,但即使像我这么爱学习的人,也没有从应试教育的课堂里获得过什么乐趣啊!而且绝大多数经过应试教育课堂的人都很难说这里头会有什么乐趣吧?我现在练琴练得起劲,说给我钱让我练琴,会破坏我的主动性,可是如果说我不得不去学去背的东西是当年政治课上的某某某思想某某某理论呢,那真的只有给我钱一条路了。。。

回想我自己的学校学习生涯,我妈倒是不给我钱,但是我一直成绩还算不错,我觉得基于以下几点:1)成绩好比较划算,作为一个社交能力很一般的小孩,而且小时候兴趣爱好和大多数同学格格不入,成绩好基本上是护身铠甲,而且成绩好也总能获得一些好待遇,因为我很早就看出来,老师和家长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小孩通常就比较宽容;2)成绩好没有特别困难,从小一直在普普通通的学校,所以以我的智商,考进前十名这种水平没有特别困难,比较容易获得正反馈;3)对目前处境的强烈不满意,希望可以通过考一个好学校,交到更有意思的朋友,见到更有意思的世界,但基本上到高中,才会变成3),在此以前,学习考试的动力,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被嫌弃的恐惧+希望获得好待遇,其实。。。也没有多健康,不见得就比做一条题目获得一毛钱更健康?虽然。。。话又说回来,我是不会给娃钱或者小红花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她没有很差+我懒得搞这种费心费力的活动。。。不过我只是想说,随着年纪大了,真的好像能理解的事情更多了诶?

不想上班想放假

最近在读《史迈利的告别》,我觉得这个书名很赖皮,因为原标题明明是《The Secret Pilgrim》,完全是为了要蹭史迈利的热度,但是翻译得很顺,而且还挺好看,算得上是勒卡雷直抒胸臆了,我现在觉得,写这样的间谍故事的人,爱读这样的间谍故事的人,或多或少都很变态。。。以及,不但变态,自己还很挣扎,一边觉得自己变态得很可爱一边又觉得似乎不应该这么变态

杨小恒又和shu因为游戏吵了起来,然后我抑制不住的冲动是,真的好想离家出走啊。。。今天在地铁通道里想起一个事情,要查一下手机,然后因为就一边慢慢走一边看手机,忽然听到后面有个声音,“手机手机,看手机”,语气有点凶,我居然一下子心很虚,在说我么?!说我不应该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么?!然后回头才发现是有俩人在聊天,不知道在互相看手机里的啥。。。啊,做人做得好心虚啊我

某天看到个节目的片段是大家分角色读勒卡雷的小说,又看到哈利波特里很多演员都是演了很多话剧,准备国庆可以看看英文话剧的视频什么的,确实他们很有演话剧的传统,麦克白都有无数版,我觉得啊,舞台剧啊,演戏啊什么的也是人类一个古老的爱好

又,我觉得我的勃拉姆斯没啥进展,叹气。。。有时候也会有点迷茫,我这辈子说不定也找不到人和我一起搞这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那么我自己搞的意义是什么呢?可能就是写一封单恋的小情书?好难写啊。。。

国庆节七天假期啊,就要来了!!要在家里为非作歹,骄奢淫逸,胡吃海喝

滋补

昨天下午带shu和杨小恒去看了《剧院魅影》,因为上次我自己看了觉得很不错,所以买了黄牛票,带他俩去看,啊,而我即使是第二次看完,看完最大的感受依然是,再看一次我也愿意啊!!只是。。。不太舍得再花钱就是了。。。
shu看完说,早知道买更好的票坐在更前面看,我觉得这个评价就挺高的了,哦吼吼吼,开心

这一次演出,开头引子拍卖会结束,剧院魅影的主题旋律响起来,所有的围布落下,吊灯升起来,哇,感人,我一下子就进入状态,激动得不得了
今天再看,能看到很多细节,小C一如既往好状态,唱作俱佳,很敢爱敢恨的样子,以及我觉得这位年轻的南非桶演得很细腻,桶基本上是控制欲和心碎人儿的结合,有的控制欲强一点,有的心碎感强一点,这个桶总体来说,是心碎感强的桶,我很喜欢!!最后一场戏,小C和子爵乘船离去,桶抱着头纱哭了一会,然后站起来摸了摸那个猴子玩偶的头,仿佛就在说,你看,现在只剩下我俩了。。。是一种无声的叹息
而且!!这个桶在第一场地宫的戏,扔掉披风的动作实在是帅到没边儿啊!一种我想要尖叫的帅。。。

以及,我觉得那个镜子很妙,小C从镜子里看到桶,然后被引向镜子深处,有一种颇为佛洛依德或者精神分析的感觉
其实这个戏思想内容很不健康!所以特别迷人,就真的很上头,很容易沉迷进去,尤其是我这种满脑子色情的人,回来给shu讲解了诸多色情之处,但是带娃去看我觉得好像也还行,真的是五光十色的音乐剧,大家能看出不同的东西嘛,而且毕竟原版巡演难得,等娃大了,说不定人家并不来演出了。。。我问娃,觉得好不好,娃说挺好看,我说哪里印象最深,她说大家划小船儿!

看完戏出来,天气正好,终于开始秋高气爽的感觉,打车去惠食佳吃了很好吃的牛肉,一边吃一边感叹,我觉得这种线下的生活,看戏,吃饭,真的很滋补
但是在家里看片子,叫外卖,就完全没有这种滋补的感觉,被滋补过之后,精神头超好!和他俩一路从静安寺走回家,在凉悠悠的风里快快乐乐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今天的划小船儿,聊明年可以去看悲惨世界,啊,十全大补
虽然补完,我精神头是超级好,好到回到家又看了一些片段,好到昨天半夜醒过来睡不着,但精神头这么好的情况下,仍然不想上班。。。也不知道这些精神头要来何用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这事情。。。我发现,我确实不懂
最近听了一个博客,谈的是《断背山》,主要是小说,也谈到了一部分电影,断背山当年如此火爆,但是我也没看过电影,所以就跑去读小说了
小说也不是不感人,但是我还是想说,我不太懂
因为这个情感起源实在是令我觉得无法撑起后半生每年几天的相见和一往情深。断背山上的夏天,19岁的牛仔,荒凉大自然里如年轻的小兽一般的翻云覆雨,天地只此二人等等,这我都懂,但是为什么就能这么持久呢?能维系一生呢?
播客里有个姑娘提到两点,
1)后知后觉的感情,就是当时只道是寻常,感觉在前而知觉再后。比如说俩人分开的时候,Within a mile Ennis felt like someone was pulling his guts out hand over hand a yard at a time. He stopped at the side of the road and, in the whirling new snow, tried to puke but nothing came up. He felt about as bad as he ever had and it took a long time for the feeling to wear off. 即使这样,他当时也以为是什么吃坏了肚子,一年之后,他才慢慢明白,因为他不想jack离开。这一笔还蛮打动我的,尤其是因为心里难受带来的那种生理性的痛苦,我也非常能感同身受,但是可能是我本人不仅从来没有那么后知后觉,而且甚至属于事先就先想太多小朋友,所以对这种后知后觉的感情虽然客观上可以明白,但主观上有点难以共鸣

2)不指向更好的生活的爱情,反而是更纯真的爱情。好了,这个说法,我连客观上都明白不了了。。。除非把这个更好的生活单纯理解为更好的物质生活,那我倒是能理解。换句话说,怎么会有爱情没有所图?所图当然未必是物质或者相貌,也可以是更亲密的陪伴,更安定的内心,人类之间珍贵的理解,这些都算是图啊。即使是看起来指向了更差的生活,比如说讲身份的年代,喜欢上了“出身差”的人,可是这是年代的颠覆,人心/人性还是一样的,因为那时候“出身差”实际上是更“高级”更“文明”更“书面”的人,指向的是这个人本身所具有的品种所应能带来的更好的生活。。。如果这个人不能指向我所更向往的生活,我怎么会爱上他呢?可能事后证明,这人他不行,然后明知道人不行还舍不得分开,但至少,但至少在我喜欢的这个时间点,我以为他是行的
再换句话说,爱的起源的确各种各样,有一些是源于欣赏,(我希望拥有和参与美好,并掺杂了一些榜样,我希望像他一样),有一些是源于拯救,(满足自己内心的成就感等等),有一些是源于共同经历,(你就如同我的一部分,见证了这一路)。。。但是能有长久而深刻的相互之间的爱情,或者说“我喜欢你,是因为你是你”,但是这个你是你,总要通过一些东西来体现互相的独特作用吧?
还是觉得,爱的起源之外,总要有所图啊,就,断背山这俩互相是图个啥啊?我不太懂为什么两个人在断背山一起放羊并搞了几天之后,就如此刻骨?所以归根结底,可能就是我不懂这种情不知所起的爱。。。

所以总体来说,这篇小说让我觉得很没有实感,虽然是美的,是有感人的地方的,我喜欢小说里面有实感。实感总体来说是自成一格小宇宙,既包括这个小宇宙是成立且可信的,也包括小说所承载的感情是自然生长出来。虽然小说当然都是虚构的,但是这些小小的一两笔让我觉得特别可信的地方。
自成一格的小宇宙,比如说比如说国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仿佛真的可以和现实世界勾连。我很喜欢哈利波特里面和现实勾连起来的部分!
比如说《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里面,吉姆说在捷克的时候看到周围的人仿佛是盯梢的,看这种周围人的分组方式,他觉得是托比的手笔,他在这个时候想到这活儿像是自己同事干的,也令我觉得特别有实感,就是仿佛书里的这些人物就是相互关联切实存在的,没有被作者写到的时候也在干点别的,这些角色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纸片一样的等在那边,等作者要用的时候就拎出来写两笔
情感上的实感,啊,那就要说lariope大人了!双重人生里面,战后的日常婚姻生活就很有实感!而且是有那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感觉的!还有《Life, Interrupted》里面敏敏和金妮的关系也写得特别有实感,感情上的实感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觉得在这个场景里特别会发生这样的感情,就是特别“对”,所以,归根结底,可能是男同之间的感情我不太懂,以至于无法在小说里找到那个特别“对”的时刻。。。

世界上的故事啊

就是这么些!中秋三天只出门上了次课,其他都呆在家里,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1、大师课以及上课的收获
看了一些大提琴大师课,我发现,大佬和学生之间很显著的差别就是,大佬的弱奏(拉)非常非常猛,可以那么弱,细若游丝而游丝不断,所以大佬的幅度是1-100,学生的幅度基本上就是50-80,就窄了很多,没有办法那么对比和起伏
听卡普松上课,有时候他说如是这般之后,学生再做一遍,有时候忽然就好了!连我都听出来不一样了,然后,他会说,once more,然后once more之后,有时候学生还能做到,然后继续往下,有时候学生真是听着第二次就又退回去了,打回原形,就怎么说呢,有时候不是做不到,因为学生明显已经做到过了,但是不能保持,不能固定下来,我觉得once more是很重要,我自己也觉得有时候就是做到了,但是如何一直做到,甚至如何一直能听出自己做没做到,真的是难题啊!

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连贯性,并不是中间不断,其实中间还是有空气,不是屏住一股真气,而是上一个音的淡出和下一个音的渐入,甚至不用淡出和渐入,只要保持原有的力量进入就可以,不要重新起,就能有连贯的效果
docle和espressivo的区别,前者更小(包括揉弦的频率)更轻更柔和,后者更宽
一首曲子,头开在猛吸一口气上和呼出一口气上是不一样的,吸气就是很会猛
看王健的大师课,提到,歌唱性不是说话,歌唱的关键是要有翱翔的感觉,是从天空俯视大地,是即使飞得很低,擦到地面,也不是坐在地上,是随时可以悠起来的,此言甚是,和我的听感很类似,但是,如何能实现这种效果,视频里没有说。我自己觉得可能就是连贯性和强弱的变化吧?
乐句如果是音阶的行进,尤其是下行的小二度的时候,第二个音可以左手轻一些下去,啊!真是立竿见影啊,立刻就没那么死板了
而且坐姿对于声音的影响也是直接的,老师说头不要低,眼睛可以看指板,但是头不要低,脖子不要压下来,腰不要往前挺,就是盆骨不要前倾,我觉得确实,声音就会有变化

2、hemiola
我感觉下来,hemiola有两种,一种是单一的旋律里面,某几个小节三拍子变成一种二拍子的效果,一种是左右手/两个乐器/两个声部,一个演奏两组音节,一个演奏三种音节,就是三对二,据说勃拉姆斯是hemiola的大佬,他很喜欢搞这个。非常惊喜的是,我在练第一奏鸣曲的时候,有个地方觉得有点变化,不太一样,会有一种紧张感的加强,原来就是hemiola啊!也就是先主观上感受到了,然后又通过原理懂得了,就特别开心!

3、死亡与少女
看了一个讲解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的视频,说死亡/死神与少女是一个经典题材,有很多这个主题的作品,我忽然就领悟了!音乐剧《伊丽莎白》不也是该题材的一种进化嘛?!死神虽然是以一个少年的形象出现(啊,mate,超级无敌迷人的mate),但伊丽莎白和死神的推拉,诱惑,呼唤,逃离,终归于死神的怀抱,原来也是经典套路啊!有意思诶

4、双城记
读完了《双城记》,我觉得还挺好看的,而且,我觉得故事的叙述结构也好,里面人物的矛盾性也好,作为一个1812年出生的古代人来说,真的非常高级非常厉害!最后30%非常好看,节奏骤然加快,所有的线头开始收,收得很干净,没有一个线头没有交代,就很古典的爽,以及Sydney Carton和小裁缝在刑场上的场景,非常刻意,但是也非常感人
当然,很多人物也很单薄或者很概念,比如露西。。。就是一个行走的女性美德大全嘛?!里面酒馆夫妇反而是比较生动的一对,但是考虑到狄更斯是个古代人诶,我还是会用比较宽松的标准来看待
我觉得,《悲惨世界》的核心故事和这个有点像,都有一个曾经入狱的成为圣人般形象的父亲,一个沉静的女儿,一个待营救的女婿,一对酒馆夫妇,一个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哦!而且还要搞“爱是比恨更长久更了不起的”,最后一切归为爱,和邓布利多差不多
以及,我觉得狄更斯还蛮喜欢“复活”/“重生”这个概念的,就很宗教,比如说医生“死而复生”,比如说Sydney Carton牺牲然后得到了永生(?),甚至说里面有个坏人假死然后脱逃等等。。。
又以及,我觉得罗琳阿姨从狄更斯里吸取了很多灵感,斯内普教授更是和Sydney Carton有一些共通之处,在网上搜一搜也确实颇见到一些人是这么认为的,怎么说呢,我觉得,可能这世界上的故事碎片就这么些吧?变化细节,变化叙事方式,然后就有了无穷变化

5、勒卡雷
还看了一个节目,讨论弗莱明和勒卡雷的,有个人说,勒卡雷其实就是在寻找自我,想要讨论的困境就是我是谁,是否有遗失的自我,是否有人比你更了解你,他的一大主题就是father-son,我心想,这我懂,就是找爹啊!这世界上多少主题,归根结底都是找爹。。。你看,哈利波特里面大家都在找爹,哈利在找爹,ss在找爹,甚至伏地魔大人都试图找爹,流人里面river在找爹。。。而且是儿子找爹,因为爹对于女儿来说,非常简单,找爹这种故事所特有的张力和复杂,只对于儿子来说成立,因为。。。这就是父权社会啊!

惩罚

这家伙昨天晚上拖拖拖拖拖,丢三落四,好不容易去睡觉,一会会忘记喷药,一会会忘记签字,一会会忘记这个那个。。。然后shu就很气,就说,你明天不要玩游戏了
她就更暴躁,然后睡到一半又跑出来和我说,妈妈有个问题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解决,你进来看一下,我就进去看了,这位同学,留了个小纸条在桌上,说她上次考了B,这次考了B-,还模仿我签字了,她说她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考不好。。。
怎么办啦,那就开始谈心模式咯,是不会开始会的粗心,一道题是不会,其他的是粗心,好,我觉得你最近状态很差,就是心思浮躁,生活里和学习上其实是一致的,你早晨一下下就没有带水杯,晚上临睡前又这个没搞那个没搞,一定也会反映到你学习升,没有办法沉下心做一件事,那怎么办?回家,先把所有要做的事情,不分大小,即使是喷药这小三秒钟的事情也写下来,一样样划掉,而且,最主要是你手机刷多了,小红书B站上频繁的切换,会很影响人的注意力,所以手机就收掉,她觉得有道理,她也想增加专注度,我的建议她觉得可以接受,好,这个问题解决了,还算是平顺

结果过了一刻钟,她又跑出来,说,我不明白,我觉得我今天晚上拖拖拖,和我今天下午打了1个小时游戏没有关系,我就算没有打游戏,我也可能拖拖拖,为什么要让我明天没有游戏?!
我说,对,可能是没有关系,但是你拖拖拖这种行为非常不合适,对不对?她说,对,我说,那我又不能揍你,该怎么惩罚呢?!那就让你明天不能玩游戏咯
她说所以就是惩罚措施?我说,是的,她说那能换一个么?我说我还没想好,她说明天是小朋友一起上线,一周就一次,不能玩就太遗憾了,我说你让我再想想

半夜三更我和shu讨论,我说,我其实秒懂她的点,我也觉得自己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我觉得你可以说你做了不合适的事情,那你就少拿零用钱(就好像绩效考核不达标),或者那你就洗一周碗,不能用爱好来惩罚,这样不就是说,你的爱好就是你的软肋,是别人可以来拿捏你的东西么?最好就没有爱咯?
shu说,那要看你怎么看待打游戏,你觉得它是爱好还是不得不妥协的习惯,就好像抽烟?我说,我也能接受游戏是抽烟,不能算健康爱好,所以我们就在总额上限制,比说,一周3次,每次一小时,但不应该在总额限制了之后,再根据行为来克扣

他说,我们之前和她说好,以及她也同意,成绩不好就不能打游戏,我说,这个我觉得合理,因为成绩是客观且明确的,而且指向的是成果,毕竟可以明确说,你考了B,你就减少业余爱好的时间,但是行为是不明确的,指向的是过程性,而且更主观,“我觉得你这个行为不好,以及有多不好”
所以,最后我和shu结论就是,这个人今天下午继续快乐的和小朋友打游戏,周末两天的单人游戏时间,因为她只考了B-而不存在了。。。
今天早晨告诉她,她虽然不甘心,但也接受了这个情况

反正,我觉得以上也算是我自己能接受的逻辑吧
但我想说的是,我其实也略有点困惑,到底行为的不妥当应该通过什么来解决?可能幼儿园的小红花系统是有存在的道理?不过,我也不算非常困惑,毕竟这位小朋友大部分时候都还行,我俩要求也不高,我俩自己也没多模范,大家都过得去就行了,凑合凑合得了

以及,我还想说,就某种程度而言,我还挺喜欢明确的惩罚这种东西的,因为这会让我觉得,I have paid for it ,就是两清了,我再也不用有任何负疚。。。
但,显然我觉得我这种感受也不咋健康,哪那么容易负疚啊?!!所以,我觉得,娃这种理直气壮毫不惭愧,反反复复争取有利条件,才是健康小人类吧,所以,还是想再说一声,在下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