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得不行,因为新接了两个案子以及突然冒出来很多杂事,以至于工作量大爆发,不过生意兴隆还是挺开心的,耶
某天叫闪送帮我取个东西,送到的时候我正好瞄到一眼小哥的入账金额,我付了37块(按照路程计费),这一单大概耗时在70分钟左右(因为这个取件的地址我一直要取件的,所以很熟悉,最快的话五十分钟也有过,慢的话也有过八九十分钟的),总之,他入账28元。电瓶车跑一趟成本不明,就姑且算是扣除电瓶车的成本之后时薪22元吧(因为耗时是从取件的时候开始计算,接单的时候他不可能正好在这个地方楼下,通常到了地方上楼取件什么也至少需要10分钟),然后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总之上海市2020年非全日制(也就是一般说的小时工)最低工资标准时薪也是22元。
闪送和卖奶茶相比前者自由一点,后者不风吹雨淋安稳一点,不过后者如果是很忙的门店工作强度应该会比前者大
没啥,我就随便算算
前两天看了一个帖子,说城市里面养娃花销的中位数是10万,我就跑去问了一下shu,我们家有多少,他算算,吃喝不论,娃的支出应该一年也就3万这样,毕竟读的是公立小学,又不收学费。除了围棋,我们没有报其他兴趣班更没有报补习班,我朴素的想法就是,一年级这点东西就要补了,那就彻底搞不好了,还不如帮娃存点钱呢。。。然后我想的是,如果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如果在城里养娃,花销比我们肯定是只多不少,因为他们不能读公立幼儿园(公立小学我不知道能不能读),一个月最最不怎么样的私立园也有3000+,一年单幼儿园就要3万不止,所以什么呢,大概就是越没有的越要剥夺吧,有钱人反而能买到便宜东西
以前还想过一个事情,我和数位家长们聊过,送娃出国读书,如果单单算钱的话,一般而言是回不了本的。而且比如说老板团队里面,收入差距和有无留学背景几乎没有关联,所以留学也好鸡娃也好,大概率本是回不了本的,算钱的话还不如同样价给他买个房子呢,如果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把留学或者鸡娃当做是一场旅游,也就是说是快乐的消费而不是期待回报的投资/或者纯粹的攀比,那也没啥问题,但是搞得那么痛苦似乎就没啥必要了诶
大概我觉得自己的优点(如果有优点的话)并不是可以量化的优点,所以觉得量化来量化去非常没意思,你去量化人家人家也量化你,或者你去量化人家还希望人家不量化你(怎么可能),然后关键自己又不能被量化出好分数有什么意思呢?
年轻貌美有优势还是熟龄知性有优势,重点是要说服社会自己这款更有优势,但社会偏又不认,这不是很痛苦嘛,我还是觉得不要真心认可这个评价体系,更不要用这套标准内化自己衡量自己比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这也是何不食肉糜,时薪才22元,怎么能不进入这种评价体系,但是如果都勉强算个有户口的中产阶级了,那不如就看开一点,知道规则但不认可社会规则可能会心情少许好一丢丢,吧?不过,其实我也不知道,说不定其实是认可这个社会规则然后力争上游有个好分数(或者一点点获得好分数)会比较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