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次去上课,老师说,乐感其实是左手,是靠左手抬落指的时间差来体现的,我觉得非常非常有道理!!
左手抬落指的时间差,就是王识君的钢琴课里说的timing,假设是一个平稳的连弓,是一小节四拍,某个小节谱面是1234,1234各一拍,设定的乐曲速度是一分钟60下,那么理论上1234,每个音持续的时间是1秒钟,比如说是A弦第一把位,中指按2,然后一秒钟之后小指按2,一秒钟之后,换四把位食指按3,但抬落指需要时间,不可能12无缝切换,尤其换把,更不可能23无缝切换,那么什么时候换,中间的空隙是留给2还是留给3?是让2不足一秒还是让3不足一秒,当然还包括右手的配合,左手在换把的时候右手在干嘛,是傻等着还是右手做点什么,这个地方的把握就是乐感,如果乐感舒服,就是结合了乐曲的句子,把空隙留在了最舒服的地方,除了不得不存在的空隙,甚至还会人为的抻一下,或者是赶一下,不破坏节奏,基本还是一拍一秒,但是可能就抻了这一丢丢丢丢,1:1:1:1小节,可能变成1.01秒:0.99秒:1:1,那么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老师的这个说法和我听歌/音乐的感觉,特别吻合,timing和空隙真的是灵魂
这篇日志,标题是音乐剧《Jesus Christ Superstar》Gethsemane里的一句,这首非常好听,大意是耶稣问上帝,为什么一定要我去死,为什么要赐我毒酒,我死了究竟会怎么样,你为什么如此要求我,我不一定能做到,我做到了,又真的会怎么样呢?好了,趁我没改主意,我喝等等
按照kimi(AI)的说法,“它描绘了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的挣扎和恐惧,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和痛苦。耶稣向上帝祈求免除即将到来的痛苦,表达了他对命运的质疑和对上帝意志的困惑。展现了耶稣的人性和神性的冲突,以及他在面对极端痛苦和牺牲时的脆弱和恐惧。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张力,包括绝望、疑惑、勇气和最终的接受”这种说法我觉得大致是准确的
这首歌,我本来没有很特别的感觉,然后上次听了一个steven barton的版本,谈不上是很正式演出的版本,有人说是小型演出有人说是排练/练习的录音,我也搞不清楚,但是真的很惊人的好听。
印象最最深的两句是,“I want to see I want to see my God Why I should die”,这个“why”的地方有一点点哭腔,或者哽咽的效果,就是一连串I want to see / I want to know之后,终于问出来,这是为什么啊?
但更惊人的是“Would the things I’ve said and done matter any more”里面的matter,他是在done后面稍微停了一点点点,吸气,然后出来matter,这个停顿/气口非常有灵魂,听感上会觉得心跳都漏一拍,一口气悬置着,然后倾泻而下
然后我就去听了至少四五个版本的Gethsemane,除了steven barton我特别喜欢之外,总体来说还有点喜欢 Glen Carter的版本,以及确实有不止一个版本在matter这里做了一些处理,有的是加重,有的是加花,当然也有就和其他单词一样带过的,从处理上来看,我觉得不止一个人认为这个地方是个重点可以搞点啥,从效果来看,我觉得steven barton的版本,这个气口特别妙
想到我听过得有800遍的舒伯特即兴曲op90(D899)no3,我特别喜欢的阿什肯纳齐的版本,最喜欢其实也是一分多钟的地方,有一个句子是在句子当中的地方一点点停顿,然后出来下一个音,这种悬置,如果用得好,会特别显得感情饱满。。。经常有搞得很玄学的东西说乐感是呼吸什么的,从技术上来说,呼吸就是决定了空隙/转换点的位置以及重音的位置,我觉得这俩就是乐感的关键。
啊,brahms的奏鸣曲好难啊!然而,我明天又可以去上课了,开心!以及,上次老师说,师说我音乐的感觉和音乐审美都挺好的,就是手限制了我,虽然可能前半句是客气,后半句才是重点,但!还是有点开心呢~~~嘿嘿嘿,被老师表扬就是开心啊!